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3.139.59.149
  • 期刊

體育教學活動對自閉症學生學校適應個案研究

摘要


融合式體育教學,是目前指導特殊學童的教學方式。基於教育責任與「一個都不少」的教育111政策,體育教師必須教導自閉症學童身體活動,並透過教學的設計與歷程,提升自閉症學童在學校的適應,以及改善感覺動作能力。本研究引用(黃春莉,民91)碩士論文:游泳活動對自閉症學生學校適應個案績效之研究。對於本校自閉症個案學童,進行套裝研究,期許透過『體育教學』改善本校自閉症個案學童之社會互動行為與提昇感覺動作能力。本研究目的在探討自閉症學童學校適應中的各種問題是否得以改善,以及感覺動作能力是否有改善。研究結果家長在學校適應中的語言溝通、人際互動、特殊行為表現與常規適應方面,認為有顯著的改善,其進步幅度為35%、24%、22%與41%。以問卷來說每一大類都有進步。以訪談結果,都是正面肯定的。所以家長對自閉症學生經「體育教學活動」後,學校適應方面整體而言認為有顯著的改善。在提昇感覺動作能力部分,1.前庭和雙側分化:從輕度失常變成在常態範圍內。2.腦神經生理抑制困難:從輕度失常變成在常態範圍內。3.觸覺防禦:均呈現在常態範圍內,但數據顯示是有改善的。4.發育期運用障礙:從可能嚴重失常變成輕度失常。5.視覺學習困難:從輕度失常變成在常態範圍內。6.重力不安全症:從輕度失常變成在常態範圍內。7.感覺統合失常總分:均呈現在輕度失常內,但數據顯示是有改善的。整體研究結果,每一大類都有進步改善,以訪談來說也是正面肯定的,所以家長對自閉症學生經「體育教學活動」後,感覺動作能力狀況,整體而言認為有顯著的改善。

參考文獻


王華沛(1990)。台北市國小自閉症兒童教育安置現況調查及其學校生活適應相關因素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研究所。
邱紹春、謝岱珍(1997)。拍手動作法在改善國中低功能自閉症學生問題行為的應用。特殊教育研究學刊。15,257-273。
陳李綢(1995)。第二屆冬季殘障奧運會議報告。殘障體育運動會刊。2,53-56。
黃玉枝(1991)。國中資優學生與普通學生學習風格及學校適應之比較研究(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大學特殊教研究所。
(1992)。特殊教育文選。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中心。

被引用紀錄


林祥裕、佘永吉(2020)。影片自我示範教學策略對國小自閉症兒童運動技能學習成效之研究特殊教育季刊(156),23-35。https://doi.org/10.6217/SEQ.202009_(156).23-3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