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號:guest(13.59.248.108)          離開系統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詳目顯示

以作者查詢圖書館館藏以作者查詢臺灣博碩士以作者查詢全國書目勘誤回報
作者(中):汪佳璇
作者(英):Wang, Chia-Hsuan
論文名稱(中):基於羅家倫先生文存數位人文平台之革命與五四運動觀點變遷研究
論文名稱(英):A Study on the Perspective Change of Revolution and May Fourth Movement based on Digital Humanities Platform for Mr. Lo Chia-Lun’s Writings
指導教授(中):陳志銘
指導教授(英):Chen, Chih-Ming
口試委員:林信成
林果顯
口試委員(外文):Lin, Xin-Cheng
Lin, Guo-Xian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政治大學
系所名稱:圖書資訊學數位碩士在職專班
出版年:2022
畢業學年度:110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67
中文關鍵詞:數位人文數位人文研究平台觀點變遷與年代劃分人文研究思維革命五四運動
英文關鍵詞:Digital humanitiesDigital humanities research platformPerspective change and chronological divisionThinking with the humanitiesRevolutionMay Fourth Movement
Doi Url:http://doi.org/10.6814/NCCU202201147
相關次數:
  • 推薦推薦:0
  • 點閱點閱:22
  • 評分評分:系統版面圖檔系統版面圖檔系統版面圖檔系統版面圖檔系統版面圖檔
  • 下載下載:0
  • gshot_favorites title msg收藏:0
過去在傳統的人文研究中,人文學者要進行研究並非易事,常常需要透過大量的紙本文本閱讀,並進行歸納與分析,從而整理、發現文本中的主題脈絡與思想內容,此一過程需要耗費極大的時間與人力。本研究旨在運用「羅家倫先生文存數位人文研究平台」之「觀點變遷與年代劃分工具」之數位文本閱讀、檢索及數位人文工具分析功能,輔以研究者更快速且有效的探索羅家倫先生文存中於二十世紀初與中國思想文化的進程具有重大影響的「五四運動」、「青年」、「革命」,是否隨著不同時期歷史事件的發生,而有不同的觀點變遷或者意涵。經由「觀點變遷與年代劃分工具」探勘輸入之關鍵字在各時期中關聯程度最高的關聯詞彙,並輔以該工具分群方式協助研究者分析相鄰兩觀察時期是否需要進行分裂或合併,以決定較佳之觀點變遷觀察詞彙與時期切分,再針對數位人文工具所探索出的各時期文本進行內容分析來進行觀點變遷與意涵解讀。分析結果顯示五四運動具有過渡性的特徵,並且與五四運動前後的中國社會發展進行對照後發現,五四運動是一場從思想上、社會政治上的變革,是一個民族國家和社會誕生時會產生的陣痛。本研究基於研究者的歷史背景專業並輔以「羅家倫先生文存數位人文研究平台」之「觀點變遷與年代劃分工具」的數位人文研究模式,可協助研究者觀察在不同時間點的檔案和史料之間的多重脈絡,並進行更具有效性的觀點變遷與意涵解讀,從而開拓出新的人文領域研究模式,對於未來人文研究者以「人文研究思維」與「數位推論技術」結合下所形成的「數位思維邏輯」進行研究模式改變的發展,具有啟發的意義。
It was a hard task for traditional humanities scholars to arrange, analyze, and induce materials by reading through a large number of paper texts, so as to sort out and discover themes, contexts, ideas, and contents. This process often takes a lot of time and manpower. The research lies interests in the question whether the significant concepts and keywords of “May 4th Movement,” “Youth” and “Revolution,” all of which had huge influence on the process of Chinese thought and culture in the early 20th century, change meanings with the occurrence of historical events in different periods. The Digital Humanities Research Platform for Mr. Lo Chia-Lun’s Writings (DHRP-MLCLW) with the Perspective Change and Chronological Division Tool (PCCDT) provides a fast and effective way to assist humanists to conduct digital humanities research by using analytical functions in terms of digital text reading, retrieval, and analysis tools. The research aims to looks into viewpoints and concepts changes, denotations and connotations by analyzing the content of texts and interpreting related words with the highest degree of correlation of the input keywords of different periods. It also takes the tool’s clustering method to help researchers analyze whether two adjacent observation periods need to be split or merged.
The research results show that the May 4th Movement has transitional characteristics in the painful form of an ideological, social and political change during the formation of the nation-state and civil society by comparing the different social developments of China before and after the May 4th Movement. With my academic background in history, the research succeeds in inaugurating an effective way of digital humanities and establishing a new research model of the humanities by providing historical materials and archival reading at different time points. It is also expected to show in the research that the “thinking with the humanities” and “digital inference technique” may work hand in hand meaningfully to change traditional research and develop new methods.
