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號:guest(3.135.207.174)          離開系統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詳目顯示

以作者查詢圖書館館藏以作者查詢臺灣博碩士以作者查詢全國書目勘誤回報
作者(中):謝宗霖
作者(英):Hsieh, Tsung-Lin
論文名稱(中):爭點效構成要件與效力範圍之研究
論文名稱(英):A research about issue preclusion elements and scope of the effectiveness
指導教授(中):姜世明
口試委員:劉明生
吳從周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政治大學
系所名稱:法律學系
出版年:2021
畢業學年度:109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253
中文關鍵詞:民事訴訟法確定判決效力既判力爭點效
Doi Url:http://doi.org/10.6814/NCCU202101425
相關次數:
  • 推薦推薦:0
  • 點閱點閱:140
  • 評分評分:系統版面圖檔系統版面圖檔系統版面圖檔系統版面圖檔系統版面圖檔
  • 下載下載:0
  • gshot_favorites title msg收藏:0
傳統見解認為法院就判決理由所為之判斷並不生既判力,惟既判力客觀範圍僅涵蓋訴訟標的,將使訴訟紛爭解決之能量不足,故從美國與日本法上的發展,判決理由之判斷應否賦與爭點效之討論應運而生,本文以比較法對於爭點效之法理建構、否定見解之檢討為基礎,進而討論我國法下,能否適用該法理及克服爭點效之否定論,並論及引進爭點效理論之必要性與正當性,以形成支持爭點效理論之理由。
而若欲以爭點效作為判決理由判斷之拘束力,爭點效應如何定性,其與既判力應如何區別,則為爭點效能否適用於仲裁、裁定程序必須討論之問題,亦進而影響本文對於爭點效要件之建構,另外,若能形成爭點效適用的要件,國內文獻上較少討論的是,如前案法院對於判決理由之判斷僅經由地方法院之裁判而因當事人未上訴而歸確定下,後案卻上訴至高等法院或最高法院,在我國地方法院存有粗略裁判之缺點下,高等法院或最高法院如何不受前案判決爭點效之拘束,此為爭點效要件建構後殘留之問題。
另外,爭點效如作為一種判決之效力,其與既判力般,需有時之範圍、客觀範圍及主觀範圍上之討論,在時之範圍上之問題在於,爭點效是否應如同既判力般具有所謂之遮斷效,如否定之,應如何避免後訴中當事人動輒以其他訴訟資料推翻前案對於該爭點之判斷;在客觀範圍上,如何認為後案之重要爭點是落於前案之客觀範圍中,爭點之同一性如何形成,則為客觀範圍上需討論之重點;最末,向來認為既判力在主觀範圍上以相對性為原則,僅有在民訴法第401條第1、2項之範圍內始得突破此原則,而爭點效是否可在主觀範圍上擴張及於此等法定之第三人,甚至學說上更將爭點效以法理解釋之方式擴張於非法定之第三人,此種見解是否妥適,本文亦將一併檢討之。

第一章、緒論 1
第一節、研究動機 1
第二節、問題意識與本文架構 2
第三節、研究方法 4
第一項、文獻比較分析 4
第二項、比較法 4
第三項、實證分析研究 4
第二章、確定判決效力之基本論 5
第一節、既判力概說 5
第一項、既判力之意義 5
第二項、本質論與依據論 5
第一款、本質論 6
第一目、實體法說 6
第二目、訴訟法說 6
第三目、折衷說 6
第二款、依據論 7
第三款、本文見解 8
第三項、作用與性格 8
第一款、既判力之作用 8
第二款、既判力之性格 9
第一目、既判力雙面性 9
第二目、職權調查事項 9
第四項、既判力之範圍 9
第一款、時間範圍 10
第一目、基準時點 10
第二目、遮斷效 10
第二款、客觀範圍 12
第一目、限於訴訟標的判斷之理由 12
第二目、訴訟標的理論對既判力客觀範圍之影響 13
一、不同訴訟標的理論下之既判力客觀範圍 13
二、我國實務運作之情形 16
第三目、訴訟標的發生既判力之例外—抵銷請求 19
第二節、確定判決之其他效力 20
第一項、本來效力 20
第一款、執行力 20
第二款、形成力 20
第二項、附隨效力 21
第三項、事實效力 22
第一款、證明效 22
