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號:guest(18.219.73.146)          離開系統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詳目顯示

以作者查詢圖書館館藏以作者查詢臺灣博碩士以作者查詢全國書目勘誤回報
作者(中):徐子為
作者(英):Hsu, Tze-Wei
論文名稱(中):「線上論述動員、線下政治行動」的運動迷集體反抗:台灣「體育改革聯會」之社運策略與媒體論述
論文名稱(英):"Online Discourse Mobilization, Offline Political Action" Sports Fans Collective Resistance: Social Movement Strategy and Media Discourse of Taiwan "Sports Reform Association "
指導教授(中):劉昌德
指導教授(英):Liu, Chang-De
口試委員:劉昌德
管中祥
許瓊文
口試委員(外文):Liu, Chang-De
Kuang, Chung-Hsiang
Hsu, Chiung-Weng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政治大學
系所名稱:傳播學院傳播碩士學位學程
出版年:2020
畢業學年度:108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114
中文關鍵詞:社會運動運動迷集體反抗媒體論述分析線上動員
Doi Url:http://doi.org/10.6814/NCCU202001708
相關次數:
  • 推薦推薦:0
  • 點閱點閱:138
  • 評分評分:系統版面圖檔系統版面圖檔系統版面圖檔系統版面圖檔系統版面圖檔
  • 下載下載:39
  • gshot_favorites title msg收藏:0
 2016年里約奧運後,台灣社會輿論不滿單項協會,未能支援國家隊選手,使國手得到完善的資源與照顧,一群排球迷自行組織,透過網路號召網友連署修改《國民體育法》與全面改選排球協會理監事,從此獲得廣泛社群迴響。

  本研究針對2016年12月底開始發起的「台灣單項體育協會改革運動」,透過深度訪談「體育改革聯會」主要參與者與其盟友,分別以資源動員論、政治機會結構論探討體改聯的組織與動員策略為何。接著藉由論述分析,透過報導與社群貼文文本,探討體改聯之大眾媒體再現形象,以及體改聯的社群論述策略。本研究發現,體改聯透過「線上動員組織、線下政治行動」的方式,透過擴大社群影響力,逐漸增強自己的人脈與傳統媒體曝光,取得與立委們談判與合作的空間,一步步達成體改聯所設定的最高目標 — 修訂《國民體育法》、單項協會全面改選。

  體改聯亦扭轉過去的社運組織經驗,線上動員從輔助,搖身一變成為主要的動員方式,體改聯減少實體抗爭活動,也降低自己遭到傳統媒體扭曲與抹黑的風險,報導文本的論述分析顯示,體改聯的論述得到大眾媒體肯認。在社群媒體上,採取多元的文案種類,增進網友們對體改聯的組織與論述認同;另外也雙管齊下,透過不定期發布體壇黑幕爆料,形成負面揭弊平台的形象打擊對手,以合理化自己的論述與相關行動的正當性。
第壹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緣起 1
第二節 研究背景 3
壹、 近年台灣社會運動與組織動員發展 3
貳、 近年台灣運動迷與球員集體行動之發展 12
第三節 研究目的 23
第四節 論文架構 24
第貳章 文獻回顧 26
第一節 社會運動與運動迷集體行動 26
社會運動分析途徑 26
運動迷的集體行動 30
小結 40
第二節 社會運動、運動迷與媒體 42
壹、 新聞媒體對社運與運動迷的再現 42
貳、 網路與社運動員 46
參、小結 49
第參章 研究問題與方法 51
第一節 研究問題 51
第二節 研究方法 51
第肆章 研究結果 59
第一節 體改聯組織與行動策略分析 59
壹、資源動員論:人際連結與社群媒體影響力擴張 59
貳、政治機會結構論 63
參、球迷行動場域 72
第二節 體改聯媒體倡議策略與論述分析 78
壹、媒體報導 78
貳、社群貼文 87
第伍章 結論 96
第一節 研究結果分析 96
第二節 研究限制與建議 98
參考書目 100
英文部分 100
中文部分 103
附錄 114
附錄一:論述分析之報導與貼文例子 114

表目錄

表1 台灣運動迷行動大事紀 20
表2 受訪者名單 54
表3 體改聯公開行動清單 75

圖目錄

圖1 體改聯人際關係暨內部分工圖 62
圖2游泳選手唐聖捷自述泳協疏失事件影片截圖 89
圖3「拒絕體育假改革,說謊的署長請下台」行動行前動員貼文截圖 89
圖4 張佑銓反遭排協提告貼文截圖 90
圖5三鐵協會弊案爆料貼文截圖 92
圖6 914聲明社群貼文截圖 93



英文部分
Blumer, H. (1951). Collective Behavior Principles of Sociology (Ed. A.M. Lee), Barnes & Noble: New York.
