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號:guest(13.59.154.190)          離開系統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詳目顯示

以作者查詢圖書館館藏以作者查詢臺灣博碩士以作者查詢全國書目勘誤回報
作者(中):謝惠雯
作者(英):Hsieh,Hui-Wen
論文名稱(中):地方政府社群網站經營管理之研究 : 以新北市29區公所臉書為例
論文名稱(英):A Study of Local Governments' Social Media Management: Taking the Facebook pages of the 29 District Offices of New Taipei City as Multiple Case Study
指導教授(中):陳敦源
指導教授(英):Chen, Don-Yun
口試委員:蕭乃沂
黃心怡
口試委員(外文):Hsiao,Nai-Yi
Huang,Hsi-Ni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政治大學
系所名稱:行政管理碩士學程
出版年:2021
畢業學年度:110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275
中文關鍵詞:社群網站臉書粉絲專頁經營績效經營策略
Doi Url:http://doi.org/10.6814/NCCU202101768
相關次數:
  • 推薦推薦:0
  • 點閱點閱:147
  • 評分評分:系統版面圖檔系統版面圖檔系統版面圖檔系統版面圖檔系統版面圖檔
  • 下載下載:0
  • gshot_favorites title msg收藏:0
Facebook為現今臺灣民眾使用率第一的社群平台,也是政府機關不可忽視的一種與群眾連結、影響與反映民意的重要工具之一。透過粉絲專頁的成立,能讓政府機關從被動的針對媒體報導事件作回應,轉變為主動的資訊推播,因此地方政府22個縣市均有設立粉絲專頁以積極創造讓民眾認識的機會;然而粉絲專頁追蹤人數雖高,但有不少單篇文章的按讚數或點閱數偏低,顯見機關在粉絲專頁經營上仍有進步空間。
因此,本研究除了探討過往的研究成果,加強對「地方政府的政策行銷與社群媒體工具之運用」所包含的諸多意義的認識,並且以新北市29區公所經營的Facebook粉絲專頁為研究目標,透過內容分析法、問卷調查法、深度訪談法及專家焦點座談,分析與討論政府機關臉書小編的經營能力、政府機關的支持度、社群平台的經營策略與Facebook經營績效的相關性,並提供相關建議供政府機關作為未來經營社群平台時參考之用。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 2
第二節 研究目的 3
第三節 章節安排 5

第二章 文獻探討 6
第一節 社群媒體與經營策略 6
第二節 臉書的政府互動應用 16
第三節 政府機關的社群媒體管理 24
第四節 新北市政府臉書經營發展史 34
第五節 小結 43

第三章 研究方法 44
第一節 研究流程與研究架構 44
第二節 內容分析 47
第三節 問卷調查 58
第四節 深度訪談法簡 61
第五節 焦點團體訪談法簡介 66
第六節 小結 67

第四章 資料分析 70
第一節 社群平台的經營績效分析-內容分析法結果 70
第二節 社群平台的經營績效分析-問卷調查結果 93
第三節 經營績效內容分析法與問卷調查法分析結果總排名 103

第五章 社群平台經營模式與績效之關聯 108
第一節 社群媒體經營績效的中心樞紐為小編人格特質如何影響組織經營策略108
第二節 社群媒體經營績效的核心關鍵為組織資源如何影響組織經營策略134
第三節 影響社群媒體經營績效的癥結為組織經營策略的執行力 146
第四節 分析結果總結 158

第六章 結論 168
第一節 研究結果 168
第二節 研究限制 170
第三節 未來研究 171

參考文獻 173
附錄一、受評的新北市29區公所臉書名稱及連結 184
附錄二、各評分員排序 186
附錄三、各區公所內容分析法總分排序 192
附錄四、問卷評比「新北市29區公所臉書經營成效」 194
附錄五、專家焦點團體座談說明 195
附錄六、區公所小編訪談基本資料與題目 197
附錄七、區公所小編主管訪談基本資料與題目 199
附錄八、區公所區長訪談基本資料與題目 201
附錄九、在地社團版主訪談基本資料與題目 202
附錄十、訪談逐字稿 203
附錄十一、操作步驟守則 204
附錄十二、新北市29區公所臉書經營略建議 209
附錄十三、專家意見與修改 268

壹、中文文獻:
卜正珉(2003)。公共關係─政府公共議題決策管理。台北市:揚智。
孔令信(2016)。318 學運帶動的媒體革命-夾腳拖與 iPad 網路直播模式的反思。傳播研究與實踐,6(1),229-250。
王文吟(2020)。公部門社群公關策略:以中央政府臉書經營為例之研究。政治大學行政管理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台北市。