第二款、波及效 22
第三節、小結 23
第三章、判決理由判斷拘束力之界定 24
第一節、判決理由判斷拘束力之生成 24
第一項、既判力客觀範圍之不足 24
第二項、美國法排除效之發展 29
第一款、禁反言於美國程序法之發展 29
第一目、以個人行為為基礎之禁反言 29
第二目、以終局裁判為基礎之禁反言 30
第二款、排除效之形成 31
第一目、請求排除效 31
第二目、爭點排除效 35
第三項、日本法之爭點效理論 37
第一款、爭點效理論之倡議 37
第二款、爭點效之法理及與既判力之不同 41
第三款、爭點效理論之檢討 42
第四款、誠信原則對判決理由之拘束力 44
【附表】:日本與美國法下既判力與爭點效法理發展比較 46
第四項、我國法之爭點效發展 47
第一款、實務見解之態度 49
第二款、我國學說之發展 54
第一目、既判力擴張之學說 54
第二目、爭點效理論之承認 57
第三目、否定爭點效理論者 58
第二節、我國法下妥適之處理方式 60
第一項、法理之確立及否定爭點效理由之克服 60
第二項、必要性與正當性之確立 61
第三項、爭點整理程序下爭點之形成 64
第四項、案例檢討—以一部請求為例 69
第一款、一部請求之容許性 70
第二款、對餘額後訴的影響 74
第一目、日本法之見解 74
第二目、我國法之見解 76
一、實務見解 76
二、學說見解 79
三、本文見解 81
第三節、小結 83
第四章、爭點效要件之構成 86
第一節、比較法上要件之建構 86
第一項、美國法 86
第一款、相同之爭點 86
第一目、事實同一性 87
第二目、法律的標準 89
第三目、兩訴訟中對當事人所課予的舉證責任 90
第二款、經實際爭執與審理 91
第三款、爭點之認定對於判決是重要的 93
第四款、爭點排除效適用的例外 94
第二項、日本法 96
第一款、傳統看法 96
第一目、前後兩訴請求中,對於主要爭點所為之判斷 96
第二目、當事人在前訴中已窮盡主張及舉證 97
第三目、法院就該爭點為實質判斷 97
第四目、前訴與後訴之系爭利益幾乎相同(或前訴之利益大於後訴之利益) 98
第五目、經當事人於後訴援用 99
第二款、有力見解之提出 99
第二節、我國法上要件之建構 101
第一項、學說見解 101
第一款、傳統見解 101
第二款、傳統見解之檢討與修正 101
第一目、 重要爭點之界定 102
第二目、 當事人適當且完全之辯論 103
一、 基本內涵 103
二、舉證責任與證明度之影響 103
三、 一造辯論判決 105
四、抵銷抗辯之餘額債權 105
第三目、法院為實際之判斷 107
一、基本內涵 107
二、逾時提出攻防方法 109
三、同時履行抗辯 109
第四目、前後兩訴之利益相當 112
第五目、無適用法規顯有錯誤 113
第六目、 當事人未提出新訴訟資料 113
第二項、實務見解 114
第三節、要件構成之評估 123
第四節、實務問題處理—相異案件下事實審法院間爭點效之拘束力 128
第五章、爭點效效力範圍 138
第一節、時的範圍 138
第二節、客觀範圍 142
第一項、爭點之同一性 143
第二項、自認、擬制自認 144
第三項、爭點簡化協議 146
第三節、主觀範圍 149
第一項、 當事人 149
第一款、同一當事人 149
第二款、前訴非對立當事人 151
第二項、法律規定之第三人 158
第一款、爭點效及於實質當事人 159
第二款、特定繼受人 162
第一目、當事人恆定主義 162
第二目、判決效力如何擴張於特定繼受人 167
一、我國法之討論 168
二、日本法之討論 173
三、本文見解 176
第三款、訴訟擔當之被擔當人 179
第一目、代位訴訟 180
第二目、共有物返還訴訟 188
第三項、解釋論擴張及於第三人 193
第一款、各種擴張於第三人之見解 193
第一目、美國法的爭點效之利益第三人效力 193
第二目、反射效 197
第三目、參加效 200
一、 日本法之發展 201
二、我國法之發展 204
第二款、擴張見解之檢討 210
第三款、小結 213
第六章、爭點效之定性與其他程序之適用 215
第一節、爭點效定性 215
第一項、誠信原則於訴訟程序下之任務分擔 215
第二項、各國法對於爭點效性質之討論 216
第三項、小結 218
第二節、於仲裁、非訟程序之適用可能 219
第一項、非訟裁定與保全程序 219
第一款、非訟裁定之效力 219
