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號:guest(18.223.124.244)          離開系統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詳目顯示

以作者查詢圖書館館藏以作者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系統以作者查詢全國書目
作者(中文):詹豐榮
論文名稱(中文):為何台商留用台幹-以一家貿易商為例
指導教授(中文):陳明祺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清華大學
系所名稱:社會學研究所
學號:934851
出版年(民國):99
畢業學年度:98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52
中文關鍵詞:取代台商台幹
相關次數:
  • 推薦推薦:0
  • 點閱點閱:67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0
  • 收藏收藏:0
本研究的提問是,為什麼台幹會被雇用,台幹的價值何在。在台商赴中國投 資三十年後,為什麼台幹並沒有完全被取代,還有相當大數量的台幹仍然在中國 工作,不僅是資深的台幹,也有不少剛從學校畢業的台灣人被台商雇用。本研究 是透過一個五金產業的貿易商來進行分析,這個貿易商的買主是美國的零售商, 產品的規格是低階的產品,換句話說,這個五金貿易商的主要獲利應該來自於壓 低成本,也就是應該盡可能的聘用陸幹來取代台幹。但是實際上,此貿易商不但 聘用了高比例的台幹,還正在大幅增聘中。我們發現在這個案例中,大比例的台 幹乃是企業主透過產業云疑鰜Y招聘來的,台幹本身的存在就是利益,也就是企 業主能透過聘用台幹強化與客戶供應商的關係,且企業可以從台幹身上榨取較多 的資源,包括長工時以及將公事私人化,付出自己的心,以及徵用私人資源來處 理公事。另一方面,雇用台幹與買主及供應商互動被認為是適切的。此外,中國 沿海薪資近年急速上漲,而台灣薪資持續下跌,若加計保險跟補貼,台幹與陸幹的薪資已經差距有限。
第一章 問題意識與研究背景……………………………………………………1
第一節 問題意識…………………………………………………………………1
第二節 背景描述…………………………………………………………………6
第二章 文獻回顧與研究方法……………………………………………………10
第一節 文獻回顧…………………………………………………………………10
第二節 研究方法…………………………………………………………………18
第三章 個案分析…………………………………………………………………21
第一節 立豐貿易的背景…………………………………………………………21
第二節 公司組織架構………………………………………………………………22
第三節 本地員工的招聘與雇用…………………………………………………25
第四節 台幹的來源………………………………………………………………36
第四章 分工的機制:族群分工與招聘管道……………………………………40
第一節 族群分工…………………………………………………………………40
第二節 招聘管道…………………………………………………………………42
第六章 結論………………………………………………………………………45
參考文獻………………………………………………………………………………49
王宏仁,2004,〈他者論述、管理實務與在地抵抗:以越南台商工廠為例〉《東南亞學刊》,第一卷,第二期,頁37-64。
王宏仁、蔡承宏,2007,〈族群天花板:越南台商工廠內部族群分工與職位升遷〉,《台灣東南亞學刊》,第4卷,第2期,頁53-74。
王麗園‭ ‬,‭ 2003,《台資企業大陸員工本土化策略之研究》。台北:淡江大學國際貿易研究所論文‬。
刑幼田,1996,〈台商與中國大陸地方官僚聯盟——一個新的跨國投資模式〉《台灣社會研究季刊》,第二十三期,頁159-182。‭
‭吳介民 1996‬,‭〈同床異夢:珠江三角洲外商與地方之間假合資關係〉。收錄於李思名、姜蘭虹等編,《中國區域與經濟發展面面觀》。台北:國立台灣大學人口研究中心‬,‭頁 175-218‬。