王本正、林余任(2003)。「企業導入 ERP 之變革管理─以 A 企業為例」,電子商務研究,1(2),185-206。
行政院國家發展委員會(2015)。政府網站 Web 2.0 營運作業參考指引研究(社會網絡篇)。臺北:行政院國家發展委員會。
余致力(2000)。民意與公共政策:表達方式的釐清與因果關係的研究。中國行政評論,9(1),81-110。
吳淑鶯、魏寶蓮、陳瑞和(2009)。超媒體電腦媒介環境下網路廣告效果之因果結構模式。中華管理評論國際學報,12(4) ,1-28。
呂琦瑋(2013)。從使用者觀點探究社群媒體時代下的新聞消費意涵: 以 Facebook 為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大眾傳播研究所碩士論文,台北市。
宋全喜、尋其鋒、寧禕娜(2018)。網路輿情的研究與發展—以涉警網路輿情為例。運籌與管理,27(4),93-104。
宋餘俠、盧志山(2009)。策略規劃第四階段電子化政府。研考雙月刊 33(6),19-34。
宋興洲(2003)。論網路民主的理論與發展現況—網路民主是科幻小說?。全球政治評論,(3),1-28。
李有仁、張書勳、林俊成(2011)。影音分享網站使用者意圖之研究。資訊管理學報,18(1),53-75。
李姿穎(2016)。社群新聞編輯不只是小編,2020年9月5日,取自www.30.com.tw/article_content_31587.htm
李瞻(1992)。政府公共關係。台北市:理論與政策。
杜厚霖(2019)。網路輿情與地方施政滿意度指標的觀測 以新竹市長林智堅為例。臺灣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學位論文,台北市。
呂苡榕(2020)。【政治小編網路戰 1】中央地方瘋社群 沒錢沒人逼死小編,2021年9月30日,取自:https://news.openpoint.com.tw/v1/article?id=36808be924120e52aa0f205b5b9af1ad2 a9d7c5fd9207296762e6a2f6ee98a2e
何敬欽(2012)。政策行銷的運用與限制-以 ECFA 推動過程為例。國立政治大學公共行政系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台北市。
林于靖(2021)。新北市政府殯葬管理處未來經營Facebook粉絲專頁之方法初探。國立臺灣藝術大學廣播電視學系應用媒體藝術碩士班碩士論文,新北市。
林淑芳(2018)。社群媒體與政治公民參與:網路政治討論頻率與政治討論異質性的中介角色。傳播與社會學刊,(44),25-48。
林來局(2009)。政府機關公共關係管理之研究。興國學報,(10),147-161。
林東泰(2008)。大眾傳播理論。台北:師大書苑。
周力行(2013)。國軍運用社群網站塑造軍人形象之策略研究─以國防部發言人臉書粉絲專頁為例。國防大學政治作戰學院新聞碩士班碩士論文,桃園縣。
邱和源(2010),企業導入 ERP 之關鍵成功因素之研究—從 ERP 專案召集人之觀點探討,實踐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高雄市。
邱麗娟(2017),官方臉書粉絲專頁經營分析:以「我的新北市」為例,世新大學傳播管理學系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台北市。
金子惜、毛浩然、蔣弘(2019)。應對突發公共事件輿情的官方話語研究:梳理與突破。天津外國語大學學報,26(6),43-55。
范建德、胡中瑋(2007)。生命倫理政策溝通新趨勢:公共諮詢及參與式知識管理。法律與生命科學,(3),1-11。
洪志成、廖梅花譯(2003)。焦點團體訪談。嘉義:濤石。
洪孟楷(2018)。政黨社群媒體經營之研究-以《中國國民黨 KMT》臉書粉絲專頁為例。國立臺灣大學政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徐挺耀(2011)。政府應該如何面對社群網路上的民意。研考雙月刊,35(4),117-120。
涂家瑋(2008)。台灣與大陸消費者導向之網際網路服務。國立交通大學科技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新竹縣。
財團法人台灣網路資訊中心(2019)。2019 年臺灣網路報告。2020年8月15日,取自:。
財團法人台灣網路資訊中心(2019)。網路服務應用概況。2020年8月15日,取自: https://report.twnic.tw/2019/TrendAnalysis_globalCompetitiveness.html。
財團法人台灣網路資訊中心(2019)。2019 年台灣網路報告。2020年8月15日,取自:https://report.twnic.tw/2019/assets/download/TWNIC_TaiwanInternetReport_2019_CH.pdf。
