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3.144.187.103
  • 會議論文

從普勞圖斯《一罐黃金》論莫里哀《守財奴》

Analysis on "the Pot of Gold" and "the Miser"

摘要


普勞圖斯(Titus Maccius Plautus, 254B.C-184B.C.)是古羅馬時期的劇作家,莫里哀(Jean Baptiste Poquelin de Moliére, 1622-1673)則是法國是法國十七世紀著名劇作家,兩位劇作家相距有一千八百多年,或是大家都知道莫里哀《守財奴》(L' Avare 1668)的情節是從羅馬劇作家普勞圖斯的《一罐黃金》(L' Aulularia)改編而來,本文從普勞圖斯的背景資料,以及這位劇作家對西方戲劇的影響做了說明,同時也對《一罐黃金》的劇情以圖形來分析,並和《守財奴》劇情的結構相對比較,兩齣戲人物的相關性;例如《守財奴》之父親阿爾巴貢與《一罐黃金》之父親尤克里歐(Euclio)兩者之間的差異、他們對於子女婚姻的態度、戲中僕人在裡面所扮演的角色,《一罐黃金》的「三隻手」與《守財奴》的「兩雙手」等。《一罐黃金》劇中偷竊的動機屬於臨時起義,而《守財奴》的阿箭(La Flèche)則是預謀犯案。最後章節談論《一罐黃金》與《守財奴》兩齣如何處理圓滿結局,劇中兩位愛財的老人尤克里歐(Euclio)與阿爾巴貢(Harpagon),兩者都會不約而同地以性命來衡量“錢財”對自己的重要,但是兩者的背景又不太一樣,《一罐黃金》的尤克里歐原本是貧窮的老人,那罐黃金是造成他心理不正常的因素,而《守財奴》的阿爾巴貢(Harpagon)一開始就是有錢的老財主,尤克里歐(Euclio)最後是靠黃金的歸回,在女兒婚禮時抱著這罐黃金送給女兒做爲嫁妝,這齣戲以此圓滿結局。《守財奴》則是有另一位父親的出現,就是昂塞耳默(Anselme)這位爵士,他爲人大方,不追求錢財,他所尋找的是失散之“親情”,與阿爾巴貢追尋“錢財”的恰巧相反,也因爲他的出現爲這齣《守財奴》畫上圓滿結局的句點。整體而言,普勞圖斯的《一罐黃金》並不觸及政治問題,在思想上富有人情味。而《守財奴》作品和理論具有鮮明的政治傾向與預設立場,尤其在父親的角色與其地位。莫里哀除了要讓社會大眾調侃政權外,背後就是要嘲諷當時法國的「社會現象」。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