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號:guest(18.191.25.195)          離開系統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詳目顯示

以作者查詢圖書館館藏以作者查詢臺灣博碩士以作者查詢全國書目勘誤回報
作者(中):翁銘駿
作者(英):Weng, Ming-Chun
論文名稱(中):再探股東代表訴訟—兼評商業事件審理法
論文名稱(英):The Revisit of Shareholder Derivative Actions:Comment on Commercial Case Adjudication Act
指導教授(中):王文杰
許政賢
指導教授(英):Wang, Wen-Chieh
Hsu, Cheng-Hsien
口試委員:邵慶平
張文郁
周振鋒
口試委員(外文):Shao, Ching-Ping
Chang, Wun-Yu
Chou, Cheng-Fong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政治大學
系所名稱:法律學系
出版年:2022
畢業學年度:110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254
中文關鍵詞:股東代表訴訟不起訴理由書請求無益原則特別訴訟委員會供申請擔保惡意要件認定商業事件審理法
Doi Url:http://doi.org/10.6814/NCCU202201393
相關次數:
  • 推薦推薦:0
  • 點閱點閱:54
  • 評分評分:系統版面圖檔系統版面圖檔系統版面圖檔系統版面圖檔系統版面圖檔
  • 下載下載:0
  • gshot_favorites title msg收藏:0
股東代表訴訟於我國運作上有許多困境,包括程序結構與實體結構可能的
問題點,諸如強制調解制度與強制律師代理在本制度上適用的障礙、民事訴訟程序上關於訴訟參加、通知與和解在股東代表訴訟當中的特殊性;實體問題更包括現行制度下代表性不足的疑慮、供擔保條件過於寬鬆、雙軌制度下董事與監察人關於前置程序的請求與拒絕、訴追對象有限等等的問題,本文研究將爬梳上述各說之內涵,最後回歸我國法及實務之探討,以期更加釐清商審法下股東代表訴訟應有的構造。

第三章將探討各國股東代表訴訟制度的程序與實體架構。於美國法部分,
關於同時擁有股份原則與持續錯誤理論、原告如何適當代表訴訟、美國公司單軌制下的先行請求原則與經營判斷法則於代表訴訟中的運用、關於請求無益原則對於先行程序豁免的可能、特別訴訟委員會的制度功能等加以說明。於日本法部分,則對於其獨有的駁回制度與不起訴理由書作闡釋,並且釐清我國未規定的董事責任範圍、供擔保的前提對於惡意的認定、專有文書的界定,並就訴訟費用及標的計算為介紹。於中國大陸法部分,則說明訴追對象的範圍、前置程序履行的衝突、對於急迫例外的解釋、訴訟擔保及費用負擔的問題。

第四章則是對於我國民事訴訟法未為規定或漏未規定的部分予以分析與補
充,並針對原告股東、未起訴股東、公司的地位與訴訟參加、通知、和解相關的議題,並且闡述既判力範圍及於何人,最後予以建議並作結。

第五章將以前一章比較法作借鏡而與台灣原先的制度比較,並釐清各方優
缺點後對於現行的商審法為相應的立法建議,並輔以相關學說及實務見解與實證研究予以評析。
目錄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範圍及方法 3
第三節 研究架構 4

第二章 商審法下股東代表訴訟之運作困境 7
第一節 程序結構方面 7
第一項 現行商業事件審理法強制規定 7
第一款 調解先行制度 7
第二款 強制律師代理之費用與誘因之影響 8
第二項 訴訟程序結構缺漏 9
第一款 訴訟通知 9
第二款 訴訟參加 10
第三款 和解 10
第二節 實體結構方面 10
第一項 代表性、適格性與提起限制 11
第二項 濫用防免過於僵化且誘因不足 12
第一款 訴追對象限 12
第二款 先行程序化 12
第三款 原告股東取得訴訟資料不易 13
第四款 供擔保制度嚴苛 13
第五款 裁判費計算、勝訴費用請求與敗訴補償均不利原告股東 13

第三章 各國股東代表訴訟之建構與理論 15
第一節 前言 15
第二節 美國股東代表訴訟 15
第一項 同時擁有股份原則 15
第一款 同時擁有股份原則的調整 18
第二項 適當代表原則 22
第一款 原告的充足代表性 22
第二款 適當代表的標準 25
第三款 委任的獨立性 25
第四款 公司的強制參加的適當性 26
第五款 其他股東的介入 27
第六款 原告適當代表的困境 28
第七款 調整與建議 29
第三項 董事會與經營判斷法則 32
第一款 經營判斷法則 33
第四項 請求無益原則與 Aronson Test 49
第一款 請求無益原則 49
第二款 Aronson Test 50
第三款 董事會與特別訴訟委員會獨立性的認定 54
第四款 關於否決股東代表訴訟中揭露的範圍 57
第五款 小結 57
第五項 特別訴訟委員會 58
第一款 特別訴訟委員會裁量權的適當性 60
第二款 特別訴訟委員會決定的審查 61
第三款 特別訴訟委員會的之採行標準 62
第四款 小結 66
第三節 日本代表訴訟 67
第一項 股東代表訴訟要件與股東適格 67
第一款 日本的股東代表訴訟 67
第二款 股東代表訴訟的當事人適格 69
第三款 在股東代表訴訟中的訴訟請求 70
第四款 有瑕疵的訴訟請求的效果 71
第二項 駁回制度與不起訴理由書 71
第一款 駁回制度的要件與意義 71
第二款 駁回制度的影響與評價 72
第三款 不起訴理由書 74
第四款 駁回制度的修正建議 76
第五款 不起訴理由書改善建議 78
第三項 董事責任範圍 79
第一款 學說 80
第二款 2009 年(平成 21 年)最高法院判決 82
第三款 小結 84
第四項 供擔保申請制度 85
第一款 供擔保之要件 85
第二款 不法不當目的之要件 87
第五項 訴訟費用、訴訟標的價額計算 90
第一款 訴訟費用 91
第二款 訴訟標的價額計算 91
第四節 中國股東代表訴訟 92
第一項 股東代表訴訟要件 92
第一款 原告資格限制 93
第二項 股東類型與股東代表訴訟之關聯 95
第三項 起訴範圍與被告類型 98
第四項 緊急急迫例外 103
第一款 前置程序豁免的樣態 103
第二款 情況緊急、不立即提起訴訟將會使公司利益受到難以彌補的損害
的司法標準 104
第五項 訴訟擔保 107
第六項 訴訟費用負擔 109
第一款 訴訟費用的計算 109
第二款 訴訟費用的承擔 111