‭吳孟潔‭,‬,2005‭,‬《漂洋過海的生活‭:‬台商配偶的遷移與轉變》。新竹‬:‭清華大學社會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李悅晉,2008,《中國大陸台商的企業接班:社會資本的維繫與拓展‭ ‬》。新竹:清華大學社會所碩士論文。
邱雋弘,2005,《信任的邊界‭: ‬自行車台商跨界協力網絡研究》。台北‭:‬台北大學社會所碩士論文。
林美秀,2004,《台商外派中國之經理人社會關係連帶與控制機制之關係研究-間論信任的干擾效應》,彰化‭:‬大葉大學國際企業管理學系碩士論文。
林俊甫。2002。〈台商對外投資之企業轉型與空間互動:以馬來西亞檳城電子業為例〉。‭收錄於蕭新煌、龔宜君與王宏仁合編《台商在東南亞:網絡、認同與全球化》,‬台北:‭中央研究院亞太計畫‬。頁
林燦螢,2002,《大陸台商人力供需與運用之研究》,台北,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委託研究計劃,編號‭:92007.802。
陳介玄, 1994, 《協力網絡與生活結構—臺灣中小企業的社會經濟分析》。台北:聯經。
陳介玄, 1998, 《台灣產業的社會學分析—轉型中的中小企業》。台北:聯經。
陳明祺,2005,《跨越邊界的協力:中資廠加入中國台商自行車協力網絡與台資廠加入中資自行車配套體系的經濟社會學分析》。台北,國科會研究計畫,編號: NSC94-2412-H007-005。
陳祥順‭ ‬,2002,‭ ‬《大陸台商推動幹部本土化策略之研究》。台北:台北大學企業管理學系碩士論文。
陳勁初,2001,《大陸台商幹部本土化與組織績效相關之研究-以蘇州廈門地區為例》。‭ 高雄:中山大學企業管理學研究所。
陶夢仟,2008,《台灣移民在中國的子女教養與學校選擇》。新竹:清華大學社會所碩士論文。
張聰欽,2002,《台灣製鞋產業海外投資當地化策略之研究》,彰化:大葉大學事業經營研究所碩士論文。
康涵真,1994,〈關係運作與法律的邊緣化:臺灣小型企業非正式融資活動的研究〉,《台灣社會研究季刊》第十七期,頁1-40。
董玉娟,1990,《工作-家庭衝突、組織社會化對離開現職傾向之行為研究:以台商派駐大陸已婚員工為例》。高雄,中山大學企業管理所博士論文
詹曉雯,2003,《台商‭/‬台幹與大陸人的差異建構:談界線的維持與游移》,台北‭:‬台灣大學社會所碩士論文。
詹文淵,2003,《大陸加入WTO後台商傾向聘用台籍幹部因素之研究─以農產品加工業為例》,彰化:大葉大學國際企業管理學系碩士論文。
鄧建邦,2010,〈持續地回家:大上海台籍經理人員的移居生活‭〉‬,《台灣社會學》第十八期,頁 139- 179。
鄧建邦,2009,〈跨界流動下中國大陸台商的認同‭〉‬,收錄於王宏仁及郭佩宜編,《流轉跨界:台灣的跨國,跨國的台灣》,台北:中研院亞太研究中心,頁133-160。
鄧建邦,2008,〈性別、專業流動與生活劃界‭:‬女性台籍幹部在大上海與廣東〉。2008 ‬年台灣社會學年會研討會論文。
鄧建邦,2008 〈彈性下的限制:理解中國台幹的跨界工作流動與生活安排‭〉‬,《研究台灣》第三期,頁 1- 36。
鄧建邦,2006,〈台灣勞工在中國──重新理解中國台幹現象〉。2006 ‬年台灣社會學年會研討會論文。
鄧建邦,2002 〈接近的距離:中國大陸台資廠的核心大陸員工與台商〉,《台灣社會學》第三期,頁 211-251。
鄭陸霖,1999,〈一個半邊陲的浮現與隱藏:國際鞋業市場重組下的產業外移〉。台灣社會研究季刊》,35,1-46。
劉小璐,2005,《大陸台商的融資障礙‭ 》。新竹‭:清華大學社會所碩士論文。
劉怡昀,2006,《公司、公私:勞動過程中的界線政治》,台北‭:‬台灣大學社會所碩士論文。
劉仕傑,2007,《廣東省台資企業的關務研究‭ ‬》,新竹‭:‬清華大學社會所碩士論文。
蕭新煌、王宏仁,2002,〈社會資本還是人力資本:越南台商公司的大陸幹部〉,收於蕭新煌、龔宜君與王宏仁合編《台商在東南亞:網絡、認同與全球化》,頁253-276
謝國雄,1989, 〈黑手變頭家—台灣製造業中的階級流動〉。《台灣社會研究季刊》 2 (2):11-54。
謝國雄,1991 ,〈網絡式生產組織:台灣外銷工業中的包制度〉。《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 究所集刊》。 71:161-182。
謝國雄,1993 ,〈事頭—頭家與立業基之活化:台灣小型製造單位創立及存活過程之研 究〉。《台灣社會研究季刊》 15:93-129。
