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3.19.27.178
  • 期刊

主體性的呈現,傳播權的實踐-台灣原住民族自主傳播的發展歷程

摘要


台灣原住民歷經三百多年殖民統治,正處於一種長期壓抑和宰制的過程中,造成了自我主體的扭曲、變形、甚或消失或被取代。這種情況,並不會因為單純的殖民統治消失或離開而完全改變,就後殖民的觀點而言,原住民族主體被侵略的現象,是從被殖民的時刻到目前為止不曾間斷的過程,其間受到殖民影響下的文化。即使殖民時期中止,實質上殖民者的意志仍透過殖民借喻(colonial tropes)的手段,強行嵌入被殖民者,以致其對於土地文化的記憶被扭曲。主流政治經常運用操作國家教育與傳播,對原住民族進行強制統治、污名化形象,並用以壓迫原住民族。長此以往,造成在傳播環境之中,原住民族的傳播主體性被斲斷,傳播權被剝奪,並且缺乏自有媒體,成為被詮釋的他者,這些都是原住民在傳播方面所面臨的主要問題。在原住民族重新尋求自我發展的歷程中,傳播方面的運動方向主要切入點就是建立傳播主體性與實踐傳播權。本研究將從原運時期的原住民發行平面刊物開始,做為原住民自主傳播的起點,鋪陳台灣原住民在傳播上以自身為主體的發展歷程,包括平面媒體、廣播、電視、電影、網路等。透過這些歷程的展現,從功能論和自我認同的觀點,說明原住民掌握自主傳播和擁有自我媒體的重要性,透過傳播運作可以達到重塑原住民形象、文化傳遞、形成公共論壇、凝聚原住民共識等功能,進而理解自主傳播對於族群發展的意義。

被引用紀錄


陳義宗(2014)。現聲顯影─原住民紀錄片導演之生命歷程、族群認同與影像實踐〔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doi.org/10.6342/NTU.2014.10603
羅彥傑(2018)。從媒體近用到ICT 近用:偏鄉志工老人的傳播實踐傳播研究與實踐8(2),281-315。https://doi.org/10.6123/JCRP.2018.07_8(2).0009
張亞純(2015)。以設計思考模式回應青年族群觀賞客家電視台的需求分析〔碩士論文,國立中央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www.airitilibrary.com/Article/Detail?DocID=U0031-0412201512062891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