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號:guest(3.133.147.252)          離開系統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詳目顯示

以作者查詢圖書館館藏以作者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系統以作者查詢全國書目
作者(中文):吳燕秋
作者(外文):Wu, Yan-Chiou
論文名稱(中文):「拿掉」與「毋生」(m-sinn)-戰後台灣婦女墮胎史(1945-1984)
指導教授(中文):傅大為
指導教授(外文):Fu, Dai-Wie
學位類別:博士
校院名稱:國立清華大學
系所名稱:歷史研究所
學號:908403
出版年(民國):98
畢業學年度:98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260
中文關鍵詞:墮胎月經規則術墮胎技術者婦女史人工流產優生保健法墮胎藥
外文關鍵詞:abortionmenstrual regulationabortionistWomen's Historygender historyabortion lawabortifactient
相關次數:
  • 推薦推薦:0
  • 點閱點閱:738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58
  • 收藏收藏:0
本論文主標題「拿掉」或「毋生」(m̄-sinn),為一般人提及墮胎的口語用詞。就語意而言,「拿掉」指改變某物的物理位置,「毋生」則表現出生育主體拒絕生產的強烈意願。這兩個詞隱然保留了二十世紀以前傳統漢文化對墮胎的理解:視未成形胚胎為「血塊」,婦女可不受法律約束,拒絕生產。墮胎從婦女「拿掉」與「毋生」(m̄-sinn)到今日反墮胎者口中的殺生或殺人,二者實存在著相當大的認知斷裂。本論文的研究主旨在於透過婦女史、醫療史、技術史、法律史等面向切入,再現1945-1984年台灣婦女墮胎史,說明上述認知斷裂的歷史發展過程。

台灣婦女墮胎入罪是很晚近的事,1895年台灣割讓給日本,繼受日本刑法,才正式禁止墮胎。近代墮胎罪的出現,改變舊有保護懷胎母體及胚胎生命的法律觀點,也限縮了婦女的生育自主性,加上戰後墮胎技術與空間的轉變,進而發展出更細微的女體/性監控技術。至此,禁止墮胎已經脫離殖民母國日本欲擴張人口國力的原意,轉為性權力的佈署節點。
19世紀之交,不論是台灣或是中國本土,先後引進西法,禁止墮胎且刑及婦女。墮胎未因法律禁止而消失,戰後更是盛行。戰後初期,隱密性較高的居家服藥墮胎仍然普遍,到醫療院所接受墮胎手術只是墮胎選擇之一。但在醫療環境改善、婦女裝置樂普、助產士為婦女行墮胎手術或是引介醫師墮胎、墮胎診所的廣告宣傳等助力交會下,增加婦女選擇手術墮胎的意願與機會。從住家到醫院診所的墮胎空間轉換,讓婦女成為易於辨識的墮胎嫌疑犯。
非法為婦女墮胎的技術提供者,包括醫師、助產士、護士等醫療專業者,彼此存在著競爭又合作的關係。助產士的執業空間助產所,成為婦產科醫師的墮胎練習室。為了自保,墮胎技術提供者拒絕為未婚、不符合性規範的婦女墮胎,無意中成為性道德的守門人。1970年內政部提出「優生保健法草案」後,醫師表態支持墮胎合法,強調密醫對婦女的傷害,順勢排除中醫,讓婦產科醫師成為唯一合法的墮胎提供者。1984年以前,為了擺脫墮胎非法的困境,也讓醫師適時結合國際人口組織的支援,引進能與驗孕技術「競速」的月經規則術。月經規則術在台灣的風靡程度,可從其在短短數年內成為墮胎的代名詞窺知一二。
父權體制對現代社會的性失序現象,感到焦慮不安,更欲加強對婦女的性控制。在1984年《優生保健法》通過,看似放寬婦女墮胎限制,實則加強配偶對婦女的生育/性控制權。唯有回到墮胎入罪起點,廢除刑法中的墮胎罪,婦女才有可能擺脫生育桎梏與父權的性監控。
第一章 導論…………………………………………………………………………1
第一節 研究動機及問題意識……………………………………………………1
第二節 研究主旨…………………………………………………………………5
第三節 文獻回顧…………………………………………………………………10
一、前近代的中國墮胎史………………………………………………………10
二、墮胎資源或技術提供者……………………………………………………12
三、戰後台灣墮胎討論與研究…………………………………………………14
四、東亞、歐美墮胎史…………………………………………………………18
五、STS與墮胎技術……………………………………………………………22
第四節 史料與訪談………………………………………………………………24第五節 章節介紹…………………………………………………………………27
第二章 墮胎何罪?…………………………………………………………………30
第一節 婦女墮胎無罪的悠遠歷史………………………………………………30
一、墮胎是對懷胎婦女的肢體傷害……………………………………………30
二、母體生命優先—母之不在,子之焉附……………………………………35
第二節 走向近代:欲加之罪,何患無「法」…………………………………38
一、 繼受日本法 ………………………………………………………………38
二、 大清新刑律 ………………………………………………………………42
1. 修法源起………………………………………………………………42
2. 大清新刑律中的墮胎罪………………………………………………43
3. 民國時期的墮胎罪—大清新刑律的延續……………………………45
第三節 新法律vs.台灣舊傳統 …………………………………………………48
一、日治時期的節育論述與技術………………………………………………49
二、台俗的胚胎與可疑的流產…………………………………………………53
三、墮胎案件分析………………………………………………………………56
第四節 新法律vs.中國舊思維 …………………………………………………61
小結 ………………………………………………………………………………65
第三章 從外行到專業—戰後婦女墮胎技術選擇的轉變…………………………68
第一節 戰後婦女墮胎概況………………………………………………………72
一、戰後墮胎趨勢………………………………………………………………72
二、媒體呈現的墮胎方法及其消長現象………………………………………76
第二節 私下流通的墮胎藥物……………………………………………………78
一、藥物種類與來源……………………………………………………………80
二、藥物墮胎的效果……………………………………………………………84
第三節 生產/墮胎知識的挪用與實作………………………………………… 86
一、挪用作為一種實作…………………………………………………………86
二、從產婆接生到醫院墮胎手術………………………………………………92
第四節 從藥物走向手術…………………………………………………………96
一、墮胎廣告……………………………………………………………………97
二、從藥物轉向墮胎手術的婦女……………………………………………102