Boyce, C. and Neale, P. (2006) Conducting In-Depth Interview: A Guide for Designing and Conducting In-Depth Interviews for Evaluation Input. Pathfinder International Tool Series, Monitoring and Evaluation-2.
http://www.pathfind.org/site/DocServer/m_e_tool_series_indepth_interviews.pdf?docID=6301
Boyle, M., & Schmierbach, M. (2009). Media Use and Protest: The Role of Mainstream and Alternative Media Use in Predicting Traditional and Protest Participation. Communication Quarterly, 57(1), 1–17. https://doi.org/10.1080/01463370802662424
Castells, M. (2012). Networks of Outrage and Hope: Social Movements in the Internet Age. Cambridge, UK; Malden, MA: Polity Press.
Clingan, E. (2011). The Relationship of Online Sports Site Participation with Fan and Commentator Self-Identities. The Elon Journal of Undergraduate Research in Communications, 2-1, 43-57.
Cole, J. M. (2017). Civic Activism and Protests in Taiwan: Why Size Doesn’t (always) Matter. 1st ed. Vol. 1. Routledge. 18–33. Web.
David, M., & Millward, P. (2012). Football’s Coming Home?: Digital reterritorialization, contradictions in the transnational coverage of sport and the sociology of alternative football broadcasts: Football’s coming home? The British Journal of Sociology, 63(2), 349–369. https://doi.org/10.1111/j.1468-4446.2012.01413.x
Dons Trust. Retrieved July 9, 2020, from https://thedonstrust.org/
Earl, J., & Kimport, K. (2009). Movement Societies and Digital Protest: Fan Activism and Other Nonpolitical Protest Online. Sociological Theory, 27(3), 220–243. https://doi.org/10.1111/j.1467-9558.2009.01346.x
Fenton, N. (2016). Look left: Digital media and radical politics. Cambridge: Polity.
Gans, H. J. (1979). Deciding What's News: A Study of CBS Evening News, NBC Nightly News, Newsweek, and Time. Illinois: Northwestern University Press.
Gitlin, T. (1980). The Whole World is Watching: Mass Media in the Making and Unmaking of the New Left. Berkely: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Giulianotti, R. (2005). Sport: A critical sociology. Cambridge: Polity Press.
Goldstone, J.A., & Tilly, C. (2001). Threat (and Opportunity): Popular Action and State Response in the Dynamics of Contentious Action. In Silence and Voice in the Study of Contentious Politics.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P.183.
Gonda, M. (2013). Supporters’ Movement “Against Modern Football” and Sport Mega Events European and Polish Contexts. SociologicalReview,3, 85-106.
Hill, T., Canniford, R., & Millward, P. (2016). Against Modern Football: Mobilizing Protest in Movements in Social Media. Sociology 1-21.
