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號:guest(3.133.116.94)          離開系統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詳目顯示

以作者查詢圖書館館藏以作者查詢臺灣博碩士以作者查詢全國書目勘誤回報
作者(中):周映彤
作者(英):Chou, Ying-Tung
論文名稱(中):從審議民主探討都市計畫之民眾參與—以臺北市社子島開發案為例
論文名稱(英):The Research of Citizen Participation in Urban Planning from a Perspective of Deliberative Democracy: A Case Study of Development Project for Shezidao in Taipei
指導教授(中):徐世榮
口試委員:徐世榮
廖桂賢
黃信勳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政治大學
系所名稱:地政學系
出版年:2021
畢業學年度:109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183
中文關鍵詞:都市計畫民眾參與審議民主社子島開發案
Doi Url:http://doi.org/10.6814/NCCU202101396
相關次數:
  • 推薦推薦:0
  • 點閱點閱:191
  • 評分評分:系統版面圖檔系統版面圖檔系統版面圖檔系統版面圖檔系統版面圖檔
  • 下載下載:103
  • gshot_favorites title msg收藏:0
各類型土地開發案之上位領導計畫皆為都市計畫,而都市計畫之擬定或變更則對人民的居住權、生存權、財產權影響甚鉅。當政府執行此類涉及公民權益之政策時,在規劃過程的民眾參與管道及程序便顯得極其重要。本研究觀察到近年的土地開發抗爭事件頻傳,遂提出現行都市計畫擬定或變更程序的民眾參與管道及程度,是否不足以回應人民期望之疑問,亦作為本研究之動機。
藉由審議民主理論,本研究以溝通理性、言說的有效性宣稱等概念分析都市計畫法制面之規範,並輔以規劃理論、民眾參與理論作為區分各階段參與管道、審視其中的參與程度差異,以釐清我國都市計畫法規面的參與問題。針對都市計畫擬定程序的操作,則以臺北市社子島開發案為研究個案,該個案是公部門首次以i-Voting為工具,提供居民決定開發方向之土地開發案。是以,欲探究本研究個案之事件始末,研究的設計為依循文獻分析法,收集相關資訊加以彙整分析,並對當時參與開發案之關係人進行訪談,檢視現行都市計畫法規範所設計之民眾參與機制,以及個案實際執行是否能與審議民主概念連結,最後以審議民主理論建構問題之解決方向,並提出都市計畫法體制上與實務操作之建議。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1
第二節 研究範圍 10
第三節 研究方法與流程 11
第四節 章節架構 14
第二章 文獻回顧與理論基礎 17
第一節 都市規劃理論變遷 17
第二節 民眾參與理論 22
第三節 審議民主理論 26
第四節 小結 43
第三章 我國都市計畫法體系之民眾參與規範 45
第一節 都市計畫法之立法沿革概述 45
第二節 我國都市計畫法制 53
第三節 現行都市計畫法中民眾參與制度之現況 64
第四章 社子島開發案之始末 73
第一節 個案介紹 73
第二節 訪談對象與訪談題綱介紹 85
第三節 社子島開發案之都市計畫民眾參與探討—訪談內容 93
第五章 個案綜合分析與討論 119
第一節 個案問題探討—以審議民主理論檢視社子島開發案 119
第二節 以審議民主理論建構問題解決方向 151
第六章 結論與建議 161
第一節 結論 161
第二節 建議 164
參考文獻 169
附錄 177
一、中文文獻
Amy Gutmann and Dennis Thompson著、謝宗學、鄭惠文譯,2005,『商議民主』,台北:智勝。
Best, S.and Kellner, D.著、朱元鴻譯,2005,『後現代理論─批判的質疑』,台北:巨流。
Dahl,R.A,李柏光等譯,1999,『論民主』,台北:聯經文化。
Dryzek,J.著、黃維明譯,2009,『談論式民主──政治、政策與政治學』,臺北:群學出版社。
Elster, J.,2010,「導論」,頁1-25,收錄於John Elster編,李宗義、許雅淑譯,『審議民主』,台北: 群學。
Fearon, J. D.,2010,「討論即審議」,頁44-68,收錄於John Elster編,李宗義、許雅淑譯,『審議民主』,台北市:群學。
Habermas, J.著,林朝成譯、沈力譯、結構群譯,1990,『溝通與社會演化』,台北:結構群。
Habermas, J.著,洪佩郁、藺青譯,1994,『交往行動理論(第一卷)』,重慶:重慶出版社。
Habermas, J.著,陳學明譯,1994,『合法性危機』,台北:時報文化。
John Rawls,2003,李少軍、杜麗燕、張虹譯,『正義論』,新北:桂冠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Joshua Cohen,2010,李宗義、許雅淑譯,「民主與自由」,頁279-306,收錄於John Elster編,李宗義、許雅淑譯,『審議民主』,台北: 群學。
于明誠,1996,『都市計畫理論與實務』,詹氏書局。
內政部營建署城鄉發展分署,2012,『都市計畫規劃作業手冊』,台北:建都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王文君,2001,『民眾參與都市計畫程序之研究-都市計畫法與行政程序法之交錯適用』,國立臺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碩士論文:台北。
王銘正,1990,「我國實施都市計畫五十年之回顧」,『營建季刊』,1(1):24-35。
立法院,1973a,『立法院公報』,第62卷第59期615號委員會紀錄。
立法院,1973b,『立法院公報』,第63卷第2期658號委員會紀錄。
立法院,2002,『立法院公報』,第91卷,第28期3224號上冊委員會紀錄。
行政院國際經濟合作發展委員會都市建設及住宅計劃小組,1971,『都市建設及住宅計劃工作報告』,台北。
吳英明,1993,「公私部門協力關係和公民參與之探討」,『中國行政評論』, 2(3):1-14.
