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18.191.132.194
  • 期刊

攻心為上—由激將法看三國故事中的身份價值觀

摘要


激將法於戰國時期已出現,因重視言語,被歸類於遊說類別。《鬼谷子》一書強調「隱匿原則」,重視隱、匿、微、深、蔽、陰、奇、間,將其分為三大類型應用,激將法便為其中一者。《鬼谷子.權章》更言:「怒者,妄動而不治也」,可見激怒他人可使其行為失控,得以藉此引導,達成目的。激將法原為將領管理軍隊的策略,現今被廣泛運用各領域中,小則個人情場應退、家庭內的親子關係,大至班級領導、商場競爭。激將法用意在於,藉由正、反面的言語達到刺激、鼓勵的作用。當中,多針對當事者的能力、自信來源等在意的項目提出質疑,影響到他的「面子」,使其在情緒高漲的當下做出決策,透過行為挽回顏面,以達到言語者的目的。其使用對象不侷限於敵方,也可用於我方將領,激勵其作戰決心。研究動機為筆者想要了解,究竟有什麼具體的方式,在已知是敵方計謀的情況下,仍可成功激怒他人,甚至為此敞開城門迎戰,賠上性命也在所不辭。另一方面,亦想比較處於不同朝代、位於不同階級及職位者在意的項目分別為何。因為關於激將法的學術研究不多,時代又以漢代三國為主,故本文以《三國演義》、《三國志》內容為基礎,期望藉此探討危及個人「面子」之內容,與漢朝社會各方面的價值觀。

關鍵字

激將法 三國 身份 面子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