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3.141.44.9
  • 期刊

李漁戲曲理論中的觀眾意識

摘要


明中葉到清初是中國傳統戲曲發展的繁榮時期,相對於明代劇作家對戲劇發展的貢獻,清初劇作家更注意到戲曲演出與效果的重要性,而其中成就最為突出的,則應首推李漁,因為李漁戲曲理論,突破了傳統以詩論、詞論探討戲劇的方式,而進一步從戲劇的角度來建構戲曲理論。近人討論李漁的戲曲理論,已對於李漁戲曲理論中實踐性、群眾性、娛樂性、系統性、創新性、通俗性等特色多有探討,本篇文章則是希望藉由觀眾意識的探討,從理論的文本中分析,說明李漁戲曲理論之所以能突破傳統的原因。本篇所要探討的觀眾意識,包含了三個層面,第一是從戲曲這一文類的欣賞者出發,說明李漁對於戲曲建構要素之一的觀眾,在經驗性、需求與感受、觀賞能力等主動性中全面而豐富的體會。第二是從戲曲理論的主要欣賞者,也就是戲曲創作者的角度來探討,藉由李漁對於創作者的要求與標準,了解到觀眾意識與戲曲建構之間的關係。第三、是從具有戲曲欣賞者、理論欣賞者兩種身份的李漁做全面整合的探討,進而說明李漁的戲曲理論,其實是將觀眾意識與自我情志相調和,並滲透在其戲曲理論的每個結構與意念之間。整體而言,李漁對於戲劇觀眾意識的認識,主要是強調人情經驗與心理感受的滿足,進而在戲劇創作上其講求既要自然合理,又要能求新求變以吸引觀眾,由各方面對於觀眾的體會與重視,這才足以說明,李漁為何能使傳統戲劇中寓教於樂的喜劇效果得到彰顯,使明清人寓情理的發展融合於創作中,進而建立一套更貼近明清觀眾欣賞的戲曲理論。

關鍵字

李漁 戲曲理論 觀眾意識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