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3.138.33.87
  • 期刊

從《清代燕都梨園史料》與《品花寶鑑》看清代中葉以後北京劇壇優伶品評文化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摘要


清代中期以來,北京城刮起一陣品評優伶的風潮,許多文人與梨園旦行伶人建立起一種微妙關係。由於這時旦角皆為男性扮演,因此不管在當時或者後世皆以男風視之。故在討論這段戲曲史時,往往輕輕帶過甚或刻意的忽略。但筆者以為這品優之風連綿百餘年,直至民國初年才漸漸消聲匿跡。不僅相關書籍甚多,更有以此為主題的小說《品花寶鑑》問世。在士、伶之間已建構出一種特別關係,更籠罩著一種獨特的美學氛圍,不能只以斷袖之癖視之,故此文化現象實為中國戲曲史上所僅見,不能輕忽之。且戲曲作為場上藝術,若脫離演出載體─演員,我們便難以全面觀照其文化內涵。這些文獻提供了非常可貴的資料。筆者按以張次溪所輯之《清代燕都梨園史料》與陳森《品花寶鑑》為主要文獻,並參酌當時部份筆記、小說。從文人美學、商業傳播、士伶關係等角度,分析此一獨特戲曲文化現象。

被引用紀錄


黃嘉平(2010)。京劇老戲的修編與改編研究──以劉慧芬「國光」劇作為範圍〔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www.airitilibrary.com/Article/Detail?DocID=U0021-1610201315181990
張毓晏(2012)。奇優:以李漁、曹雪芹為例的明清人物審美新論〔碩士論文,國立中央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www.airitilibrary.com/Article/Detail?DocID=U0031-1903201314444990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