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18.222.200.143
  • 期刊

精神醫學凝視下的福爾摩沙-日治中期(1916-1929)中村讓之地位建構與退化理論

摘要


在日治中期,1910到20年代,台灣面對的是,政治上從武官到文官總督,武力鎮壓到軟性的同化政策;法律方面六三法的廢除,完全適用日本新派,精神醫學色彩濃厚新刑法;犯罪增加,棘手的累犯;以及大正年間本島菁英階層的崛起;現代都市的形成,與其相伴而來的飲酒與梅毒等社會問題。 在如此複雜的社會脈絡下,台灣史上第一個精神科醫生-中村讓,在司法精神醫學的精神鑑定報告製作中,台北帝國大學醫學專門部,以及警察官訓練所的教職下,是如何爲自己,與精神醫學專業找到一個安身立命的位置?以及透過精神醫學的凝視、實作,中村讓是如何解釋變質(退化)的在台日本人與本島人? 本文將欲透過分析中村讓之精神鑑定例,以及其專著《犯罪精神病學》《犯罪心理學》;雜誌《臺灣時報》、《臺法月報》等等,以探究中村讓的時代角色。

關鍵字

中村讓 精神鑑定 犯罪 酗酒 梅毒 變質退化

被引用紀錄


王珮瑩(2010)。日治時期臺灣「不良少年」的誕生〔碩士論文,國立清華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doi.org/10.6843/NTHU.2010.00578
林秀萍(2017)。千山響杜鵑:台灣精神科診所的發展〔博士論文,國立清華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www.airitilibrary.com/Article/Detail?DocID=U0016-0401201815540163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