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號:guest(13.58.121.131)          離開系統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詳目顯示

以作者查詢圖書館館藏以作者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系統以作者查詢全國書目
作者(中文):朱真慧
作者(外文):Chu, Chen-Hui
論文名稱(中文):台灣發光二極體(LED)之晶粒(Chip)產業脈動速度及供應鏈分析
論文名稱(外文):Clockspeed and Supply Chain Analysis for Chip Industry of Taiwan Light Emitting Diode
指導教授(中文):林則孟
指導教授(外文):Lin, James T.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清華大學
系所名稱:工業工程與工程管理學系碩士在職專班
學號:9836515
出版年(民國):100
畢業學年度:99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85
中文關鍵詞:發光二極體脈動速度分析供應鏈設計
外文關鍵詞:LEDClockspeed analysisSupply chain design
相關次數:
  • 推薦推薦:0
  • 點閱點閱:39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0
  • 收藏收藏:0
發光二極體(Light Emitting Diode; LED)具有壽命長、耗電量低、體積小與堅固耐震等特性,隨著高亮度的需求,LED未來可能取代傳統的白熾燈與螢光燈。LED在國內發展已有三十多年的歷史了,早期生產廠商以中游晶粒製造及下游封裝為主,由於上游磊晶的技術門檻高,使得我國LED總產值在1998年首度超越美國,成為全世界第二大LED生產國。
本研究欲藉由LED產業的分析及個案廠商的競爭優勢及策略發展演進之解析,探討廠商如何在產業強力競爭之環境下,建立競爭優勢,規劃因應環境的策略方向,順應環境演變快速調整策略,以屹立於競爭激流中而不動搖。本研究以台灣LED產業為範圍,以查爾斯.范恩的脈動速度分析模式為架構,研究如何透過對產業及企業的脈動速度及供應鏈的分析,進而提升企業的競爭能力。
研究結果發現,台灣LED上、中游重要專利依然由國外廠商把持,上游原料也仰賴進口,自行研發能力不足,對個案公司而言短期內競爭情勢不利。但以個案公司目前的產能優勢與完整的產品線,加以未來高亮度白光照明的發展機會,在長期佈局上有競爭優勢。個案公司若能在高度的產業脈動速度下,運用供應鏈設計及內外部的策略,未來有機會能成為LED產業的領導廠商。
另外本研究也發現,供應鏈的設計除了考量供應鏈中原料與存貨的物流管理問題外,應從脈動速度的角度,包括產品、製程及供應鏈的思維來設計產品。可將供應鏈組織結構配合產品定位來設計可有效提高差異化。而在供應鏈夥伴的管理上,增加供應商的數量並不會提高營運績效,透過加強與供應鏈夥伴間的密切合作關係,如提高產品客製化或提高資訊分享程度,都可有效的提升企業競爭力。