三、墮胎手術醫療環境的改善………………………………………………104
小結………………………………………………………………………………108
第四章 非法墮胎技術者的社會網絡 ……………………………………………110
第一節 婦產科醫師與助產士合作網絡的建構 ………………………………112
一、合作樞紐:助產所…………………………………………………………115
二、網絡的建構:手術訓練與業務……………………………………………120
三、助產士與軍醫的合作……………………………………………………126
第二節 網絡的穩定性與性道德 ………………………………………………128
第三節 墮胎技術者網絡的再形構 ……………………………………………132
一、從提倡避孕到支持墮胎合法化…………………………………………133
二、墮胎網絡重構的策略……………………………………………………140
小結………………………………………………………………………………146
第五章 避罪之道?-月經規則術的引進與興衰…………………………………148
第一節 月經規則術的誕生與國際推廣 ………………………………………149
一、月經規則術的誕生與發展………………………………………………149
二、向第三世界輸出…………………………………………………………151
第二節 月經規則術引進台灣-社會網絡的建構………………………………155
一、台灣Karman的故事………………………………………………………155
二、幾個不同的引進脈絡……………………………………………………158
三、月經規則術的詮釋彈性…………………………………………………161
四、價格/利益…………………………………………………………………167
第三節 動員婦女參與的異質性元素 …………………………………………169
一、從催經針、不準的驗孕技術到月經規則術………………………………169
二、月經規則術與墮胎罪惡感的聯結 ………………………………………174
第四節 月經規則術VS.台灣墮胎罪 …………………………………………176
一、月經規則術的避罪論述…………………………………………………176
二、實務與論述的落差………………………………………………………178
第五節 逐漸失傳的月經規則術-不穩定的技術網絡…………………………182
小結………………………………………………………………………………184
第六章 墮胎婦女性污名的歷史形塑 ……………………………………………187
第一節 「重男」及「生育有時」的傳統生育觀………………………………189
第二節 未婚婦女的墮胎性污名建構與生育選擇 ……………………………194
一、未婚婦女的墮胎性污名建構……………………………………………195
二、婚姻作為未婚懷孕婦女的選擇…………………………………………199
第三節 「不可見」的已婚墮胎婦女……………………………………………201
一、從避孕到另一種墮胎建構 ………………………………………………202
二、墮胎決定的多樣性 ………………………………………………………206
三、婦女墮胎的多重現實 ……………………………………………………212
第四節 女人無罪,男人不同意…………………………………………………215
小結………………………………………………………………………………223
第七章 結論………………………………………………………………………225
附錄 ………………………………………………………………………………230
參考資料 …………………………………………………………………
參考資料
壹、中文資料
一、報紙資料
《中央日報》
《中國日報》
《台東新報》
《台灣日日新報》(漢文版)
《申報》
《自強晚報》
《更生報》
《商工日報》
《經濟日報》
《徵信新聞報》(1969年改名為《中國時報》)
《聯合報》
鄭志敏輯錄,「日治時期《台灣民報》醫藥衛生史料輯錄」,台北:中國醫藥研究所,2004。
二、未出版史料
彭錫妹,《妊產婦名簿》,1933-1948,鍾淑姬提供。
三、政府文書
〈院總第1140號 委員提案第7989號〉,《立法院議案關係文書》,2008/4/19。
《中華民國刑法》各修訂版本。
《立法院公報》。
《臺灣省議會公報》。
司法院編印,《台灣司法提要》。
台灣省議會秘書處編,《台灣省臨時省議會第二屆第一次大會專輯》(上冊),1954。
立法院秘書處編,《優生保健法》,「法律案專輯」(第七十一輯),台北:立法院秘書處,1984。
最高法院判例編輯委員會編著,《最高法院判例要旨》(民國 16-92 年刑事部分)(下冊),台北市:最高法院,1989。
最高法院判例編輯委員會編著,《最高法院判例要旨》,(民國16-77年刑事部分), (下冊) ,台北市:最高法院,1989。
臺灣高等法院編印,《台灣司法統計專輯》。
四、傳記及口述史料
吳平城、胡惠玲,《草地醫生》,台北:玉山社,1997。
宋錦秀編著,《日治台中婦女的生活》,豐原:中縣文化,2000。
范麗卿,《天送碑之春》,台北:自立晚報,1994。
徐啟明口述,陳存恭訪問、紀錄,郭廷以校閱,《徐啟明先生訪問紀錄》,台北巿:中央研究院,1983年。頁161-162。
崔玖口述,林少雯、龔善美執筆,《崔玖跨世紀》,台北:心靈工坊,2002。
梁妃儀等作,《戰後嘉義醫療發展簡史》,台北:記憶工程,2003,頁43-44。
莊淑旂口述,許雪姬執筆,《莊淑旂回憶錄》,台北:遠流,2001。
陳怡霈、蔡篤堅編著,《馬偕醫院婦產部發展史:一甲子的回顧》,台北:記憶工程,2005。
陳庵君口述,林秀禎執筆,《台灣婦產科的播種者:陳庵君回憶錄》,台北:望春風文化,2004。
陳福民,《老爹的門診故事》,台北:培根文化,1999。
曾紀芬,〈崇德老人自訂年譜〉,收錄於曾寶蓀,《曾寶蓀回憶錄》,長沙:岳麓書社,1986。
游鑑明訪問,吳美慧等紀錄,《走過兩個時代的台灣職業婦女訪談紀錄》,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1994。
潘國正、鍾淑姬、曾子軒、洪雅音、張靜宜《新竹市醫療業耆老口述歷史》,新竹市:新竹市文化局出版,2008。
羅久蓉、游鑑明、瞿海源訪問;羅久蓉等紀錄,《烽火歲月下的中國婦女》,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2004。
五、專書
[元]孔齊,《至正直記》,板橋巿:藝文,1966。
[宋]王得臣,〈惠政〉,《塵史》,卷上,板橋巿:藝文,1966。
[宋]宋慈,《宋提刑洗冤集錄》(卷二),台北:藝文出版社,1966。
[宋]陳自明著,[明]薛立齋註,《婦人良方大全》,卷10,台北:文光圖書有限公司,1984。
[宋]陳師文等撰,《太平恵民和劑局方》,(指南總論 卷下),文淵閣《四庫全書》「子部」,香港:迪志文化,2002。
[明]王肯堂,《證治準繩》卷六十七,文淵閣《四庫全書》「子部」,香港:迪志文化,2002。
[明]朱橚等編,《普濟方》,第426卷,北京市:人民衛生出版社,1959。
[明]江瓘編,《名醫類案》卷十一,文淵閣《四庫全書》「子部」,香港:迪志文化,2002。
[明]宋濓等修,《元史》,文淵閣《四庫全書》「史部」,卷150,香港:迪志文化。
