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號:guest(18.191.222.231)          離開系統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詳目顯示

以作者查詢圖書館館藏以作者查詢臺灣博碩士以作者查詢全國書目勘誤回報
作者(中):黃品儒
作者(英):Huang, Pin-Ju
論文名稱(中):《黃金雨落時》劇本創作論述
論文名稱(英):Writer's Notes on the Film Script “The Golden Shower”
指導教授(中):王亞維
指導教授(英):Wang, Yae-Wei
口試委員:盧非易
何昕明
口試委員(外文):Lu, Fei-I
Ho, Shin-Min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政治大學
系所名稱:傳播學院傳播碩士學位學程
出版年:2020
畢業學年度:108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229
中文關鍵詞:家庭臨終電影劇本安寧療護
英文關鍵詞:Movie scriptsFamilyDeathbedHospice care
Doi Url:http://doi.org/10.6814/NCCU202001481
相關次數:
  • 推薦推薦:0
  • 點閱點閱:84
  • 評分評分:系統版面圖檔系統版面圖檔系統版面圖檔系統版面圖檔系統版面圖檔
  • 下載下載:0
  • gshot_favorites title msg收藏:0
《黃金雨落時》􏰪述一個關於離散的家庭因為外公的臨終,再次團聚、
面對與告別的故事。小時後由外公、外婆帶大,之後回到台北生活成長後的少
年王維哲,再次回到老家與家人們齊聚一堂,卻是因為外公的即將離世。而母
親麗芬與他的兩位舅舅都久未聯繫、相處,在陪伴父親的日子裡,從一開始的
彆扭、爭吵、磨合後,終將釋放於心底的感情,進而找回手足間的情誼,好好
陪伴父親的最後一哩路。
本論文將分為五個章節,前三章記錄了《黃金雨落時》劇本從最早期的創
作動機與目的、主題研究、前置調查、典範與理論分析,以及原初的故事發想
內容。並於第四章收錄完整的對白劇本內容,第五章則整理創作完成後的試讀
回饋意見,並一一回顧、檢討。
“The golden shower”presents a story of a separated family becoming reunited for the last farewell on the deathbed of their grandfather. Being a boy who was brought up by his grandparents during young age but spent most of his life in Taipei, Weizhe Wang returned to his hometown under his grandfather's critical health condition. His mother, Lifen, also experienced transitions from having little contact with her uncle, which filled with awkwardness and negotiation to open their heart towards each other. They further regain their family relationship and accompany the last minutes of their father.
The thesis consists of five chapters. The first three chapters record the following sequence from the original creation of the story to its motivation, purpose, theme research, pre-investigation, model, theoretical analysis, and lastly followed by the initial draft of the novel. Next, chapter four will include a complete the entire dialogue Chapter five, will contain the feedback and review of the book after the research investigation.
第一章 創作緣起 1
第一節 動機 1
第二節 目的 6
第二章 主題研究、前置調查、典範與倫理分析 10
第一節 主題說明 10
第二節 前置調查 13
一、哀傷階段 13
二、台灣老年人口現況 13
三、時代背景大事紀要 14
第三節、 典範分析 19
一、典範一:電影《葬禮 19
二、典範二:電影《跟爺爺說再見》21
三、典範三:電影《東京物語》23
四、典範四:電影《天水圍的日與夜》24
五、典範五:電影《愛在頭七天》26
六、典範六:小說《東京鐵塔:老媽和我,有時還有老爸》27
七、典範七:《天長地久:給美君的信》29
第四節、小結 30
第五節 理論探討 33
一、家族小說 33
二、家庭電影 37
三、敘事理論 41
四、安寧理念:四道人生,不留遺憾 44
第三章 創作構想與準備46
第一節 創作構想 46
第二節 故事素材 47
一、故事初步構想 47
二、人物 49
三、情境與動作 66
四、場景 71
五、物景 75
六、主題 79
第三節 故事處理 82
一、敘事視角 82
二、情節結構 83
三、場面 87
四、聲音與對白 87
五、象徵與比喻系統 88
六、寫作媒體與寫作風格 89
第四章 創作內容90
第一節 片名 90
第二節 主述語 90
第三節 故事本事 91
第四節 角色研究 91
第五節 故事大綱 95
第六節 完整劇本 115
第五章 回饋與評量、修訂 203
第一節 反饋與評量 203
一、評量方式 203
二、評量結果 205
第二節 學習心得與反饋 220
一、心得與反思 220
二、口委老師回饋意見 222
三、劇本修改方向 222
參考書目 224
一、中英文書籍
尹弘毅譯(2002)。《現代性 : 紀登斯訪談錄》,台北:聯經出版社。(原書 Anthony Giddens、Christopher Pierson[1998]. Conversations with Anthony Giddens : making sense of modernity. New York, US: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申丹、王麗亞(2010)。《西方􏰪事學:經典與後經典》。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江先聲譯(2016)。《故事寫作大師班》。台北:漫遊者文化。(原書 Truby, J. [2007].The Anatomy of Story: 2 Steps to Becoming a Master Storyteller. New York, US: Farrar Straus & Giroux.)

