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主教文明在十七世紀經由歐洲國家的海權擴張而大規模東漸,本文即以山西絳州爲例,探討明末入華的耶穌會士,如何能在韓霖(1596?-1649)等奉教人士雄厚財力和豐沛人際關係的協助之下,迅速開展教會在山西各地的教務,並促使絳州成爲當時天主教在中國最成功的傳教區之一。 雖然明季在絳州有許多官紳對天主教十分友善,而多數人對西教的傳入亦不特別反感,但或因中西文化本質上的差異,且彼此缺乏足夠的了解,當地知識界仍出現反教的聲浪,這些高舉衛道旗幟以抨擊天主教的人士,乃以理學名儒辛全(1588-1636)的部分門生爲主,由於他們位居當地學術社群的主流,此故反教的思潮得以在知識界持續往下傳承。 咸豐、同治之交,天主教會在西方列強堅船利砲的後盾之下,強行索還絳州的東雍書院(清初教堂原址),因而激起地方官紳和民眾的嚴重抗爭。韓霖或因是教會在當地發展史上的首要人物,更成爲反教情緒的重要發洩對象,甚至有人忿而將地方志中涉及韓霖的約四十處記載均加以改刪。 此文乃以韓霖其人其事爲主軸,嘗試鉤勒兩百多年來天主教在絳州的發展及其所引發的反彈。希望經由此一較詳細的個案研究,能對天主教近代在中國傳教的歷史有一較具體的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