吳綱立,1998,「規劃思潮與公共利益概念的演變--建構一個新的規劃典範來尋找公共利益」,『人與地』,179/180:74-86。
李仲彬、黃東益,2011,「審議式民主在台灣實務推動的定位與價值:從公民會議的經驗分析」,『競爭力評論』,14:51-71。
李瑞麟,1981,「都市計畫法檢討研究」,『國立政治大學學報』,43:83-115。
杜文苓,2007,審議民主與社會運動:民間團體籌辦新竹科學園區宜蘭基地公民會議的啓發,『公共行政學報』,23:67-93。
杜文苓、施麗雯、黃廷宜,2007,「風險溝通與民主參與: 以竹科宜蘭基地之設置為例」,『科技醫療與社會』,(5):71-110。
杜文苓、張國偉、吳嘉純,2009,「審議民主在空間議題上的新實驗:以中港河廊通學步道願景工作坊爲例」,『公共行政學報』,(32):69-104.
杜文苓、陳致中,2007,「民眾參與公共決策的反思-以竹科宜蘭基地設置為例」,『臺灣民主季刊』4(3):33-62。
周志龍,1999,「規劃理論的論爭與發展」,『都市與計劃』,26(2):165-187。
林秀蓮,2005,「行政程序法有關聽證制度之檢討」,『行政法人與組織改造聽證制度評析』,263-317,台北:元照。
林明鏘,1998,「都市計畫法與現代法治國家」,『律師雜誌』,225:17-28。
林明鏘,2006,『國土計畫法學研究』,台北:國立台灣大學法學叢書。
林明鏘,2007,『我國「國土法草案」政策與制度之檢討研究成果報告(精簡版)』,台北:行政院國家科學。
林國明,2008,『行政民主之實踐: 社區型議題審議民主公民參與操作手冊』 ,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
林國明,2009,「國家、公民社會與審議民主:公民會議在台灣的發展經驗」,『台灣社會學』,(17):161-217。
林國明,2016a,「審議造就積極公民? 公民審議、社會資本與政治參與」,『人文及社會科學集刊』,28(2),133-177。
林國明,2016b,「公民社會與公共審議:一般公民和社團活躍份子的審議傾向」,『臺灣社會學刊』,59:139-186。
林國明,2016c,「誰來審議?台灣民眾對審議民主的支持程度和參與意願」,『臺灣社會學刊』,31:40-97。
林國明、陳東升,2003,「公民會議與審議民主:全民健保的公民參與經驗」,『台灣社會學』,6:61-118。
林國明、陳東升,2004,「公民投票與審議民主」。論文發表於〈公投民主在台灣學術研討會〉,財團法人台灣智庫:台北,2004年2月6日。
林淑馨,2010,『質性研究:理論與實務』,台北:巨流。
柯佩如,2004,『都市計畫形成過程中民眾參與之研究:以臺北市南港區都市計畫主要計畫通盤檢討案為例』,國立台北大學不動產與城鄉環境學系碩士論文:台北。
夏鑄九、張景森,1995,「台灣地區國土規劃歷史的回顧與檢討」,臺灣空間發展挑戰組編『國土規劃的挑戰』,259-304,臺北:業強。
徐世榮,2013,「知識體系、法令制度、與權力宰制─都市計畫的解構與再建構」,頁12-15,收錄於侯志仁編,『反造城市: 台灣非典型都市規劃術』,新北市:左岸文化。
徐世榮,2020,「廢除區段徵收制度」,頁11-28,收錄於Robert Eugene Cushman著,賴彥如譯,『超額徵收』,台北:遠足文化。
張家瑋,2013,『都市計畫中民眾參與制度之研究』,國立中興大學法律學系科技法律碩士班學位論文:台中。
張景森,1988,「戰後台灣都市研究的主流範型:一個初步的回顧」,『台灣社會研究季刊』,1卷2&3期:9-31。
張景森,1991,『台灣現代城市規劃:一個政治經濟史的考察(1985-1988)』,國立台灣大學土木工程研究所博士論文:台北。
張景森,1994,『臺灣的都市計畫(1985-1988)』,台北:業強。
許國賢,2000,「商議式民主與民主想像」,『政治科學論叢』,(13):61-92。
