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號:guest(18.191.117.103)          離開系統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詳目顯示

以作者查詢圖書館館藏以作者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系統以作者查詢全國書目
作者(中文):謝音琪
作者(外文):Hsieh, Yin-Chi
論文名稱(中文):小稱變韻之元音拉長與喉塞音增生:從聞喜、陽城方言談小稱詞演變
指導教授(中文):曹逢甫
指導教授(外文):Tsao, Feng-Fu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清華大學
系所名稱:語言學研究所
學號:9644512
出版年(民國):100
畢業學年度:99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80
中文關鍵詞:Z變韻長元音喉塞音鼻化小稱小稱變韻音節節縮小稱詞中折調元音拉長
外文關鍵詞:Diminutivesvowel lengtheningglottal stopsyllable contractionconverting toneinter-glottalizationlong vowelnasal diminutivesrime change
相關次數:
  • 推薦推薦:0
  • 點閱點閱:39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9
  • 收藏收藏:0
本文從跨方言的比較出發,並以實際的田野調查佐證,探討文獻上Z變韻的可能來源及其演變,並從語法化的角度探討漢語長元音與喉塞音的演變關係。漢語的長元音大多與小稱詞有關,由於小稱詞綴與基詞連併會產生音節節縮的現象,兩個獨立音節合併為1.5個音節,比一般正常音節長,故產生了長元音。筆者於2010年春天前往山西省聞喜縣與陽城縣進行Z變韻田野調查,發現Z變韻除了出現長元音以外,還出現喉塞音。透過文獻資料與鄰近方言比較後發現,Z變韻是一種小稱變韻,當小稱詞綴與基詞連併時,因為音節節縮,造成聲調合併並產生轉折調。由於在聲調轉折處發音較為困難,喉頭容易產生緊縮的現象,產生如喉塞音般的間隔,音節因此斷為兩截,許多方言因此出現中折調。然而由於位於音節中的喉塞音不符合漢語的音節結構,所以喉塞音被移至韻尾,與入聲的-p,-t,-k位置相同,「喉塞小稱」就此產生。由於山西、河南一帶的Z變韻多帶有[u, ʊ, o, ɔ]等[+後]徵性的元音詞綴,所以本文重新檢視了文獻上的變韻資料,再比對田野調查的資料,發現Z變韻有許多鼻化小稱[ŋ]影響的殘跡,Z變韻可能是受到鼻化小稱[ŋ]影響的結果。而[u, ʊ, o, ɔ]等元音詞綴可能是鼻化小稱[ŋ]與基詞連併時所產生的過渡音,因為與鼻化小稱[ŋ]位置接近,所以在鼻化小稱[ŋ]丟失時被使用者重新分析為小稱標誌,形成當今的Z變韻。
目 次
第一章 緒論............................................1
1.1研究動機...............................................1
1.2地理、歷史、語言分佈概況...............................2
1.3研究焦點...............................................5
1.4研究方法及目的.........................................5
1.4.1 調查字表..........................................6
1.4.2 調查方法..........................................6
1.4.3 記音方式..........................................6
1.4.4 調查時間與對象....................................6
1.5研究限制...............................................7
第二章 文獻探討........................................8
2.1小稱詞的類型研究.......................................8
2.2小稱詞的語法化輪迴....................................14
2.3小稱詞的層次互動......................................18
2.4小稱變韻..............................................20
第三章 陽城方言與聞喜方言.............................24
3.1陽城方言..............................................24
3.1.1 陽城方言文獻資料................................24
3.1.2 陽城方言田調結果................................26
3.2聞喜方言..............................................28
3.2.1 聞喜方言文獻資料................................28
3.2.2 聞喜方言田調結果...................................29
第四章 長腹韻與喉塞尾的成因...........................35
4.1. 長腹韻的形成.....................................35
4.2. 音節節縮之小稱變調與喉塞韻.......................40
4.2.1 小稱變調.....................................41
4.2.2 小稱變調與喉塞音增生.........................42
4.2.3 其它方言的中塞調.............................44
4.2.4 後塞式與長入調...............................46
4.3 小結..............................................48
第五章 其它方言的Z變小稱與長元音......................50
5.1 晉語區的Z變小稱與長元音...........................50
5.2 中原官話區的Z音變與長元音.........................54
5.3 其它語區..........................................56
第六章 綜合分析與討論.................................58
6.1 文獻上的Z變韻來源.................................58
6.2 Z變韻與鼻化小稱的關係............................59
6.3 喉塞音增生與鼻化韻...................................67
6.4 小結.................................................68
第七章 結論...........................................70

參考文獻.................................................72
附錄.....................................................77
參考文獻
Brinton, L. J., and Traugott, E. C. 2005. Lexicalization and Language Change. New Yor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Campbell, Lyle. 2001. What’s wrong with grammaticalization? Language Sciences 23: 113-161.
