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18.227.13.219
已選擇0筆
101 個查詢結果
  • 期刊

運動後抗爭文學的遷移—以梁莉姿《日常運動》為例陳政沅 玩具人生—西西專欄文集《我的玩具》遊戲人間的應世小對策黃逸朗 跨越「浮城」邊界的跨時代對話:論西西〈浮城誌異

  • 期刊

《逃犯條例》修訂草案運動」(以下簡稱「運動」),特區政府與公民社會的關係處於前所未有的緊張及互不信任。隨著 2020 年全國人大在香港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 運動」期間,甚至以更大力度交鋒。毋庸置疑,香港基督徒群體既為社會的縮影,對社會運動或抗爭的目的與手段,以至香港未來的想像遠景,也呈現迥異立場,並演化為教會內部的矛盾

  • 期刊

的社會心理學︰運動參與者的適應性韌力Jeanette KY Yuen Fleeing from Fear? Free from Fear? The Politics Gong’s Nonsense Poetry馬 嶽 新政治環境下的香港研究許漢榮 運動後香港教育政策的轉向黃正恩 2016 至 2020 年威權化與香港社會政體偏好的影響

  • 期刊

如水的觸感《幻愛》與後運動香港情感政治 *麥樂文 **摘要本文闡述香港電影《幻愛》(周冠威2019)與運動後情感政治之間的潛在連結和共鳴可能。《幻愛》的公映正值 而無關社會集體,更非自有不變的本質關係,而是與歷史深入交織、持續變動(Yip 2017: 67)。當中的歷史性,為我們打開電影與社會文化的批判路徑。沿此思路,本文先梳理

  • 期刊

燥熱症」,其間毫釐之差,不可計數。專輯第三篇論文是成功大學臺灣文學系博士麥樂文的〈如水的觸感:《幻愛》與後運動香港情感政治〉,分析香港浪漫電影《幻愛》「與運動後情感政 ,和其與「運動後情感政治之間的潛在連結和共鳴可能」(89),值得一提的是其分析細膩、討論詳盡,極具有說明力。其五「結語」藉由加拿大哲學家馬蘇美(Brian

  • 期刊
  • OpenAccess

身份認同的重大事件,包括:2008 年北京奧運、2014 年雨傘運動及 2019 年運動。 關鍵詞:香港人、香港研究、身份認同、符號分析、流行音樂 * 感 (2014 年雨傘運動及 2019 年運動)後,由香港政府製作的《前》,在符號呈現及香港人身份形塑已與 15 年前的《始終有你》截然不同,可見當權者對香港已有一套全新的理解與想

  • 期刊

中國認知作戰中「輿論戰」與「法律戰」之整合運用:以《港區國安法》「勾結外國或者境外勢力」為例 陳玉潔 83行政長官林鄭月娥辭職。「反送中運動」(中國與港府稱「運動 受訪者認為,示威者(9.6% 至 12.7%)和外國勢力(9.4% 至 11.6%)須負責任。香港中文大學傳播與民意調查中心,《香港運動中的民意狀況研究報告》(香港:香

  • 期刊

,都破壞了中國對美國的信心;2019 年香港風波、2022年美國眾議院議長 Nancy Pelosi 訪台等事件也都讓中國懷疑美國正在挑戰中國的核心利益。雖然主張放棄

  • 期刊

引,向使用校內場地的堂會收取費用。形勢急轉直下的2019年二○一九年,反對逃犯條例修定草案運動(運動)之後,教育當局針對有教會背景或牽涉教會活動的學校,進行全面審計 2023 / 7、8 月號 11受國安法威脅的牧養經過二○一九年運動,加上二○二○年國安法開始在香港實施,牧者在堂會的言論自由受到很大影響。而疫情期間的

  • 期刊

://www.thenewslens.com/article/121732 (擷取日期:2023-06-09)。 明報 2022。被捕者北上被撤回鄉證 部分沒被控 議員:港府鼓勵更生 盼內地同寬容

  • 期刊

透過這些圖像來說明該運動的多元性與圖像所帶來的能量,讓我們更易於了解藝術在社會運動中的作用。二、香港反送中運動概述臺灣媒體所常說的反送中運動(香港較常稱其為「運動 。51  參閱李智智,〈【運動】紐西蘭國家博物館永久收藏香港抗爭物品,「海外化」成出路?〉,自由亞洲電台,https://www.rfa.org/cantonese