Hill, T., Canniford, R., & Millward, P. (2018). Against Modern Football: Mobilising Protest Movements in Social Media. Sociology, 52(4), 688–708. https://doi.org/10.1177/0038038516660040
Hodges, A., & Brentin, D. (2018). Fan protest and activism: football from below in South-Eastern Europe. Soccer & Society: Fan Protest and Activism: Football from Below in South-Eastern Europe, 19(3), 329–336. https://doi.org/10.1080/14660970.2017.1333674
Howard, P. N., & Parks, M. R. (2012). Social media and political change: Capacity, constraint, and consequence. Journal of Communication, 62, 359-362.
Jenkins, H. (2007). Afterword: The Future of Fandom. In Fandom: Identities and Communities in a Mediated World, ed. Jonathan Gray, Cornel Sandvoss and C. Lee Harrington. New York: New York University Press.
Linden, H., & Linden, S. (2017). Fans and fan culture : tourism, consumerism and social media. Palgrave Macmillan UK.
Lumen Learning.(2019). Collective Behavior. Module 18: Social Movements and Social Change. Introduction to Sociology. https://reurl.cc/V6b4ZY
McAdam, D. (1982). Political Process and the Development of Black Insurgency 1930-1970. Chicago: Chicago University Press.
McCarthy, J.D. & Zald, M.N. (1977). Resource Mobilization and Social Movements: A Partial Theory. American Journal of Sociology 82(6): 1212-1241.
Melucci, A. (1994). A Strange Kind of Newness: What’s ‘New’ in New Social Movements? (eds), New Socical Movements: From Ideology to Identity (pp. 101-130). Philadelphia, PA: Temple University Press.
Meyer, D. S. (1990). A Winter of Discontent: The Nuclear Freeze and America politics. New York: Praege.
Millward, P. & Poulton, G. (2014) Football fandom, mobilization and Herbert Blumer: A Social movement analysis of FC United of Manchester. Sociology of Sport Journal, 31(1): 1-22.
Millward, P. (2011). The global football league transnational networks, social movements and sport in the new media age. Palgrave Macmillan.
Nash, R. (2001). English football fan groups in the 1990s: Class, representation and fan power. Soccer and Society 2(1): 39–58.
Penney, J., & Dadas, C. (2013). (Re)Tweeting in the service of protest: Digital composition and circulation in the Occupy Wall Street movement. New Media & Society, 16, 74-90.
Silva, P., & Rothman, F. (2011). Press Representation of Social Movements: Brazilian Resistance to the Candonga Hydroelectric Dam. Journal of Latin American Studies, 43(4), 725–754. https://doi.org/10.1017/S0022216X11001076
Smelser, N. (1962). Theory of Collective Behavior. London: Routledge & Kegan Paul.
Spion Kop 1906. Retrieved July 9, 2020, from https://www.facebook.com/SpionKop1906/
Thomas, J. (2015). Revealed: Plans to create official fan-owned football club to represent Liverpool. Liverpoolecho. https://www.liverpoolecho.co.uk/news/liverpool-news/revealed-plans-create-official-fan-10054633
Tufekci, Z. (2014). Social movements and governments in the digital age: Evaluating a complex landscape.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Affairs, 68(1), 1-18.
Zald, M., & McCarthy, J. (1987). Social movements in an organizational society : collected essays / Transaction Books.