Chung, Raung-fu, and Cheng Ming-chung. 2007. The role of the glottal stop in diminutives: An OT Perspective. Language and Linguistics 8.3:639-666.
Cheng Ming-chung. 2010. Diachronic Change of the Nasalized Diminutives in the Wu Dialects: An Optimality-Theoretical Exploration. Journal of Chinese Linguistics (forthcoming).
Givo□n, Talmy. 1971. Historical syntax and synchronic morphology: an archaeologist’s field trip. Chicago Linguistic Society 7: 394-415.
_____, (1979). On Understanding Grammar. New York: Academic Press.
Hayes, Bruce. 1989. Compensatory lengthening in moraic phonology. Linguistic Inquiry 20:253-306.
Hopper, Paul. 1991. On some principles of grammaticalization, in Approaches to Grammaticalization, ed. by E. Traugott & B. Heine. Amsterdam: Benjamins, Vol. 1:17-35.
Hopper, Paul & Elizabeth Closs Traugott. 2003 [1993]. Grammaticalization. 2nd edition.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Jakobson, Roman & Halle, Morris. 1980 [1956]. Fundamentals of language. 4th edition. Paris : Mouton.
Jurafsky, Daniel. 1996. Universal tendencies in the semantics of the diminutive. Language 72.3: 533-578.
Lightfoot, David. 1999. The Development of language: Acquisition, Change, and Evolution. Oxford: Blackwell.
McCarthy, John & Alan Prince. 1986. Prosodic morphology. Ms. University of Massachusetts, Amherst and Rutgers University, New Brunswick.
Newmeyer, Fredrick J. 1998. Language Form and Language Function. Cambridge, MA. : MIT Press.
Ohala, J. J. 1994. The frequency codes underlies the sound symbolic use of voice pitch. In L. Hinton, J. Nichols, & J. J. Ohala (eds.), Sound symbolism.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325-347.
王本瑛 1995.〈漢語方言中小愛稱的地理類型與演變〉,《清華學報》 4:371-399。
王洪君 2004.〈從山西聞喜方言的小方言差異看z變音的衰變〉,《語文研究》1:1-7。
------- 2008. 《漢語非線性音系學—增訂版》,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王希哲 1997.〈昔陽話的子變韻母和長元音〉,《語文研究》2:53-55。
王福堂 2005. 《漢語方言語音的演變和層次》,北京:語文出版社。
王青鋒 2007. 《長垣方言志—語音篇》,鄭州:中州古籍出版社。
方松熹 1993. 〈浙江吳方言裡的兒尾〉,《中國語文》2:134-140。
-------- 1998. 〈浙江吳語詞法特點〉,《舟山師專學報》2:46-55。
田希誠 1990. 《和順方言志》,北京:語文出版社。
平田昌司主編 1998. 《徽州方言研究》,東京:好文出版社。
伍巍 2003. 〈廣東曲江縣龍歸土話的小稱〉,《方言》 1:54-60。
朱曉農 2004.〈親密與高調——對小稱調、女國音、美眉等語言現象的生物學解釋〉,《當代語言學》 3:193-222。
-------- 2004. 〈浙江台州方言中的嘎裂聲中折調〉,《方言》 3:226-230。
朱曉農, 寸熙 2003.〈韶關話的小稱調和嘎裂聲〉,《漢語方言語法研究和探索》346-354,哈爾濱:黑龍江人民出版社。
沈家煊 1994.〈“語法化”研究綜觀〉,《外語教學與研究》 4:17-24。
沈慧云 1983.〈晉城方言的“子尾”變調〉,《語文研究》 4:67-68。
李財旺 2009.〈陽城方言〉,太原:三晉出版社。
辛永芬 2006.〈河南浚縣方言的子變韻〉,《方言》 3:245-254。
-------- 2006. 《浚縣方言語法研究》,北京:中華書局。
汪化雲 2004. 《鄂東方言研究》,成都:巴蜀書社。
汪國勝 1996.〈湖北大冶話的情意變調〉,《中國語文》 5:355-359。