第一目、非訟裁定之既判力 219
第二目、非訟裁定之爭點效 221
一、民事保護令事件 221
二、保全程序 222
三、本文見解 224
第二項、仲裁程序 224
第七章、結論與檢討 228
第一節、結論 228
第二節、檢討 236
參考文獻 238

壹、中文部分(依作者姓氏筆劃順序)
一、書籍(含譯者)
1.三ケ月章著、汪一凡譯,日本民事訴訟法,頁145-146,1997年6月,初版。
2.王甲乙、楊建華、鄭建才,民事訴訟法新論,2003年8月。
3.民事訴訟法研究基金會編,民事訴訟法之研討(二),2002年12月。
4.民事訴訟法研究基金會編,民事訴訟法之研討(十七),2010年12月。
5.民事訴訟法研究基金會編,民事訴訟法之研討(十八),2012年5月。
6.民事訴訟法研究基金會編,民事訴訟法之研討(二十一),2016年4月。
7.民事訴訟法研究基金會編,民事訴訟法之研討(二十二),2017年4月。
8.史尚寬,物權法論,1987年1月,初版。
9.李木貴,民事訴訟法(下),2005年3月,2005年版。
10.吳明軒,民事訴訟法(中冊),2013年7月,十版。
11.呂太郎,民事訴訟法,2019年1月,二版。
12.邱聯恭,程序選擇權論,2000年9月,初版。
13.邱聯恭講述,許士宦整理,口述民事訴訟法講義(一),2017年版筆記版。
14.邱聯恭講述、許士宦整理,口述民事訴訟法講義(二),2017年筆記版。
15.邱聯恭講述、許士宦整理,口述民事訴訟法講義(三),2017年筆記版。
16.姚瑞光,民事訴訟法論,2012年1月。
17.姜世明,民事訴訟法(上冊),2018年9月,六版。
18.姜世明,民事訴訟法(下冊),2019年2月,六版。
19.姜世明,民事訴訟法基礎論,2018年9月,十一版。
20.姜世明,非訟事件法,2013年10月,二版。
21.許士宦,口述講義民事訴訟法(上),2018年8月,增訂一版。
22.許士宦,口述講義民事訴訟法(下),2019年1月,增訂一版。
23.陳計男,民事訴訟法論下,2017年8月,修訂六版。
24.陳榮宗、林慶苗,民事訴訟法(上),2018年5月,八版。
25.陳榮宗、林慶苗,民事訴訟法(中),2014年3月,八版。
26.黃國昌,民事訴訟法教室I,2010年9月,二版。
27.楊建華著、陳心弘增訂,問題研析—民事訴訟法(一),2010年10月,初版。
28.楊建華著、陳心弘增訂,問題研析—民事訴訟法(三),2010年10月,初版。
29.雷萬來,民事訴訟法,2011年6月,初版。
30.劉明生,民事訴訟法實例研習,2019年10月,五版。
31.駱永家,新民事訴訟法II,2011年10月,初版。
32.魏大喨,民事訴訟法,2015年7月,初版。

二、專書論文
1.王甲乙,判決理由之效力,載:民事訴訟法之研討(二),頁135-191,1990年8月,初版。
2.王怡蘋,禁反言於民事訴訟程序之作用,載:確定判決及裁定之效力,頁345-377,2020年10月,一版一刷。
3.吳從周,一部請求,載:訴訟標的及重複起訴禁止理論之再省思,頁55-80,2018年6月,一版。
4.吳從周,備忘「爭點效」理論在實務發展之基本觀察,載:民事程序法焦點論壇第九卷—確定判決與裁定之效力,頁135-163,2020年10月,一版一刷。
5.吳從周,對他造提出之新攻防方法無異議,載:集中審理與失權,頁132-152,2019年6月,初版。
6.沈冠伶,既判力客觀範圍與程序保障,載:程序保障與當事人,頁244-245,2012年12月,初版。
7.沈冠伶,法定訴訟擔當與債權人之債權保全,載:程序保障與當事人,頁244-245,2012年12月,初版。
8.沈冠伶,類似必要共同訴訟與共同訴訟人之上訴,載:程序保障與當事人,頁297-320,2012年12月,初版。
9.沈冠伶,一部請求之判決對於餘額請求之效力,載:程序保障與當事人,頁149-180,2012年12月,初版。
10.沈冠伶,家事非訟裁定之效力,載:家事程序之新變革,頁179-219,2015年12月,初版。
11.沈冠伶,民事訴訟與行政訴訟之分工與合作,載:訴訟權保障與裁判外紛爭處理,頁64-122,2012年1月,二版。
12.姜世明,第三人程序參與之問題提示,載:第三人程序參與,頁1-50,2019年11月,初版。
13.姜世明,訴訟標的理論及重複起訴禁止中理論與實務爭議之問題提示,載:訴訟標的及重複起訴禁止理論之再省思,頁1-54,2018年6月,初版。