國家發展委員會(2015)。政府網站規範及Web 2.0作業指引。2020年8月15日,取自:https://www.webguide.nat.gov.tw/News_Content.aspx?n=12ands=1303。
國家發展委員會(2016)。第五階段電子化政府計畫 數位政府(106年至 109 年)(核定版)。2020年8月15日,取自:https://ws.ndc.gov.tw/Download.ashx?u=LzAwMS9hZG1pbmlzdHJhdG9yLzEwL3JlbGZpbGUvMC84OC9mY2QxYzY5Ny00ZGNlLTQ0ODAtOWE1ZS1iYWRkZDkyNjBjMWYucGRmandn=44CM56ys5LqU6ZqO5q616Zu75a2Q5YyW5pS%2F5bqc6KiI55WrLeaVuOS9jeaUv%2BW6nCgxMDblubQtMTA55bm0KeOAjSgg6KGM5pS%2F6ZmiMTA15bm0MeaciDE45pel5qC45a6aKS5wZGY%3Dandicon=..pdf。
國家發展委員會(2016)。ide@ Taiwan 2020(創意臺灣)政策白皮書。https://www.ndc.gov.tw/Content_List.aspx?n=CE8524192720696F&upn=CA0F80CC3CA69700。
United Nations, E-Government Survey(2014). 聯合國2014 年電子政務調查報告。https://publicadministration.un.org/egovkb/Portals/egovkb/Documents/un/2014-Survey/Complete-Survey-Chinese-2014.pdf
畢翔、唐存琛、肖俏(2019)。短視頻社交媒介輿情監測與危機防範機制研究。情報理論與實踐,42(10),102-108。
莊育寧(2017)。社群網路時代的參與編輯:台灣小編的新聞再混合與新聞守門過程實踐。中國文化大學新聞暨傳播學院新聞學系碩士論文,台北市。
許宏誠(2014)。運用科技接受模型與計畫行為理論分析部落格使用行為意象之研究。南華大學企業管理科學學系博士學位論文,未出版,嘉義。
張哲豪(2014)。企業粉絲專頁之品質要素分析。品質月刊,50(12),40-42。
張樹之、沈威政(2015)。探索社交網路服務採用者之重要信任因素:以 Facebook 為例。科技管理學刊,20(2),71-98。
倪炎元(2014)。公關政治學:當代媒體與政治操作的理論、實踐與批判。台北:商周。
郭瑞逸(2019)。觀點投書:網紅政治的存在意義,接收屬於青年世代的地氣,2021年9月30日,取自:https://www.storm.mg/article/1131536
孫忠斌(2004)。提高報紙質量的幾個關鍵詞。中國:牧歌傳媒工作室。
陳禮茂(2019)。電視新聞製作人產製新聞同質化現象環境分析。國立臺灣藝術大學廣播電視學系應用媒體藝術碩士班論文,新北市。
陳冠吟(2017)。國內外翻譯系所經營臉書粉絲專頁之公眾溝通策略。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翻譯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陳照森、洪志評(2012)。大學生族群對於臉書的使用行為探討。中華科技大學學報,(50),127-146。
陳敦源、魯炳炎(2008)。創造共識:民主政治中的政策行銷管理。研考雙月刊32(2),3-15。
陳敦源、潘競恆(2011)。政府就是「我們」: Web 2.0 時代民主治理的希望或幻夢?。研考雙月刊,35(4),23-35。
陳昭蓉、李美娟、孫宜伶(2010)。學校行政人員資訊素養與學校效能之相關研究分析。2010 教育行政與管理學術研討會論文集,153-174。
陳建禎(1995),物流中心自動化設備使用現況及其導入關鍵因素之探討,中山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高雄市。
項靖(2002)。理想與現實:民主行政之實踐與地方政府網路公共論壇。行政管理論文選輯,14,151-183。
項靖、羅晉、許雲翔、楊東謀(2016)。網路社群媒體時代政府公共諮詢與政策行銷之規劃。行政院國家發展委員會委託研析報告(編號:NDC-104-035-002)。臺北:行政院國家發展委員會。
葉元之(2010)。大眾傳播理論與應用-新聞媒體分析與行銷公關實務操作。台北:秀威資訊科技。
喬宗凡(2012)。Facebook粉絲專頁社會互動形式與社會資本對知覺品牌關係品質之影響研究。世新大學公共關係暨廣告學研究所碩士論文,臺北市。
曾群懿(2018)。時尚媒體操作網紅行銷效益評估。政治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台北市。
曾萬益(2018)。我國保防工作立法的輿情分析與政策意涵研究-以「Opview社群口碑資料庫」為分析視角。復興崗學報,(112),49-74。
游佳萍、鍾岳秀(2010)。我國各縣市電子化政府實行顧客關係管理之研究。資訊社會研究,(18),343-372。
湯允一、董素蘭、林富美、許瑩月(譯)(2002)。媒體/社會:產業形象與閱聽大眾(David Croteau, William Hoynes)。臺北:學富文化。
