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3.145.42.128

摘要


「竹枝詞」所隸文類,歷來說法紛紜,有視為古體樂府詩、近體七絕、長短句、兼屬詩詞等,《全唐詩》與《全宋詩》所收竹枝詞之類屬亦有重複與不一致之情況。考按竹枝詞之概念及其發展,大致可分為四階段:一、原始竹枝;二、劉禹錫作竹枝新詞;三、竹枝新詞式的擬作;四、竹枝詞轉成詞牌名稱。目前多以第三階段的七絕形式以認定竹枝詞之體類。本文考察竹枝詞之發展,發現文人寫作之初即無固定模式,可為古體、近體,或兼具兩體,形式與近體七言絕句詩體相近,不同處在竹枝詞可吟可歌,近體只可吟;再者,其與詞皆具音樂性,屬於倚聲填詞,可吟可唱,後竹枝詞旋律消失,而僅存歌詞,若以原有樂調角度觀之,其亦可歸為詞作。「竹枝」在體類上並無嚴格區劃,其由原本專稱巴楚一帶的南方民歌而嬗變為各地歌謠的代稱,遂從專名變為通稱,最初是民間社會生活現場的口頭傳唱,後因文人加入而產生雅俗互動,唯其泛詠風土實事之本質則歷久不變。

關鍵字

竹枝詞 竹枝 名誼 劉禹錫 全唐詩 全宋詩

被引用紀錄


王麗雯(2015)。唐代小說中異僧形象特質探析〔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doi.org/10.6342/NTU.2015.00954
許雅菁(2009)。日治時期鹿港竹枝詞與八景詩的在地書寫──以大冶吟社作品為討論核心〔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www.airitilibrary.com/Article/Detail?DocID=U0021-1610201315174505
簡美秀(2014)。黃傳心的生平及其竹枝詞研究〔碩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www.airitilibrary.com/Article/Detail?DocID=U0033-2110201613583333

延伸閱讀


國際替代計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