  • 期刊

以及自身所享有的權益帶來直接或間接的傷害。例如,在2019年香港運動時(又稱反送中運動),在南韓的中國留學生以激烈的方式回應當地與香港學生對此社會運動的聲援。此舉令南韓

  • 期刊
  • OpenAccess

,則愈發緊縮(Fong, 2017),因而引發了 2014 年的雨傘革命和 2019 年等社會運動。

  • 期刊
  • OpenAccess

本文肯定蔡英文總統2016年向原住民道歉,惟其部分講詞所透露的我國主流認知,未必符合史實,並且有失兼具墾殖、殖民與被殖民之漢人的立場。作者據此探討並主張,產生這個主流認知的重要原因之一,可能是兩岸尚未確認彼此的政治關係,致使無意與對岸政治談判的我國,誤認扭曲歷史可以強化國人對大陸的拒斥。北京提出「一國兩制」要統一兩岸,並且從來不肯排除武統,我國不從,僅願維持「維持現狀」。不過,現狀不利兩岸,對於台灣,更是有害;值此大陸國力增強,以及美國有其「善意」與全球/區域戰略考量,現狀會有成為溫床的風險,醞釀戰爭。排除兵災威脅,邁進永久和平,必須先行理解美國的擴張神話何以演變成為今日的新冷戰,也得剖析中國大陸政治經濟力量的增強,對於世界包括我國的意義,然後提出因應對策。我國必須主動,堅定意志並且提出共好兩岸的遠近目標,近是建言雙方都能接受的政治關係模式,遠則呼籲彼此不忘初心而回歸各自憲法;繼之,就是要求北京回應台北的提案。

  • 期刊

‧ 香港製造」策略行動翁智琦 折射運動:香港小說與運動的互相佔領Yvette Lok Yee Wong(王樂儀) From Tears to Love: My

  • 期刊

January 7, 2023).明報新聞網、2022f「規管眾籌網安立法 擬年底諮詢公眾 警查 8 宗眾籌案件 3 涉國安法5 涉」5 月 26 日、https

  • 學位論文

@_@香港自2019年發生政治運動至2022年年底,大約有20萬至30萬名香港人移出香港。初期大部份香港居民都傾向移民到台灣,令到台灣發放的居留證數目從2019年的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 學位論文

的社會衝突——反對《逃犯條例》修訂草案運動(後稱「運動」),運動亦吸引了無數學者的注意⼒,⽽學界也在短短數時內產出⼀系列探討從科技和社交媒體(Kow et al ., 2020)、團結性(Lee, 2020),到情感在運動的影響(Liao, 2021)等分析運動的學術⽂獻。本論⽂認同運動不論是其動員之廣、持續之⾧、還是影響之⼤,都完全

  • 學位論文

法蘭西斯‧福山先後在2011年及2014年發表《政治秩序的起源》。福山在著作中提出政治發展的三個組成成分:政府、法治與問責制,而福山亦以此分析英國與中國的政治發展史。 1842年,香港正式成為英國的殖民地,英國殖民管治香港至1997年將主權移交至中國。也就是說,香港先後經歷英國和中國兩種不同的政治建制管治。而在英國的殖民管治下,香港卻迎來持續的政治安定。反之在同為華人的中國管治下,香港的社會卻與政治安定無緣。本論文藉福山提出的政治發展理論,以歷史研究的方式,從英國殖民香港之初,如何在香港建立政府、法治與問責制。及至香港在主權移交後,中國如何承繼由英國建立的香港建制。研究發現,香港之所以能在英國殖民管治時迎來持續的政治安定,係因為英國將自身的《普通法》系統與香港連接,藉此與英國的法治系統接軌。另一方面,在英屬香港政府在吸取過「六七暴動」的教訓後,不斷在香港擴大行政吸納政治,變相在不斷的擴大並建立問責制,惟在主權移交至中國前,英屬香港政府未能將程序性問責完全民主化。福山在著作中從古代中國,分析至中華人民共和國。福山對中國其中一個分析為,中國至今仍未發展出法治。而將要接管一個法治和可問責制發展傾向西方政治的城市,中國只能套入自身的政治秩序管治香港。而其結果,就是中國以其慣用的手段「依法而治」和「鎮壓」,處理香港的政治問題。最後,英國留下來的政治遺產被抺除,香港正式步入中國式的政治秩序。

