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宋島到臺灣之間為聚合板塊帶的過渡區域,由南往北馬尼拉隱沒帶的正常隱沒環境已逐漸過渡為臺灣島的初始碰撞造山環境。為了更瞭解此區域的板塊聚合特徵的變化,本研究主要利用2009年TAIGER計畫由R/V Marcus G. Langseth研究船所收集的跨越馬尼拉海溝的多頻道反射震測和沿測線的多波數水深資料,以及R/V Ocean Researcher I的震測資料,探討呂宋到臺灣(18°45’N~21°45’N)海域在構造和沈積上的特徵與變化。 研究結果顯示有一組明顯的半遠洋沈積層序大規模分佈在南海海盆的頂層以及海溝中;在南段(18°45’N~20°N)的海溝區,此頂層層序之上覆蓋較厚的海溝濁流沈積物,但在北部頂層則呈被侵蝕的特徵。在南段的震測剖面(18°45’N~20°N)具有單純的板塊隱沒特徵,在海溝的前端先出現正斷層,甚至有切穿基盤面與海床面的大型正斷層。之後隨著板塊聚合,地層開始受擠壓而變形,越往島弧方向擠壓作用越劇烈。根據構造特徵,由西向東可依序將海溝區及楔形體畫分出六個子區域:正斷層區(Normal Fault Zone)、原逆衝斷層區(Proto-Thrust Zone, PTZ)、疊瓦狀逆衝斷層區(Imbricate Thrust Zone, ITZ)、前端脫序逆衝斷層區(Frontal Out-of-sequence thrust Zone, FOZ)、上部斜坡區(Upper Slope Zone)和背衝區(Back Zone)。海溝與基盤面的隱沒特徵在20.5°N以北變得不明顯;滑脫面構造也不明顯,取而代之的是海溝與楔形體底下出現掩埋的海底山和基盤面高區,增加隱沒的困難度。同時,構造楔形體內的PTZ寬度逐漸變窄,ITZ、FOZ往北變寬廣,而增積岩體的特色也由隱沒擦刮(offscarp)的特性,逐漸轉變為前陸盆地的沈積特色,覆蓋由臺灣造山帶而來的沈積物,這些現象顯示往北碰撞作用加劇。 隨著菲律賓海板塊西北向的聚合,北呂宋海槽的西緣都有地層被擠壓而抬昇(uplift)的現象,但東側的地層都很平靜;最南端的測線(~18°45’N)海槽西側的抬昇現象反應此處為正向聚合,但19°15’N以北海槽西側還有隆起(pop-up)及向西延(west-vergent)的逆衝斷層,顯示19°15’N以北北呂宋海槽西緣應受到斜向聚合的影響而同時有平移和壓縮的作用。由北呂宋海槽內地層變形的位置,顯示平移和壓縮作用產生的變形主要發生在北呂宋海槽西緣和構造楔形體東緣的交接處,而不是海槽東緣和呂宋島弧交接處。呂宋到臺灣之間北呂宋海槽西側的聚合為平移壓縮(transpression)的應力,此種平移壓縮的聚合應力系統應該可以沿北呂宋海槽的西緣向北延伸至臺灣島的花東縱谷位置。
Children* Chia-yen Ku Department of Foreign languages and Literatures, National Taiwan
論一九九三年貝侯〈故事集〉 英譯本 古佳艷 夏爾﹒貝侯 (Charles Perrault, 1628-1703) 共寫過十一篇相當受歡 迎的民間故事,成為見童文學寫作的典範 , Zoh且 Poet此S of Chi1dren's μteflωure. Athens: U of Georgia P, 1明6. 古佳艷,台灣大學外文系講師 。
美女與野獸:從沙龍文學到迪士尼卡通 古佳艷 傳統民間故事研究者把「美女與野獸」歸為「動物配偶」類型故事。 l事實上,符合這個主題分類的例子眾多,在不同的時代與文化裡各代表 著不 齊隆圭教授在研討會 時提供譯名的指正。 古佳艷,國立台灣大學外文系講師。
* 鵝媽媽與仙女: 法國民間故事 1690-1715 古佳艷 摘要 本文以「姆媽媽」與「仙女」做為一六九0到一七一五年 間法國「故事」與「仙女故事」的象徵,透過文本與擬文本的 Brothers Grimm. New York: WW Norton and Company, 2001. 古佳艷,國立台灣大學外國語文學系助理教授。
「常綠的語吉 J : 約翰克萊爾的生態觀(上) James McKusick 作 古佳艷 譯 約翰克萊爾在他第一本詩集的首頁形容自己是「北安普頓郡的農 夫 J ( a )。 古佳鈍,台灣大學外文系講師。
「常綠的語言 J :
約翰克萊爾的生態觀(下)
James McKusick 作
古佳艷譯
居住的處所:約翰克萊爾的生態觀
約翰克萊爾的作品根底在於其一生對他所生長的小村子的
灑 J ( <
hmmBlI1l研;talitlN iS ul 論傳統的保存:非英語系國家 英文研究的送變與傳承 袁鶴翔作 古佳艷譯 傳統可以從兩個完全相反的方向來看:一是從歷史的直線發展 系教授。 古佳艷,台灣大學外文系講師。
石油季刊 第 58 卷第 1 期 中華民國 111 年 3 月 利用泥漿測錄之全烴指數與烴類氣體 組成特性比辨識油氣層之產狀 李沅銘 張錦澤 古佳艷 摘要 鑽 年來相關研究之計算方法,包含 Wh、Bh、 作者李沅銘、張錦澤、古佳艷現任台灣中油公司探採研究所研究員 -43-
石油季刊 第 59 卷第 4 期 中華民國 112 年 12 月 重合前地質統計學震波逆推於非洲 O 油田 B 構造的應用 古佳艷 伍允豪 邱維毅 梁守謙 林逸威 - stack)震測資料及井測橫波(S-sonic 或 S-impedance)資料才能提升砂體的識別度。又因研究 作者古佳艷、伍允豪、邱維毅、梁守謙、林逸威現任台灣中油公司探採研究所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