湯美花(2011)。民眾使用政府部門 Web 2.0 社群網路服務之意向。國立高雄應用科技大學資訊管理系碩士在職專班,高雄市。
黃中中(2019)。機關整併與行政效能之提升—以高雄市戶政事務所整併研究為例。國立高雄大學政治法律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高雄市。
黃中河、林谷鴻(2012),應用網路分析法探討企業導入 ERP 系統之關鍵成功因素,工程科技與教育學刊,9(3),353-367。
黃東益、陳敦源、蕭乃沂(2006)。政策民意調查:公共政策過程中的公共諮詢。研考雙月刊,30(4),13-27。
萬文隆(2004)。深度訪談在質性研究中的應用。生活科技教育月刊,37(4),17-23。
葉明坤(2017)。我國公務人員運用社群媒體於政策行銷與公共諮詢之研究-以科技接受模型為應用。東海大學行政管理暨政策研究所碩士論文,台中市。
廖乙甄(2013)。政府應用 Web 2.0 於政策行銷之研究-以臉書為例。東海大學行政管理暨政策學系碩士學位論文,臺中市。
楊雅惠(2011)。使用媒體豐富理論與網路互動理論解釋企業使用社群媒體行為。國立高雄第一科技大學資訊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高雄市。
臺北市媒體服務代理商協會(2015)。2015年台灣媒體白皮書。2020年9月9日,取自:https://maataipei.org/download/2015%e5%aa%92%e9%ab%94%e7%99%bd%e7%9a%ae%e6%9b%b8/。
劉兆隆(2011)。政策溝通與政策行銷的理論及實務。研習論壇,(129),14-24。
潘誌煌(2020)。網紅對大學生公民參與行為影響之研究。國立台中教育大學數位內容科技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市。
潘競恆、羅晉(2013)。政府運用Web 2.0社群媒體行銷的新思維與策略。行政院研 究發展考核委員會委託研究報告(編號:RDEC-RES-101002)。臺北: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
潘競恆(2017)。多媒體潮流下之公共服務行銷與管理。國土及公共治理季刊, 5(1), 42-54。
蔡佳虹(2014)。使用者使用社群網站之行為模式—認知、情感與行為的觀點。國立嘉義大學企業管理學系碩士學位論文,未出版,嘉義。
蔡祈賢(2001)。學習社會與公務人力發展策略研究。三民主義學報,(23),155-176。
鄭宇君、陳百齡(2014)。探索 2012 年台灣總統大選之社交媒體浮現社群:鉅量資料分析取徑。新聞學研究,(120),121-165。
鄭慈倩(2019)。探究「玩」與學齡前兒童早期素養之關係—以玩具圖書館為例。國立中興大學圖書資訊學研究所碩士論文,台中市。
賴志福(2010),印後加工自動化設備業經營關鍵成功因素之研究,臺北科技大學管理學院商業自動化與管理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台北市。
謝韻清(2014)。網路語言認知影響語言行為及態度之研究。中國文化大學文學院華語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台北市。
戴定國(2013)。新聞編輯與標題寫作(二版)。台北:三民。
韓志翔、蔡瑞煌、林國平、石淑慧、張雯然(2012)。博物館 Facebook 粉絲專頁行 銷成效探究。博物館與文化,4(1),139-168。
羅世宏、徐福德(譯)(2017)。社群媒體批判理論(Christian Fuchs)。臺北:五南文化。
羅治傑、王皜宇、陳昱璟、唐學明 (2018)。正面與負面網路訊息影響國軍形象的大數據分析。復興崗學報,(113),143-179。
羅晉(2004)。網際審議式民主之實現與縣市:以我國地方政府網際公共論壇為例。行政暨政策學報,(39),105-142。


貳、英文文獻:
Boyd, D. and N. Ellison. (2007). Social Network Sites: Definition, History, and Scholarship. Journal of Computer Mediated Communication ,13(1) , 210-230.
Choi, S. (2014). Flow, diversity, form and influence of political talk in social- media-based public forums. Human Communication Research, 40(2), 209-237.
Cohen, S. B.(1963)Geography and politics in a world divided. Naval War College Review, 16(1), 6.
