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18.218.79.102
  • 期刊

以安迪•高茲渥斯(Andy Goldsworthy)為例-淺析自然材質與造形的關係

An Analysis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Natural Materials and Plastic Arts: A Case Study of Andy Goldsworthy

摘要


70年代以來,環境意識與生態學漸漸滲透到社會上每一個層面,造形藝術在材質的選擇上已經沒有任何範圍或侷限可言;如以造形雕塑為例,在傳統的雕塑藝術範圍,那些只是純粹供人觀賞的作品已經麻木了我們對造形藝術的認知;然而,空間和環境中存在的造形體確實隱藏在自然界裡的某一個角落等著我們去發掘,我們要如何創造一個自然的形式,而不是跌進雕塑材料的樣式裡。因此,在這裡我所要探討的是自然與材質之間的如何運用。 當我們從自然界中選擇一種素材來創作時,或許素材的定義已經被我們納入由我們所制定的觀念性材料學的範籌裡面,缺乏素材它原本的自然性,原始性,如何把自然的素材轉化成造形藝術創作上的形和發掘另人讚嘆的自然形式是本論文所研究的動機。自然材質的變化與造形之間又有何關聯?造形和自然環境有相互的關係嗎?如何把自然材質應用在造形上?這是此研究的目的。台灣的在雕塑藝術上有無發展類似之自然雕塑的可能?透過此論述,以安迪•高茲渥斯(Andy Goldsworthy)為例,試圖研究自然材質與造形間相關性的價值。

被引用紀錄


莊東明(2008)。台灣廟宇圖案在產品造形的應用〔碩士論文,大同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www.airitilibrary.com/Article/Detail?DocID=U0081-0607200917245679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