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18.190.239.5
  • 期刊

非真人角色運用於電視廣告之內容初探

A Preliminary Research of Non-human Characters Used in Television Commercials

摘要


本研究以內容分析法彙整2001-2003年電視廣告「非真人」角色(Non-Human Characters)的運用,試圖透過內容的歸類,整理近來角色在廣告中的外觀、媒材、原創性、宣傳行為以及廣告特定的表現形式(AMOPC),並依樣本廣告特性提出研究觀點。作者期能瞭解廣告角色類型的運用與廣告表現的組合,可為日後角色廣告設計的利用參考。整理廣告角色的運用參考如下:(1)「擬人」外觀、「動植物」造型、「動畫或插/繪畫」的表現。(2)「主角」或是「與人物、商品組合的配角」。(3)以「宣傳導向」的角色定位,展現「積極」的代言行為。(4)使用於「非耐久財產品」、「感性」、「淺涉」、「趣味幽默」的廣告手法。

並列摘要


This research utilizes the Content Analysis to collect the Non-human Characters of television commercials from 2001-2003. I try to classify the contents including the appearances, materials, promotions and advertising approaches. Specially, I provide my research viewpoints and conclusions to the samples and attempt to understand the types of advertising characters and the use of approaches to be the index for creators furthers. The following suggests:(1) Personification animals presented by animation or illustration (2) To be main actor (3) Promotion-oriented and

參考文獻


王石番(1992)。傳播內容分析法。台北:幼獅書局。
余淑吟(2002)。動物圖像在平面廣告之運用。國立政治大學。
柯凱仁(2003)。企業吉祥物造形之研究-文化、認知與設計。台北:全華。
黃麗卿(1995)。認識廣告。遠流出版社。
陳螢貞(1995)。卡通行銷魅力發燒。廣告雜誌。139,85-96。

被引用紀錄


高淑悅(2007)。企業吉祥物與消費者品牌認知、態度偏好之相關性研究〔碩士論文,中原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doi.org/10.6840/cycu200700052
張逸家(2009)。角色設計運用於節慶行銷之研究─以中台灣元宵燈會為例〔碩士論文,國立臺中科技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doi.org/10.6826/NUTC.2009.00012
林曉筠(2006)。從符號學角度分析卡通代言人在動畫廣告的象徵性〔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www.airitilibrary.com/Article/Detail?DocID=U0021-0712200716100793
倪俊強(2006)。卡通代言人特徵對品牌記憶的影響〔碩士論文,國立中央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www.airitilibrary.com/Article/Detail?DocID=U0031-0207200917335503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