[明]陳第,〈東番記〉,收於[明]沈有容,《閩海贈言》﹝臺灣文獻叢刊第五十六種﹞,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1959年。
[唐]長孫無忌,《唐律疏義》卷二十一,文淵閣《四庫全書》「史部」,香港:迪志文化,2002。
[清]六十七,《番社采風圖考》,台北巿:台灣銀行,1961年。
[清]王士禎,《居易錄》卷十九,文淵閣《四庫全書》「子部」,香港:迪志文化,2002。
[清]吳謙等編,《醫宗金鑑》(二),台北 : 新文豐出版公司,1985。
[清]沈之奇輯注、洪皋山增訂,《大清律輯注》(三),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清]周鍾瑄主修、陳夢林等編纂,《諸羅縣志》﹝臺灣文獻叢刊第一四一種﹞,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1962年。
[清]林豪,《澎湖廳志》﹝臺灣文獻叢刊第一六四種﹞,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1963年。
[清]紀昀,〈如是我聞三〉,《閱微草堂筆記》,卷九,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
[清]紀昀等編纂,《明會典》,卷131,文淵閣《四庫全書》「史部」,香港:迪志文化,2002。
[清]陳淑均,《噶瑪蘭廳志》﹝臺灣文獻叢刊第一六零種﹞,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1963。
[清]陳夢雷等編,《古今圖書集成醫部全錄(點校本)》,第三百八十九卷,北京市:人民衛生出版社,1988-1991。
[清]嵇璜、曹仁虎撰,《欽定續通志》卷一百四十七,文淵閣《四庫全書》「史部」,香港:迪志文化,2002。  
[清]魏之琇編,《續名醫類案》卷三十二,文淵閣《四庫全書》「子部」,香港:迪志文化,2002。
《大清律例》,卷二十七,文淵閣《四庫全書》「史部」,香港:迪志文化,2002。
《大清新法令附錄》,商務印書館編,上海:商務印書館,1909年。
《安平縣雜記》,「台灣文獻叢刊」,第52種。
中華民國家庭計劃國際訓練中心,《人口問題與家庭計劃論集》,出版地不詳,1970。
王泰升,《台灣日治時期的法律改革》,台北:聯經,1999。
______,《台灣法律史概論》,台北:元照,2004。
王澤鑑,《法律制度與家庭計劃》,台北:作者自行出版,1974。
王耀生,《清代中期婚姻衝突透析》,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3。
史景遷(Jonathan D. Spence),李孝愷譯,《婦人王氏之死》,台北:麥田,2001。
台大各科醫師《一百萬人醫藥問答》,台北:健康世界出版社,1978年。
左倉孫三,《臺風雜記》﹝臺灣文獻叢刊第一零七種﹞,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1961。
申報年鑑社編印,《申報年鑑》,上海,1936。
朱德蘭,《台灣慰安婦》,台北:五南,2009。
江文瑜編,《阿媽的故事》,台北:玉山社,1995。
______,《消失中的台灣阿媽》,台北:玉山社,1996。
______,《阿母的故事》,台北:玉山社,2004。
江漢聲,《月經知多少》,台北:婦幼家庭出版社,1988。
艾琳達,《激盪!台灣反對運動總批判》,台北:前衛,1997。
衣若蘭,《「三姑六婆」:明代婦女與社會的探索》,板橋:稻鄉出版社,2002。
何春蕤,《豪爽女人》,台北:皇冠,1994。
努闌(Sherwin B. Nuland),莊安祺譯,《洗手戰役》,台北:時報文化出版公司,2005。
吳坤光,《婦女衛生》,台北:中華日報社出版部,1989。
吳基福,《台灣醫師公會三十三年史》,台北:中華民國醫師公會全國聯合會,1980。
希斯蒙都(Sergio Sismodondo)著,林宗德譯,《科學與技術研究導論》(An Introduction to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tudies),台北:群學,2007。
李貞德,《女人的中國醫療史:漢唐之間的健康照顧與性別》,台北:三民,2008。
李棟明,《台灣地區早期家庭計劃發展誌詳》,台中:台灣省家庭計劃研究所,1995。
李棟明,《節育與家庭計劃推行影響台灣地區生育水準研究》,台中:台灣省家庭計劃研究所,1979。
卓意雯,《清代台灣婦女的生活》,台北:自立晚報出版社,1993。
姜濤,《人口與歷史-中國傳統人口結構研究》,北京:人民出版社,1998。
洪有錫、陳麗新,《先生媽、產婆與婦產科醫師》,台北:前衛,2002。
胡台麗,《媳婦入門》,台北:時報,1997。
桂質良,《女人之一生》,南京:正中書局,1937。
翁玲玲,《麻油雞之外:婦女作月子的種種情事》,台北:稻香出版社,1994。
高承恕,《頭家娘—台灣中小企業「頭家娘」的經濟活動與社會意義》,台北:聯經,1999。
高添富,《女性的忠告-婦女醫學》,台北:幼獅,1990。
高漢成,《簽注視野下的大清刑律草案研究》,北京:新華書店,2007年。
張邦梅(Pang-Mei Natasha Chang)著,譚家瑜譯,《小腳與西服:張幼儀與徐志摩的家變》,台北:智庫,2003。
張珣,《疾病與文化—臺灣醫療人類學研究論集》,臺北,稻鄉出版社,1989。
梁其姿,《施善與教化:明清的慈善組織》,台北:聯經,1997。
莊永明,《台灣醫療史-以台大醫院為主軸》,台北:遠流,1998。
陳姝伶、侯守潔,《台灣地區婦女對人工流產態度之研究》,台北市:內政部人口政策委員會,1984。
陳紹馨,《台灣的人口變遷與社會變遷》台北:聯經,1979。
陳惠馨,《傳統個人、家庭、婚姻與國家:中國法制史的研究與方法》,台北:五南,2006。
陳肇男、孫得雄、李棟明,《台灣的人口奇蹟:家庭計劃政策成功探源》,台北:聯經,2003。
傅大為,《亞細亞的新身體:性別、醫療與近代台灣》,台北:群學社,2005。
______,《知識、權力與女人-台灣的邊緣戰鬥》,台北:自立晚報,1993。
博琉(Etienne-Emile Baulieu),張天鈞譯,《RU486:女性的選擇,美服錠的歷史》(Génération pilule),台北:大塊文化,1999。
曾秋美,《台灣媳婦仔的生活世界》,台北:玉山社,1998。
琦君,《橘子紅了》,台北:洪範,1995。
善導週刊社發行,《墮胎不合法》,未列出版地、出版年。
黃萍瑛,《台灣民間信仰「孤娘」的奉祀—一個社會史的考察》,台北:稻鄉,2008。
黃源盛,《法律繼受與近代中國法》,台北:黃若喬,2007年。
楊維傑編,《黃帝內經靈樞譯解》,台北:台聯國風出版社,1984。
楊翠,《日據時期台灣婦女解放運動--以〈臺灣民報〉為分析場域(一九二○~一九三○)》,台北:時報文化,1993。
楊鴻烈,《中國法律思想史》,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4年。
葛卓言主編,《健康家庭醫藥常識百科全書(1978年版) ,台北:怒江文化,1977。