14.姜世明,證明度之研究,載:舉證責任與證明度,頁117-237,2008年10月,初版。
15.姜世明,確定判決及裁定效力之問題提示,載:確定判決及裁定之效力,頁1-82,2020年10月,一版一刷。
16.許士宦,重複起訴禁止原則與既判力之客觀範圍,載:程序保障與闡明義務,頁227-296,2003年12月,初版。
17.許士宦,民事訴訟之程序權保障,載:集中審理與審理原則,頁1-47,2009年4月,初版。
18.許士宦,法定訴訟擔當之判決效力擴張,載:民事訴訟法之研討(十五),頁1-116,2008年6月,初版。
19.許士宦,訴訟繫屬中系爭物移轉之當事人恆定與判決效擴張,載:執行力客觀範圍擴張論,頁215-264,2017年12月,初版。
20.許士宦,當事人恆定主義之新開展,載:民事與家事程序之新建構,頁17-118,2015年10月,初版。
21.許士宦,訴訟繫屬中系爭物移轉之當事人恆定與判決效擴張,載:訴訟參與與判決效力,頁117-164,2010年12月,初版。
22.陳瑋佑,既判力客觀範圍,載:民事訴訟法之研討(二十一),頁301-414,2016年4月,初版。
23.陳榮宗,一部請求之判決與既判力客觀範圍,載:民事程序法與訴訟標的理論,頁305-325,1977年5月,自版。
24.陳榮宗,法院裁定有無既判力,載:民事訴訟法之研討(一),頁1-26,1998年8月,初版。
25.陳榮宗,訴訟繫屬中當事人讓與系爭物所引發的法律問題,載:民事訴訟法研討(五),頁139-244,1998年10月,初版二刷。
26.黃國昌,比較民事訴訟法下的當事人圖像,載:民事程序法學的理論與實踐,頁1-77,2012年2月,初版。
27.黃國昌,台灣民事訴訟法之新開展,載:民事程序法學的理論與實踐,頁392-429,2012年2月,初版。
28.黃國昌,訴訟參與及代表訴訟,載:民事訴訟法理論之新開展,頁288-331,2010年10月,初版。
29.劉玉中,日本法院關於闡明範圍與界限之界定,載:法官闡明義務及界限之研究,頁249-300,2020年4月,一版。
30.劉明生,共同訴訟之研究,載:民事訴訟之程序法理與確定判決效力及救濟,頁223-282,2016年8月,一版。
31.駱永家,抵銷之抗辯,載:民事法研究(二),頁19-32,1999年3月,七版。
32.魏大喨,日本民事訴訟法上訴訟標的理論發展,載:訴訟標的理論與重複起訴禁止之再省思,頁81-114,2018年6月,初版。
33.魏大喨,第三人撤銷訴訟,載:民事訴訟法理實踐,頁499-534,2019年6月,一版。

三、期刊論文
1.王欽彥,民事訴訟之爭點效與死後認領——新光小公主認領案之素描與簡評,靜宜法學,頁235-266,2018年12月。
2.王志誠,仲裁判斷之既判力、執行力及爭點效——我國司法實務見解之發展動向及分析,仲裁實務,第96期,頁104-125,2012年12月。
3.李銀英,日本民事訴訟法上之誠信原則,法學新論第4期,頁81-100,2008年11月。
4.吳從周,案件遲延之逆襲—從防止「逃避爭點簡化協議」與「逃避失權」之角度出發整理與觀察相關最高法院判決,台灣法學雜誌,第127期,頁21-44,2009年5月。
5.吳明軒,法院對於被告提出同時履行抗辯之裁判,月旦法學教室,第92期,頁282-293,2003年1月。
6.吳從周,訴訟繫屬後之特定繼受人與善意取得之保護─評最高法院九六年台抗字第四七號裁定,台灣本土法學雜誌,第99期,頁67-77,2007年10月。
7.呂太郎,所謂爭點效──簡評最高法院八十七年臺上字第一○二九號、八十八年臺上字第五五七號判決,法令月刊,第51卷、第10期,頁730-737,2000年10月
8.沈方維,爭點整理結果與爭點簡化協議之辨明,法學叢刊,第 64 卷、第 4 期,頁147-212,2019年10月。
9.沈冠伶,民事訴訟上之參加人與實質上當事人──從最高法院民事裁定九十年度台抗字第八八號到最高法院民事判決九十八年度台上字第一三七二號,月旦裁判時報,第1期,頁77-82,2010年2月。
10.沈冠伶,民事訴訟之適時審判與案件管理,臺大法學論叢,第 39 卷、第 2 期,頁301-349,2010年6月。
11.沈冠伶,我國假處分制度之過去與未來─以定暫時狀態之假處分如何衡平保障兩造當事人之利益為中心,月旦法學雜誌,第109期,頁52-72,2004年6月。