  • 學位論文

本研究以政治學系統論為基礎,分析國內對大陸政策的研究現狀。過去主要關注政府層面的大陸政策,忽視在野政黨,特別是國民黨的立場。本論文以國民黨從失去政權開始,至第十屆主席 (2017-2021) 提出的大陸政策為案例,探討政策形成、調整的過程。方法包括文獻分析、參與觀察和深度訪談,針對三大問題進行研究,並驗證兩個假設。 研究結果顯示: 一、兩岸關係及國際情勢日益影響國民黨的大陸政策,政策必須因應中共、美國等國際政治變化,否則可能影響國內中央級選舉。 二、國民黨的大陸政策受選舉等內部因素影響,特別是在中央級選舉失利後,黨內外對大陸政策的反思增加。新主席上任後通常會提出新的政策主張或詮釋。 三、國民黨的大陸政策對民意和選民投票行為有影響。政策受政治系統內外環境雙重影響,同時政策執行亦會影響選民的投票決策。 四、黨主席在大陸政策決策中佔主導地位,不論在主席選舉或補選中,候選人須明確表達大陸政策立場。內部機制在此議題上的影響有限。 五、同一主席任內,後來的主席通常會調整前主席的大陸政策,然而經過多屆主席的更迭,國民黨的大陸政策基本保持對「九二共識」的支持。 六、黨主席與總統候選人可能不同人,這可能影響選舉過程中的不確定因素,尤其在大陸政策方針上可能出現意見分歧。 總之,本研究提供了對國民黨大陸政策的深入理解,強調了內外因素對政策形成和調整的影響。

  • 學位論文

本研究以「臺北市與香港城市交流之研究—以馬英九市長任內為例(1998-2006)」進行研析。全文共六章,分別是: 第一章 緒論:研究動機、目的與主要研究問題、文獻回顧與探討、研究設計。 第二章 臺北市與香港城市交流的背景:兩地交流的架構、臺北市推動城市交流的背景(突顯在臺灣的角色、在兩岸關係中地位、對外城市交流)、香港推動城市交流的背景(扮演兩岸關係中介角色、發揮兩岸關係特殊功能、對外城市交流)。 第三章 臺北市與香港城市交流的法源:臺北市交流的法源(兩岸人民及港澳條例、行政法規)、香港交流的法源(中共對港臺交流指導方針、行政法規)、兩地法源的對照(港澳條例 VS 錢七條、臺北市行政法規 VS 香港行政法規)。 第四章 臺北市與香港城市交流的歷程:包括兩地在九七前後的交流,自2000年至2003年分別舉辦兩次雙城論壇及兩次城市市政交流。 第五章 臺北市與香港城市交流的評估:臺北市城市交流的強弱優劣 SWOT 分析及比較兩地城市交流的特色。第六章 結論:提出研究發現、研究建議。 本論文主要研究問題:一、兩岸關係的氛圍對臺港城市交流直接巨大之影響,分析是次臺港城市交流的背景及變遷。二、在兩岸因素下推動是次城市交流的原意是什麼?臺港兩地交流與兩岸交流不同之處及各具之特色?三、是次城市交流是否達到當初預期的目的?四、驅動雙方城市交流的力量是什麼?背後所蘊藏的時代意義?五、今天香港是否依舊可以扮演兩岸關係的避震器之功能和作用?一國兩制對臺垂範作用是否猶在?六、兩地城市交流的發展優勢與限制、未來發展的面向? 馬英九,基於家庭背景,加上個人之人格特質,促成馬英九對推動兩岸三地的城市交流所秉持之理念,從馬市長一直延續到馬總統,在總統任期內開創自1949年以來海峽分治的嶄新局面,也是臺海最和平穩定的歲月。 本研究發現臺北市與香港皆為各自與大陸往來的中介橋樑與緩衝器,其效應可借用新功能主義的溢出效應說明,但經本論文的驗證臺北市與香港的城市交流發現,在2000年-2003年雙邊交流正常;在2004年-2013年交流減少;2020年後所有功能中止。新功能主義無法回應「溢出條件」及「政治化」的重要性。若單純使用新功能主義不足說明政治干預,需搭配強弱優劣SWOT的分析,回應結構條件、過程條件、外部因素等三組溢出條件的分析架構,加入國家安全威脅、交流與互動頻率、政治態度與社會認同;國際環境等條件命題。 這正是新功能主義分析架構及相關研究所缺乏的,因此本論文研究基本完善了相關新功能主義溢出效應不足之處。