關鍵字:發光二極體、脈動速度分析、供應鏈設計
目錄

摘要 I
Abstract II
謝誌 IV
目錄 V
圖目錄 IX
表目錄 XI
第一章 緒論 1
1.1 研究背景 1
1.2 研究動機 3
1.3 研究目的 4
1.4 研究範圍 4
1.5 研究限制 5
1.6 研究方法與步驟 5
1.7 論文架構 6
第二章 文獻回顧 8
2.1 供應鏈管理 8
2.2 供應鏈設計 9
2.3 垂直/水平產業結構 9
2.4 整合性供應鏈與模組化供應鏈 10
2.5 脈動速度 12
2.6 德菲法(Delphi Method) 12
2.6.1 德菲法的定義 12
2.6.2 德菲法的特性 13
2.6.3 德菲法的應用 13
2.7 個案研究法 14
2.7.1 個案研究法定義 14
2.7.2 個案研究法設計 14
2.8 發光二極體(LED)產業研究文獻 15
第三章LED產業分析 17
3.1 產業定義 17
3.1.1 產業供應鏈 17
3.1.2 產業需求 19
3.1.3 發光二極體(LED)發展歷史 19
3.1.4 台灣發光二極體(LED)之產業發展史 20
3.2 介紹發光二極體(LED) 21
3.2.1 發光二極體(LED)組成 21
3.2.2 發光二極體(LED)之發光原理 21
3.2.3 發光二極體(LED)優點 22
3.3 發光二極體(LED)之分類 22
3.4 發光二極體(LED)製程介紹 23
3.4.1 上游磊晶製程 23
3.4.2 中游晶粒製程 24
3.4.3 下游封裝製程 25
3.4.4 台灣發光二極體(LED)磊晶片、晶粒產品的比重 26
3.5 台灣發光二極體(LED)產值 27
3.5.1 台灣LED磊晶(上游)產值 28
3.5.2 台灣LED封裝(下游)產值 28
3.6 全球市場分析 29
3.6.1 全球市場趨勢 29
3.6.2 台灣發光二極體(LED)產業全球市占率走勢 30
3.6.3 台灣在全球LED市場排名 31
3.6.4 台中韓之分析 32
3.7 台灣發光二極體(LED)產業競爭力分析 32
3.7.1 台灣發光二極體(LED)產業特性 33
3.7.2 台灣發光二極體(LED)產業發展現況 34
第四章 台灣發光二極體(LED)脈動速度分析 37
4.1 脈動速度分析架構 37
4.2 量測對象及方法 38
4.3 量測對象之組織背景資料 39
4.3.1 公司成立年限統計 39
4.3.2 組織領導者目前職務年限之統計 40
4.3.3 訪談公司製程範圍統計 41
4.4 脈動速度量測 42
4.4.1 產品脈動 42
4.4.2 組織脈動 43
4.4.3 製程脈動 44
4.5 產業脈動速度分析 44
4.6 動態脈動分析 46
4.6.1 鏈結元素及所處產業的脈動速度 46
4.6.2 推動供應鏈元素脈動的因素 48
4.6.3 推動脈動元素結構的變化 50
第五章 個案分析 53
5.1 個案公司簡介 53
5.1.1 公司規模 53
5.1.2 公司組織圖 54
5.1.3 產品種類 55
5.2 個案分析步驟 56
5.3 觀察高速脈動產業 57
5.4 繪製供應鏈 58
5.4.1 組織供應鏈 58
5.4.2 技術供應鏈 59
5.4.3 企業能力鏈 60
5.5 組織/技術鏈/能力鏈分析 60
5.5.1 組織鏈分析 60
5.5.2 技術鏈分析 61
5.5.3 能力鏈分析 61
5.6 垂直/水平產業結構 62
5.6.1 垂直整合化的供應鏈結構 63
5.7 供應鏈的關聯性 64
5.8 高度脈動速度下產業的變化 66
5.8.1 未來供應鏈的發展 67
5.8.2 台灣發光二極體(LED)中游(Chip)產業SWOT分析 68
5.9 高度之脈動速度產業對其供應鏈影響 69
5.10 高度脈動速度產業如何因應 71
5.10.1 外部策略 71
5.10.2 內部策略 73
第六章 結論與建議 76
6.1 結論 76
6.2 建議 77
參考文獻 79
附錄 83
參考文獻

中文部分
1. 丁誠 譯,熊谷直樹著,「SCM多贏策略:概念工具與趨勢圖解」,羿慧文
化,2001。
2. 王立志,「系統化運籌與供應鏈管理」,滄海書局,1999。
3. 王仁法,「運用三維同步工程供應鏈架構探討半導體產業競爭優勢:以ADI
公司為例」,國立交通大學EMBA碩士論文,2001。
4. 李筠 譯,「脈動速度下的決策者」,Charles H. Fine,大塊文化,2000。
5. 余文成,「台灣LED 產業發展和競爭策略之研究」,國立台灣科技大學
工業管理碩士論文,2006。
6. 吳琮璠,「資訊管理個案研究方法」,資訊管理學報,4(1),7-11,1997。
7. 林志勳,「LED與現有光源成本比較」,工研院IEK,頁1-2,2007。
8. 尚榮安 譯,「個案研究法」,弘智文化出版。(Robert K. Yin, 1994. Case study
research:design and methods(2nd ed.) Sage Publications, Inc.),2001。
9. 范志遠,「光通訊光收發模組產業的脈動速度 及供應鏈分析」,國立清華
大學工業工程與工程管理系碩士論文,2005。
10. 許哲豪,「我國LED產業結構分析與投資策略」,東海大學工業工程與經
營資訊學系碩士論文,2008。
11. 黃惠民、謝志光,「物料管理與供應鏈導論」,滄海書局,2000。
12. 黃營杉 譯,Charles W. L. Hill與Gareth R. Jones。「策略管理」,華泰出版,
1996。
13. 謝育仁,「從價值鏈角度探討我國LED產業之發展策略」,國立交通大學
管理學院EMBA碩士論文,2007。
14. 鄧振源,「計畫評估方法與應用,基隆:海洋大學運籌規劃與管理研究中心」,
2002。
15. 蘇雄義 譯,David Simchi-Levi, Philip Kaminsky and Edith Simchi-Levi等著,
「供應鏈之設計與管理」,美商麥格羅 希爾,2003。