12.沈冠伶,爭點效之主觀範圍與第三人之程序參與──最高法院101年度台上字第994號判決及最高法院99年度台上字第1701號判決之評釋,台灣法學雜誌,頁75-94,2014年1月。
13.邱聯恭,「程序主體」概念相對化理論之形成及今後(下)──基於民事訴訟法修正意旨及其前導法理之闡釋,月旦法學雜誌,第201期,頁88-103,2012年3月。
14.姜世明,自認與爭點整理程序中不爭執協議──評最高法院104年度台上字第207號民事判決,月旦裁判時報,第61期,頁34-38,2017年7月。
15.姜世明,論合法聽審權—以在民事程序法之實踐為中心,法學叢刊,第47期,頁15-41,2002年10月。
16.姜世明,一部請求及餘額另訴許可性,台灣法學雜誌,第153期,頁122-129,2010年6月
17.姜世明,誠信原則與權利保護必要──評最高法院104年度台上字第33號民事判決,月旦裁判時報,第79期,頁36,2019年1月。
18.姜世明,民事保護令事件,軍法專刊,第61卷第5期,頁12-23,2015年10月。
19.姚志明,仲裁判斷是否生爭點效之效力?,月旦法學教室,第199期,頁17-19,2019年5月。
20.許士宦,判決效力擴張於系爭物受讓人之判準,月旦法學雜誌,第205期,頁5-26,2012年6月。
21.許士宦,重複起訴禁止原則與既判力之客觀範圍,台大法學論叢,第 31 卷 第 6 期,頁269-326,2002年10月。
22.許士宦,參加訴訟之判決效,月旦法學雜誌,第254期,頁5-19,2016年7月。
23.許政賢,既判力相對性與債之關係相對性,台灣法學雜誌,第296期,頁149-153,2016年5月。
24.郭致遠,論同時履行抗辯權之行使及其效果,國立臺灣大學法學論叢,第 48 卷、第 4 期 ,頁1927-1965,2019年12月。
25.陳緯人、李劍非,若干仲裁問題於臺灣法院之近期實踐,仲裁季刊,第107期,頁60-87,2018年12月。
26.陳啟垂,一部請求及其判決的既判力,月旦法學教室,第66期,頁16-17,2008年4月。
27.陳啟垂,中間確認之訴,月旦法學教室,第54期,頁14-15,2007年4月。
28.陳啟垂,爭點效,月旦法學教室,第74期,頁10-11,2008年12月。
29.陳啟垂,從參加效力,月旦法學教室,第182期,頁40-42,2017年6月,
30.陳瑋佑,2017年民事程序法裁判回顧,臺大法學論叢,第47卷,頁1793-1848,2018年11月。
31.陳瑋佑,事實上爭點簡化協議之成立、生效及其效力—評最高法院107年度台上字第1871號民事判決,月旦裁判時報,第92期,頁41-49,2020年2月。
32.黃國昌,爭點效之第三人效力─由最高法院八十九年度台上字第二五號及八十九年度台上三○字第二○八八號判決出發,東吳法律學報,第 16 卷、第 3 期,頁225-296,2005年4月。
33.黃國昌,爭點效理論之細緻化──評最高法院六年台上字第一七八二號判決,台灣法學雜誌,第108期,頁225-296,2008年7月。
34.黃國昌,既判力第三講—既判力客觀範圍兼論爭點效,月旦法學教室,第34期,頁40-51,2005年8月。
35.楊淑文,固有必要共同訴訟與類似必要共同訴訟,月旦法學教室,第126期,頁18-20,2013年4月。
36.楊智傑,美國與臺灣專利民事侵權訴訟爭點效之發展與爭議──兼論臺灣專利無效雙軌制之困境,交大法學評論,第三期,頁97-155,2018年9月。
37.劉明生,第三人撤銷訴訟之當事人適格,月旦法學教室,第126期,頁21-23,2013年4月,。
38.劉明生,訴訟系爭物或訴訟標的權利之繼受與既判力主觀效力範圍之擴張,政大法學評論,第135期,頁175-254,2013年12月。
39.劉明生,輔助參加之確定判決效力—既判力、爭點效抑或參加效,月旦法學雜誌,第265期,頁120-142,2017年6月。
40.駱永家,判決理由與既判力,台大法學論叢,第3卷、第2期,頁467-490,1974年4月。


四、學位論文
1.梁夢迪,爭點效之研究: 擴大訴訟制度解決紛爭功能與程序保障之平衡兼顧,國立臺灣大學法律學院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12年7月。
