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號:guest(3.144.131.70)          離開系統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詳目顯示

以作者查詢圖書館館藏以作者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系統以作者查詢全國書目
作者(中文):陳良首
論文名稱(中文):明代中後期宦官參與北京寺觀的活動
指導教授(中文):黃敏枝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清華大學
系所名稱:歷史研究所
學號:9543608
出版年(民國):98
畢業學年度:98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131
中文關鍵詞:明代宦官北京寺觀義會香會東嶽廟
相關次數:
  • 推薦推薦:0
  • 點閱點閱:176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16
  • 收藏收藏:0
明代宦官不僅在朝廷中掌握大權,他們亦熱衷參與北京寺觀的活動,並成為這些活動裡的核心人物,此面向以往較為人忽視。宦官參與北京寺觀的活動是本文主要關注的問題。文中首先由內臣興修北京寺觀的活動著手,次而再以宦官義會與東嶽廟香會作為個案,對其參與北京寺觀活動作更進一步的探討。在興修寺觀的活動上,就目前現存的材料觀之,明代與內臣相關的北京寺觀即達兩百多座,可見他們對寺觀興築的熱衷。另外,安排宦官身後事的喪葬組織-義會也與佛寺有密切關係。宦官義會一詞大致出現於嘉靖年間前後(1522-1566)。 此類組織多以某一間佛寺為中心,並延聘僧人為其管理寺產與供奉香火等事宜。宦官義會的成員數約二十人至六十人不等。他們的結合往往是立基於僚友關係和同門之誼。明代中後期宦官對寺觀活動的積極參與亦反應在北京東嶽廟香會上。現存明代北京東嶽廟的碑刻幾乎都可窺見宦官的影子,宦官在香會活動中不僅是資金的贊助者,他們往往也是組織中的首領或核心成員。由寺觀興築、宦官義會與東嶽廟香會等層面觀之,可知明代宦官不僅在政治上呼風喚雨,他們對北京寺觀的活動也深具影響力。
目錄
第一章:前言…………………………………………………1
第一節:研究動機……………………………………………1
第二節:研究回顧……………………………………………2
第三節:文獻介紹與預期成果………………………………6
第二章:明代宦官與北京寺觀的興修………………………9
第一節:明代以前的宦官與佛教……………………………9
第二節:明代宦官與北京寺觀的修築………………………13
表2-1:明代宦官興修佛寺表(北京地區)………………14
圖一:明萬曆十年(1582)順天府圖………………………23
圖二:明北京嘉靖年間(1522-1566)城坊示意圖………24
圖三:清代(十八世紀)北京西山圖………………………25
表2-2:宦官墳塋鄰近佛寺表(北京地區)………………26
表2-3:明代宦官興修之道觀宮廟表(北京地區)………28
第三節:明代宦官興建北京寺觀的動機……………………31
第三章:明代中後期宦官的喪葬活動-以義會為例………43
第一節:明代宦官義會設置時間考…………………………44
表3-1宦官義會相關碑刻表…………………………………47
第二節:明代宦官義會的概況………………………………51
第三節:明代宦官義會成員的組成關係……………………65
第四章:明代中後期宦官與北京東嶽廟-以香會為例……71
第一節:明代北京朝陽門東嶽廟現存碑刻概說……………72
表4-1:明代北京東嶽廟香會碑表…………………………75
第二節:明代北京東嶽廟香會概況…………………………77
表4-2:明代東嶽廟香會成立時間表………………………78
第三節:明代宦官參與北京東嶽廟香會活動的原因探析…88
第五章:結論…………………………………………………95
附錄……………………………………………………………101
附表一:明代宦官二十四衙門職掌表………………………101
附表二:明代宦官墓誌銘一覽表……………………………104
附圖一:司禮監太監田義墳塋………………………………119
附圖二:司禮監太監田義墓墓室……………………………119