  • 期刊
  • OpenAccess
傅大為 郭力昕 馮建三 以及其他 11 位作者

個套路,就是一步一步的去顛覆一個政權。我也請教過 Chomsky,你對顏色革命怎麼看?他沒有正面回答。2019年香港的運動,開始的時候就有人引用 Chomsky 的話 。但是我的困惑是,從現在看,香港 2019 這個運動,實際上是很複雜的,有各種各樣自發性的、地緣政治的力量,這是不爭的事實,這個社會運動的領袖,如黎智英這樣具爭議性的人物

  • 期刊
  • OpenAccess

。投稿日期:2021年1月25日。接受刊登日期:2022年6月8日。在創作與抗爭之間:論香港運動之中的新唱作世代* 王樂儀**Creative Dissent in 摘 要2019年2月,因為臺灣陳同佳案,在中共中央紀委的倡議下,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推動《逃犯條例》修訂草案,引發了六月初開始的運動,向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抗議

  • 期刊
  • OpenAccess

,(一)展現在香港敘事中經常缺席的同志/酷兒經驗,尤其同志/酷兒在民主運動中的參與經驗;(二)梳理和論述雨傘運動後至運動期間,香港的同志/酷兒流行歌手如何通過音樂打開異議的 2020年的香港,經歷2014年的雨傘運動2、2019年的「反對修訂逃犯條例運動」(下稱「1 這裡引用《抗命女聲》對反國教運動/事件的解說:「泛指2012年5月上旬至9

  • 期刊

本文為筆者的香港特別行政區研究資助局之優配研究金計劃:中國民間佛教儀式的歷史人類學研究(CUHK 14621018)的部份成果。謹此致謝。課題的田野調查因香港社會事件及

  • 期刊
  • OpenAccess

動,以哀悼作為對主權暴力的異議。本文檢視曾連續舉辦多年的六四集會與 2019 年的運動這兩個案例,分析哀悼者怎樣扣連冤魂的複雜意義,例如在抗爭策略上著墨於「冤」,而當面 的斷裂,如果從冤魂社會的角度重新檢視,其實微妙呼應了前階段對政治的抗拒的媒介構成,換句話說,冤魂可以作為一條線索追蹤政治意識的演變。到了 2019 年運動的激烈爆發

  • 期刊

從紀錄片《時代革命》 看香港公民社會 在 2019 年「運動」的體現蔡慧敏前香港壹週刊編輯、現為國立台灣大學社會系專任研究助理引言到目前為止,周冠威導演的紀錄 片《時代革命》(Revolution of Our Times)可說是香港 2019 年「運動」最全面的紀錄。運動的背景複雜、枝節繁多。持續超過半年的街頭抗爭僅是

  • 期刊

會 議 報 導59總 162 期 民國 111 年 5 月(2022.5) 頁 54-64 漢學研究中心(1930-1949)陳筱筠 記錄香港—《天愈黑,星愈亮: 論 2010 年代香港鄉土小說謝曉虹 實踐研究:書寫運動中的創傷經驗郭詩詠 聲音的生命記憶—張愛玲筆下的香港戰時聲景張歷君 冷戰夾縫中的生命書寫:曹聚仁、李歐梵與香

  • 期刊
  • OpenAccess

黎明:望匯入民主主流當中:https://www.epochtimes.com/b5/19/6/10/n11312256.htm,檢閱日期:2022/1/10。

  • 期刊
  • OpenAccess

摘 要作為香港「」運動中的重要抗爭景觀,世界各地的民眾在公共空間牆壁上粘貼便箋、海報和裝飾物而形成的連儂牆見證了「」運動的發展,傳播了對香港抗爭者的情 的內容而引發的衝突。在臺灣,不同城市的人們發起在地連儂牆作為對「」運動的支援,用文字和圖片表達對極權的抗拒,乃至將其用作2020年總統大選期間政治動員的媒介。本研

