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號:guest(18.226.165.131)          離開系統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詳目顯示

以作者查詢圖書館館藏以作者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系統以作者查詢全國書目
作者(中文):鄭筑羚
論文名稱(中文):當國家遇見市場:以公部門的勞動派遣為例
指導教授(中文):吳泉源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清華大學
系所名稱:社會學研究所
學號:934801
出版年(民國):98
畢業學年度:97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101
中文關鍵詞:勞動派遣公部門市場新自由主義
相關次數:
  • 推薦推薦:0
  • 點閱點閱:148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0
  • 收藏收藏:0
勞動派遣係近年來快速成長的工作型態之一,其特殊的僱用與使用分離的僱用關係吸引私部門作為節省成本、提升效率的手段。除了企業逐漸以勞動派遣作為人力補充或是取代長期僱用之外,事實上,在台灣使用勞動派遣的比例最高乃是政府部門。這個現象起自八○年代柴契爾與雷根執政之後,歐美各國紛紛以新自由主義的主張作為改革政府的理論基礎。解除國家管制、強調市場競爭與勞動彈性化儼然成為各國政府執政必須依循的原則。台灣政府面對九○年來以來國內經濟、民主與社會的轉型,也採取了新自由主義的路徑,作為政府改革的基礎。公部門即是在這樣的背景之下開啟了使用勞動派遣的契機。
在新自由主義的影響之下,市場競爭、自由放任幾乎與提升效率、節省成本劃上等號。本研究即是透過公部門使用勞動派遣的現象,企圖提出不同的看法。從台灣公部門特殊的勞動派遣模式,顯示出公部門利用勞動派遣並不純然是出於財政上的因素,加上公部門與私部門截然不同的組織性質,產生出非預期的結果。勞動派遣一方面讓公部門收到彈性調節人力之效,另一方面因為派遣人的身分與待遇問題,使得人員的流動性高,影響業務的執行效率。再者,由於公部門的勞動派遣僱用型態與私部門略有不同,這樣特殊的僱用關係深深影響勞動者的自我認同,同時也削弱他們為自身權益發聲的可能性。目前,勞動派遣仍是有爭議的工作型態,公部門不只是單純的僱主,同時也具有提供勞動者保護的角色。因此,公部門以勞動派遣作為人力補充的方式,它所代表的不只是公務機關內部的人力進用問題,更深層的問題是,它將會影響勞動力的商品化與破壞社會、國家與市場之間的制衝關係。
目錄


第一章 緒論………..………..………..………..………..………1
第一節 問題意識……….……….……….……….……….……….……….…1
第二節 文獻回顧…….……….……….……….……….……….…………….4
第三節 研究問題與分析架構….……….……….……….………………….10
第四節 研究方法與研究對象….……….……….……….………………….11
第五節 章節安排…….……….……….………………….……….…………14

第二章 公部門勞動派遣的緣起……..………..………..……..16
第一節 歷史脈絡….……….……….………………….……….……………17
第二節 公部門的勞動者….……….………………….……….…………….20
第三節 非預期的結果….……….………………….……….……………….28
第四節 從正式到臨時….……….………………….……….……………….32

第三章 打造派遣人員……..…………..…………...……….…34
第一節 過程…….………………….……….…………….……………….…35
第二節 劃界…….………………….……….……………………………..…41
第三節 模糊界線.………………….……….…………………..……………48
第四節 雙重僱主的控制…….………………….……..……….……………50
第五節 被削弱的抵抗…….………………….………………...……………54
第六節 破碎的勞動主體…….………………….……………...……………59

第四章 自由彈性的假象…….…..……….……..………..……62
第一節 行政革新的背後…….………………….………..…….……………62
第二節 政治安排的新手法…….…………………..….……….……………73
第三節 勞動者的犧牲…….………………….……………..….……………75

第五章 結論……..………..………..…………..…..………..…79
第一節 勞動派遣的現在與未來…….…………...…………….……………80
第二節 研究發現…….………………….……….………………..…………88
第三節 研究限制與後續發展…….…………………...……….……………92