附圖三:廣化寺購置地產契約碑(局部)…………………120
附圖四:御馬監太監腰牌……………………………………122
附圖五:北京東嶽廟琉璃牌坊匾額…………………………122
附圖六:英宗諭祭王振碑……………………………………123
參考書目………………………………………………………125
一、 傳統文獻

〔清〕于敏中等纂,《日下舊聞考》,北京:古籍,1983。
〔明〕尹守衡,《明史竊》,台北:華世,1978,光緒十二年(1886)刊本。
〔明〕王思任,《謔菴文飯小品》,收入於續修四庫全書編纂委員會編,《續修四庫全書》上海:上海古籍,1995,冊1368。
〔明〕王廷相,《王氏家藏集》,收入於四庫全書存目叢書編纂委員會編纂,《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台南:莊嚴文化事業,1997,清順治十二年修補本,集部冊52。
〔明〕王世貞,《弇州四部稿》,收入於《文淵閣四庫全書》台北:台灣商務,1983,冊1279。
〔明〕王世貞,《弇山堂別集》,台北:學生,1965。
〔清〕方觀承,《壇廟祀典》,收錄於吳平、張智主編,《中國祠墓志叢刊》,揚州:廣陵書社,2004,清乾隆二十三年(1758)刊本,冊1。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校勘,《明實錄》,台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1966。
中共石景山區委宣傳部等編,《北京市石景山區歷代碑志選》,北京:同心出版社,2003。
中國文物研究所、北京石刻藝術博物館編,《新中國出土墓誌•北京壹》,北京:2003,上冊。
北京圖書館金石組編,《北京圖書館藏中國歷代石刻拓本匯編》,北京:中州古籍,1989。
〔明〕田一儁,《鍾台先生文集》,收入於四庫全書存目叢書編纂委員會編纂,《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台南:莊嚴文化事業,1997,集部冊150。
〔明〕申時行重修,《大明會典》,台北:新文豐,萬曆十五年(1587)刊本,1976。
〔明〕余有丁,《余文敏公集》,明萬曆間刊本。
〔明〕沈榜,《宛署雜記》,北京:北京古籍,1982。
〔明〕沈德符,《萬曆野獲編》,北京:中華書局,1959。
〔明〕李廷機,《李文節集》,明崇禎間刊本,現藏於國家圖書館善本書室。
〔清〕吳長元,《宸垣識略》北京:北京古籍,1982。
〔明〕何喬遠,《名山藏》,台北:成文,明崇禎十三年(1640)刊本,1971。
〔明〕谷應泰,《明史紀事本末》,收錄於中華書局編輯部編,《歷代紀事本末》,北京:中華書局,1997,冊2。
〔明〕佚名,《霞山文集》,明萬曆刊本,現藏於國家圖書館善本書室。
〔明〕余繼登,《典故紀聞》,北京:中華書局,1981。
〔明〕呂原,《呂文懿公全集》,明呂科校刊本,現藏於國家圖書館善本書室。
〔明〕岳正,《類博稿》,收入於《四庫全書珍本》,台北:商務,1972,冊303。
〔清〕查繼佐,《罪惟錄》,杭州:古籍,1986。
〔明〕徐溥,《謙齋集》,明嘉靖八年(1529)義興徐氏家刊本。
〔明〕徐學聚,《國朝典匯》,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3。
〔明〕徐學謨,《世廟識餘錄》,收錄於四庫全書存目叢書編纂委員會編,《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台南:莊嚴文化事業,1996,明徐兆稷活字本,史部冊49。
〔清〕納蘭性德,《通志堂集》,上海:古籍,1979,清康熙刻本景印。
〔清〕張廷玉,《明史》,北京:中華書局,2003。
〔明〕張邦奇,《靡悔軒集》,收入於續修四庫全書編纂委員會編,《續修四庫全書》,上海:上海古籍,2002,明刻本,冊1337。
〔明〕張璧,《陽峰家藏集》,收入於四庫全書存目叢書編纂委員會編纂,《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台南:莊嚴文化事業,1997,嘉靖二十四年(1545)世恩堂刻本,集部冊66。
〔明〕張萱,《西園聞見錄》,收錄於續修四庫全書編纂委員會編,《續修四庫全書》,上海:上海古籍,2002,冊1168。
〔明〕張翰,《松窗夢語》,北京:中華書局,1997。