中文部分

PTT八卦版(2017年3月7日)。〈中華棒協-懶人包更新〉,《PTT八卦版》,取自https://disp.cc/b/163-9UUQ)。
小聖蚊的治國日記(2016年8月5日)。《看看這票名單,根本就是相忍為國民黨,你忍得下去?》。取自 https://goo.gl/S1kyjp
不禮貌鄉民團(2017年12月28日),《中國人造纖維大老闆排球協會理事長』》。取自https://goo.gl/Nz145N。
孔方正(2008)。《研究方法》。台北:宏冠。
王元鴻(2017年4月20日)。〈非做不可》國體法爭議 現代吳三桂蠢蠢欲動〉,《自由時報》,取自https://sports.ltn.com.tw/news/breakingnews/2041713
王維菁、馬綺韓、陳釗偉(2013)。〈網際網路時代的社會運動:以台灣環境運動組織為例〉,《資訊社會研究》,25: 1–22。
王樹衡(2003年2月24日)。〈象鯨開幕戰 票快賣完 聲援轉檯球員 棒球家族遞萬人連署請願書〉,《聯合晚報》,20版。
王樹衡(2006年8月22日)。〈對台灣媒體說No 球迷挺建仔嗆TV〉,《聯合晚報》,2版。
王顥中(2012年8月3日)。〈【旺中併購中嘉】專題系列一NCC的智慧與不智〉,《苦勞網》,取自https://www.coolloud.org.tw/node/69891
丘采薇(2017年9月1日)。〈國體法要成功 體育署須硬起來〉,《聯合報》。
台灣棒球維基館(2017)。〈和平理性救兄弟〉,《台灣棒球維基館》。取自https://goo.gl/ovrngg。
台灣棒球維基館(2017)。〈葉君璋事件〉,《台灣棒球維基館》。取自https://goo.gl/8Xj8ec。
台灣棒球維基館(2017)。〈鯨迷新莊起義〉,《台灣棒球維基館》。取自https://goo.gl/AJ7X5A。
台灣農村鎮線,(2010)。〈還我土地正義 圈地惡法 立即停止 台灣人民挺農村 717凱道守夜行動〉,取自https://reurl.cc/b58Zdr 
民報(2017年5月20日)。〈【那一年的這一天】1988.5.20 五二0農民運動爆發激烈衝突〉,《民報》。取自 http://www.peoplenews.tw/news/d69a02c6-04c6-49c3-bec6-c58678c24b54
自由時報(2016年12月24日)。〈非做不可》兩位教育部次長也來了! 改革協會連署破2萬人參與〉,《自由時報》,取自https://sports.ltn.com.tw/news/breakingnews/1927255
自由時報(2017年5月2日)。〈社論》體育署長慚不慚愧?!〉,《自由時報》,取自https://talk.ltn.com.tw/article/paper/1098830
自由時報(2017年8月8日)。〈橄協理事長遭爆用借貸綁架協會 立委批「如地下錢莊」〉,《自由時報》,取自https://news.ltn.com.tw/news/politics/breakingnews/2156669
自由時報(2018年5月24日)。〈自由推專法系列報導》協會入會費「高門檻」 嚇退報名會員〉,《自由時報》,取自https://sports.ltn.com.tw/news/paper/1203286
自由時報(2018年5月24日)。〈自由推專法系列報導》協會入會費「高門檻」 嚇退報名會員〉,《自由時報》,取自https://sports.ltn.com.tw/news/paper/1203286
自由時報(2018年5月24日)。〈自由推專法系列報導》體團排拒民眾 「他們懂什麼!」〉,《自由時報》,取自https://sports.ltn.com.tw/news/paper/1203285
自由時報(2018年5月25日)。〈自由推專法系列報導》特定體育團體 應開放評鑑〉,《自由時報》,取自https://sports.ltn.com.tw/news/paper/1203541
自由時報(2018年5月25日)。〈自由推專法系列報導》體育政策不可老套 搭配專法才會進步〉,《自由時報》,取自https://sports.ltn.com.tw/news/paper/1203540