參考書目………………………………………………………….…………94
附錄



圖表目錄



圖一 分析架構 …….………….………….………….…………....…11
圖二 公部門運用勞動派遣人力之作業流程圖…….…………....…39

表一 受訪者資料…….……….………….………….……….………14
表二 其他受訪者資料…….………….………….………….……….14
表三 非常任人員之特徵…….………….………….………….…….21
表四 歷年全國公務人力概況(人數)…….………….…………...24
表五 行政院所屬主管新設機構一覽表….……….………….……..64
表六 業務委外案派遣人員單價表 ….……….……………………..69
表七 2006各國勞動派遣狀況 ….……….………….……………….82
王仁宏,1996,〈政府部門行政革新的方向與展望〉。頁15-25,收錄於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編,《行政革新與公共部門轉型研討會實錄》。台北: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
王麗鳳,2006,《我國政府採購的政治經濟分析》。台北:黎明文化。
成之約,1998,〈淺論「派遣勞動」及其對勞資關係的影響〉,《就業與訓練》。16(6):3-11。
成之約,1999,〈因應政府組織再造與人力精簡政策:「勞動派遣」運用的探討〉,《公務人員月刊》。33:38-49。
成之約、鄭津津,2000,〈派遣勞動的發展現況與未來展望〉,《勞工行政》。146:43-55。
江大樹,1993,〈政府減肥的省思〉,《研考報導》。24:21-29。
行政院人事行政局,1999,《政府再造的弘基—談「中央政府機關總員額法」》。台北:行政院人事行政局。
行政院勞工委員會,2006,《勞動派遣業營運狀況調查報告》。台北:行政院勞工委員會。
吳宏翔,2007,〈制定勞動派遣法之必要性及法制內容探討〉,《台灣勞工雙月刊》。9:9-18。
吳采旆,2004,《台灣社會福利體制轉型—民主化與全球化的衝擊與挑戰》。台中:私立東海大學社會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李元隆,2000,《台灣人才派遣現況之研究—以日本人才派遣業為比較基礎》。高雄:國立中山大學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李宗勳,2002,《政府業務委外經營理論與實務》。台北:智勝文化。
李健鴻,2008,〈契約主義下「績效」與「公平」的兩難:台灣就業服務體制的社會風險管理分析〉,《政大勞動學報》。23:113-144。
辛炳隆,2008,〈非典型雇用勞動權益之探討〉,《 全產總工訊》。29:29-34。
林志忠,2003,《我國公務人員任用制度之研究─政府再造之觀點》。台北:國立台灣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明鏘、蔡茂寅,2000,〈公務員法〉。頁349-391,收錄於翁岳生編,《行政法》。台北:翰蘆圖書。
林健次,1998,〈權力、體制與台灣的財政赤字〉,《國策專刊》。6:12-14。
柯志哲,2005,〈我國非典型工作型態之探討〉。論文發表於「勞動派遣公民論壇」,高雄:高雄大學,民國94年9月10日至11日。
邱祈豪,[2003] 2005,《台灣勞動派遣法制化之研究》。台北:致良出版。
邱駿彥,2000,〈勞工派遣法制之研究—以日本勞工派遣法為例〉,《勞動派遣法制之研究》。1:1-68。
侯文森,2008,《台北市社會福利民營化之研究—地方治理的實踐與限制分析》。台北:國立台灣大學政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施能傑,1996,〈中央政府文職人員人事成本與員額精簡〉,《空大行政學報》。5:1-14。
施能傑、蔡秀涓,2003,〈契性人力運用之理論與現實〉,《公務人員月刊》。81:15-26。
洪秀雁,2006,《行政院衛生署正式職員對其運用派遣人力績效評估看法之研究—平衡計分卡策略觀點》。台北:政治大學行政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范祥偉,2001,〈委託外包的理論與實務之探討〉,《人事月刊》。189:47-55。
張晉芬,2001,《台灣公營事業民營化:經濟迷思的批判》。台北:中央研究院社會學研究所。
莫永榮,2004,〈政府服務委託外包的理論與實務:臺灣經驗〉,《行政暨政策學報》。39:75-104。
許甘霖,2000,〈放任與壓制之外—政治化薪資形構初探〉,《台灣社會研究季刊》。38:1-58。
許毓圃,2001,〈政府機關裁減聘僱人員之評析〉。《國政評論》憲政(評)90-143。 http://www.npf.org.tw/particle-658-1.html#
連偉舜,2003,〈韓國金融風暴後的勞動與福利體制:改革與挑戰〉,《社區發展季刊》。102:100-113。
周玟琪,2001,〈全球化經濟衝擊下台灣工業權威及父家長式資本主義的轉型:以紡織成衣業為例〉,香港社會科學報。21:99-130。
郭樹英,2005,《我國公務人員人事分類與任用制度之演進與分析 (1949-2005年)》。台北:中國文化大學中山學術研究所博士論文。
陳介玄,1994,《協力網絡與生活結構—台灣中小企業的社會經濟分析》。台北:聯經。
陳敦源,2005,〈為公共選擇辯護:論公共選擇理論與「公共性」議題在行政學中的相容性〉,《行政暨政策學報》。40:1-36。
黃程貫,2003,〈我國勞動法發展趨勢之觀察與展望〉,《月旦法學》。100:91-106。
彭百顯,1993,《追求效率政府—一九九四中央政府預算總診斷》。台北:財團法人新社會基金會。
彭錦鵬,2000,〈英國政署之組織設計與運作成效〉,《歐美研究》。30(3):89-141。
曾純倩,2001。《公共債務與財政政策-台灣之實證研究》。台北:台灣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碩士論文。
曾淑娟,2002,《跨平台開放式的電子資料交換架構之研—以公文資料交換為例》。台中:逢甲大學資訊工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楊安城,2002,《 聘任、聘用及約僱契約之研究》。台北:國立台灣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碩士論文。
楊惠芬,2003,《政府機構人力派遣運用之個案研究—組織與勞工面向》。彰化:大葉大學工業關係研究所碩士論文。
詹中原,1993,《民營化政策—公共行政理論與實務之分析》。台北:五南。
銓敘部銓審司,2003,〈我國臨時人員法制修法三部曲〉,《公務人員月刊》。81:4-14。
劉士豪,2007,〈派遣勞動關係的勞資爭議問題及解決—以派遣勞工的職業災害補償及賠償問題為例〉,《銘傳大學法學論叢》。7:143-173。
劉梅君,2000,〈「廉價外勞」論述的政治經濟學批判〉,《台灣社會研究季刊》。38:59-90。
蔡正村,2003,《我國現行公務人員任用制度之研究》。高雄:國立中山大學政治學研究所在職專班碩士論文。
蔡吉源,1999,〈財政赤字與財政改革(1989-1999)〉,《理論與政策》。13(4):55-70。
鄭津津,2000,〈美國派遣勞動法制之研究〉,《臺灣勞動法學會學報》。1:123-150。
謝正君,2003,〈契約式聘僱人力之探討—以台北市政府為例〉,《公務人員月刊》。81:27-33。
謝國雄,1999,《純勞動:台灣勞動體制諸論》。台北:中央研究院社會學研究所。
簡建忠,1999,〈台灣派遣勞工對派遣工作看法之研究〉,《勞資關係論叢》。9:99-123。
蘇彩足,1998,《各國行政革新策略及措施比較分析》。台北: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

