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18.216.209.112
  • 期刊

議題中心課程模式在九年一貫課程「社會學習領域」的應用

摘要


爭論性政治或社會的公共議題天天存在於每一個社會中,其答案常因個人的利害關係、意識形態、認知、價值觀等因素的差異而不同。民主社會面對多元、分歧的情勢,其解決的方法就是透過多數決的原則尋求共識,解決種種公共議題的爭議。參與公共議題討論的能力〈如表達意見、理性溝通、辯論、倡議、妥協、尊重他人、包容異見、表決、遊說、解決問題、作決定等〉,並非天生的,必須透過學校教育來培養。議題中心課程模式有別於容本位的課程設計,重視學科間的整合,強調過程甚於方法,注重社會議題的探究,是一種動態性的課程概念,相當符合當前國外課程改革的趨勢。議題中心模式所要培育的能力,與九年一貫課程「社會學習領域」所標榜的基本能力〈如解決問題、作決定、理性溝通、處理爭議、多元價值、權利義務、民主法治、公民責任等〉,不謀而合。「社會學習領域」以「基本能力指標」取代「課程大綱」,其用意就是要打破傳統的學科疆界,以「合科」來整合相關的社會學科內容,這與議題中心模式,強調透過爭論性公共議題的設計,來進行學科間的整合,有異曲同工之妙。由此可知,議題中心模式是非常符合九年一貫精神的課程模式,值得努力推展。議題中心課程的模式有很多變化,可以適用於學科本位課程(discipline-based curriculum)或科際整合課程(interdiscipline-based curriculum)。本文討論爭論性公共議題模式、做決定模式、公民養成方案等三個課程模式,是相當符合議題中心課程精神的可行途徑,惟其中的困難仍有待克服。國外成功的經驗是否能移轉至國?如何調整其作法以適應不同的社會文化?如何克服教師與家長根深蒂固的學科本位觀念?如何保証議題中心教學,不會影響學生對於學科基本知識的獲得,以減少阻力?這些都是企圖在我國推廣議題中心課程與教學者,必須深入研究的問題。

參考文獻


王朝明(1995)。我國社會科的議題中心教學的觀點。人文及社會學科教學通訊。5(3),87-92。
石雅玫(2000)。花蓮地區國小教師對議題中心教學信念及多元文化議題調查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花蓮師範學院多元文化研究所。
石雅玫(2002)。議題中心教學法的理論基礎及實施模式。教育研究資訊。10(2),145-163。
呂惠娟(2002)。台北市國中公民教師的議題中心教學信念(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研究所。
林佩璇(2000)。學校本位課程發展的背景探討。研習資訊。17(1)

被引用紀錄


周嘉芬(2017)。公民行動取向「學習權」議題之課程實施歷程與成效—以「上學礙.愛上學」方案為例〔碩士論文,淡江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doi.org/10.6846/TKU.2017.00767
林函緹(2014)。應用議題中心教學法於法治教育課程對國小高年級學生公民資質影響之研究〔碩士論文,淡江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doi.org/10.6846/TKU.2014.00600
廖瑀凡(2017)。翻轉式創意教學應用於國中公民科對學生學習表現之影響〔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doi.org/10.6345/NTNU202202227
陳幸苡(2007)。國小五年級社會學習領域議題中心教學法之協同行動研究〔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www.airitilibrary.com/Article/Detail?DocID=U0021-2910200810555769
黃劍華(2008)。理財教育融入國小課程之策略與實施之研究〔博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www.airitilibrary.com/Article/Detail?DocID=U0021-080420091023290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