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號:guest(18.223.125.219)          離開系統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詳目顯示

以作者查詢圖書館館藏以作者查詢臺灣博碩士以作者查詢全國書目勘誤回報
作者(中):拉娃谷倖
作者(英):Lawa kusin
論文名稱(中):台北ina的族語日常
論文名稱(英):Teaching Indigenous Languages as Everyday Life: the Stories of Two “inas” in Taipei
指導教授(中):陳儒修
指導教授(英):Chen,Ru-Shou
口試委員:陳儒修
口試委員(外文):Chen,Ru-Shou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政治大學
系所名稱:傳播學院碩士在職專班
出版年:2021
畢業學年度:109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110
中文關鍵詞:ina都市原住民族語老師自我認同語言復振
英文關鍵詞:indigenous language revitalizationinaindigenous language teacherurban tribe
Doi Url:http://doi.org/10.6814/NCCU202101031
相關次數:
  • 推薦推薦:0
  • 點閱點閱:37
  • 評分評分:系統版面圖檔系統版面圖檔系統版面圖檔系統版面圖檔系統版面圖檔
  • 下載下載:24
  • gshot_favorites title msg收藏:0
摘要

充滿活力積極熱血的原住民女性族語老師,默默在都會區實踐文化,為了讓族語扎根於日常,她們努力探索文化、提升教學能力,培養多元文化技能,讓更多人樂於親近族語,她們是一群奔走在都會區的族語傳承者。

本創作計畫以台北市兩位族語老師Ljemingas(杜珞琳,排灣族)及Legeane Kasepelane (柯菊華,魯凱族)為拍攝對象,記錄族語老師在都會區透過族語教學進行原住民族語言復振及傳承,在精進教學技能及文化知識的過程中,族語老師經歷反覆的自我覺察,經歷深刻的自我認同,並透過族語教學進入原住民族的公共領域,實現社會參與。

透過兩位族語老師的生命故事,提供創作者身為都市原住民女性在文化探索這條路上有更多的反思與觀照,也期待讓更多人理解,語言之於原住民族,是自我認同及族群關係的重要連結。

Abstract

The goal of this production project, Teaching Indigenous Languages as Everyday Life: the Stories of Two “inas” in Taipei, is to follow and document two female teachers, Ljemingas (杜珞琳, Paiwan tribe) and Legeane Kasepelane (柯菊華, Lukai tribe), teaching indigenous languages in Taipei. By teaching indigenous languages in urban area, they also inherit the tradition of indigenous culture and knowledge and pass them to the next generation. They fulfill the goal of social participation, while entering into the area of public affairs for indigenous in Taiwan.

The finished product is a 40-minute documentary. It has been publicly shown in three sessions. Audience admires their insistence and hard-working, while at the same time appreciating the effort for Taiwan indigenous peoples to preserve languages and tradition. It is the belief of the director that the contribution of these two and many other indigenous language teachers should be greatly promoted. The more audience watches the documentary like this, the more people will recognize the effort and struggle of indigenous female living in urban areas in pursuing their high ideals on holding to the tradition and the diversity of indigenous culture in Taiwan.
目錄
第一章、緒論 1
第一節 創作源起與動機 1
第二節 創作背景 3
第三節 創作目的 5
第二章、原住民導演的紀錄與文化及族語復振現狀概述 7
第一節 原住民導演的紀錄與文化 8
(一)、文史調查、建立史觀 8
(二)、關注小人物 反映社會不正義 8
(三)、傳統智慧與精神層面的探索 9
第二節 族語復振現狀概述 11
(一)、地方自主進行族語扎根教育 11
(二)、法制化帶動政策推動 12
第三節 相關作品探討 13
(一)、《請問蕃名》(2005) 13
(二)、《青春啦啦隊》(2011) 15
(三)、《Alis的心願》(2012) 16
第三章、創作說明 18
第一節 創作主題說明 19
(一)、族語教學改變社會形象 19
(二)、部落經驗的影響力 20
(三)、教族語也陪伴家庭 20
第二節 拍攝對象介紹 21
(一)、杜珞琳,台東縣金峰鄉、六十二歲,排灣族 22
(二)、柯菊華,屏東縣霧台鄉、六十歲,魯凱族 24
第三節 敘事結構說明 26
(一)、故事內容 26
(二)、段落大綱 26
(三)、作品格式說明 27
(四)、計畫期程及拍攝進度: 28
(五)、播出計畫 28
第四章、拍攝與製作過程 30
第一節 前置作業 32
(一)、主角訪談 32
(二)、專家訪談 34
第二節 拍攝階段 36
(一)、拍攝經驗談 36
(二)、拍攝流程表 39
(三)、拍攝日誌 41
第三節 後製階段 48
(ㄧ)、剪接 48
(二)、畫面字幕 49
(三)、配樂及聲音處理 50
(四)、調光 51
(五)、片名及海報設計概念 51
第五章、公開放映的評論與後續拍攝建議 54
第一節 映後座談與對話 56
(一)、政治大學EMA傳播學院 56
(二)、政治大學東南亞通識課映後座談與對話 62
(三)、政治大學原住民學生社團搭蘆灣社映後座談與對話 67
第二節 問卷回饋及回應 72
(一)、調查的背景與方法 72
(二)、問卷分析 74
第三節 反思與後續拍攝建議 77
(一)、現階段反思 77
(二)、後續拍攝建議 78
參考文獻 82
附錄 83
附錄一、訪談內容 83
附錄二、問卷回饋意見 101
政大傳播學院在職專班映後座談回饋意見表 101
政大東南亞通識課問卷 104
政大搭蘆灣社映後問卷 107
附錄三 110
預算表 110

參考文獻
王雅萍(2011)。(紐西蘭毛利教育傳真),《原教界》,39:26
林道生( 1995)。(荷蘭人治台期的原住民政策),《山海文化雙月刊》,8:107-109
林瑞玲,(2010)。語言使用與族群認同的可能關係:以中壢市新新國小之家長為例的經驗研究 ,(博碩士論文,國立交通大學,2010)
林文玲(2005)。翻轉漢人姓名意象:《請問蕃名》系列影片與原住民影象運動
,《台灣國際研究季刊》,58:85
李道明(2013)。《紀錄片:歷史、美學、製作、倫理》。台北市:三民
周宣辰(2016)。沈浸式族語教學幼兒園計畫之回顧與前瞻
《臺灣教育評論月刊》,5 (9):25-30
周梅雀(2015)。沈浸式排灣族語教學幼兒園實驗班之初探,《臺灣原住民研究季刊》,8(3):1-39
郭李宗文(2013)。臺灣原住民族幼兒教育議題與發展之探究。《台灣原住民族研究季刊》,6(1):169-200
蔡維民(2004)。(語言、文化、意識型態),《新使者雜誌》,84:4-7
蔡琰、臧國仁(2011)。《老人傳播:理論、研究與教學實例》。台北市:五南
盧玫芬(2017)。《傳譯.詩意.撒古流》。台北市:國立臺灣美術館
謝世忠(2017)。《認同的污名:臺灣原住民的族群變遷》。台北市:玉山社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