〔明〕郭正域,《皇明典禮志》,收入於四庫全書存目叢書編纂委員會編,《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台南:莊嚴文化事業,1996,明萬曆刊本,史部冊270。
〔明〕陸深,《儼山集》,收入於《四庫全書》,台北:商務,1983,冊1268。
〔清〕陸心源輯,《唐文續拾》,收入於續修四庫全書編纂委員會編,《續修四庫全書》,上海:上海古籍,2002,光緒十四年刻本(1888),冊1652。
〔明〕程敏政,《篁墩文集》,收入於《四庫全書》,台北:商務,1983,冊1252。
〔明〕焦竑,《國朝獻徵錄》,收入於四庫全書存目叢書編纂委員會編,《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台南:莊嚴文化事業,1996,明萬曆四十四年(1616)徐象橒曼山館刻本,史部冊106。
〔明〕彭華,《彭文思公文集》,明弘治十六年(1503)安福彭氏刊本,現藏於國家圖書館善本書室。
〔明〕黃宗羲,《明文海》,北京:中華書局,1987。
〔明〕雷禮等輯,《皇明大政紀》,收入於四庫全書存目叢書編纂委員會編,《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台南:莊嚴文化事業,1996,明萬曆三十年(1602)秣陵周時泰博古堂刻本,史部冊8。
〔北魏〕楊衒之,《洛陽伽藍記》,台北:中華書局,1966。
〔明〕葛寅亮,《金陵梵剎志》,收入於續修四庫全書編纂委員會編,《續修四庫全書》,上海:古籍,1995,景印萬曆三十五年(1607)南京僧錄司刻本,史部冊718。
〔明〕蔣一葵,《長安客話》,北京:北京古籍出版社,2001。
〔明〕劉若愚,《酌中志》,北京:北京古籍出版社,2001。
〔明〕劉侗、于奕正,《帝京景物略》,北京:北京古籍出版社,1982。
〔明〕劉春,《東川劉文簡公集》,收入於續修四庫全書編纂委員會編,《續修四庫全書》,上海:上海古籍,2002,嘉靖三十三年刻本(1554),冊1332。
〔明〕談遷,《國榷》,北京:中華書局,1958,2005重印。
〔清〕繆荃孫,《光緒順天府志》,上海:上海書店,2002,光緒十二年(1886)刻本影印。
〔北齊〕魏收,《魏書》,北京:中華書局,1974。
〔明〕羅亨信,《覺非集》,收入於四庫全書存目叢書編纂委員會編纂,《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台南:莊嚴文化事業,1997,清康熙羅哲刻本,集部冊29。
〔明〕羅玘,《圭峰集》,收入於《四庫全書》,台北:商務,1983,康熙二十九年(1690)刊本,冊1259。
〔明〕釋幻輪,《釋氏稽古錄續集》,收入於大藏經刊行會編,《大正新修大正藏》,台北:新文豐,1985,冊49。

二、 近人論著

丁 易,《明代特務政治》,北京:中華書局,2006。
〔日〕小柳司氣太編,《東嶽廟志》,收錄於廣陵書社編,《中國道觀志叢刊》,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2000,冊1。
王春瑜、杜婉言,《明朝宦官》,西安,陝西人民出版社,初版1989,再版2007。
王華文,《中國閹人:陰陽裂變》,蘭州:甘肅人民出版社,1997。
白文固,〈宋代的功德寺和墳寺〉,《青海社會科學》,第5期,西寧,2000,頁76-80。
任 昉,〈北京地區新出明代宦官墓誌零拾〉,收錄於王春瑜主編,《明史論叢》,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7,頁356-371。
任 昉,〈明代宦官退休與養老考察──明代宦官墓誌研究之三〉,《首都博物館叢刊》,17期,北京,2003,頁70-78。
任 昉,〈明代宦官選用與仕進探研──明代宦官墓誌研究之二〉,《首都博物館叢刊》,16期,北京,2002,頁107-115。
任 昉,〈明代宦官籍貫與民族考論──明代宦官墓誌研究之一〉,《首都博物館叢刊》,15期,北京,2001,頁105-115。
何孝榮,〈明代宦官與佛教〉,《南開學報》,第1期,天津,2000,頁18-27。
何孝榮,《明代南京寺院研究》,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0。