Block, Fred, 1990, Postindustrial Possibility, Berkeley and Los Angeles: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Block, Fred, 2001, "Introduction" in The Great Transformation, by Karl Polayni. Boston: Beacon Press.
Block, Fred, 2003, " Karl Polanyi and the writing of The Great Transformation." Theory and Society, 32(3):275-306.
Braverman, Harry, 1974, Labor and Monopoly Capital, New York: Monthly Review.
Buchanan, James M., 2003, "Public Choice." Policy 19(3): 13-18.
Burawoy, Michael, 1985, The Politics of Production, London: Verso Press.
Carnoy, Martin, Manuel Castells and Chris Benner, 1997, " Labour markets and employment practices in the age of flexibility: A case study of Silicon Valle." International Labour Review 136(1): 27-48.
Ciett, 2006, Agency Work Statistics for 2006. http://www.ciett.org/
Feigenbaum, Harvey B. and Jeffrey R. Henig, 1994, "The Ploitical Underpinnings of Privatization: A Typology." World Ploitics 46(2): 185-208.
Feigenbaum, Harvey B. and Jeffrey R. Henig, 1997, "Privatization and Political Theory."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Affairs 50(2): 338-355.
Felstead, Alan and Nick Jewson, 1999, "Flexible Labour and Nonstandard Employment: An Agenda of Issues." Pp1-20 in Global Trends in Flexible Labour, edited by Alan Felstead and Nick Jewson. UK: Macmillan Press.
Goffman, Erving, 1961, Asylums: Essays on the Social Situation of Mental Patients and Other Inmates. New York: Anchor Books.
Getz, Kathleen A., 2002, "Public Affairs and Political Strategy: Theoretical Foundations." Journal of Public Affairs 1-2(4-1):305-329.
Hayek, Frederick, 1967, Studies in Philosophy, Politics and Economics, 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Henson, Kevin D., 1996, Just a Temp. Philadelplia: Temple University.
Kalleberg, A. L., 2000, "Nonstandard employment relations: part-time, temporary and contract work." Annual Review of Sociology 26:341-365.
Kunda, Gideon, 1992, Engineering Culture: Control and Commitment in a High-Tech Corporation. Philadelplia: Temple University.
Lee, DR., 1996, "Why Is Flexible Employment Increasing?" Journal of Labor Research, 17(4):543-553.
Marx, Karl著、中共中央馬克思著作編譯局譯,2004,《資本論》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
Ostrom, Vincent, 1975, "Public Choice Theory: A New Approach to Institutional Economics." American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Economics 57(5): 844-850.
Ostrom, Elinor and Vincent Ostrom, 1977, "Public Goods and Public Choices." Pp7-49 in Alternatives for Delivering Public Services, edited by E. S. Savas. Boulder, CO.: Westview.
Parker, Rober E., 1994, Flesh Peddlers and Warm Bodies. New Jersey: Rutgers University.
Pfeffer, Jeffery and James N. Baron, 1988, "Taking the Workers Back Out: Recent Trends in the Structuring of Employment." Research in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10:257-303.
Polanyi, Karl, [1944]1957, The Great Transformation, Boston: Beacon Press.
Rogers, Jackie Krasas, 2000, Temps: The Many Faces of the Changing Workplace. New York: Cornell University Press.
Rosenberg, Sam and June Lapidus, 1999, "Contingent and Non-Standard Work in the United States: Towards a More Poorly Compensated, Insecure Workforce." Pp. 62-83 in Global Trends in Flexible Labour, edited by Alan Felstead and Nick Jewson. Hampahire: Maxmillan Press.
Skocpo, Theda, 1992, Protecting Soldiers and Mothers. Massachusetts: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Weber, Max著、康樂等譯,1996,《支配的類型:韋伯選集Ⅲ》。台北:遠流。
Wolin, Sheldon, [1961] 2004, Politics and Vision, NJ: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此全文未開放授權)
電子全文
摘要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