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3.137.169.229
  • 期刊

女性藥癮者戒治生命歷程初探

摘要


毒品向來不僅是我國重大之犯罪問題,更是世界各國共同面臨的國際性犯罪問題。近年來國內外頻頻發生演藝人員吸毒事件,震驚社會且引起各界關注。隨著社會風氣之開放與社會結構之轉型下,女性接觸毒品的機會與曝露危險大幅增加,其中涉嫌的女藝人亦不勝枚舉。因此,本研究旨在探究(1)國內女性之藥物成癮、戒癮失敗、復發過程、戒除毒癮、以及恢復正常人的認知與態度之整體藥癮歷程發展脈絡;(2)促使女性藥癮者產生戒毒動機之關鍵因素,以及什麼樣的原因開啟了與晨曦會接觸之契機;(3)女性接受福音戒毒後,有哪些不一樣的轉變;(4)女性成功戒除藥癮之相關要素,及面對未來生活的期盼與態度;(5)希冀透過文獻探討與研究結果提出妥適之相關建議,對女性藥癮者具正向之戒治效果,降低累再犯率。本研究採立意抽樣的抽樣方法,運用深度訪談中敘事取向的研究方式並結合解釋互動論的觀點,並輔以半結構式訪談(Semi-structured Interviews),依據訪談大綱為訪問之主軸方向,據以了解女性藥癮戒治個案之成癮和康復之生命歷程。本研究之研究參與者為晨曦會二名女性戒治康復者以及晨曦會輔導人員一名。本研究結果發現,家庭功能不彰為影響個案負面性格養成的主要因素,家庭的不溫暖促其重視朋友勝過於家人,加上同儕的錯誤觀念、個人的好奇心使然下,踏上毒品的不歸路。此外,家人和朋友的長期支持與環境為影響個案毒癮戒治康復之重要因素,透過福音戒毒的方式,個案重新建構正面積極的人格,擁有忠誠的信仰並倚靠祂,生命價值有了蛻變與一線曙光,重新回歸全人的平穩生活。研究建議部分係以本研究成果將其區分為家庭、學校交友、及毒品戒治機構三大層面,並提供數點建議,期盼能提供相關單位及後續研究之參考。

參考文獻


安辰赫(2013)。藥癮者的全人復原。臺北:晨曦。
江振亨、林瑞欽(2000)。認知行為團體療法對濫用藥物者輔導成效之研究。犯罪學期刊。5,277-309。
李美枝()。,未出版。
林漢堂(1992)。藥物濫用問題之探討。中央警官學校警學叢刊。23(2),125-136。
周碧瑟()。

被引用紀錄


蔡宜家、陳建瑋、吳佩珊(2023)。110年犯罪狀況及其分析-以疫情、女性、高齡數據為核心刑事政策與犯罪防治研究專刊(34),191-236。https://doi.org/10.6460/CPCP.202304_(34).05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