詹益宏,《婦科醫療指南—從青春期到更年期》,台北:時報,1994。
鈴木清一郎著,馮作民譯,《增訂台灣舊慣習俗信仰》,台北:眾文圖書公司,1989。
熊秉真,《幼幼:傳統中國的襁褓之道》,台北:聯經,1995。
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編,《臺灣私法人事編》,﹝臺灣文獻叢刊第一一七種﹞,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1961年。
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編,《臺灣私法物權編》﹝臺灣文獻叢刊第一五零種﹞,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1963年。
劉海年、楊一凡總主編,鄭秦、田濤點校,《中國珍稀法律典籍集成》 丙編,第一冊,北京:科學出版社,1994。
劉毓秀主編,《台灣婦女處境白皮書:1995年》,台北:時報,1995。
劉靜貞,《不舉子—宋人的生育問題》,台北:稻鄉出版社,1998。
編者不詳,《已婚夫婦手冊》,出版地不詳:台灣省衛生處,出版年不詳。
編者不詳,《未婚青年手冊》,出版地不詳:台灣省衛生處,出版年不詳。
蔡鴻源主編,《民國法規集成》,第65冊,合肥市:黃山書社,1999年。
衛生教育社編,《墮胎應該合法嗎》,1971,台北:衛生教育社。
龍冠海主編,《台北市古亭區社會調查報告》,台北:國立台灣大學法學院社會學系編印,1967。
戴炎輝,《中國法制史》,台北:三民,2007。
繆端生,《產兒調節之理論與實踐》,上海:新亞書局,1933。
簡媜,《月娘照眠床》,台北:洪範,2006。
醫望雜誌編著,《福爾摩莎的聽診器—二十六位台灣醫界人物的故事》,台北:新新聞文化,2001。
魏子孝、聶莉芳,《中醫中藥史》,台北:文津,1994。
六、期刊與論文集論文
〈「墮胎合法化與人口問題」座談會〉,《中國論壇》,第15卷,第3期(1982.11),頁51-53。
〈醫師宣言〉,《當代醫學》,創刊號(1973.11),頁1。
〈為優生保健法催生〉,《台灣醫界》,第23卷,第8期(1980.8),頁7-11。
Cowan, Ruth Schwartz,楊佳羚譯,〈家庭中的工業革命:20世紀的家戶科技與社會變遷〉(The Industrial Revolution in the Home: Household Technology and Social Change in the 20th Century),出自吳嘉苓、傅大為、雷祥麟編,《科技渴望性別》,台北:群學社,2004,頁99-130。
Hughes, Thomas P.,楊佳羚、林宗德譯,〈美國電氣化過程〉(The Electrification of America: The System Builders),收錄於吳嘉苓、傅大為、雷祥麟編,《科技渴望社會》,台北:群學,2004,頁19-77。
古清華,〈論我國墮胎罪與優生保健法之界線-從一個高等法院判處婦產科醫師墮胎有罪案件談起〉,《醫師法學》,第10卷第3期、第11卷第1期(合訂本)(2003.3),頁23-25。
成令方,〈性別、醫師專業和個人選擇:台灣與中國女醫師的教育與職業選擇,1930-1950〉,《女學學誌:婦女與性別研究》,第14期(2002.11),頁1-44。
______,〈醫「用」關係的知識與權力〉,《台灣社會學》,第3期(2002),頁11-71。
池田敏雄,〈台北市萬華之生育習俗〉,《台北文獻》,第1期(1962.6),頁98。
作者不詳,〈刮子宮在診斷及治療上的用途〉,《衛生雜誌》,第10卷,第5期(1956.7),頁18。
作者不詳,〈奎寧及其他墮胎法〉,《衛生雜誌》,第10卷第10期,頁17-18。
吳一立,〈鬼胎、假妊娠與中國古典婦科中的醫療不確定性〉,收入於李貞德主編,《性別、身體與醫療》,台北:聯經,2008,頁159-188。
吳嘉苓,〈空間、規訓與生產政治〉,《台大社會學刊》,第29期(2001),頁1-58。
______,〈醫療專業、性別與國家:台灣助產士興衰的社會學分析〉,台灣社會學研究,第4期(2000),頁191-268。
吳基福,〈有關醫療的幾大問題〉,《臺灣醫界》,第13卷,第9期(1970.9),頁2-4。
吳守正,〈哲人已遠 風範猶存〉,黃思誠等編,《台灣婦產科的舵手-魏炳炎》(下冊),台北:台大婦產科同門會,2005,頁432。
吳德祿,〈心臟病與懷孕之臨床諸問題〉,《臺灣醫學會雜誌》,第74卷,第3期(1975.3),頁166。
吳燕秋,〈誰來墮胎?--戰後婦女墮胎心態史(1945-1984)〉,發表於「第六屆性別與醫療工作坊」,台南:成功大學,2007/4/15-16。
吳香達,〈人工流產出的漏子〉,《婦女雜誌》,第100期(1977.1),頁121-123。
______,〈節育新觀〉,《婦女雜誌》,第87期,1975.12,頁25。
呂慧珍,〈三軍總醫院婦產科墮胎病人之調查〉,《國防醫學》,第6卷,第1期(1988.1),頁81-88。
呂芳上,〈個人抉擇或國家政策:近代中國節育的發展—從1920年代《婦女雜誌》出版產兒制限專號說起〉,發表於中研院近史所主辦「《婦女雜誌》(1915-1931)所呈現的近代中國國際學術討論會」,2003年12月19-20日。
呂阿昌,〈和妊娠及生產有關的台灣民俗〉,出自林川夫編,《民俗台灣》,台北:武陵,1995。
宋錦秀,〈古典妊娠醫書中的「安胎」、「養胎」與「辟殺」〉,《思與言》,第35卷,第2期(1997.6),頁164-165。
李伯重,〈墮胎、避孕及絕育:宋元明清時期江浙地區的節育方法及其運用與傳播〉,收錄於李中清、郭松義、定宜庄編,《婚姻家庭與人口行為》,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0,頁172-196。
李克承,〈醫療糾紛與台灣省醫療糾紛鑑定委員會〉,《台灣醫界》,第19卷,第11期)(1976.11),頁1-9。
李美玲、陳文玲,〈墮胎合法化前台灣地區婦女墮胎實施狀況〉,《公共衛生》,第13卷,第2期(1986.7),頁181-193。
李貞德,〈超越父系家族的藩籬--臺灣地區「中國婦女史研究」(1945-1995)〉,《新史學》,第7卷,第2期(1996),頁139-179。
李棟明,〈新婚夫婦家庭計劃知識、態度與實行之研究〉,《公共衛生》,第10卷第4期(1984.1.31),頁385-400。
______,〈臺灣廣泛使用避孕方法之意外懷孕率研究〉,《公共衛生》,第8卷,第4期(1982.1),頁366。
李鎡堯,〈節經(Menstrual Regulation)〉,《當代醫學》,第14期,1974.12,頁9-11。
杜友蘭,〈家庭計畫工作人員對家庭計畫態度及行為之研究〉,《護理雜誌》,第24卷第2期(1977),頁8-16。
阮正雄,〈恩師徐千田教授與學生的互動〉,《中華民國婦產科醫學學會會訊》,第九期(1997.5),頁16-19。
周國銓,〈如何節育:徐千田醫師談避孕方法〉,《徵信新聞報》,1959/5/31,3版。
妮,〈墮胎及其他〉,《玲瓏圖畫雜誌》,肆卷,第29期(1934.9),頁1844。
