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18.221.40.152
  • 期刊

輔助溝通系統教學對國小中重度智能障礙兒童溝通與行為之介入成效

摘要


本研究旨在探討輔助溝通系統對於中重度智能障礙兒童行為和溝通能力之影響,以立意取樣法選取兩名10歲女童作為研究對象。本研究採用單一受試實驗設計之撤回設計,並採用自然環境教學法配合語音溝通板進行教學介入,實驗設計包含基線期、介入期,立即維持期以及追蹤期。階段內與階段間資料分別進行目視分析和C統計考驗,同時配合其他觀察資料和訪談個案之重要他人來進行社會效度分析。本研究結論為:一、輔助溝通系統教學介入能增加中重度智能障礙兒童的溝通行為出現次數,並達到維持與保留效果;二、輔助溝通系統教學介入能降低中重度智能障礙兒童不適當溝通行為的出現次數;三、輔助溝通系統之教學獲得個案重要他人的支持與肯定。

參考文獻


杜正治(2006)。單一受試研究法。臺北市:心理。
李旻青(2005)。替代性溝通訓練在國小中重度智能障礙學童購物技能學習之成效研究(碩士論文)。國立臺南大學。
林惠卿(2006)。輔助溝通系統訓練增進唐氏症兒童購物行為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
林寶貴(1983)。身心障礙兒童語言治療教育。臺北市:台灣書店。
林寶貴、錡寶香(2006)。語言障礙學生輔導手冊。教育部。

被引用紀錄


黃翔靖(2022)。遊戲式學習融入輔助溝通教學方案對腦性麻痺學童溝通行為之成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doi.org/10.6345/NTNU202205214
陳翠鳳(2012)。運用語音溝通板(SGDs)介入之教學策略對口語受限重度智能障礙學生社交互動之成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www.airitilibrary.com/Article/Detail?DocID=U0021-1610201315305624
吳姿儀(2013)。輔助溝通系統對無口語腦性麻痺學生學校溝通參與型態之影響研究〔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www.airitilibrary.com/Article/Detail?DocID=U0021-0801201418031928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