郭秋永,2001,『當代三大民主理論』,台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
陳立夫,2003,「都市計畫之法律性質」,『台灣本土法學雜誌』,50:139-146。
陳明燦,『土地利用計畫法導論:法條釋義與實例研習』,台北:新學林。
陳東升,1995,『金權城市:地方派系、財團與台北都會發展的社會學分析』,台北:巨流。
陳東升,2006,「審議民主的限制-台灣公民會議的經驗」,『台灣民主季刊』,3(1),77-104。
陳東升,2009,「到審議民主之路:台灣的實踐與反省」,頁vii-xxvii,收錄於John Elster編,李宗義、許雅淑譯,『審議民主』,台北:群學。
陳俊宏,1998,「永續發展與民主:審議式民主理論初探」,『東吳政治學報』,9:85-122。
陳惠美,2019,都市計畫法中民眾參與相關問題之分析與探討,『全國律師』,23(2):89-100。
陳閔翔、黃瑞祺,2013,「從審議民主到後國族民主: 哈伯馬斯民主理論的發展與反思」,『政治與社會哲學評論,』,47:65-118。
陳瀅羽,2017,『探討臺灣都市計畫委員會的功能與課責』,國立成功大學都市計劃學系學位論文:台南。
曾旭正,1991,「規劃理論與社會變遷—七○年代程序性規劃理論論戰的回顧」,『台灣社會研究季刊』,3(1):177-193。
曾旭正,1994,『戰後台北都市過程與都市意識形構之研究』,國立台灣大學土木工程研究所博士論文:台北。
湯德宗,1999,「論行政程序的正當程序」,『月旦法學雜誌』,55:152-170,台北:元照。
湯德宗,2000,「論行政程序法的立法目的」,『月旦法學雜誌』,56:146-160,台北:元照。
黃東益,2008,「審議過後—從行政部門觀點探討公民會議的政策連結」,『東吳政治學報』,26(4):59-96。
黃武達,2000,『日治時代(1895-1945)臺灣都市計畫歷程之建構』,板橋:臺灣都市史研究室。
黃信勳,2002,『台灣空間規劃典範遞移之考察---以台北市地區環境改造計畫為例』,國立政治大學地政學系碩士論文:台北。
黃瑞祺、陳閔翔,2010,「審議民主與法治國理想:哈伯馬斯的民主觀」,頁355-406,收錄於黃瑞祺編,『溝通、批判和實踐:哈伯馬斯80論集』,台北:允晨文化。
楊麗玲,2016,『社子島:囚禁半世紀,被遺忘的孤島!』,台北:遠足文化。
葉俊榮,2002,『面對行政程序法:轉型臺灣的程序建制』,台北:元照。
廖義男,1999,「計畫確定程序規範之探討─行政程序法立法中爭論之議題」,『台灣本土法學雜誌』,1:20-36。
劉正山,2009,「當前審議式民主的困境及可能的出路」,『中國行政評論』,17(2): 109-132。
蔡茂寅、李建良、林明锵、周志宏,2013,『行政程序法實用』,台北:新學林。
賴宗裕,1998,「民眾參與都市建設事務之意義與限制」,『人與地』,173: 21-31。
戴秀雄,2012,「淺談都市計畫的幾個特性及其衍生的疑問」,『全國律師』,16(11):10-21。
謝梅華,2008,『都市政權、規劃政治與市民意識的萌發:社子島開發案的想像與真實』,台北:世新大學社會發展研究所碩士論文。

二、英文文獻
Arnstein, R., 1969, “A Ladder of Citizen Participation”,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Institute of planners, 35(4):216-224.
Barber, B., 1984, Strong Democracy:Participatory Politics for a New Age,CA: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Bohman, J.,1996, Public Deliberation: Pluralism, Complexity and Democracy. Cambridge, MA: MIT Press.