Cvijikj, I. P., & Michahelles, F. (2013). Online engagement factors on Facebook brand pages. Social network analysis and mining, 3(4), 843-861.
De Vries, N. J., & Carlson, J. (2014). Examining the drivers and brand performance implications of customer engagement with brands in the social media environment. Journal of Brand Management, 21(6), 495-515.
Eveland, W. P. (2004). The Effect of Political Discussion In Producing Informed Citizens: The roles of information, motivation, and elaboration. Political Communication, 21(2), 177-193.
Festinger, L. (1954). A theory of social comparison processes. Human relations, 7(2), 117-140. https://stevebuttry.wordpress.com/2012/03/27/what-does-an-engagement-editor-do-digital-first-editors-answer.
Goffman, E. (1974). Frame analysis: An essay on the organization of experience.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Gummerus, J., Liljander, V., Weman, E., & Pihlström, M. (2012). Customer engagement in a Facebook brand community. Management Research Review.
Jahn, B., & Kunz, W. (2012). How to transform consumers into fans of your brand. Journal of Service Management.
Khan, G. F., Yoon, H. Y., & Park, H. W. (2014). Social media communication strategies of government agencies: Twitter use in Korea and the USA. Asian Journal of Communication, 24(1), 60-78, DOI: 10.1080/01292986.2013.851723
Haro-de-Rosario, A., Sáez-Martín, A., and del Carmen Caba-Pérez, M. (2018). Using social media to enhance citizen engagement with local government: Twitter or Facebook?. New Media and Society, 20(1), 29-49.
Kaplan A. M., and Haenlein, M. (2010). Users of the world, unite! The Challenges and Opportunities of Social Media. Business Horizons, 53(1), 59-68.
Katz, E.and Lazarsfeld, P. F.(1955). Personal Influence:The Part Played By People In The Flow of Mass Communications. New Brunswick, NJ: Free Press.
Keller, E. D., and Berry, J. (2003). The influentials: One American In Ten Tells The Other Nine How To Vote, Where To Eat, And What To Buy. New York: Free Press.
Killeen, P. (2015). Social Media and The Public Participation Ecosystem. Retrieved September 27, 2016, from https://thornleyfallis.com/social-media-and-the-public-participation-ecosystem/.
Krueger, R. A. and Casey, M. A. (2000). Focus Groups: A Practical Guide for Applied Research. Sage.