英文部分
16. Ballou, R. H., Gilbert, S. M., and Mukherjee, A., “New Managerial Challenges
from Supply Chain Opportunities”, Industrial Marketing Management, Vol. 29,
No. 1, pp. 7-18, 2000.
17. Benbasat. “The case research strategy in studies of information systems”, MIS
Quarterly, 11(3), 369-388, 1987.
18. Brunes, B., and S. News., “Understanding Supply Chain Improvement, ”
European Journal of Purchasing &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Vol. 2, 1996.
19. Cooper, Martha, Lambert & Pagh, “Supply Chain Management:Implementation
Issues & Research Opportunities,” Th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Logistics
Management,9(2), pp.1-19, 1998.
20. Fine, C.H. , “Clockspeed-based Strategies for Supply Chain Design”,
Production and Operations Management, Vol. 9, No. 3, pp. 213-221, 2000.
21. Fine, C. H., “Clockspeed: Winning Industry Control in the Age of temporary
Advantage”, NY: Perseus, 1998.
22. Fisher, M.L. , “What Is the Right Supply Chain for Your Product?”,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Vol. 75, No. 2, pp. 105-116, 1997.
23. Ganesan, S., “Determinants of Long-Term Orientation in Buyer-Seller
Relationship”, Journal of Marketing, Vol. 58, No. 2, pp. 1-19, 1994.
24. Hau L. Lee., Corey Billington., “Material Management in Decentralized Supply
Chains,” Operations Research, Vol. 41, No. 5, pp. 835-847, 1993.
25. Maloni, M. J. and Benton, W. C., “Supply Chain Partnerships: Opportunities for
Operations Research”, European Journal of Operations Research, Vol. 101, No.
3, pp. 419-429, 1997.
26. Morgan, R. M. and Hunt, S. D., “The Commitment-Trust Theory of Relationship
Marketing”, Journal of Marketing, Vol. 58, No. 3, pp. 20-38, 1994.
27. Murry, J. W., & Hammons, J. O . Delphi : A versatile methodology for
conducting qualitative research. The Review of Higher Education18,4, 423- 436,
1995.
28. New, S. J. and Payne, P., “Research Frameworks in Logistics: Three Models,
Seven Dinners, and a Survey”,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hysical Distribution and
Logistics Management, Vol. 25, No. 10, pp. 60-77, 1995.
29. Porter, M. E., “Competitive Advantage: Creating and Sustaining Superior
Performance”, New York: The Free Press, 1998.
30. Ross, D.F, Meeting, “The Challenge of Supply Chaun Management, ” The
Performance Advantage, Sep 1996.
31. SCC , “Supply Chain Operation Reference Model 9.0”, Washington, DC:
Supply Chain Council.2008.
32. Scott,C.and Westbrook, R., “New Strategic Tools for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hysical Distribution and Logistics
Management, Vol. 21, No. 1, pp. 23-33, 1991.
33. Simchi-Levi, David, Kaminsky, Philip, and Simchi-Levi, Edith, “Designing
and Managing the Supply Chain: Concepts, Strategies, and Cases”, 2nd
Edition, Irwin: McGraw-Hill, 2002.
34. Yin, Robert K., “Case Study Research: Design and Methods”, Sage
Publication, 1987.

網站部分
35. Supply Chain Council, http://www.supply-chain.org
36. 財團法人光電科技工業協進會(PIDA), http://www.pida.org.tw/welcome.asp
37. 財團法人工業技術研究院(ITIS), http://www.itis.org.tw/
38. LEDinside產業網站 , http://www.ledinside.com.tw/
39. 拓墣產業研究所 , http://www.topology.com.tw/tri/
(此全文未開放授權)
電子全文
摘要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