Chambers, S., 2001, “Constitutional referendums and democratic deliberation.” pp.231-255 in Referendum democracy, edied by Mendelsohn,M.and Parkin,A., UK: Palgrave Macmillan.
Chambers, S., 2003, “Deliberative democratic theory.”in Annual review of political science, 6(1):307-326.
Cooke, M., 2002, “Five arguments for Deliberative Democracy.” in Democracy as Public deliberation, ed. Maurizio Passerin D’Entreves. Manchester:Manchester University Press.
Cunningham,F., 2002, Theories of Democracy: A Critical Introduction, London: Routledge.
Cohen J, 1989, “Deliberation and Democratic Legitimacy.” pp.17-34 in The Good Polity:norative analysis of the state,edided by Alan P. Hamlin and Philip Pettit. , Oxford: Basil Blackwell.
Dahl, R. A. , 1989, Democracy and its Critics., New Haven:Yale University Press.
Davidoff,P.,1965, “Advocacy and Pluralism in Planning.”in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Institute of planners, 31(4): edited in : Reading in Planning Theory,p.305-321。.
Dryzek, J. S.,2000, Deliberative democracy and beyond: Liberals, critics, contestations,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on Demand.
Forester, J., 1993, Critical Theory, Public Policy, and Planning Practice, New York: 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 Press.
Fishkin, J.,1991 ,Democracy and Deliberation., New Haven: Yale University Press.
Fishkin,J. S. and Luskin R., 1999, “Bringing Deliberation to the Democratic Dialogue. “pp.3-38 in The Poll With a Human Face: The National Issues Convention Experiment in Political Communication, edited by McCombs M. and Reynolds A., NJ: Lawrence E. Erlbaum Associates.
Habermas, J., 1984, The theory of communicative action, volume I., Boston: Beacon.
Habermas,J., 1996, “Between Facts and Norms” in Contribution to A Discourse Theory of Law and Democracy. Trnslated by William Rehg.Cambridge, MA: MIT Press.
Mill, J. S.,1958, Considerations on representative government.,Project Gutenberg Literary Archive Foundation..
Pateman, C., 1970, Participation and Democratic Theory ,reprinted, N.Y.: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Welber,T., 1995,“Right Discourse in Citizen Participation:An Evaluative Yardstick,” pp.35-86 in Fairness and Competence in Citizen Participation:Technology, Risk and Society,Netherlands:Kluwer Academic.
Young,I.M., 2000, Democracy and inclusion, New York,Oxford University Press.
Faludi.A., 1973, Planning Theory, Oxford:Pergmon Press.
Scott, A. J., & Roweis, S. T. ,1977,“Urban planning in theory and practice: a reappraisal” , Environment and planning A, 9(10):1097-1119.
Hudson, B, 1979,“Comparison of current planning theories: Counterparts and contradictions.“,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Planning Association, 45(4), 387-398.
Levy, J. M.,2016,Contemporary urban planning,Taylor & Francis.
McCarthy, T. A.,1978, The Critical Theory of Jürgen Habermas.Cambridge, Mass.: MIT Press.

三、網頁參考文獻
徐世榮,2015年8月19日,「臺灣專制保守的都市計畫」,蘋果日報:https://tw.appledaily.com/headline/20150819/RGVAVY6VPPBNGUVNPWO7UXEYFE/ 。
臺北市都市計畫委員會,常見問答集(FAQ)-問題六,網站:https://www.tupc.gov.taipei/News_Content.aspx?n=D137EE5CC1788F61&sms=87415A8B9CE81B16&s=F61FFC3AFD431EB3 。
環境權保障基金會,2020年4月20日,「【新聞稿】公益性必要性要聽證 社子島審議落實民眾參與」,公民行動影音紀錄資料庫:https://www.civilmedia.tw/archives/93856
廖桂賢,2016年2月2日,「社子島問題不能奢望用假民主的i-Voting解決」,聯合新聞網,http://opinion.udn.com/opinion/story/8048/1482785 。
廖桂賢,2016年8月26日,「為什麼社子島開發計劃引發質疑」,聯合新聞網:http://opinion.udn.com/opinion/story/8048/1920658
柯伶穎,2016年4月2日,「I-Voting制度不完善 投票後市府沒溝通 里長:被騙了」,中時電子報:https://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60402000406-260107?chdtv 。
郭安家,2016年2月29日,「社子島i-Voting 里長批『黑箱、少數做決策』」,TVBS新聞網:https://news.tvbs.com.tw/politics/641961 。
楊心慧,2019年3月26日,「不滿北市府環評調查有瑕疵 社子島居民向監察院陳情」,自由時報:https://news.ltn.com.tw/news/life/breakingnews/2739610。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