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3.19.26.186
  • 期刊

臺灣社區環境之特性與未來展演設施之規劃方向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摘要


台灣長久以來生活環境品質日益欠佳,雖然在政府的經營管理規劃下,人民的環境行為上還是顯的缺乏秩序與不協調,擁擠的生活環境降低了民眾的生活品質,因此,除追求物質生活之經濟層面,也該回應藝術本質所啟發的意義,推動展演藝術活動,來做為人文素養與文化內涵的精神指標。本文由臺灣社區環境與生活文化之現況至文化休閒與社區環境的互動性,以環境社區之空間來談論展演場所組織環境,其內容包含表演場所與展示空間,表演場所含演藝場所、劇場、學校禮堂、音樂廳等等之代稱。展示空間則指地方文物館、美術展示、展覽館、展覽室、展示中心等展覽場所之代稱。本文重心所謂之展演場所以鄉鎮地區或一般社區立場而言,並未擴大規模以國際等級來論述,而社區整體空間的要找的不只是一個在社區中可以進行表演活動的硬體,同時也是讓社區居民易於集結,參與活動的地方,並籍此凝聚社區意識,建立地方文化。其次再從展演設施與民眾的學習,追求精神層面之藝術文化活動,確立文化休閒生活以作為社區營造的基礎。除了促使臺灣社區環境品質之改變外,並以展演設施規劃設計過程之分析,同時進一步論述未來展演設施之規劃方向,最後以社區環境與展演設施的有機組合,綜合不同性質的場地,配合生活圈的區域性來共同形成較完善的展演設施體系,而此展演設施的目的,乃祈盼地方社區環境有較完整的文化發展構想,讓民眾的文化生活品質,達到藝術生活化,生活藝術化的理想目標。

關鍵字

無資料

被引用紀錄


楊佳真(2006)。文化資產的活化與再利用─ 以紅樓劇場為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www.airitilibrary.com/Article/Detail?DocID=U0021-0712200716134965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