林永豐,〈由台灣醫學史看邱仕榮教授-邱仕榮教授八十五冥誕有感〉,《中華民國婦產科醫學會會刊雜誌》,第15期(1997.11)頁30-32。
林忠實,〈美國人工流產見聞紀〉,《台灣醫界》,第15卷,第1期(1972.1),頁37-39。
林芳玫,〈墮胎爭議中的母職論述:建構互異與互認的母子關係〉,發表於東海大學社會學系與台灣社會學社主辦「拓邊/扣邊社會學研討會」,1996年11月10日。
林昱貞,〈股市重生記事〉,江文瑜編,《阿母的故事》,台北:玉山社,2004,頁277-278,
林茂泉講,〈最近十年臺灣省醫療糾紛鑑定委員會鑑定案件分析〉 ,《臺灣醫界》,第21卷,第5期(1978.5),頁12-18。
林惠生,〈台灣地區有偶婦女對墮胎的態度及實行墮胎的趨勢〉,《公共衛生》,第8卷,第1期(1981.4),頁63-80。
林憲同,〈墮胎合法之立法問題〉,《刑事法雜誌》,第17卷,第6期(1973.12),頁11-24。
邱永聰,〈為優生保健法催生〉,《台灣醫界》,第22卷,第12期(1979.12),頁5-6。
孫遠釗,〈墮胎罪之研究〉,《刑事法雜誌》,第25卷,第4期(1981.8),頁26-46
徐遐,〈人工下胎-墮胎〉,《大眾醫學》,第4卷,第1期(1953.10),頁6-7。
祝捷,〈流產早產的原因與預防〉,《大眾醫學》,第19卷第5期(1959.2),頁136-138。
高志文,〈從台灣RU486進口看專業利益團體與人民福祉間的衝突 一窺台灣醫學專業團體的私立面紗:中華民國婦產科醫學會各案研究〉,2001/8/13,未刊稿。
高敬遠,〈台灣婦產科之黎明〉,《中華民國婦產科醫學會會刊雜誌》,第16卷,第3期(1977.9)頁31-35。
高銓煙口述,張文君撰稿,〈留美回憶〉,黃思誠、李慶安、陳文龍編,《台灣婦產科的舵手-魏炳炎》(下),台北:台大婦產科同門會,2005,頁480。
婦女雜誌編輯部,〈終止法律的咒詛-墮胎無罪〉,《婦女雜誌》,第134期(1979.11),頁17。
張文彬,〈台灣之氣候與受孕率相關〉,《國立臺灣大學醫學院研究報告》,第2卷(1952.12),頁48-62。
張玨,〈由出生性別比例談墮胎與婦女健康〉,《婦女研究通訊》,第29期(1993.4),頁2-3。
______,〈墮胎合法化對台灣婦女的省思〉,《婦女與兩性學刊》,第3期(1992.3),頁12-13。
張信行,〈對「子宮內避孕器」的認識〉,《嬰兒與母親》,第8期(1977.4),頁30。
張娟芬,〈「人盯人」的父權〉,《騷動》,第三期(1997.3),頁12-18。
張笠雲,〈從不穩定的口碑到主要的求醫場所:台灣西醫的制度信任建構〉,《國家科學委員會研究會刊:人文及社會科學》,第8卷,第1期(1998.1),頁161-183。
莊仁德,〈他教出來的博士最多〉,陶五柳,《一代仁醫徐千田》,台北:徐千田防癌研究基金會,1994,頁166-171。
許世鉅、王紀民,〈行政院美援運用委員會、美國經濟合作總署中國分會、中國農村復興聯合委員會平售西藥工作專題報告〉,《衛生雜誌》,第3卷第11期(1951.12),頁7-10。
陳幼石,〈墮胎合法化中「人道」與「人權」之折衝(美國篇):露 vs. 威德〉,《女性-人》,第3期(1990),頁216-259。
陳宏銘、盧星明、吳建堂,〈月經規則術之分析研究〉,《中華民國婦產科醫學會會刊雜誌》,第23卷,第2期(1984.6),頁121-126。
陳清清、陳喬治(George P. Cernada),〈墮胎道德問題知探討 台灣省家庭計劃工作人員之觀點〉,《中央研究院民族研究所集刊》,第41期(1977.1),頁48。
陳皙堯,〈超音波在婦產科方面診斷上之應用〉,《臺灣醫學會雜誌》,第71卷,第11期(1972.11),頁657-658。
陳皙堯、蔡偉熊、江千代、黃立雄,〈醫學新利器-超音波在婦產科診斷的應用〉(二),《當代醫學》,第三卷,第三期(1976.3),頁294-301。
陳福民,〈台灣婦產科百年史:國防醫學院篇〉,《中華民國婦產科醫學會會訊》,No.12,1997.8,頁15-16。
陳寬政、Hal. H. Winsborough、李美玲,〈台灣地區的人口週期與人口控制〉,《台灣社會與文化變遷》,台北: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1986,頁109-131。
傅大為,〈台灣近代(男性)婦產科的興起及其性/別政治〉,發表於東海大學社會系、哲學系等合辦的「間別千年」研討會,1999。
游鑑明,〈日據時期臺灣的產婆〉,《近代中國婦女史研究》,第1期(1993.6),頁49-88。
舒子寬,〈由社會與人口的觀點看墮胎合法案〉,《公教智識》,第489/490期(1970.11),頁14。
黃丁全,〈淺論墮胎罪保護法益〉,《軍法專刊》,第22卷,第8期(1976.4),頁16-20。
黃美幸,〈臺灣婦女對生育的信仰與規範〉,《臺灣風物》,第十七卷六期(1967年12月),頁6-32。
黃得時〈台灣歌謠與家庭生活〉,《台灣文獻》,第六卷,第一期(1955年3月),頁31。
葛倫.何爾德(Glenn Holder),臺灣製藥工業調查報告(A Survey of the Taiwan Pharmaceutical Industry),《自由中國之工業》,第11卷,第4期(1959.4)。
詹益宏,〈是考慮度胎合法化的時候了〉,《中國論壇》,第8卷,第1期(1979.4),頁15-17。
熊澤東,〈建立醫療保障制度芻見〉,《台灣醫界》,4:6(1981.6),頁33。
維漢,〈漫談流產〉,《拾穗》,第20期(1952.12),頁36-37。
臺北醫院產婦人科鄭承圭(奎),〈臺灣婦人難產評〉,《台灣日日新報》,1910/4/3,8版。
臺灣省婦女會(轉載) (1972),〈少女婚前聖潔教育座談會〉,《臺灣婦女月刊》,第196期,頁7。
臺灣省衛生處家庭計劃推行委員會,〈世界各國之人工流產法制〉,《臺灣醫界》,第19卷,第5期(1976.5),頁12-16。
劉士永,〈日治時期台灣醫藥關係管窺〉,《從醫療看中國史》,台北:聯經,2008,頁497-537。
劉仲冬,〈國家政策下的女性身體〉,劉毓秀主編,《台灣婦女處境白皮書:1995年》,台北:時報,1995,頁234-248。
劉清波,〈墮胎宜合法化之研究〉,《軍法專刊》,第18卷,第1期(1972.1),頁16-22。
劉嘉昌、廖日京,〈紅花之研究(I)〉,《臺灣科學》,1963.9,頁107-110。
劉靜貞,〈從損子壞胎的報應傳說看宋代婦女的生育問題〉,《大陸雜誌》,第90卷,第1期(1995),頁25-39。
蔡明賢,〈我對IPAS MVA的使用經驗與看法〉,《台灣婦產科醫學會會訊》,第147期(2009.1),頁28-30。
蔡鋒,〈民國時期女子留學的途徑及留學專業領域〉,《中華女子學院學報》,第15卷,第1期(2003.2),頁59-64。
蔡鏡照,〈這不叫墮胎〉,《婦女雜誌》,第99期(1976.4),頁42。
賴少魂,〈談國醫藥問題〉,《憲政論壇》,第3卷,第9/10期(1957.4),頁13-14。
賴武雄,〈誠篤守禮的恩師〉,陶五柳,《一代仁醫徐千田》,台北:徐千田防癌研究基金會,1994,頁158。
魏炳炎,〈台大醫院產科三十年〉,《婦產科醫學會會刊雜誌》,第十九卷第四期(1980.12),頁64。
