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3.133.82.195
  • 期刊

行為改變技術在幼兒教育上的應用

摘要


本文旨在探討行為改變技術在幼兒教育領域中的應用,介紹行為改變計畫形成與實施的步驟,建議應用時得加強運用的技術分別是改變物理及時間結構、運用教育認知的方案、大量運用正增強、公開行為紀錄表格、運用規則及行為契約、示範模仿及演練等技術。文末則說明在幼兒教育環境或家庭中運用行為改變技術時的注意事項,供讀者參考。行為學派在教育及助人專業中的貢獻不容忽視,行為改變技術(behavior modification)乃應用實驗室動物行為學習的原理,有系統地分析人類行為,進而加以改變。1950年後出現大量應用行為改變技術的個案報告(陳榮華,民86),這些報告初期多在醫院及研究環境中進行,主要目的在矯治適應不良的行為。晚近行為改變技術蓬勃發展,應用的領域擴及涵蓋精神病患治療、監獄管理、組織管理、學校教育、家庭教育、特殊教育、諮商輔導等多種領域。五十年來行為改變技術已成為大學中,教育心理與輔導相關科系之課程,行為改變技術的理論已為眾所皆知。然而每個孩子的特質與處境都是獨特的,除了熟知行為改變的各項與原理外,計畫也需有步驟與流程方能落實。本文將介紹行為改變技術實作之步驟,這些步驟即為本期刊載七篇應用行為改變技術案例報告發展的依據,期能讓關心教育的老師與家長在運用行為改變技術時,有例可循且能掌握其中要領。

關鍵字

無資料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