李婉瑜 2009.《小稱變韻與元音趨同:以武漢、鄂東、晉語、吳語四方言為例》新竹:國立清華大學語言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吳福祥 2003. 〈關於語法化單向性問題〉,《當代語言學》 4:307-322。
吳振國 1999. 〈武漢話中的類兒化音變〉,《華中師範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 38.5:99-102。
侯精一 1999. 《現代晉語的研究》,北京:商務印書館。
姚榮松 1991.〈閩南語入聲韻的演化〉,《慶祝莆田黃天成先生七秩誕辰論文集》,p430-448。
莊初升, 林立芳 2000.〈曲江縣白沙鎮大村土話的小稱音變〉,《方言》3:236-242。
莊初升 2004.《粵北土話音韻研究》。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第1版。
孫朝奮 1994.〈《虛化論》評介〉,《國外語言學》 4:19-25。
孫銳欣 2005.〈二八都話的中塞調的實驗研究〉,《常州工學院學報》 1:89-93。
高玲芳 2004.《吳徽語小稱研究—以慶元方言為例》高雄:國立中山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有恆 1990.〈湖北蒲圻話的人稱代詞〉,《方言》 3:213-214。
陳昌儀 1990.〈余干方言同音字匯〉,《方言》3:180-191。
------- 1992.〈余干方言入聲調的不連續成份〉,《方言》2:125-127。
陳忠敏 1992.〈論吳語閩語兩種表小稱義的語音形式及來源〉,《大陸雜誌》85.5:35-39。
------- 1993.〈邵武方言入聲化字的實質〉,《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63.4:815-830。
陳忠敏 1999.〈論閩語的小稱〉,美國Juornal of Chinese Linguistics Monograph Series《中國語言學報》專刊14。
陳淑梅 1989. 《湖北英山方言志》,武漢:華中師範大學出版社。
陳潤蘭、李唯實1984. 《襄垣方言志》,山西:社會科學院。
郭建榮 1989.〈孝義方言降升調韻母中的間歇〉,《方言》1:9-10。
曹志耘 2001.〈南部吳語的小稱〉,《語言研究》3:33-44。
-------- 2002.《南部吳語語音系統》,北京:商務圖書館。
曹逢甫 2006.〈語法化輪迴的研究-以漢語鼻音尾/鼻化小稱詞為例〉,《漢語學報》 2:2-15。
曹逢甫, 石曉娉 2009.〈臺灣閩南語「仔」前變調的趨同變化:社會語言學及音韻學的調查〉,《漢學研究》27.1:299-329。
曹逢甫, 石曉娉 待刊.〈從語法化輪迴的觀點再探大田後路話的小稱〉。
曹逢甫、李婉瑜. 2008. 武漢方言的小稱音變研究. 中國東南方言國際研討會論文. 香港:中文大學.
曹逢甫, 劉秀雪 2001. 〈閩南語小稱詞的由來—兼談歷史演變與地理分布的關係〉,《聲韻論叢》11:295-310。台北:學生書局。
曹逢甫, 劉秀雪 2008. 閩語小稱詞語法化研究. Language and Linguistics 9.3: 629-657.
曹逢甫, 謝音琪 待刊.〈鼻音尾/鼻化小稱詞的演變及其殘跡—從閩南語喉塞韻跟鼻化韻與廣州話長短韻腹的對應關係談起〉。
張弼蕊 2008.〈開封方言中子變韻的演變〉,《現代語文》 11:90-92。
喬全生 2008.《晉方言語音史研究》,北京:中華書局。
黃景湖 1983.〈大田縣後路話的特殊音變〉,《廈門大學學報》 1983年增刊:97-106。
馮雪珍 1988.〈休寧方言紀要〉,《語言研究集刊》 第二輯: 364-411。
賀巍 1981. 〈濟源方言記略〉,《方言》 1981.1:5-26。
------ 1982. 〈獲嘉方言韻母的分類〉,《方言》 1982.1:22-36。
------ 1989. 《獲嘉方言研究》,北京:商務印書館。
曾春蓉 2009.〈湖南瀘溪浦市話中的嘎裂聲〉,《湘潭師範學院學報》 1:114-116。
項夢冰 2002. 〈連城姑田方言的小稱變調〉,中國東南部方言比較研究第九屆國際研討會論文。 杭州:杭州師範大學。
溫端正, 侯精一 1993. 《山西方言調查研究報告》,太原:山西高校聯合出版社。
趙元任 1980. 《語言問題》,北京:商務印書館。
------- 1985. 《趙元任語言學論文選》,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熊正輝 1985. 〈南昌方言的文白讀〉,《方言》 3:205-213。
劉冬冰 1997. 〈開封方言記略〉,《方言》 4:271-285。
劉秀雪,2008. 〈海陸客語小稱詞綴音韻演變:以桃園新竹地區為例〉,第八屆國際客方言研討會論文。中壢:中央大學。
鄭張尚芳 1980.〈溫州方言兒尾詞的語音變化(一)〉,《方言》1:245-264。
----------- 1981.〈溫州方言兒尾詞的語音變化(二)〉,《方言》 1981.1:40-50。
鄭明中 2011.〈從優選理論探討徽語鼻化小稱詞的歷時演變〉,《華語文教學研究》,7.3。
賴文英 2008. 《區域方言的語言變體研究:以桃園新屋客語小稱詞為例》新竹:國立新竹教育大學臺灣語言與語文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
鍾奇 1996.〈廈門話的鼻化、喉塞韻〉,第六屆閩方言國際研討會論文。現收錄于丁邦新與張雙慶編《閩語研究及其與周邊方言的關係》p263-271. 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