2.陳冠中,民事訴訟法上共同訴訟人間之合一確定,國立臺灣大學法律學院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17年8月。
3.王玉如,誠信原則於民事訴訟上之適用,國立臺灣大學法律學院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1年。


貳、外文部分(日文部分按依作者漢字姓名筆劃順序,英文部分依作者姓氏字母順序)
一、日文部分
(一) 專書
1.三木浩一 =笠井正俊=垣内秀介=菱田雄郷,民事訴訟法,2016年12月,二版。
2.上田徹一朗,民事訴訟法,1995年8月,初版。
3.中野貞一郎=松浦 馨=鈴木 正裕著,新民事訴訟法講義,1999年10月,初版。
4.井上治典,實踐民事訴訟法,2003年1月,初版。
5.伊藤真,民事訴訟法,2016年12月,五版。
6.吉村德重,民事判決效の理論(下),頁202,2010年8月,初版。
7.吉野正三郎,集中講義民事訴訟法,2000年3月,三版。
8.谷口安平,口述民事訴訟法,1991年11月,初版四刷。
9.松本博之=上野泰男,民事訴訟法,2015年9月,八版。
10.長谷部由起子,民事訴訟法新版,2017年2月,初版。
11.兼子一,民事訴訟法体系,1966年5月,初版增訂。
12.兼子一原著=松浦馨=新堂幸司=竹下守夫著,条解民事訴訟法,1991年7月,初版四刷。
13.高橋宏志,重点講義民事訴訟法(上),2013年10月,二版。
14.梅本吉彥,民事訴訟法,2007年9月,三版。
15.新堂幸司,民事訴訟法,1977年1月,初版。
16.遠藤功、文字浩,講說民事訴訟法,1998年12月,初版。
17.齋藤秀夫,民事訴訟法概論,1982年1月,初版。

(二) 專書論文
1.山本和彥,手続保障再考,載:民事訴訟法の現代的課題 -- 民事手続法研究Ⅰ,頁107-125,2016年4月,初版。
2.山本和彥,法律問題指摘義務違反による既判力の縮小,載:民事訴訟法の現代的課題 -- 民事手続法研究Ⅰ,頁284-318,2016年4月,初版。
3.木川統一郎,争点効,載:民事訴訟法重要問題講義上,頁225-253,1992年8月,初版二刷。
4.木川統一郎,一部請求後の殘額請求,載:民事訴訟法重要問題講義中,頁306-329,1992年7月,初版1刷。
5.吉村德重,判決の遮断効と争点効の交錯,載:新実務民訴講座(二),頁355-381,1981年8月,初版三刷。
6.吉村德重,訴訟告知と補助参加による判決の効力,載:民事判決效の理論(下),頁283-294,2010年8月,初版。
7.竹下守夫,「判決理由中の判断と信義則」,載:山木戸克己教授還暦記念『実体法と手続法の交錯(下)』,頁72-114,1978年9月。
8.池田辰夫,債権者代位訴訟,載:演習民事訴訟法,頁626-635,1992年6月,初版。
9.奈良次郎,争点效,載:演習民事訴訟法,頁561-581,1992年6月,初版。
10.奈良次郎,判決効をめぐる最近の理論と実務,載:新実務民訴講座(二),頁291-334,1981年8月。
11.新堂幸司,条件付給付判決とその效果,載:訴訟物と争点効(上),頁183-192,1988年10月。
12.新堂幸司,参加的効力の拡張と補助参加人の従属性,載:訴訟物と争点効(上),頁227-268,1988年10月,初版。
13.新堂幸司,既判力と訴訟物,載:訴訟物と爭點效,頁145-182,1988年10月,初版。
14.新堂幸司,訴訟当事者から登記を得た者の地位,載:訴訟物と爭點效,頁297-353,1988年10月,初版。
15.鈴木正裕,判決の反射效力,載:演習民事訴訟法,頁601-603,1992年6月,初版。
16.福永有利,当事者適格理論の再構成,載:山木戸還暦記念•実体法と手続法の交錯(上卷),頁34-79,1974年10月。

(三) 期刊
1.三木浩一,一部請求論について─手続運営論の視点から,民事訴訟法雜誌,第47期,頁34-42,2001年6月。
2.小山昇,既判力か争点効か信義則か─判例をそ素材として─」,法曹時報,40巻8号,頁1261-1291,1988年8月。
3.上田竹志,後発後遺症と残部請求—東京地判平29・10・25,法学セミナー,通号768号,頁128,2019年1月。