自由通訊傳播協會(2012年5月8日)。《台媒體大亨蔡衍明承認收受中共購買新聞資金》,取自https://reurl.cc/qdepO0 
何玉華(2018年4月26日)。〈體改成員投入選舉 唐聖捷、張祐銓披新北市時力戰袍〉,《自由時報》,取自https://news.ltn.com.tw/news/politics/breakingnews/2407159
何明修(2004)。〈當本土社會運動遇到西方的新社會運動理論:以台灣反核動為例〉,《教育與社會研究》,7:69-97。
何明修(2005)。《社會運動概論》。臺北:三民。
何明修(2013)。〈公民運動與公民不服從:兩條晚近台灣社會運動的路線〉,《新社會政策》,30:19-22
何明修(2015)。〈「公民運動在臺灣」專號導言〉,《思與言:人文與社會科學期刊》,53(2):1-6
何明修(2019)。《為什麼要佔領街頭?從太陽花、雨傘到反送中運動》。台北:左岸出版社。
何明修、黃俊豪(2012)。〈馬英九政府下的社會運動復甦(2008-2012):政治機會結構的觀點〉,《兩岸社會創新與發展學術研討會》。臺北:政治大學。
吳思宜(2008)。《臺灣紅衫軍運動之政經分析》。臺灣大學政治學研究所學位論文。
李立峯(2016)。〈網絡媒體和連結型行動的力量與挑戰:以2014香港雨傘運動為例〉,《傳播研究與實踐》,6(1):11-44。
李立峯(2020)。〈疫情下民意:對政府、警察反感跌幅有限 對社會運動支持仍紮實〉,《明報》,取自https://reurl.cc/V6bNZA
李孟蒨(2002年3月8日)。〈給我天母球場!4000職棒迷吶喊〉,《聯合晚報》,3版。
李明賢(2009年12月1日)。〈行動力挺 馬親自主持「棒球國是會議」〉,《聯合報》,A11版。
李明穎(2012)。〈網路潛水者的公民參與實踐之探索:以「野草莓運動」為例〉,《新聞學研究》,112:77-116。
李欣芳、林曉雲,(2015年2月6日)。〈課綱調整 民進黨6縣市抵制〉,《自由時報》,取自https://news.ltn.com.tw/news/focus/paper/751921
李建興(2014年4月8日)。〈IT人支援太陽花學運前線大作戰〉。《iThome》網 站。取自 http://www.ithome.com.tw/tech/86460
李國彥(1999年12月12日)。〈搶救味全龍 今天上街頭下午一點半 中正紀念堂出發〉,《聯合報》,29版。
卓佳萍(2017年12月19日)。〈改革動起來!戴資穎宣布參選羽協選手理事〉,《自由時報》,取自 http://sports.ltn.com.tw/news/breakingnews/2288014
卓佳萍(2017年9月15日)。〈體改聯會轟國體法章程仍守舊 林德福親上火線給問〉,《自由時報》,取自https://sports.ltn.com.tw/news/breakingnews/2194718
周佑政(2017年3月27日)。〈立委砲轟單項協會爭議多 體育署緩頰:FORMOSA是台灣古名才撤〉,《聯合晚報》。
林宏翰(2013年3月29日)。〈球迷陳情 籲強化中華隊後勤〉,《中央社》。取自https://reurl.cc/pymVje
林岳甫(2016年12月21日)。〈非做不可 怒火延燒 球迷連署革新排協〉,《自由時報》,取自 http://sports.ltn.com.tw/news/breakingnews/1924597
林岳甫(2017年3月27日)。〈體壇風波不斷 綠委開記者會再批排協、足協〉,《自由時報》,取自https://sports.ltn.com.tw/news/breakingnews/2017632
林岳甫(2018年2月12日)。〈排球協會改選爆發爭議! 體育署:暫停所有改選業務〉,《自由時報》。取自 http://sports.ltn.com.tw/news/breakingnews/2340947
林昆慶、許富傑(2018年1月2日),〈中信員工成人頭?收莫名"入棒協繳費簡訊"〉,《三立新聞》,取自 https://goo.gl/9uTCWY
林婷億(2014年5月21日)。〈在讚聲中反思傳媒責任與讀者需求:太陽花運動中 新媒體的實踐〉。《台大新聞 e 論壇》網站。取自 http://ntujournal.blogspot. tw/2014/05/blog-post_1475.html