第一章 緒論 7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7
第二節 研究目的 9
第三節 研究限制 10
第四節 重要名詞解釋 11
第二章 文獻探討 14
第一節 數位人文 14
第二節 數位人文於歷史領域相關研究 16
第三節 小結. 19
第三章 研究設計 20
第一節 研究架構 22
第二節 本研究之研究者背景介紹 24
第三節 研究方法 25
第四節 研究工具 27
第五節 研究實施步驟 35
第四章 分析結果 44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57
第一節 結論 57
第二節 數位人文平台輔以數位人文研究的建議 61
第三節 數位人文平台輔以歷史教學應用 63
參考文獻 65
中文部分
林正和(2018)。數位人文研究平台之觀點變遷和年代劃分工具發展與應用。國立政治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尚未出版):臺北市。
林顯明(2015)。臺灣數位人文研究發展: 跨領域學習與研究之芻議。國立臺中科技大學通識教育學報,第4期,頁59-79。
邵軒磊、大澤肇(2015)。從數位典藏到數位人文 - 以日本東洋文庫之經為案例。興大人文學報,第 55 期,頁101-123。
黃筠芝(2019)。檔案主題新聞之數位人文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尚未出版):臺北市。
許芷瑄(2018)。數位人文資料庫可用性評估-以臺灣歷史人物傳記資料庫為案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尚未出版):臺北市。
項潔、涂豐恩(2011)。導論 - 什麼是數位人文。數位人文研究,第1期,頁9-28。
蕭勝文(2000)。羅家倫先生與中央大學發展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尚未出版):臺北市。
羅久芳(2007)。我的父親羅家倫先生。名人傳記,頁28-29。
盧琮林(2017)。軍事數位人文之快思慢想 - 國軍臉書粉絲專頁的厚數據初探。國防大學新聞研究所碩士論文 (尚未出版):臺北市。
羅家倫:《五四運動宣言》,《文存》第一冊,論著,頁1。
羅家倫:《五四運動的經過和感想及青年對於國家民族的責任》,《文存》第五冊,演講(上),頁4-6。
陳明珠(2016)。五四健將。斯行文化傳播。
陳占彪編(2019)。五四現場。香港城市大學出版社
毛澤東(1940)。新民主主義論,《毛澤東選集》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67年版,頁660。
朱光潛:《五四運動的意義和影響》,《五四運動資料特輯》,新時代出版社,1947年版,頁16。
羅家倫(1950年5月4日,2版)。《五四的真精神》。《中央日報》。
葉曙明(2014)。《重返五四現場:一九一九,一個國家的青春記憶》。中華書局(香港)出版香港聯合書刊物流發行
李澤厚、林毓生(1989)。五四:多元的反思。台北:風雲時代出版公司。
周策縱(1989)。五四運動史(上)。台北:桂冠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錢永祥(2019)。「五四」一百週年。台北:聯經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歐陽哲生(2011)。五四運動的歷史詮釋。台北:紅螞蟻圖書有限公司。
王德威、宋明煒(2019)。五四@100:文化、思想、歷史。台北:聯經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陳平原、夏曉虹(2009)。觸摸歷史 五四人物與現代中國。北京大學出版社。
翁稷安《2020台灣文學年鑑》 (「數位人文學」發展概述 ) (2021) 國立台灣文學館。
何偲佑(2020)。數位人文研究平台之階層式主題分析工具發展與應用。國立政治大學圖書資訊與檔案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志銘、張鐘、徐志帆(2020)。數位典藏與數位人文,5期,頁73 – 115。
金觀濤(2003)。近代史研究所集刊42期,頁125 – 140
畢仰高(2017)。《中國革命的起源1915-1949》。聯經出版事業有限公司。
蔣永敬(2011)。國史館館刊,29期,頁83 – 129。
倪邦文(2009)。五四精神與青年發展。中國青年政治學院學報2009年03期
施伯燁(2017)。數位時代的人文研究:數位人文發展沿革、論辯與組織概述。《南華社會科學論叢》,(3),頁3-20。
鄭允人(2015)。數位人文學科知識整合趨勢之研究。國立臺灣大學圖書資訊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許芷瑄(2019)。數位人文資料庫可用性評估-以臺灣歷史人物傳記資料庫為案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圖書資訊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建華(2009)《「重寫文學史」的方法論啟迪》。二十一世紀,113期,頁139 – 143。
陳光華(2012)《言談分析》。圖書館學與資訊科學大辭典。
林正和、張鐘、徐志帆(2020)。《數位人文研究平台之觀點變遷和年代劃分工具發展與應用》,圖資與檔案學刊,第96期,頁110 – 170。
王明玲、杜立中、曾彩娥(2009)。《台灣出版五四運動文獻之書目計量研究》,國家圖書館館刊九十八年第一期。

西文部分
Kirk, J. & Miller, M. (1988). Reliability and Validity in Qualitative Research, London: Sage.
Ritter, T., & Gemünden, H. G. (2004). The impact of a company’s business strategy on its technological competence, network competence and innovation success, Journal of Business Research, 57, 548-556.
Stake, R. E. (1995). The art of case study research. Thousand Oaks, CA: Sage.
Chen, C. M., Chen, Y. T. and Liu, C.Y. (2019). Development and evaluation of an automatic text annotation system for supporting digital humanities research. Library Hi Tech, 37(3), 436-455.
Chen, C. M. and Chang, C. (2019). A Chinese ancient book digital humanities research platform to support digital humanities research. The Electronic Library, 37(2), 314-336, https://doi.org/10.1108/EL-10-2018-0213.
Chen, C. M., Chang, C., & Chen, Y. T. (2021). A character social network relationship map tool to facilitate digital humanities research. Library Hi Tech, https://doi.org/10.1108/LHT-08-2020-0194.
Chen C.M., Ho S.Y, Chang C. (2022). A hierarchical topic analysis tool to facilitate digital humanities research. Aslib Journal of Information Management , Emerald Publishing Limited, https://doi.org/10.1108/AJIM-11-2021-0325.
(此全文20250729後開放瀏覽)
電子全文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