  • 期刊

城市狂躁不安,「」運動在城市各處大規模的爆發——悲憤、絕望與死亡圍繞在韓麗珠的生活,她從不是一個出世的作家,她曾言: 雖然我的作品寫的大多是城市的故事,但城市是我生活的

  • 學位論文

回,但僅拉到男子上衣,不慎墜樓身亡,這起事件震撼整個香港,也將抗爭運動情緒推到最高點,58香港政府也宣布將暫時修法,但卻阻止不了民眾走上街頭的意願。6 月 16 日遊行 /hk_handover_20/〉。 72李立峯,〈後真相時代的社會運動、媒體, 和資訊政治:香港運動的經驗〉《中華傳播學刊》,第 37 期(2020 年),頁 3-41。 73孟書強

  • 學位論文

搜尋關鍵字「反送中、、中大、理大、校園衝突」進行選擇。 此外內容分析法在方法上,得以劃分有「量化內容分析、質性內容分析、全市性內容分析及接收本位內容分析

  • 學位論文

香港主權回歸後,從港英政府時期的自由風氣,到主權回歸後國族認同的衝擊與矛盾,令香港社會處於獨特的氛圍,在過往歷史的相互衝擊和文化拉扯之下,香港歷任特首的公民教育政策從1997年-2008年便以去政治化為主要方向,用「德育及公民教育」替代了原本的公民教育,減少人權、民主和政治的學習內容,加深對國家和社會的責任及國民身分認同。然而以去政治化為目標的國民教育實施至今,香港政府之多項決策仍引起香港民眾的質疑和不滿,促使港民反對抗議並發起社會運動,在多次的政策實施和人民訴求的磨合中產生更劇烈的抗爭。 中國社會主義式的公民教育是以教育人民擁有愛國情懷為目標,西方資本主義則是推動民主、自由、人權、法治為主的公民教育,而香港回歸中國實施一國兩制後,施政主體(特區政府)的公民教育政策的演進過程。以三大與公民教育政策相關的社會運動──反國教運動、雨傘運動、反送中運動為分期,針對施政主體(特區政府)和客體(香港公民)的互動模式,探討社會運動後的公民教育政策走向。 回歸後中國政府在香港地區以愛國教育取代公民教育,未能跨越具體治理問題而發揮預期的效果,《港版國安法》後以國安教育繼續深化愛國教育,仍未能達到中國北京政府設立的身分認同的目標。而香港公民權走向「一中化」,中央把持選舉委員會及提名委員會後,香港形同喪失了選舉權;利用愛國愛港等思想標準來篩選立法會議員候選人,香港形同喪失了立法權;終審權須移交中央亦代表香港喪失了司法權。三權被北京政府剝奪後,公民教育系統便徹底崩壞,不復以往了。

  • 學位論文

的裂痕難以修復。 運動轉眼兩年,政局動盪,時勢更壞,當初修訂逃犯引渡條例的爭議大抵只是第一塊骨牌,這兩年間香港陷入天崩地陷之中,後續更有禁蒙面法、港版國安法的

  • 期刊

岸因前年(2019年)的香港運動,以及中美之間的對抗變得很緊張。兩岸關係緊張中有非常困難的地方是,在兩岸三地的社會之間,尤其在年輕學生的想法中,情感上、知識認識上往往

  • 期刊

從中介之地到「故鄉香港」:從在臺港人離散經驗看共同體的誕生謝梓楓 以香港為根—運動如何促成香港流散社群的建構鄭肇祺、呂欣怡、葉淑綾、蕭鄉唯、何浩慈 人類學家的社會

  • 期刊
  • OpenAccess

-20200715.htm。30 孔繁栩,「|警 17 個月拘 10,171 人 2,389 人被控 近 700 人涉暴動罪」(2020 年 12月 11 日),2021 年 4 月 。「|警 17 個月拘 10,171 人 2,389 人被控 近 700 人涉暴動罪」,《香港 01》,

  • 期刊

動盪,折射出兩地有社會變革需要。儘管台、港參與者都力求「維持現狀」,但「現狀」難以維持的各種社會矛盾,卻是推他們上街的深層因素。如何在不可維持的現狀中推動社會變革,已