林敬能(2018年3月13日)。〈無題〉,《Facebook》,取自https://reurl.cc/7XxElb
林澤民、蘇彥斌(2015)。〈台灣快閃政治-新媒體、政黨與社會運動〉,《臺灣民主季刊》,12(2): 123-159。
林靜伶(2014)。〈網路時代社運行動者的界定與語藝選擇〉,《中華傳播學刊》,26:3-34。
林鶴玲、鄭陸霖(2001)。〈台灣社會運動網路經驗:一個探索性的分析〉,《台灣社會學刊》,25: 111-156。
侯政男(2012)。〈新興社會運動之媒體策略模式研究:以2010─2011 年高雄同志遊行為例〉,《中華傳播學會2012年年會》。取自 http://ccs.nccu.edu.tw/paperdetail.asp?HP_ID=1402
奕之華(2014年4月10日)。〈太陽花資訊端最重要的一環,能夠讓你看到第一手現 場的直播,來聊聊 Skywatch〉。《癮科技》網站。取自 http://www.cool3c.com/ article/78457
苗延威譯(2002)。《社會運動概論》。台北:巨流。(原書Donatella Della Porta & Mario Diani〔1999〕Social Movements: An Introduction. Blackwell Pub)
苦勞網(2012)。《2012旺中併購中嘉》。取自https://reurl.cc/O1W6G7 
苦勞網(2014)。《2014關廠工人抗爭》,取自https://reurl.cc/Mv5YO3 
倪炎元(1999)。〈再現的政治:解讀媒介對他者負面建構的策略〉,《新聞學研究》,58:85-111。
翁秀琪(2001)。〈集體記憶與形塑認同—以美麗島事件為例〉,《新聞學研究》,68:117-149。
高俊雄(2017年10月30日)。〈政府夥伴成改革對象…莫讓體育變革陷苦戰〉,《聯合報》。
張欽(2020年2月12日)。〈黃國昌揭人頭灌票把持協會 體界5高層栽了〉,《蘋果日報》,取自https://tw.appledaily.com/local/20200212/AT5QZIVH7WGSQGOEZ3A7TF6UPY/
梁顥嚴 (2014)。《以社群網路資料探討熱門議題與社會運動傳播的參與特質》。東華大學企業管理學系碩士論文。
莊智淵(2019年8月31日)。〈「台灣桌球教父」莊智淵被迫打亞錦賽 火大發文怒批〉,《LINE TODAY》,取自https://today.line.me/tw/article/B0aqe2
陳向明(2002)。《社會科學質的研究》。台北:五南。
陳佳君(2015)。《網路時代社會運動組織的傳播策略—以「文林苑」都市更新抵抗運動為例》。國立臺灣大學新聞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
陳怡如(2014年4月14日)。〈[記者部落格]學運雖然落幕,新媒體才正要開始〉。《數位時代》網站。取自 http://bnext.com.tw/article/view/id/31781?fb_action_ids=487325921373218&fb_action_types=og.likes&fb_ref=.U0_J9JKPtP1.like
陳信聰、屠乃瑋(製作人)(2017)。有話好說【影片】。(公共電視,台北市內湖區康寧路三段75 巷 70 號),取自 https://goo.gl/mvwMx3。
陳浩倫(導演)(2010)。《反高鐵運動之傳媒透視》,取自https://www.youtube.com/watch?v=PF5cTWN7hSA 
陳婉琪、黃樹仁(2015)。〈立法院外的春吶:太陽花運動靜坐者之人口及參與圖象〉,《台灣社會學》,30: 141–179。
陳雪雲(1991)。《我國新聞媒體建構社會現實之研究--以社會運動報導為例》。國立政治大學新聞研究所博士學位論文。
陳順孝(2012)。〈網路社會運動的繼往開來:反國光石化運動的社會科技基礎和行動策略演化〉,《傳播研究與實踐》,1:19-34。
陳鈺馥、卓佳萍(2016年12月29日)。〈國體法「卡關」 立委批打假球〉,《自由時報》,取自https://sports.ltn.com.tw/news/paper/1066438