關定遠,〈優生保健法之立法旨意及實施概況〉,《衛生月刊》,第1卷,第1期(1986.11),頁43。
嚴久元,〈從醫學科學與情境倫理觀點論當前我國人口政策及墮胎合法化問題〉,《當代醫學》,第4卷,第7期(1977.7),頁17-20。
蘇朝榮,〈墮胎合法化之探討〉,《刑事法雜誌》,第23卷,第4期(1979.8),頁33-47。
顧燕翎,〈墮胎合法化議案(台灣篇):從「墮胎」到「人工流產」--社會關係及婦運策略分析〉,《女性-人》,第3期(1990),頁194-203。
七、學位論文
林翰緯,《由女性主義法學檢視我國墮胎法律制度》,台北:台灣大學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2004。
徐佳青,《台灣利益團體影響墮胎藥物RU486合法化過程之研究》,國立陽明大學衛生福利研究所碩士論文,2002。
秦先玉,《台灣五O年代邊緣史片段-以「性政治」、「異己」、「身體衛生」三問題意識為例》,新竹:國立清華大學碩士論文,1993。
張淑卿,《防癆體系與監控技術:台灣肺結核病史研究(1945-1970s) 》,新竹:清華大學歷史研究所博士論文。
郭文華,《一九五O年到一九七O年代台灣家庭計劃:醫療政策與女性史的探討》,新竹:清華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1997。
陳千惠,《台灣中部集集婦女的生活史(1920-1970) 》,埔里:國立暨南大學歷史學系碩士論文,2003。
陳昭如,《離婚的權利史-日治時期台灣女性離婚權的建立及其意義》,台北:台灣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游鑑明,《日治時期台灣的職業婦女》,台北:國立師範大學歷史研究所博士論文,1995。
黃君綺,《高知識婦女的墮胎醫療經驗》,台灣大學城鄉研究所碩士論文,2001。
劉后安,《論美國與台灣墮胎法律制度合憲性問題之研究》,台北:台灣大學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1999。
蔡旭美,《1965至1998年台灣人工流產之長期趨勢》,台北:國立台北護理學院護理研究所碩士論文,2004。
鍾淑姬,《從妊產婦名簿到助產所—台灣(新竹)助產士的歷史研究 1920-1970》,新竹:國立清華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2004。
八、雜文、評論
心梅,〈拜拜 避孕歲月〉,《聯合報》,2003/8/1,E4版。
王令儀,〈查某囡仔菜籽命—一九OO年代的阿母林玉珠〉,江文瑜主編,《阿母的故事》,臺北:玉山社,2004。
兆維譯,〈各種避妊圖解 十三 妊娠中絕(墮胎)有害嗎?〉,《徵信新聞報》,1960/1/18,5版。
宇業熒,〈墮胎藥應嚴予取締〉,《中國時報》,1973/10/14,3版。
朱彩珍,〈「紅花油」可以吃嗎?〉,《徵信新聞報》,1965/4/20,7版。
朱霖,「幸福之路」專欄,《中國時報》,1973/9/25,12版。
何凡,〈墮胎合法化問題〉,《聯合報》,1974/9/24,12版。
______,〈墮胎多為良家婦女〉,《聯合報》,1971/3/15,9版。
何春蕤,〈 從人本性教育觀點看九月墮胎潮〉,http://sex.ncu.edu.tw/members/ho/J270.htm
志敏,〈墮胎與節育〉,《中央日報》,1935/5/22,2版。
李佳燕,〈請別再說「六天換十萬條人命」〉,《自由時報》,2005/5/29。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05/new/may/29/today-o1.htm
林瑞美,〈柚柑好尾味〉,江文瑜主編,《阿媽的故事》,臺北:玉山社,1995,頁238。
邱連輝,〈語言能力未臻熟練 導致家長誤會傷心〉,《聯合報》,1981/6/10,3版。
陳政□,〈阿媽的草店尾〉,收錄於《阿媽的故事》,台北:玉山社,頁102-112。
陳昭如,〈夾傷的手指和一小撮頭髮〉,收錄於《阿媽的故事》,台北:玉山社,頁174-203。
智,〈危險的墮胎!〉,《聯合報》,1966/2/16,7版。
無文伯,〈女店員和打胎〉,《申報》,1933/3/26,3版。
舒子寬,〈家庭計劃漫談--知心話〉,《大華晚報》,1961/1/22。
黃秋芳,〈一生唯一愛的人 客家阿母黃葉便〉,江文瑜編,《阿母的故事》,台北:玉山社,2004,頁77-98。
當代醫學雜誌社,〈醫藥問答 節經法的法律問題〉,《聯合報》,1975/5/19,6版。
葉石濤,〈墮胎〉,《徵信新聞報》,1968/6/2,10版。
詹益宏,〈不要輕易墮胎〉,《中國時報》,1978/5/2,9版。
______,〈月經規則術〉,《中國時報》,1978/3/28,9版。
劉復興,〈助產士另謀出路〉,《聯合報》,1977/9/16,9版。
______,〈墮胎丸、麝香、紅花〉,《聯合報》,1977/9/26,9版。
鄭羽書,〈工廠女作業員後記〉,《中國時報》,1979/3/15,9版。
______,〈消夜,吃點心〉,《中國時報》,1979/1/19,9版。
______,〈墮胎的後遺症〉,《中國時報》,1979/1/20,9版。
鄭泰安,〈從醫學觀點談墮胎合法化〉,《中國時報》,1979/7/25,3版。
薇薇夫人,〈不是基於「子宮自由」〉,《聯合報》,1979/8/20,12版。
______,〈父不父、子不子、「母不母」〉,《聯合報》,1967/10/3,9版。
______,〈廣告和密醫〉,《聯合報》,1974年11月24日,6版。
鍾明郎,〈墮胎怎樣能夠合法化?〉,《徵信新聞報》,1970/6/15,8版。
藍昭堂,〈革命性的避孕新法〉,《聯合報》,1972/8/23,9版。
露莎,〈墮胎問題〉,《中央日報》,1971/2/10,7版。
貳、外文資料
一、報紙
《台灣日日新報》(日文版)
二、政府文書
1904-1938年總督府出版的《犯罪統計書》。
三、專書
日本學士院編,《明治前日本醫學史》(增訂復刻版),第4卷,財團法人日本古醫學資料中心,1964,頁163-165。
片山巖,《台灣風俗誌》,第一集,台北:台灣日日新報社,1921。
台灣總督府警察官及司獄官練習所編纂,《台灣衛生行政法要論》(第九版),昭和十六年(1941年)。
佐久間兼信,《產婆學教科書》,第七卷,東京:東京助產女學校,1941(昭和16年),第86版。
澤山美果子,《性と生殖の近世》,東京:勁草書房,2005。
Banks, Amanda Carson, Birth Chairs, Midwives, and Medicine, Jackson: University Press of Mississippi, 1999。
Bray, Francesca, Technology and Gender: Fabrics of Power in Late Imperial China, Berkeley and Los Angeles: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1997.