  • 期刊
  • OpenAccess

什麼,而非效果研究關心的媒體對人們做了什麼。當媒體縮限至網路,先前的討論也讓我3 從反媒體壟斷運動、太陽花學運、占領中環和雨傘運動,到運動,無論臺灣的國、民兩黨、大學

  • 期刊

-in-Exile-Arrives-in-London20201205/5688525.html。香港中文大學傳播與民意調查中心。2020。〈香港運動中的民意狀況 研究報告

  • 期刊

收集具影響性的假訊息內容進行個案分析,才能瞭解特定假訊息內容如何影響這些事件的發展。 舉例來說,李立峯(2020)研究香港運動的謠言傳播個 假訊息內容差異,隱含了假訊息操弄經常是針對一個社會的弱點進行攻擊,像是香港運動的「革命天使」謠言是用來打擊社運的道德純潔性;美國 Covid-19假訊息則可連結到美國

  • 期刊

2 中國大陸研究第 64 卷第 2 期在 2019 年中爆發的香港反送中運動(或運動),起因是抗議政府所提出的逃犯條例修訂草案。該草案將合法化香港與中國大陸之間的嫌犯 Reaction of China Factor]. Taipei: RiveGauche. 邢福增,2019,〈運動中的香港基督宗教〉, https://reurl.cc

  • 期刊
  • OpenAccess

也可解釋美國在現今美「中」新冷戰的大背景下,積極介入香港「」引發的社會騷亂之必然性。另一位大陸學者范10 劉國奮,「美國臺灣關係法之評析」,《海峽評論》,第 15 期 」事件,並發展成對抗大陸中央政府的暴亂。美國更視香港的事件為一枚棋子,將香港問題與美「中」貿易談判掛鉤,以增加自己籌碼並借力制衡大陸,利用香港給大陸添煩添亂。《香港人

  • 期刊

嚴重的扭曲,2020 年一位香港小學教師在講解 1840 年鴉片戰爭歷史時,竟稱英國是「為消滅鴉片而發起戰爭」,還稱「英國想以禁煙為理由派兵攻打中國」! 風波後,北京

  • 期刊

曾原信大觀社區迫遷2018 年 鄭子峰炎夏到寒冬:香港運動2020 年 2000-2020張蒼松地動情長 -921 家族記2004 年 歷程。杭大鵬 ( 太陽花學運風雲 )記錄了當時青年學生佔領立法院期間,警方強勢驅離所爆發的衝突。鄭子峰 ( 炎夏到寒冬:香港運動 ) 記錄了香港示威浪潮,從夏天到秋

  • 期刊

河水」,突顯在恢復行使主權之初,中共對香港這個「一國兩制的先行先試示範區」,採取「摸著石頭過河」的作法。2019年「」爆發前,北京還多次重申要「確保『一國兩制』實踐 不變形、不走樣」,「」爆發後,中共重新省視「中央擁有對香港特別行政區的全面管治權」。鑑於「」的主力軍多中學生,對中共有不少先入為主偏見,甚至憧憬昔日英國的殖民統治

  • 期刊

大。因此,在2019年之前,在不少反對派支持者眼中,香港政治改革可以說是一潭死水。 2019年的運動,可以說是一個鐘擺過程的結果,是消權(disempowerment 大。因此,在2019年之前,在不少反對派支持者眼中,香港政治改革可以說是一潭死水。 2019年的運動,可以說是一個鐘擺過程的結果,是消權(disempowerment

  • 期刊

2019 年下半年,香港的反抗運動正熾,美國國會討論並最終通過《香港人權與民主法》的時候,大約沒有太多反抗者不支持川普當總統。儘管事實上,川普發言支持運動其實很少也來得很遲 2019 年下半年,香港的反抗運動正熾,美國國會討論並最終通過《香港人權與民主法》的時候,大約沒有太多反抗者不支持川普當總統。儘管事實上,川普發言支持運動其實很少也來得很遲

  • 期刊

,2019年藉口「」的動亂中,我們只看到亂港勢力滲透學校和社區,橫行無忌,謊言謠言滿天飛,卻看不到那些所謂建制派議員或傳統「愛國力量」有多少社會動員能量去抗衡抵制。聊聊幾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