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3.145.119.199
  • 期刊

產後憂鬱症(Postpartum Depression)的中醫療法

摘要


研究發現憂鬱症是一個常見的精神疾病,統計其流行率(prevalence)約在15%至20%。女性在月經前、生產後及停經的前後的憂鬱症研究顯示,會有相當比例發生憂鬱的症狀,因而推論憂鬱和生產兩者之間有相當程度的關連性。研究也顯示約80%的孕婦,在產後發生輕微的產後憂鬱症;其中約10%~20%的產婦會發生產後重鬱症,觀察病程的發生,約20%是在產後2至3週逐漸出現憂鬱症狀,至產後第四、五個月達到高峰,病程可延續至6至9個月。美國,估計每年有50萬名的產婦出現產後憂鬱症,特別約在生產後六週求助醫師,而且產後憂鬱症者極可能造成嬰兒憂鬱症(Baby blues),影響新生兒才智發展,乃至身心健康與成長。 孕婦產後發生短暫的情緒低落、失眠、疲倦、頭痛、食慾不佳…等,依其症狀嚴重程度可分為:產後沮喪、產後憂鬱症及產後精神病。其病因可分為:內分泌因素、生理因素及心理因素。產後憂鬱症被懷疑與多種賀爾蒙變化有關,而餵母乳的產婦,血液中具有較高的泌乳激素,出現憂鬱指數反而較低。產後憂鬱症易於復發,曾罹患產後憂鬱症的產婦,下一胎的復發率約有五成,而曾罹患燥鬱精神疾病的女性,只要出現一次產後憂鬱症,預估下一胎生產幾乎百分之百都會復發。目前西醫治療方法與一般憂鬱症相似,臨床治療以藥物治療為主,心理治療為輔,但是大部分治療產後憂鬱症之西藥都會經由乳汁排除,所以一般建議在服藥期間不要哺乳。產後憂鬱症在中醫屬“鬱證”、“臟躁”、“癲證”、“梅核氣”等範疇。中醫臨床以辨證論治採適當方藥治療為主,並預先在產前做好心理準備,協助產婦生活調適,防患於未然,以預防產婦受憂鬱症之困擾。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