Brodie, Janet Farrell, Contraception and Abortion in Nineteenth-Century America, Ithaca: Cornell University Press, 1994.
Brookes, Barbara, Abortion in England, 1861-1967, New York: Croom Helm, 1988.
Chalker, Rebecca & Carol Downer, A Woman’s Book of Choice: Abortion, Menstrual Extraction, RU-486, New York: Four Walls Eight Windows, 1992.
Douglas, Mary, Purity and Danger: An Analysis of Concepts of Pollution and Taboo, London: Routledge, 1984.
Duden, Barbara, Disembodying Women: Perspectives on Pregnancy and the Unborn, Trans. by Lee Hoinacki, Cambridge: Harvard University, 1993.
Ebrey, Patricia, The Inner Quarters: Marriage and the Lives of Chinese Women in the Sung Period,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1993.
Frühstück, Sabine, Colonizing Sex: Sexology and Social Control in Modern Japan, Berkeley and Los Angeles, California: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2003.
Furth, Charlotte, The Flourishing Yin: Gender in China’s Medical History, 960-1665, London: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1999.
Gibson, Sena(蔡阿信), Pioneer Doctor’s Adventure, unpublished.
Luker, Kristin, Abortion and the politics of motherhood, Berkeley: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1985.
Mohr, James, Abortion in America: The Origins and Evolution of National Policy,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79.
Moskowitz, Marc L., The Haunting Fetus: Abortion, Sexuality and Spirit World in Taiwan, Honloulu: University of Hawaii Press, 2001.
Reagan, Leslie J., When Abortion was a Crime, 1867-1973, California: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1997.
Riddle, John M., Eve’s Herbs: A History of Contraception and Abortion in the West,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99.
Solinger, Rickie, The Abortionist: A Woman against the Law, New York: Free Press, 1994.
Tong, Rosemarie, Feminist Thought: A Comprehensive Introduction, Boulder & San Francisco: Westview Press,1989.
四、期刊論文
〈規尼涅ノ墮胎作用〉,《台灣醫學會誌》,第13期(1903年),頁20。
〈醫生取締規則公布(臺北州)〉,《台灣醫學會雜誌》,218期(1921),頁452。
尾立茂,〈台灣婦女には如何なる犯罪多きや〉,《台法月報》,第九卷第九號,1915/9/22,頁181-185。
栗原金彌,〈規尼涅ノ妊娠ニ及ス作用ニ就テ〉,《台灣醫學會誌》,第90期(1910年),頁848-853。
______,〈規尼涅ノ產科ニ於ル價值〉,《台灣醫學會誌》,第219期(1910年),頁629-630。
筑紫一郎,〈搜查夜話〉(二八),《台灣警察時報》,第292期(1940/3/1),頁64-69。
鄭承奎,〈台灣生子婆(先生媽)ノ慣用セル助產術ニ依リ來セル不幸ナル症例ニ就テ〉,《台灣醫學會誌》,第10卷,第99期(1911)頁45-55。
‘Bangladesh: Menstrual Regulation Performed by Paramedics Found Safe’, International Family Planning Perspective, Vol. 6, No. 4(Dec., 1980), pp.151-152.
Butler, Julius C. Jr., ‘Discussion and Summary’, Zatuchni GI, Sciarra JJ, Speidel JJ, eds. Pregnancy termination: procedures, safety, and new developments, Hagerstown: Harper and Row, 1979, pp. 82-83.
Chang, Kyung Shik & George C. Worth, Peter H. Michael, ‘Korea(South)’, Studies in Family Planning, Vol. 5, No. 5(May, 1974), East Asia Review, 1973, pp.152-156.
Chuang, Ying-chang(莊英章), ‘Family Structure and Reproductive Patterns in a Taiwan Fishing Village’, from Hsieh Jih-chang and Chuang Ying-chang eds., The Chinese Family and Its Ritual Behavior, Taipei: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1992, pp.128-161.
David, Henry P. & Jochen Fleishhacker, Chartlotte Hohn, ‘Abortion and Eugenics in Nazi Germany’, Population and Development review, Vol. 14, No. 1(Mar., 1988), pp.81-112.
Emin-Tunc, Tanfer, ‘Harvey Karman and the super coil fiasco: A forgotten episode in the history of American abortion technology’, The European Journal of Contraception and Reproduction Health Care, March 2008, 13(1): 4-8.
Fortney, Judith A. & Eva R. Miller, Elton Kessel, ‘Competing Risks of Unnecessary Procedures and Complications’, Studies of Family Planning, Vol. 8, No. 10, Menstrual Regulation: The Method and Issues (Oct., 1977), pp. 257-262.
Furth, Charlotte & Chen Shu-Yueh, ‘Chinese Medicine and the Anthropology of Menstruation in Contemporary Taiwan’, from Medical Anthropology Quarterly, New Series, Volume 6, Issue 1 (Mar., 1992), pp.27-48.
Goldsmith, Sadja, ‘Early Abortion in a Family Planning Clinic’, Family Planning Perspectives, Vol. 6, No. 2, (Spring, 1974), pp.119-122
Hahm, Pyong Choon and Pyong Je Jon, ‘The Criminality of Abortion in Korea’, The Journal of Criminal Law, Criminology and Police Science, Vol. 56, No. 1(Mar., 1965), Pp. 18-26.
Hong, Sung-Bong and Christopher Tietze, ‘Survey of Abortion Providers in Seoul, Korea,’ Studies in Family Planning, Vol. 10, No. 5(May, 1979), pp.161-163.
Hsiung, Ping-chen(熊秉真), ‘More or Less: Culture and Medical Factors behind Marital Fertility in Late Imperial China’, Paper presented at the IUSSP/IRCJS Workshop on Abortion, Infanticide and Neglect in Population History: Japan in Asian Comparative Perspective, Kyoto, Japan, October 20-21, 1994.