謝蘇祥,2007,《台商赴大陸投資之海外派遣人員制度及本土化策略分析-以大陸昆山地區台商製造業為例》,桃園:中央大學管理學院碩士論文。
龔宜君,2005,《出路:台商在東南亞的社會形構》,台北:中研院亞太區域研究專題中心。
龔宜君、蕭新煌,2002,〈台商的歷史、性格與未來發展〉收於蕭新煌、龔宜君與王宏仁合編《台商在東南亞:網絡、認同與全球化》,頁:11-32。
龔宜君,2002,〈跨國投資與族群關係:台商在馬六甲的形成與發展,收於蕭新煌、龔宜君與王宏仁合編《台商在東南亞:網絡、認同與全球化》,頁:197-229。

Blau‭, ‬P‭. ‬M‭. ‬and O‭. ‬D‭. ‬Duncan‭, ‬1967‭, ‬The American Occupational Structure‭. ‬New York‭: ‬John Wiley‭.‬
Dicken‭, ‬Peter‭, ‬2007‭, ‬Global Shift 5th ed‭: ‬London‭, ‬Sage
Hsing‭, ‬You-tien‭. ‬1998,‭ ‬Making‭ ‬capitalism in China‭ : ‬the Taiwan connection‭.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Ingmar Bjrkman,Xiucheng Fan,2002,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and the performance of Western firms in China.Th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Vol‭. ‬13‭, ‬Issue 6‭ (‬2002‭)‬
Lin‭, ‬Nan‭, ‬2001, Social Capital‭: ‬A Theory of Social Structure and Action‭. ‬New Yor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Schultz‭, ‬Theodore W‭. (‬1961‭) ‬“Investment in Human Capital‭.‬”‭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51‭(‬1‭): ‬1-17‭.‬
Wu‭, ‬Jieh-min‭, ‬2001‭, ‬“State Policy and Guanxi Network Adaptation in China‭: ‬Local Bureaucratic Rent-Seeking.”‭ ‬Issues‭ & ‬Studies 37‭(‬1‭): ‬20-48‭. ‬
Wang Hong-zen‭ , ‬Hsiao Michael‭ ‬H.H‭. ‬Michael‭. ‬2002‭. ‬Social capital or human capital?‭ ‬Professionals in overseas Taiwanese firms‭. ‬Journal of contemporary Asia‭, ‬Vol‭. ‬32‭ ‬No‭. ‬3‭ (‬2002‭)‬
Wang Hong-zen‭ , ‬Kung‭ ‬I-chun「Socially Constructed Ethnic Division of Labor‭: ‬Labor control in Taiwan-owned firms in Malaysia and Vietnam」,International‭ ‬Sociology,vol‭. ‬41‭, ‬no‭. ‬4‭, ‬pp‭. ‬580-601‭ ‬
Wu‭, ‬Jieh-min,1997‭ ‬“Strange Bedfellows‭: ‬Dynamics of Government-Business Relations between Chinese Local Authorities and Taiwanese Investors.”‭ ‬Journal of Contemporary‭ ‬China 6‭(‬15‭): ‬319-346.
(此全文未開放授權)
電子全文
摘要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