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號:guest(3.17.79.60)          離開系統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詳目顯示

以作者查詢圖書館館藏以作者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系統以作者查詢全國書目
作者(中文):翁瑜鴻
作者(外文):Hong, Wong Yu
論文名稱(中文):醫療業與科技業策略聯盟之研究-以敏盛醫院U-care計畫為例
論文名稱(外文):Research of Strategic Alliance in Medical Industry and Technical Industry: The Case of Mission U-Care Project
指導教授(中文):陳寶蓮
指導教授(外文):Chen, Pao-Lien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清華大學
系所名稱:科技管理研究所
學號:9773506
出版年(民國):99
畢業學年度:98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72
中文關鍵詞:U-care旗艦計畫遠距照護產業策略聯盟
外文關鍵詞:U-careTele care service industryStrategic alliance
相關次數:
  • 推薦推薦:0
  • 點閱點閱:132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11
  • 收藏收藏:0
近幾年來,台灣老年人口急遽增加,高齡社會帶動許多商機,其中遠距照護產業不但受到政府支持,民間企業也相當看好此產業,吸引許多業者紛紛加入此產業的行列。台灣政府為了扶植遠距照護產業,提出多項相關政策,其中一項「銀髮族U-Care旗艦計畫」吸引許多民間企業投入,本研究之個案對象敏盛醫院為其中之一,此計畫鼓勵醫療業與科技業合作,希望能利用台灣最具優勢的兩大產業,將遠距照護U-Care旗艦計畫的效益最大化。但醫療業與科技業是兩種不同類型的產業,無論是產業背景或是企業文化都差異甚大,在策略聯盟的過程中是否會發生問題呢?
本研究欲以單一個案研究法,透過深度訪談及二手資料搜尋,歸納整理敏盛醫院執行U-Care旗艦計畫的過程與所面臨到的問題,從一開始的策略聯盟動機、合作夥伴選定,到最後的聯盟產生的衝突,希望能透過一個個案,以系統性的方式呈現出整個計畫U-Care計畫問題的前因後果,探討產生衝突的真正原因,並給予結論與建議。
摘要.................. 1
第一章 緒論 6
第一節、研究動機 6
第二節、研究問題 7
第二章 文獻探討 8
第一節、策略聯盟定義 8
第二節、策略聯盟之動機 9
一、 外部動機 9
二、 內部動機 9
第三節、聯盟對象選擇 11
第四節、策略聯盟成功因素 12
第三章 研究方法 14
第一節、研究設計 14
一、 研究方法選擇 14
二、 個案研究方法 15
第四章 個案分析 17
第一節、銀髮族旗U-care艦計畫簡介 17
第二節、敏盛醫院「去機構化之高齡者照護服務平台計畫」簡介 18
一、 計畫源起 18
二、 金三角策略 19
三、 計畫發展藍圖 20
四、 後續推動措施 21
第三節、聯盟成員公司簡介及其聯盟中角色定位 21
一、 聯盟成員公司簡介 21
二、 聯盟中角色定位 22
第四節、異業結盟原因與產業特性的關聯 24
一、 醫療產業特性 24
二、 科技產業特性 29
第五節、夥伴找尋模式及相關因素 34
一、 夥伴尋找模式 34
二、 U-care計畫策略聯盟動機 35
三、 夥伴選定要素 36
第六節、策略結盟之衝突點與可能原因 41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45
第一節、結論 45
一、 策略聯盟動機 45
二、 夥伴選擇要素 45
三、 衝突背後的原因 45
四、 結盟無法繼續的原因 46
第二節、建議 47
第六章 研究限制 49
第七章 參考文獻 50
附錄 .............................................................52
深度訪談資料 52

圖目錄
圖一:「去機構化之高齡者照護服務平台計畫」經營模式圖 19
圖二:金三角模型圖 19
圖三:台灣醫療產業五力分析圖 27
圖四:ICT產業五力分析圖 30
圖五:IC設計產業五力分析圖 32
圖六:U-Care計畫合作夥伴選擇過程 35
圖七:U-Care計畫市場區隔圖 47

表目錄
表一:策略聯盟定義 8
表二:策略聯盟之動機 10
表三:策略聯盟成功因素 13
表四:U-care計畫申請廠商及申請類型 17
表五:計畫參與者與服務內容 20
表六:聯盟角色定位 24
表七:台灣醫療產業特性 28
表八:台灣科技產業特性 33
表九:神通電腦、義隆電子、元智大學選擇敏盛醫院合作原因 38
表十:敏盛醫院選擇合作夥伴要素 38
1. 入口網站策略聯盟模式之探討-以台灣奇摩為例,廖啟川,國立中山大學管理學院第二屆高階經營碩士班,2000。
2. 兩岸IC設計產業之競合發展趨勢分析,陳振檝,國立中央大學管理學院高階主管企管碩士班碩士論文,2005。
3. 2005年台灣IC設計產業現況分析與未來展望
4. 臺灣醫療產業創新策略之研究,王嵩竑、徐純慧、謝錦堂,第三屆創新創造力研討會發表論文,2005。
5. 服務科學十講,王俊程、丘宏昌、台灣IBM公司全球企業諮詢服務事業...等,智勝出版,2009年7月一版。
6. 敏盛醫院U-CARE計畫官方網站:Http://missionucare.com
7. The Effects of Partner and Relationship Characteristics on Alliance Outcomes, Todd Saxton, The 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 Vol. 40, No. 2, Special Research Forum on Alliances and Networks (Apr., 1997), pp. 443-461
8. Social Structure and Alliance Formation Patterns: A Longitudinal Analysis, Ranjay Gulati, Administrative Science Quarterly, Vol. 40, 1995
9. Alliances and Networks, Ranjay Gulati, 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 Vol. 19, No. 4, Special Issue: Editor's Choice (Apr., 1998), pp. 293-317
10. Where Do Interorganizational Networks Come From? Ranjay Gulati and Martin Gargiulo, American Journal of Sociology, March 1999, Vol. 104, No. 5: pp. 1439-1438
11. Network Location and Learning: The Influence of Network Resources and Firm Capabilities on Alliance Formation, Ranjay Gulati, 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 Vol. 20, No. 5 (May, 1999), pp. 397-420
12. Don't Go It Alone: Alliance Network Composition and Startups' Performance in Canadian Biotechnology, Joel A. C. Baum, Tony Calabrese and Brian S. Silverman, 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 Vol. 21, No. 3, Special Issue: Strategic Networks (Mar., 2000), pp. 267-294
13. Interorganizational Alliances and the Performance of Firms: A Study of Growth and Innovation Rates in a High-Technology Industry, Toby E. Stuart, 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 Vol. 21, No. 8 (Aug., 2000), pp. 791-811
14. The Duality of Collaboration: Inducements and Opportunities in the Formation of Interfirm Linkages, Gautam Ahuja, 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 Vol. 21, No. 3, Special Issue: Strategic Networks (Mar., 2000), pp. 317-343
15. Alliance management as a source of competitive advantage, RD Ireland, MA Hitt, D Vaidyanath, Journal of Management, Vol. 28, No. 3, 413-446 (2002)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