珊瑚礁海域提供良好生物棲地,生物多樣性高於其他棲地類型。近年來人們注重休閒旅遊,觀光業興盛,假日各大觀光景點湧入大量遊客。屏東縣墾丁國家公園境內風景優美並保存豐富的珊瑚礁海岸地形常吸引大批遊客前往,面臨區域性的人類活動衝擊。為評估墾丁國家公園海岸生態環境,於民國97年05月到08月以水肺潛水進行物種調查,針對亞潮帶及潮間帶底棲動物進行生物調查,並依據各類型物種屬性與生態習性,採用不同調查方法。調查結果共紀錄潮間帶軟體動物19科57種。各樣站中以非保護區樣站雷打石採得物種最多共31種,以眺石保護區內的樣站紀念碑採得物種最少共11種。亞潮帶採樣共採得軟體動物14科27種。海域水深5公尺處,非保護區內的樣站小灣及保護區內的樣站眺石皆採得6種;海域水深10公尺處,小灣採得15種較眺石6種多。墾丁南灣(眺石保護區)與其他地區樣站在物種數與種類無明顯差異,但是就各海岸的不同特性,可以發現不同的物種。而可以發現的在後壁湖,這個早已經列為保護區,的確在物種及棲地的保護已有一定的成效。墾丁長期以來一直還處在「衝突」階段,雖然朝向「共存」的步伐仍在由許多專家學者及保育工作學者等進行著,但是要達到「互利共生」的目標還有待努力,尤其是需要在地業者以及居民的強力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