胡亞敏(2004)。《􏰪事學》。湖北:華中師範大學出版社。 Dubliners. London, UK:Grant Richards Ltd.)
徐強譯(2013)。《故事與話語:小說和電影的􏰪事結構》,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原書 Chatman, S. [1978]. Story and Discourse: Narrative Structure in Fiction and Film. New York, US: Cornell University Press.)
許南明、富瀾、崔君衍(1986)。《電影藝術辭典》。北京:中國電影出版社。
曹姮譯(2007)。《東京鐵塔:老媽和我,有時還有老爸》。台北:時報文化出版 社。(原書:Lily Franky[2005.]《東京タワー 〜オカンとボクと、時々、オトン 〜》。東京:扶桑社)

陳芳明(2011)。《台灣新文學史》。台北:聯經出版社。 程予誠(2011)。《電影􏰪事影像美學:剪接理論與實證》。台北:五南出版社。
張大春(2003)。《聆聽父親》。台北:時報文化出版社。
張秋明譯(2013)。《父親的道歉信》。台北:麥田出版。(原書:向田邦子 [1978.]《父の詫び状》。東京:文藝春秋)
曾西霸譯(2014)。《實用電影編劇技巧》。台北:遠流出版。(原書
Field, S. [1979]. Screenplay: The Foundations of Screenwriting. New York, US: Dell Publishing.)
黃政淵、戴洛棻、蕭少嵫譯(2014)。《故事的解剖:跟好萊塢編劇􏰀父學習說故 事的技藝,打造獨一無二的內容、結構與風格!》。台北:漫遊者文化出版社。(原 書 McKee, R. [1997]. Story: Style, Structure, Substance, and the Principles of Screenwriting. New York, US: HarperCollins Publishers.)
楊耐冬譯(1990)。《百年孤寂》。台北:志文出版社。(原書 M. García Márquez. [1967.] One Hundred Years of Solitude. New York, US: Harper & Row.)
楚愛華(2008)。《明清至現代家族小說流變研究》。濟南:齊魯書社。
廖素珊、楊恩祖譯(2003)。《辭格 III》。台北:時報出版社。(原書 Gérard Genette. [1972.] Figures III. Paris: Editions du Seuli.)
蔡源煌(2009)。《從浪漫主義到後現代主義—文學術語新詮》,台北:書林出版。 薛化仁(2015)。《續修台北市志卷一・大事紀》。台北:台北市文獻委員會。
龍應台、Walther, Andreas(2007)。《親愛的安德烈:兩代共讀的 36 封家書》。台 北:天下雜誌出版社。
龍應台(2008)。《目送》。台北:時報文化出版社。
龍應台(2018)。《天長地久:給美君的信》。台北:天下雜誌出版社。

二、碩博士論文
李佳容(2012)。〈個人面對親人死亡事件心裡復原歷程之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輔導與諮商系碩士論文。

