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號:guest(18.119.213.110)          離開系統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詳目顯示

以作者查詢圖書館館藏以作者查詢臺灣博碩士以作者查詢全國書目勘誤回報
作者(中):林彥佑
作者(英):Lin, Yen yu
論文名稱(中):政治認同的衝突與再社會化 ---以大陸籍配偶為例
指導教授(中):游清鑫
口試委員:游清鑫
陳義彥
陳俊明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政治大學
系所名稱:行政管理碩士學程
出版年:2018
畢業學年度:106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67
中文關鍵詞:大陸籍配偶政治社會化認同再社會化
Doi Url:http://doi.org/10.6814/THE.NCCU.MEPA.050.2018.F09
相關次數:
  • 推薦推薦:0
  • 點閱點閱:65
  • 評分評分:系統版面圖檔系統版面圖檔系統版面圖檔系統版面圖檔系統版面圖檔
  • 下載下載:20
  • gshot_favorites title msg收藏:0
中文摘要
本論文的研究,試圖透過來台灣生活十年以上,都已經超過能取得身分證的規範時間的大陸籍配偶,來了解政治社會化的影響要件,和心態轉換過程的衝擊。
研究內容透過深度的訪談,首先對於大陸籍配偶,來台前和家人以及朋友,對台灣的政治社會生活各方面印象,分析其政治化和社會化的程度,還有影響因素,接著大陸籍配偶婚嫁到台灣之後,大陸籍配偶感受到那些適應衝擊,例如家人、同儕、媒體等,哪個部份影響最深?去對比出,影響大陸籍配偶政治社會化更深或變淺的關鍵。另外在台灣長久居住,政府制度的完備性和友善程度,還有哪些是可以被提升的,或是大陸籍配偶在意的身分證取得時間,不如外籍配偶,這個部分的影響,是否仍是大陸籍配偶感受到歧視的最重要原因。還有大陸籍配偶對於台灣和大陸間關係的看法,來台待得越久,大陸籍配偶是否更認同自己是台灣人,抑或是還是覺得自己仍是中國人,也或許兩者都是,以及大陸籍配偶來台時間越久,對於台灣越發有落地生根的想法。

目次
壹、研究動機與目的 1
第一節 目的與動機 1
第二節 理論與文獻觀點 3
貳、研究方法與研究問題 10
第一節 研究方法 10
第二節 研究對象與訪談方式 15
第三節 研究問題 17
參、訪談結果分析與歸納--來台灣前的印象 24
第一節 來台前台灣資訊印象之來源 27
第二節 來台前台灣資訊印象之類型 30
第三節 來台前台灣資訊印象之內容 30
肆、訪談結果分析與歸納—來台灣後的印象 33
第一節 來台後台灣印象之資訊來源來台初期 33
第二節 來台前台灣資訊印象之類型來台過程期 35
第三節 來台前台灣資訊印象之內容來台後期 37
第四節 來台後政治參與形象之內容 39
伍、來台前後定向的變化比較 43
第一節 大陸籍配偶台灣認同的變化 43
第二節 認同與再社會化衝擊種類 46
六、研究發現與限制 60
第一節 研究發現 60
第二節 研究限制 63
第三節 未來建議 63
七、參考文獻 65

參考文獻
(一) 中文部分
(a)論文與書籍
王偉男、張賢樺(2017)。〈落葉歸根,抑或落地生根?--在台陸配群體對未來歸宿的可能選擇〉,上海交通大學,《閩台關係研究》,4: 8-10。
伊慶春、章英華(2006)。〈對娶外籍與大陸媳婦的態度:社會接觸的重要性〉,《台灣社會學》,12 : 191-232。
林怡君(2009)。〈婚姻中兩性政治傾向轉變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政治學系碩士學位論文,未出版。
林麗雯(2004)。〈都市區域中流轉移者的移民地認同意識-以台北縣大陸女性配偶為例〉,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大傳播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未出版。
張瀞方(2011)。〈大陸配偶與外籍配偶集體認同之分析〉,國立暨南大學公共行政與政策學系碩士學位論文,未出版。
陳小紅(1994)。〈大陸地區人民來臺定居及居留之問題探討〉,專案研究報告,行政院大陸委員會委託研究。
陳義彥,1979年,《台灣地區大學生政治社會化之硏究》,台北:德成書店。
陳義彥、陳陸輝(2004)。〈台灣大學生政治定向的持續與變遷〉,《東吳政治學報》,18: 6
劉千嘉(2003)。〈大陸新娘的台灣經驗:一個社會學的觀點〉,國立中山大學學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未出版。
楊色玉(2005)。〈高雄市女性外籍與大陸籍配偶投票行為之6研究-以2004年立法委員選舉為例〉,國立中山大學社高階公共政策碩士學程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
楊婉瑩、李品蓉(2009)。〈大陸配偶的公民權困境-國族與父權共謀〉,《臺灣民主季刊》,6(3) : 47-86。
潘淑滿(2004)。〈從婚姻移民現象剖析公民權的實踐與限制〉,《社區發展季刊》,105:30-43。
湖湘老民(2016)。《100個大陸新娘的台灣夢:台灣走透透尋訪大陸女姓配偶錄》,新北市:喜樂亞出版社。
(b) 網路部分
大陸配偶在台生活資訊手冊
http://ws.mac.gov.tw/001/Upload/OldFile/public/MMO/RPIR/book516.pdf,擷取日期2018年5月15日
台商大陆投资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http://www.china.com.cn/chinese/zta/440421.htm,擷取日期2018年5月15日
許陳品(2018)。〈陸配參選縣議員 嶄露溫柔力量〉,5月3日,聯合新聞網。
https://udn.com/news/story/6844/3121611,擷取日期2018年5月8日。
潘杏惠(2010)。〈陸配挺小英 台灣就是家〉,7月21日,自由時報。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10/new/jul/21/today-p1.htm,擷取日期2018年3月6日。
蘇芳禾(2017)。〈曾是共產黨 中國配偶任新住民委員〉,2月23日,自由時報http://news.ltn.com.tw/news/politics/paper/1080564,擷取日期2018年3月6日。
(二) 英文部份
Dennis, Jack ed. (1973). Socialization to Politics: A Reader. N. Y.: John Wiley & Son, Inc.
Easton, D. and J. Dennis (1969).Children in the Political System: Origins of political Legitiamcy. NY: McGraw-Hill Book Company.
----- (1969). “The Child’s Image of Government.” The Annals of the American of Politcal and Social Science, 361:40-57.
Easton, David and Robbert D. Hess (1961). “Youth and the Political System.” In Seymour M. Lipset and Leo Lowenthal, eds., Culture and Social Character. N. Y.: The Free Press.
Hyman, Herbert (1959). Political Socialization. New York: Free Press.
Langton, K. P. (1969). Politcal Socialization.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Park, Robert Ezra (1950). Race and Culture. Glencoe, Ill.: Free Press.
Pye, Lucian W. (1962). Politics, Personality, and Nation Building: Burma's Search for Identity. New Haven, Mass.: Yale University Press.
Pye, Lucian W. and Sidney Verba eds. (1965). Political Culture and Political Development. Princeton, N.J.: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Pye, Lucian W. (1985). Asian Power and Politics: The Cultural Dimensions of Authority. Cambridge, Mass.: Belknap Press.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相關論文

無相關論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