陳維茜(2015)。《新媒體時代下的社會運動實踐─太陽花學運中Facebook使用者 的社會運動參與》,世新大學新聞研究所碩士論文。
陶振超(2017)。〈社交媒體的動員力量:網絡機會模式之觀點〉,《新聞學研究》,131:49-86。
彭琬馨(2016年12月27日)。〈導演蒐集2.4萬連署 籲政府監督體育單項協會〉,《自由時報》,取自https://news.ltn.com.tw/news/life/breakingnews/1929506
彭琬馨、卓佳萍(2017年5月3日)。〈體改公聽會︰專家高見 驗證為何須改革〉,《自由時報》,取自https://sports.ltn.com.tw/news/paper/1099097
曾毓青(2014)。《台灣反核團體運用社群媒體之組織與動員策略分析》。國立中正大學電訊傳播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
游美惠(2000)。〈內容分析、文本分析與論述分析在社會研究的運用〉,《調查研究》,8:5-42。
無名氏,(2017年12月20日),《ONE MORE GAME 贏回排球全面改選》。取自 http://votionary.com/jumptotw/
黃怡樺 (2012)。《Facebook與社會運動-以白玫瑰運動為例》。中國文化大學新聞暨傳播學院新聞學系碩士論文。
楊金桂(2017年12月4日)。《參選泳協理事聲明》,取自 https://goo.gl/WSDsRD
葉丙成(2017年7月23日)。〈請問政府,體育改革究竟做不做?〉,《聯合報》。
鄒景雯(2017年9月1日)。〈中華奧會難道不是國家奧會?〉,《自由時報》,取自https://sports.ltn.com.tw/news/paper/1131565
維基百科(2014)。〈臺灣反核遊行〉,《維基百科》,取自 https://reurl.cc/kdY4r
維基百科(2015)。〈反高中課綱微調運動〉,《維基百科》,取自 https://reurl.cc/Mv5Yzn 無名氏(2017 年 3 月 7 日)。
臧國仁(1999)。《新聞媒體與消息來源-媒介框架與真實建構之論述》。台北:三民。
趙鼎新(2007)。《社會運動與革命 理論更新和中國經驗》。臺北:巨流。
劉子維,(2015年7月24日)。〈台灣學生抗議修改課綱 警方逮捕多人〉,《BBC中文網》,取自https://reurl.cc/b58ZNr
劉時君、蘇蘅(2017)。〈政治抗議事件中媒體的創新使用與實踐:以太陽花運動為例〉,《資訊社會研究》,33:147-188。
劉時君、蘇蘅(2017)。〈政治抗議事件中媒體的創新使用與實踐:以太陽花運動為例〉,《資訊社會研究》,33:147–188。
劉嘉瑋(2013)。《網路傳播科技對於蘭嶼反核廢運動之社會資本的動員與凝聚》。國立交通大學傳播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
劉肇育(2018年1月2日)。〈新舊勢力角力 改革打折〉,《聯合報》。
鄭宇君、陳百齡(2016)。〈探索線上公眾即時參與網絡化社運—以臺灣 318 運動為例〉,《傳播研究與實踐》6-1:117-150。
鄭國威(2011)。〈台灣社會媒體與網路動員(2009– 2011)〉,《台灣社會研究季刊》,85: 451-482。
鄭鴻達(2017年5月26日)。〈體育改革再等等? 親民黨提案「國體法」拉回協商〉,《自由時報》。取自 http://news.ltn.com.tw/news/politics/breakingnews/2080260
鄭鴻達(2017年6月8日)。〈獨家》單項體育協會改革 恐得拖到下會期〉,《自由時報》,取自https://news.ltn.com.tw/news/politics/breakingnews/2094054
鄭鴻達(2018年5月26日)。〈自由推專法系列報導》聚焦體團需求 朝野立委支持「立專法」〉,《自由時報》,取自https://sports.ltn.com.tw/news/paper/1203764
蕭新煌、顧忠華主編(2010)。《臺灣社會運動再出發》。高雄市:巨流。
