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18.117.70.132
  • 期刊

「華嚴藏海圖」與「七處八會圖」的獨立發展至結合探究

The Research of Independent Development to Conjunction of"the Painting of Sevenlocations and Nine Assemblies" and"the Painting of Lotus Repository Sea"

摘要


華嚴經變的造像藝術發展,屬於目前佛教藝術探討的顯學之一,但多著重於盛唐以降的華嚴經變發展面貌,此時華嚴經變主要依止《八十華嚴》,其經變的組成必包含「七處九會圖」與「華嚴藏海圖」的結合。但唐代《八十華嚴》尚未譯出前的華嚴造像,主要所依止的為晉譯《六十華嚴》,此時的經變以「七處八會圖」與「華嚴藏海圖」為主要,但二者如何發展?其樣貌為何?是學界鮮少關注的議題,《六十華嚴》衍生的造像藝術,實為盛唐以降所依據《八十華嚴》所產生成熟華嚴經變的前身,值得學界釐清與探討。本文將透過文獻史料與相關作品遺例相互比對,期望還原其歷史面貌,經過本文探討後發現,「七處八會圖」與「華嚴藏海圖」在北齊時已經產生有初步的雛型,但二者並未結合一起。到了隋代時「七處八會圖」的發展,才有更成熟的趨勢,但也未與「華嚴藏海圖」結合。直到了初唐時依據《六十華嚴》才產生較為完善的華嚴經變,此時「七處八會圖」與「華嚴藏海圖」才有完美的結合。

參考文獻


小林剛(1964)。日本の美術:東大寺の大仏。東京:平凡社。
小野玄妙(1977)。小野玄妙佛敎藝術著作集。東京:開明書院。
中村元、余萬居譯(2005)。中國佛教發展史。臺北:天華出版社。
木村清孝(1977)。初期中国華厳思想の研究。東京:春秋社。
末木文美士、涂玉盞譯(2002)。日本佛教史。臺北:商周出版。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