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18.223.196.211
  • 期刊

中國善財童子的「五十三參」語彙與圖像考

The Exploration of Vocabulary and Image in the Fifty-Three Visits of Sudhana in China

摘要


依據《華嚴經》的〈入法界品〉,產生出善財童子參訪善知識的造像藝術,一共有五十四位善知識,善財童子原則上,每一回的參訪,皆有不同的一位善知識。但經文中卻產生兩處例外,第一為,文殊菩薩一共登場兩次,故善財童子一共參訪文殊菩薩兩回;第二為,德生童子、有德童女兩位合一會說法。而《華嚴經》本身並未將善財童子參訪歷程中的「五十三參」、「五十五所會」、「五十四參」…等用語列出,此乃中國古代大德判教的結果。而今日兩岸佛教對於善財童子參訪諸善知識,大都使用善財童子「五十三參」之說,但此說究竟何處而來?何時成為通說?參訪次數究竟如何計算?這些問題,筆者將透過文獻史料的記載,以及傳世具有榜題的作品進行考證,期望藉此來解決以上的問題。善財童子的「五十三參」之說最早由華嚴宗三祖釋法藏所提出,北宋末時善財童子五十三參之說,已成為佛學界普遍主要通說語彙,並且沿用至今。但善財童子五十三參的參訪排序內容,從古代本文與圖像探討後得知,從元代至今日,已經開始把〈入法界品〉一共54回的參訪皆表現出來,但其中有一位善知識不計算「參次」中,或者與其他位善知識合併,故各文本與圖像的參次並非統一,而是有些許出入。而今日所見的「五十三參」的排序方式,最晚可追溯至元代所制定出的樣貌,沿用至今成為佛教界最主要的通說。

參考文獻


[西晉]竺法護譯,《文殊師利佛土嚴淨經》,收錄《大正新脩大藏經》11冊(東京:大藏經刊行會,1924-1935 年)。
[西晉]竺法護譯,《郁迦羅越問菩薩行經》,收錄《大正新脩大藏經》12冊(東京:大藏經刊行會,1924-1935 年)。
[西晉]竺法護譯,《等集眾德三昧經》,收錄《大正新脩大藏經》12 冊(東京:大藏經刊行會,1924-1935 年)。
[西晉]竺法護譯,《佛說彌勒下生經》,收錄《大正新脩大藏經》14 冊(東京:大藏經刊行會,1924-1935 年)。
[東晉]佛馱跋陀羅譯,《大方廣佛華嚴經》,收錄《大正新脩大藏經》9 冊(東京:大藏經刊行會,1924-1935 年)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