余華青,《中國宦官制度史》,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
冷 東,〈二十世紀九十年代中國宦官研究綜述〉,《史學月刊》,第3期,開封,2000,頁123-132。
杜婉言,《中國宦官史》,台北:文津,1996。
杜婉言,《失衡的天平-明代宦官與黨爭》,台北:萬卷樓,1999。
杜常順,〈明代宦官與藏傳佛教〉,《西北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第1期,蘭州,2006.01,頁64-69。
東嶽廟北京民俗博物館編、趙世瑜主持輯錄并審訂,《北京東嶽廟與北京泰山信仰碑刻輯錄》,北京:中國書店出版社,2004。
保定地區博物館,〈明兩京司禮監太監牛玉墓發掘簡報〉,《文物》,第二期,北京,1983,頁76-80。
信修明,《老太監的回憶》,北京:燕山出版社,1992。
郁金城,〈北京香山明太監劉忠墓〉,《文物》,第九期,北京,1986,頁42-47。
馬志強,〈北魏宦官與佛教寺院述略〉,《許昌學院學報》,第4期,上海,2006,頁31-33。
馬明達、杜常順,〈明代宦官與佛教寺院〉,《暨南學報(人文科學與社會科學版)》,第5期,廣州,2004,頁108-116。
梁紹傑,〈明代宦官教育機構的名稱和初設時間新證〉,《史學集刊》,第3期,長春,1996,頁18-23。
梁紹傑,〈剛鐵碑刻雜考-明代宦官史的一個謎〉,《大陸雜誌》,91:5,台北,1995.11,頁201-217。
章群,《唐史札記》,台北:學海出版社,1998,第一冊。
張清常,《北京街巷名稱史話(修訂本)》北京:北京語言大學出版社,2004。
陳玉女,〈明代二十四衙的佛教信仰〉,《國立成功大學歷史學報》,二十五號,台南,1999.12,頁173-236。
陳玉女,〈明代中葉以前宦官.僧官與廷臣的連結關係-透過對「墳寺」與「地緣」問題的探討-〉,《國立成功大學歷史學報》,二十二號,台南,1995,頁284-304。
陳玉女,《明代二十四衙門宦官與北京佛教》,台北:如聞出版社,2001。
陳學霖,〈明王弘景下西洋史事鈎沉〉,《漢學研究》,9:2,台北,1991,頁223-256。
陳學霖,〈明代安南籍宦官史事考述:金英、興安〉,《中國文化研究所學報》,第7期,香港,1998,頁45-86。
陳學霖,〈明初朝鮮「入朝」宦官舉隅-海壽事蹟探索〉,《故宮學術季刊》,16:4,台北,1999,頁57-93。
程恭讓,〈明代太監與佛教關係考述(上)〉,《首都師範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第3期,北京,2002,頁13-18。
程恭讓,〈明代太監與佛教關係考述(下)〉,《首都師範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第4期,北京,2002,頁6-10。
黃敏枝,〈宋代的功德墳寺〉,《食貨月刊》,16:9,台北,1986.04,頁395-434。
楊聯陞,〈佛教寺院與國史上四種籌措金錢的制度〉,收錄於氏著,《國史探微》,台北:聯經出版社,1983,頁276-277。
葉郭立誠,《北平東嶽廟調查》,收錄於國立北京大學、中國民俗學會編,《民俗叢書》,台北:東方文化,1977,1939年前往實地調查。
董毅然,〈從石刻拓本材料看明代京城宦官的崇佛之風〉,《通化師範學院學報》,第3期,通化,2004.03,頁37-40、78。
趙世瑜,《小歷史與大歷史:區域社會史的理念、方法與實踐》,北京:三聯,2006。
趙世瑜,《狂歡與日常-明清以來的廟會與民間社會》,北京:三聯書店,2002。
趙令揚審訂、梁紹傑輯錄,《明代宦官碑傳錄》,香港:香港大學中文系,1997。
劉淑芬,〈中古的宦官與佛教〉,《鄭欽仁教授榮退紀念論文集》,台北:稻鄉出版社,1999。
衛建林,《明代宦官政治》,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1991。
譚其驤,《中國歷史地圖集•元明時期》上海:地圖出版社,1982,第七冊。
Susan Naquin, Peking: Temples and City Life, 1400-1900. Berkeley and Los Angels: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