4.上田徹一郎,判決効の主観的範囲拡大における法的安定と手続権保障との緊張関係と調和点,判例タイムズ,頁47-53,1973年10月。
5.小林秀之,争点効・反射効,法学セミナー第445號,頁98-102,1992年11月。
6.小林秀之,參加的效力と訴訟告知の意義,法学セミナー,通号457号,頁94-98,1993年1月。
7.小林秀之,訴訟物と争点,法律時報,第69巻12号,頁110-114,1997年10月。
8.小林秀之,釈明と法的観点指摘義務,法学セミナー,第595号,頁100-105,2004年7月。
9.山本和彥,反射效,判例タイムス,頁57-60。
10.川鳥隆憲,再訴事案の法的規律-英米法理論からの比較法的アプロ-チ-,法學研究,第86卷,頁37-110,2013年11月。
11.中野貞一郎,いわゆる争点効を認めることの可否,法学教室,第2期,頁61-65,1974年3月。
12.中野貞一郎,一部請求論の展開(下),判例タイムス,第1008号,頁48-56,1999年10月。
13.中野貞一郎,弁論終結後の承継人—実質説と形式説,判例タイムス,第806号,頁17-28,1993年4月。
14.加藤雅信,請求権競合論と「統一的請求権」論—訴訟物・争点効論争をふまえて,第514号,頁208-225,1984年2月。
15.伊東乾,信義則に代わるもの─民事訴訟法を視点として,民商法雑誌,第78卷,頁36-48,1978年6月。
16.吉村德重,判決理由中の判断の拘束力--コラテラル・エストッペルの視点から,法政研究,第33卷,頁169-216,1976年5月。
17.竹下守夫,前訴において相殺に供した債権の残額を請求する訴訟において前訴の判断と異なる受働債権額を主張することは争点効ないし信義則に反するとされた事例,私法判例リマークス,第4号,頁131-134,1992年5月。
18.住吉博,争点効の本質について(二),民商法雑誌,第61卷、第5号,頁3-37,1970年2月。
19. 杉山悅子,一部請求,法学セミナー,第691号,頁129-133 ,2012年8月。
20.杉山悅子,口頭弁論終結前の承継人と終結後の承継人,法学セミナー,第700号,頁102-106,2013年5月。
21.杉山悅子,判決理由中の判斷,法学セミナー,第669号,頁116-120,2013年4月。
22.東松文雄,争点に対する判決理由中の判断の拘束力について(一),判例時報,第1362期,頁10-15,1990年12月。
23.金 祥洙,同時履行の抗弁に対する相殺の再抗弁その許容性と効力,判例タイムズ,第1119期,頁56-62,2006年3月。
24.金子宏直, 既判力の客観的範囲に関する考察—争点効理論と立法的解決,一橋研究,第17期,頁1-26,1992年4月。
25.倉田卓次,いわゆる争点効の理論について,判例タイムズ,第17卷,頁81-86,1966年1月。
26.原強,第三者による判決理由中の判断の援用(1)――反射効理論の終焉と第三者による争点効の援用,上智法學,第30巻1号,頁245-309,1987年2月。
27.原強,反射効,その他,法学教室,第282號,頁24-32,2004年3月。
28.渡部美由紀,訴訟経過に照らして被告の訴訟行為を信義則違反とする原告の主張を採用しなかった原審の判断に違法があるとされた事例,新・判例解説,第114期,頁1-4,2020年6月。

二、英文部分
(一) 專書
1.Howard M. Erichson, Inside Civil Procedure: What Matters and Why (2nd 2017).
2.John J. Cound &Jack H. Friedenthal & Arther R.Miller & John E. Sexton, Civil Procedure Case and material(8th 2001).
3.Joseph W. Glannon, Civil Procedure, (4th 2001).
4.Jack H. Friedenthal,&Mary Kay Kane,&Arthur R. Miller, Civil Procedure(2nd 1993).
5.John Bilyeu Oakley&Vikram D. Amar&Vikram Amar, American Civil Procedure: A Guide to Civil Adjudication in US Courts(1st 2009)