蕭遠(2011)。〈網際網路如何影響社會運動中的動員結構與組織型態?—以台北野草莓學運為個案研究〉,《臺灣民主季刊》,8(3): 45-85。
賴若函(2017年12月26日)。〈面對人頭會員奧步 唐聖捷:我不會放棄競選泳協理事〉,《今周刊》,取自 https://goo.gl/AHxoXt
錢利忠(2019年3月29日)。〈手機偷錄音排球協會閉門會議 體改聯張祐銓被起訴〉,《自由時報》,取自 https://news.ltn.com.tw/news/society/breakingnews/2742736
錢利忠(2019年7月10日)。〈體協5高層灌票起訴內幕... 劉中興翻供、趙安華認30萬處分金太高〉,《自由時報》,取自 https://news.ltn.com.tw/news/society/breakingnews/2848524
聯合報(2017年9月16日)。〈當年輕人也看穿小英〉,《聯合報》。
謝合勝(2010)。《線上共識動員研究─以2008年野草莓學生運動為例》,台北:銘傳大學傳播管理研究所碩士班學位論文。
謝宗翰(2017年9月20日)。〈體育協會改革 要防弊 也要專業〉,《聯合報》。
鍾東穎(2018年3月2日)。〈拒提供會員名冊 體育署暫停擊劍協會選務運動〉,《NOWNews》。取自 https://m.nownews.com/news/2709699
韓絜光譯(2017)。《足球帝國 : 一窺英格蘭社會的華麗與蒼涼》。台北:商周。(原書Goldblatt, D. 〔2015〕The Game of Our Lives: The Meaning and Making of English Football)
簡曉娟(2010)。《暴動?抗暴?論移工團體與新聞媒體對「高捷泰勞事件」的意義建構與互動分析》。國立臺灣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
羅世宏、蔡欣怡、薛丹琦譯(2008)。《質性資料分析:文本、影像與聲音》。臺北:五南
蘇芳禾、吳柏軒(2017年5月1日)。〈國手站出來!立法院週三審查改革單項協會法案〉,《自由時報》,取自https://news.ltn.com.tw/news/politics/breakingnews/2053251
蘇品瑄、李勁(2012年11月10日)。〈樂生運動保留史〉,《廣場》,取自https://goo.gl/L7cgYP 
蘋果日報(2013年7月21日)。〈39網友發起 台版茉莉花革命〉,《蘋果日報》,取自 https://tw.news.appledaily.com/headline/daily/20130721/35165187/
體育改革聯會(2017年12月20日)。《代發參選聲明連結》,取自 https://goo.gl/DUXYwb
體育改革聯會(2017年12月28日)。《拒絕體育假改革,說謊的署長請下台!》。取自https://reurl.cc/MvELpX
體育改革聯會(2017年6月27日)。《我是黃政堯:選拔制度出了問題,既不公正也不公開!》。取自https://www.facebook.com/watch/?v=1335079196610076
體育改革聯會(2017年8月9日)。《10年前致命疏失,泳協欠唐聖捷一個道歉!》。取自https://reurl.cc/7XxL1k
體育改革聯會(2017年9月14日)。《嚴正聲明】抗議體育署護航協會舊勢力、體改打假球,體育改革聯會退出體育署「特定團體輔導委員會」》。取自https://reurl.cc/V6VQ9N
體育改革聯會(2018年1月16日)。《民進黨六立委質疑體育署護航放水 下最後通牒:一月底前交出施行細則》。取自 https://goo.gl/iwi1ep
體育改革聯會(2018年2月7日)。《張祐銓:我人生中的第一個案底,罪名:體育改革》。取自 https://goo.gl/fonu8q
體育改革聯會(2018年3月16日)。《三鐵協會再爆弊端 逾千名會員沒繳會費、不知自己「被入會」》。取自https://reurl.cc/E7dLdA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