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3.12.161.30
已選擇0筆
60 個查詢結果
  • 期刊

總統選舉中,如何影響其投票行為。在2019年的年初,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提出「一國兩制,台灣方案」之後,蔡英文總統給予強力的回應,伴隨同年六月間香港升高的「運動」,讓中 《逃犯條例》修訂草案而號召百萬港民上街的群眾運動(俗稱「運動」)7以及其後所爆發且升高的警民衝突,持續讓蔡英文總統反對「一國兩制台灣方案」的民氣走揚,並在前行政院長賴清

  • 期刊

,並切斷其與國際社會之連結。關鍵詞: 認知作戰、輿論戰與法律戰、運動、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維護國家安全法、勾結外國或者境外勢力危害國家安全罪壹、背景自 出現在中國大陸之爭議,也有2017 年加拿大籍華裔商人肖建華被不明人士從香港四季酒店強行帶走,後現身於中國大陸之事件。基於此憂慮,香港社會發起大型抗議活動,運動訴求「

  • 期刊

圖像看社會運動中的動能張敏琪巴黎高等社會科學研究院博士miki493@gmail.com摘要作為近期發生的一個反動事件,香港的運動影響甚鉅且深具標誌性意 以更深刻的方式被永久記憶。關鍵詞: 反動、香港運動、社會運動、圖像、動能收稿日期:2022.01.05;通過日期:2022.10.27

  • 學位論文

淡江大學公共行政學系公共政策碩士班 碩士論文 指導教授:蕭怡靖 博士 民眾對香港運動及對美國與中國的態度如何影響 2020 年臺灣總統選舉 論文名稱:民眾對香港運動及對美國與中國的態度如何影響 2020 年臺灣總統選舉 頁數:53 校系(所)組別:淡江大學公共行政學系公共政策碩士班 畢業時間及提要別

  • 學位論文

本研究以2019年香港運動爆發以來,在臺港人的生活實作與人際網絡為分析對象,並援引Butler的操演性(performativity)概念,嘗試回答本研究的核心發問:在特 的「香港人」邊界。不過,這邊界並非僵固不變,受到運動影響,民主、自由等價值融入在臺港人的日常實作,成為凝聚在臺港人社群的手段,也為「香港人」賦予新內涵。這些實作既受特定空間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 期刊

、在各級學校推動國家安全教育、干涉大學自治和學術自由、對香港公民社會展開控制和清洗,更甚者,不僅對曾經參與過反修例/運動的人士進行國安訴追,也以普通司法大舉重啟對集會結社

  • 期刊

間地景的消失變遷,展現此城內部的匱缺本質。她將這種匱缺和香港長年作為殖民地的精神結構,以及中國在九七回歸後的政治治理後果進行連結,並提出批判。而近年的運動(2019 –2020)可視為九七回歸後的香港對自身歷史性債務的一次性爆發。韓麗珠亦在運動的最前沿寫下即時性的作品《黑日》與《半蝕》。她將香港在運動之後的情境托擬為佛家的「中陰身」,指出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 學位論文

香港運動爆發後,其中臺馬兩地不約而同地觀察到一個現象:即便有為數不少的閱聽者站在親民主陣營,但特定媒體卻罔顧讀者市場,報導立場明顯傾向中共官方。以此現象作為研究動機,本研 由時報》和《光華日報》作為對照組,預期透過內容分析的四個指標:「消息來源」、「評價」、「暴力歸責」與「新聞切點」,來測量媒體的親中程度。研究假設親中程度越高的媒體會更多使用 「親中消息來源」;對運動持「負面」評價;將暴力歸責於「示威者」;更多以「親中切點」敘述事件。此外,將臺馬親中媒體與服務大外宣政策的中共官方媒體進行比較,探討親中媒體敘事策略上 是否受到大外宣影響。 量化結果發現,馬來西亞媒體的《星》與《光》在「消息來源」不符假設,而「評價」、「暴力歸責」與「新聞切點」指標上也只有部分符合假設。若搭配文本分析才得以 更清晰觀察到《星》的親中傾向。臺灣媒體方面,《中》與《自》的立場差異在「消息來源」、「暴力歸責」與「新聞切點」指標上都得出了符合假設的結果,惟在「運動評價」一項指標上,《中 》雖然對運動持「負面」看法,但是相同的現象也出現在《自》的報導上。交叉比較臺馬媒體,單論本研究所選取的四家媒體,從各項指標上足以顯示臺灣「親中」媒體與「非親中」媒體間立場差異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 學位論文

台灣與香港報業對太陽花運動以及佔中運動的內容,可以昇華提升到現在「從整合理論討論中港關係困境:二次大戰後香港菁英的角色轉變」的論文題目及內容。在寫作過程中歷經香港運動 2014 年佔中運動以及西元 2019 年運動先後爆發,香港市民一次次上街頭要確保自身的特殊性但一次次失敗,由其在西元 2020 年國安法通過後中國扼殺了香港百年來的自由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