Kuehn, K. W., and Al-Busaidi, Y. (2002). Citizenship behavior in a non-Western context: an examination of the role of satisfaction, commitment and job characteristics on self- reported OCB.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mmerce and Management, 12(2), 107-126.
Luna, S., and Pennock, M. J.(2018). Social media applications and emergency management: A literature review and research agenda.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disaster risk reduction, 28, 565-577.
McClurg, S. D.(2006). Political disagreement in context: The conditional effect of neighborhood context, disagreement and political talk on electoral participation. Political Behavior, 28(4), 349-366.
Meyer, J. P., and Allen, N. J. (1991). A three-component conceptualization of organizational commitment.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Review, 1(1), 61-89.
Meyer, J. P., and Herscovitch, L. (2001). Commitment in the workplace: Toward a general model.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Review, 11(3), 299-326.
Obar, J. A., and Wildman, S. (2015). Social media definition and the governance challenge: An introduction of the special issue. Telecommunications Policy, 39(9), 745-750.
Ofori, D.F.(2013), “Project Management Practices and Critical Success Factors-A DevelopingCountry Perspectiv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usiness and Management, 8(21), 14-31.
Pan, Z., Shen, L., Paek, H.-J., and Sun, Y. (2006). Mobilizing political talk in a presidential campaign—An examination of campaign effects in a deliberative framework. Communication Research, 33(5), 315-345.
Papacharissi, Z. (2010). A private sphere: Democracy in a digital age. Cambridge, UK: Polity.
Park, C. S. (2013). Does Twitter motivate involvement in politics? Tweeting, opinion leadership, and political engagement. Computers in Human Behavior, 29(4), 1641-1648.
Perrin, A.(2015). Social media usage. Pew research center, 52-68.
Pew Research Center: Internet, Science and Tech. (2012). Social Media and Political Engagement. Retrieved from http://www.pewinternet.org/2012/10/19/ social-media-and-political-engagement/.
Pew Research Center: Internet, Science and Tech. (2014). Cell Phones, Social Media and Campaign 2014. Retrieved from http://www.pewinternet.org/2014/11/03/ cell-phones-social-media-and-campaign-2014/.
Sabate, F., Berbegal-Mirabent, J., Cañabate, A., & Lebherz, P. R. (2014). Factors influencing popularity of branded content in Facebook fan pages. European management journal, 32(6), 1001-1011.
Sewell, C. (2016). QandA with Claire Sewell, Social Media Editor, New Review of Academic Librarianship.Retrieved 2020, September 5 ,from http://edit orresources.taylorandfrancisgroup.com/my-new-role-as-a-social-media-editor/.
Shen, B., & Bissell, K. (2013). Social media, social me: A content analysis of beauty companies’ use of Facebook in marketing and branding. Journal of Promotion Management, 19(5), 629-651.
Skoric, M. M., and Poor, N. (2013). Youth engagement in singapore: the interplay of social and traditional media. Journal of Broadcasting and Electronic Media, 57(2), 187-204.
Steve Buttry(2012). What does an engagement editor do? Digital First editors answer. Retrieved 2020, September 5 , from
Tafesse, W., & Wien, A. (2017). A framework for categorizing social media posts. Cogent Business & Management, 4(1), 1284390. doi:10.1080/23311975.2017.1284390
Tewksbury, D., Jones, J., Peske, M. W., Raymond, A., & Vig, W. (2000). The interaction of news and advocate frames: Manipulating audience perceptions of a local public policy issue. Journalism & Mass Communication Quarterly, 77(4), 804-829.
Tichenor, P. J., Donohue, G. A., & Olien, C. N. (1970). Mass media flow and differential growth in knowledge. Public opinion quarterly, 34(2), 159-170.
White,D.M., (1950).The ‘gate keeper’:a case study in the selection of news. Journalism Quarterly,27, 383-90.
Yinjiao Y., Ping X., Mingxin Z. (2016). Social Media, Public Discourse and Civic Engagement in Modern China. Telematics and Informatics. Retrieved September 7, 2020, from http://doi:10.1016/j.tele.2016.05.021..  
(此全文20261226後開放瀏覽)
電子全文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