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3.142.171.180
  • 期刊

文攻武嚇下的退縮:美國決定與中共舉行大使級談判的過程分析,1954-1955

摘要


中共於1954年9月3日砲擊金門,開啓了第一次台海危機。次年4月23日,中共總理兼外長周恩來在印尼的萬隆會議(Bandung Conference)中宣佈,願與美國談判,以緩和台海地區的緊張氣氛。雙方乃各派遣大使級代表,於8月1日開始在日內瓦展開談判。此談判方式一直延續至尼克森(Richard M. Nixon)總統於1971年6月間派遣其國家安全顧間季辛吉(Henry Kissinger)密訪北京前爲止,變成美國與中共的非正式外交管道。在此之前,美國一直避免與中共直接接觸或談判,以免削弱其不承認政策。在周恩來提議願與華府談判後,正式談判也拖了三個多月才展開。因此美方如何由抗拒與中共直接接觸,到決定與其舉行高階談判,實爲饒有趣味的問題。 本文根據美方的檔案資料,分析此大使級談判的背景及美方的決策過程,探索美方對於與中共談判態度,經過僑民遣返問題、台海危機、戰俘間諜案等事件的衝擊所發生的變化,至最後決定以大使會談的方式,與中共建立溝通管道的經過,藉以對此一中美關係史上的重大里程碑做較深入的分析。本文總結認爲,雖然艾森豪與杜勒斯事後均宣稱中共是在其核武遏阻政策威脅下,被迫求和談判,但證據卻顯示華府實際上是在中共以雙方僑民爲人質的「文攻」,加上炮擊外島的「武嚇」雙管齊下的壓力下,一步步退讓,終至不得不與中共舉行含有高度承認意味的大使級談判。故無論美方如何自圓其說,終難改變其實力難以施展,隨著中共音樂起舞的事實。這段經過,或許對今日主張將台灣問題國際化,或者期望外力介入解決台灣問題的人,多少有點啓示作用。

關鍵字

無資料

參考文獻


Accinelli, Robert(1996).Crisis and Commitment: United States Policy toward Taiwan, 1950-1955.
Brands, H. W., Jr.(1988).Cold Warriors: Eisenhower's Gemeration and American Foreign Policy.
Gaddis, John Lewis(1987).The Long Peace: Inquires into the History of the Cold War.
H., Richard(1990).Confessions of an Eisenhower Revisionist: An Agonizing Reappraisal.Diplomatic History.14(3),339.
Jia, Qingguo(1989).Sino-American Relations, 1945-1955:A joint Reassessment of a Critical Decade.

被引用紀錄


李達人(2010)。美國簽訂「中美共同防禦條約」決策過程之研究〔博士論文,淡江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doi.org/10.6846/TKU.2010.00123
戴欣宇(2009)。冷戰期間美國杜魯門與艾森豪政府的圍堵政策〔博士論文,淡江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doi.org/10.6846/TKU.2009.01464
陳鈺明(2006)。美國對第一次台海危機之決策過程研究〔碩士論文,淡江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doi.org/10.6846/TKU.2006.00515
陳蒿堯(2005)。美國政府因應中華民國「反攻大陸」政策之決策過程(1961-1968)〔碩士論文,淡江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doi.org/10.6846/TKU.2005.0046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