Jane E. Hodgson, ‘A Reassessment of Menstrual Regulation’, Studies in Family Planning, Vol.8, No. 10, Menstrual Regulation, The Method and the Issues, (Oct., 1977), pp. 263-267.
Keeny, S. M. & George Cernada, John Ross, ‘Korea and Taiwan: The Score for 1967’, Studies in Family Planning, Vol.1, No.29 (Apr., 1968), pp.1-9.
Keeny, S. M., ‘Korea and Taiwan: The 1965 Story’, Studies in Family Planning, Vol.1, No.10 (Feb., 1966), pp.1-6
Keeny, S. M., ‘Korea and Taiwan: The Score for 1966’, Studies in Family Planning, Vol.1, No.19 (May, 1967), pp.1-7.
Kim, Sonja, ‘“Limiting Birth”: Birth Control in Colonial Korea (1910-1945)’, East Asian Science, Technology and Society: An International Journal, Vol. 2, No.3 (2008), pp.335-359.
Kline, Ronald & Trevor Pinch, ‘Users as Agents of Technological Change: The Social Construction of the Automobile in the Rural United States’, Technology and Culture, Vol. 37, No. 4 (Oct., 1996), pp. 763-795.
Laufe, Leonard E., ‘The Menstrual Regulation Procedure’, Studies in Family Planning, Vol.8, No. 10, Menstrual Regulation, The Method and the Issues, (Oct., 1977), pp.253-256.
______, ‘Menstrual Regulation; International Perspectives’, Zatuchni GI, Sciarra JJ, Speidel JJ, eds. Pregnancy termination: procedures, safety, and new developments, Hagerstown: Harper and Row, 1979. pp.78-81.
Leem, S. Y. & J. H. Park, ‘Rethinking Women and Their Bodies in the Age of Biotechnology: Feminist Commentaries on the Hwang Affair’, East Asian Science, Technology and Society: An International Journal, Volume 2, Number 1 (Mar., 2003), pp. 9-26.
Leung, Angela Ki Che(梁其姿), ‘Women Practicing Medicine in Premodern China’, Chinese Women in the Imperial Past: New Perspectives, Leiden: Brill, 1999 Pp.101-134.
Law, John, ‘On the Social Explanation of Technical Change: The Case of the Portuguese Maritime Expansion’, Technology and Culture, Vol. 28, No.2(Apr., 1987), pp. 227-252.
Mclaren, Angus, ‘Abortion in France: Women and the Regulation of Family Size 1800-1914’, French Historical Studies, Vol. 10, No. 3(1978), pp. 461-485.
Neuman, R. P., ‘Working Class Birth Control in Wilhelmine Germany’, Comparative Studies in Society and History, Vol. 20, No. 3(1978), pp. 408-428.
Norgren, Tiana, ‘Abortion before Birth Control: The Interest Group Politics Behind Postwar Japanese Reproduction Policy’, Journal of Japanese Studies, Vol. 24, No. 1(1998), pp. 59-94.
Norgren, Tiana, Abortion before Birth Control: the Politics of Reproduction in Postwar Japan, New Jersey: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2001.
Ogino, Miho, ‘Abortion and Women’s Reproductive Rights: The State of Japanese Women, 1945-1991’ from Joyce Gelb and Marian Lief Palley eds. Women of Japan and Korea, Philadelphia: Temple University Press, 1995, pp. 69-94.
Pedersen, Jean Elisabeth, ‘Regulating Abortion and Birth Control: Gender, Medicine, and Republican politics in France, 1870-1920’, French Historical Studies, Vol. 19, No.3(1996), pp. 673-698.
Petchesky, Rosalind Pollack, ‘Fetal Images: The Power of Visual Culture in the Politics of Reproduction’, Feminist Studies, Vol.13, No.2(1987), pp.263-292.
Pinch, Trevor & Wiebe Bijker, ‘The Social Construction of Facts and Artefacts: or How the Sociology of Science and the Sociology of Technology might Benefit Each Other’, Social Studies of Science, Vol. 14, Issue 3(Aug. 1984), p.399-441.
Reagan, Leslie J., ‘“About to Meet Her Maker”: Women, Doctors, Dying Declarations, and the State's Investigation of Abortion, Chicago, 1867-1940’, Journal of American History, Vol. 77, Issue 4 (Mar., 1991), 1240-64.
______, ‘Linking Midwives and Abortion in the Progressive Era’, Bulletin of the History of Medicine (Winter 1995), 69(4), pp. 569-98.
Roan, Cheng-Hsiung(阮正雄)and Chien-Tien Hsu(徐千田),‘Multiple Injures of Small as an Accidental Complication of D & C’,《中華民國婦產科醫學會會刊雜誌》,第12卷第三期(1973.9),頁33-37。
Santow, Gigi, ‘Review on John M. Riddle’s Eve’s Herbs: A history of Contraceptive and Abortion in the West’, from Population and Development Review, Vol.24, No.4(Dec., 1998), pp.869-875.
Scott, Joan, ‘Gender: A Useful Category of Historical Analysis’, The American Historical Review, Vol. 91, No. 5 (Dec., 1986), pp. 1053-1075.
Solinger, Rickie, ‘“A Complete Disaster”: Abortion and the Politics of Hospital Abortion Committees, 1950-1970’, Feminist Studies, Vol. 19, No.2, Women’s Body and State (Summer, 1993), p.241-268.
Stringer, Judy & M. Anderson, R. W. Beard, D. V. I. Fairweather, S. J. Steele, ‘Very Early Termination (Menstrual Extraction)’, British Medical Journal, No.3(1975, July), pp.7-9.
Warwick, Donald P., ‘Foreign Aid for Abortion’, The Hastings Center Report, Vol. 10, No. 2(Apr., 1980), p.30-37.
Winner, Langdon, ‘ Do Artifact Have Politics?’, Daedalus, Vol.109, No.1, Modern Technology: Problem or Opportunity(Winter, 1980), pp.121-136.
Wu, Chia-ling(吳嘉苓), ‘Have someone cut the umbilical cord: Women’s Birthing Networks, Knowledge and Skill in Colonial Taiwan’, Paper Presented for the Annual Conference of Taiwanese Sociological Association, National Taipei University, November 19-20, 2005.
楊志良等,‘A Study on Health Manpower Supply in Taiwan (1):Current Situation of Nurses and Midwives’,《臺灣醫學會雜誌》,第73卷,第3期(1974.3),頁153-164。
五、學位論文
Chung, Yuehtsen Juliette(鐘月岑), Struggle for National Survival: Chinese Eugenics in a Transnational Context, 1896-1945, Ph.D. Dissertation, University of Chicago, 1999.
Emin-Tunc, Tanfer, Technologies of Choice: A History of Abortion Techniques in the United States, 1850—1980, Ph.D. Dissertation, New York: Stony Brook University, 2005.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