6.Kevin M. Clermont,Civil Procedure(1st 1993).
7.Kevin M.Clermont, Principle of Civil Procedure, 374(3rd 2012).
8.Stephen C.YEAZELL, Civil Procedure(6th 2004).


(二) 期刊
1.Allan D. Vestal , Preclusion / Res Judicata V eclusion / Res Judicata Variables: Natur ariables: Nature of the Contr e of the Controversy, 158-192(1965).
2.Allan D. Vestal, Restatement (Second) of Judgments: A Modest Dissent , 464-509(1981).
3.Amy Coney Barret, Stare Decisis and Due Process,1011-1075 (2003).
4.Antonio Gidi , Loneliness in the Crowd: Why Nobody Wants Opt-out Class Members to Assert Offensive Issue Preclusion against Class Defendants, 2-56(2013).
5.Ferry Matthew , Different Infringement, Different Issue: Altering Issue Preclusion as Applied to Claim Construction , 362-392(2010).
6.Edward D Cavanagh , offensive Non-Mutual Issue Preclusion Revisited, 282-331(2019)
7.Edward W. Cleary, Res Judicata Reexamined,339-350 (1948).

8.Eric A. Schreiber, The Judiciary Says, You Can 't Have It Both Ways: Judicial Estoppel—A Doctrine Precluding Inconsistent Positions,323-360(1996).

9.James M. Westerlind , The Preclusive Effect Of Arbitration Awards, 1-10(2010).
10.Joesph A. Matera, Collateral Estoppel as Applied to Statements Made by Attorneys at a Prior Trial Between the Same Parties, 130-138(1961).
11.Kenneth W. Jennings, PRECLUSION AND PARENT-CHILD RELATION, 612-643(1977).
12.Kevin M. Clermont, Res Judicata as Requisite for Justice, 1068-1139(2016)
13.Philip A. Trautman ,Claim and Issue Preclusion in Civil Litigation in Washington, 805-842(1985).
14.Steven P. Nonkes, Reducing the Unfair Effects of Nonmutual Issue Preclusion through Damages Limits, 1459-1490(2009).
15.Ted Occhialino, The Impact of Non-Mutual Collateral Estoppel on Tort Litigation Involving Several Liability,559-577(1988).
(此全文20240819後開放瀏覽)
電子全文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