簡乃韶(2010)。〈自我的詮釋,再現的自我 : 新世紀台灣自傳體小說潮流研 究〉。國立政治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葉永勝(2005)。〈現代中國家族􏰪事文學研究〉。華東師範大學中文系博士論文。 楊心怡(2006)。〈九零年代以降台灣女性小說的家族書寫研究 〉。國立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三、期刊論文(含研討會論文)
王君琦(2012)。〈台語電影與日本電影的親密與殊異:以電影通俗劇的比較分 析為例〉,《文山評論:文學與文化》,1:71-102。
石川(2012)。〈重審家庭倫理片:家的鏡像與情感重建〉,《電影藝術》,5:47- 53。
李永東(2003)。〈現代家族小說的􏰪事模式〉,《柳州師專學報》,4: 18-22。 李小剛(譯)(2006)。〈全家人單獨在一起:好萊塢與「家庭電影」〉(原作者: Robert · C· Allen)。《世界電影》,2:13-32。
李自國(2012)。〈論《紅高粱》的􏰪述視角〉,《江漢論壇》,2:119-123。
南帆、劉小新、王偉(2010)。〈二十世紀中國文學理論述評〉,《臺北大學中文 學報》,5:2-7。
凌振元(1994)。〈試論世界當代家庭倫理電影〉,《上海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 93-97。
孫文榮、璩大成、黃勝堅(2015)。〈『我的家人好像快不行了,我該怎麼辦?』
-淺談瀕死期照護〉,《北市醫學雜誌》,12: 419-423。
陳欣蘭、溫素美(2016)。〈從社會心理發展理論探討高齡者的人生四道〉,《福祉科技與服務管理學刊》,4: 269-270。
康爾(2014)。〈席德・非爾德劇情片􏰪事理論評析〉,《藝術百家》,5:42-46。 張高杰(2018)。〈當代臺灣青春電影中的家庭書寫〉,《電影文學》,11:55-57。
曾一果、溫曉紅(2009)。〈散文化與戲劇化——中韓都市家庭劇的􏰪事藝術比較〉,《中國電視》,4:50-52。
楊婉伶、李􏰬白、陳小妮(2012)。〈腎病末期病人之安寧療護-最後一哩路的陪伴〉,《源遠護理》,6: 15-21。
葛小青(2013)。〈《步履不停》:去戲劇化的家庭書寫〉,《電影文學》,3: 88-89。
葉永勝(2005)。〈理性與情感的兩難——家族文學的背反􏰪事心態〉,《東方論 壇》,6: 28-32。
趙毅衡(2014)。〈情節與反情節 􏰪述與未􏰪述〉,《華中師範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53: 97-102。
鄭冬曉(2008)。〈家庭電影:新主流電影的一種型態〉,《電影文學》,4:4-6。 鄭冬曉(2013)。〈中西家庭電影文化取向的嬗變〉,《劍南文學(經典􏰀苑)》, 7:221-222。
劉渼(2008)。〈創意說故事後􏰪事模式的􏰀學應用研究〉,《臺北大學中文學 報》,4:1-34。
賴維淑、楊婉萍、趙可式(2008)。〈安寧療護的􏰀育-護生、一般護理人員及專科護理師〉,《護理雜誌》,56: 11-15。
227

四、中英文網路資料
衛生福利部統計處(2018 年 9 月)。《中華民國 106 年老人狀況調查報告》。取自
https://www.mohw.gov.tw/dl-48636-de32ad67-19c8-46d6-b96c-8826f6039fcb.html
彭淑琴(2017 年 9 月 6 日)〈新竹市/眷村博物館〉,《文化部台灣社區通》。取自
https://communitytaiwan.moc.gov.tw/Item/Detail/%E5%9C%B0%E6%96%B9%E6% 96%87%E5%8C%96%E9%A4%A8
荒野保護協會(2006 年 8 月 1 日)〈阿勃勒〉,《植物目錄》,取自 https://sowhc.sow.org.tw/html/observation/plant/a06plant/a060801-a-po-ro/a-po- ro.htm
謝菊英(2016 年 3 月 9 日)〈四道人生.生死兩相安〉,《康健雜誌》。取自
https://www.commonhealth.com.tw/blog/blogTopic.action?nid=1543

五、參考影片
(依照影片發行年代排列)
1. 東京物語(とうきょうものがたり,1953),日本。
2. 葬禮(お葬式,1984),日本。
3. 一一(A one and a two,2000),台灣。
4. 男人四十(July Rhapsody,2002),香港。
5. 東京鐵塔:老媽和我,有時還有老爸(東京タワー 〜オカンとボクと、時 々、オトン〜,2007),日本。
6. 天水圍的日與夜(The Way We Are,2008),香港。
7. 橫山家之味(歩いても 歩いても,2008),日本。
8. 春之櫻:吟子和她的弟弟(おとうと,2010),日本。 228

9. 多桑的待辦事項(エンディングノート,2012),日本。
10. 東京家族(とうきょうかぞく,2013),日本。
11. 親愛的奶奶(To My Dear Granny,2013),台灣。
12. 去看小洋蔥媽媽(ペコロスの母に会いに行く,2014),日本。 13. 愛在頭七天(This Is Where I Leave You,2014),美國。
14. 我們家(ぼくたちの家族,2015),日本。
15. 幸運是我(Happiness,2016),香港。
16. 世上最美麗的離別(세상에서 가장 아름다운 이별,2017),韓國。 17. 跟爺爺說再見(おじいちゃん、死んじゃったって,2017),日本。 18. 生生(Sen Sen,2018),台灣。
19. 老大人(Dad’s Suit,2019),台灣。
20. 花椒之味(Fagara,2019),香港。
21. 最初的晚餐(最初の晚餐,2020),日本。
22. 最後晚安曲(Lullaby,2020),美國。
(此全文20250818後開放瀏覽)
電子全文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