第四章 股東代表訴訟之程序上問題 113
第一節 訴訟通知 113
第一項 通知公司與股東的必要性 113
第二項 和解與撤回時的訴訟通知 116
第二節 訴訟參加 117
第一項 要求公司強制參加訴訟之可能性 117
第二項 公司於股東代表訴訟中的地位 119
第一款 共同原告說 120
第二款 名義被告說 120
第三款 有獨立請求權的第三人說(獨立當事人說/主參加訴訟) 120
第四款 無獨立請求權的第三人說(輔助參加人說) 121
第五款 小結 121
第六款 獨立參加與輔助參加人說 122
第三項 其他股東與原告於股東代表訴訟的地位 123
第四項 公司如何參加訴訟 125
第一款 原告側之訴訟參加 125
第二款 被告側之訴訟參加 126
第五項 公司如參與該程序時,選擇爲被告董事方之參加訴訟之可能性 127
第三節 既判力範圍 130
第一項 既判力主觀範圍 131
第二項 既判力客觀範圍 133
第三項 參加效範圍 134
第一款 參加人(公司或其他股東)與被參加人(原告股東)的拘束範圍
134
第四節 和解 136
第一項 股東會的建議做為和解基礎 139
第二項 程序保障作為和解基礎 140
第五節另訴與反訴 144
第一項 公司於原告提起訴訟後可否再行起訴 145
第二項 其他股東於原告提起訴訟後可否再行起訴 148
第三項 被告可否提起反訴 150

第五章 商審法下股東代表訴訟之立法建議 151
第一節 前言 151
第二節 當事人適格與原告要件重新確立 152
第一項 原告適格與適當性 152
第一款 當事人適格 152
第二項 非訴訟擔當與法定訴訟擔當 161
第一款 訴訟標的 161
第二款 特殊的法定訴訟擔當 162
第三款 非法定訴訟擔當 163
第四款 法定訴訟擔當 163
第五款 本文見解 164
第三項 非自願股份減少與自願股份減少 164
第四項 公正與適當之代表 166
第五項 同時擁有股份原則引進 170
第三節 訴追對象之擴張 172
第四節 駁回制度與不起訴理由書引進 177
第一項 不起訴理由書與駁回制度導入 177
第一款 監察人起訴與否 177
第二款 法院駁回與否 181
第三款 不起訴理由書制度的導入 184
第五節 先行程序鬆綁與特別訴訟委員會引進 190
第一項 提訴請求制度 190
第二項 先行程序豁免的可能 191
第三項 特別訴訟委員會的引進 194
第六節 供擔保制度修正 199
第一項 供擔保制度的申請要件嚴格化 199
第一款 案例 1 202
第二款 案例 2 203
第七節 裁判費計算、勝訴費用請求與敗訴補償 208
第一項 裁判費計算 208
第二項 原告股東勝訴的情况 208
第三項 股東敗訴的情况 210
第一款 股東是否需賠償公司損害 210
第二款 股東是否需賠償董事損害 211
第八節 訴訟參加、通知與和解 211
第一項 訴訟通知 211
第二項 訴訟參加 213
第三項 和解 214

第六章 結論 217
第一節 研究所得 217

參考文獻 227

附件 243
第一節 修法建議 243
一、中文部分(按作者姓氏筆畫排列)

(一)專書
1.姜世明,民事訴訟法(上),第六版,2018 年。
2.柯芳枝,公司法(下),增訂五版,2007 年。
3.奚曉明,中國民商審判,初版,2004 年。
4.張明遠,證券投資損害訴訟救濟論—從起訴董事和高級職員的角度進行的研究,初版,2002 年。
5.許士宦,訴訟參與與判決效力,初版,2010 年。
6.楊建華,問題研析民事訴訟法(三),初版,1987 年。
7.劉金華,股東代表訴訟制度研究,初版,2008 年。
8.劉俊海,公司法學,初版,2008 年。
9.劉俊海,股份有限公司股東權的保護,初版,2004 年。
10.樊雲慧,英國少數股東權訴訟救濟制度研究,初版,2005 年。

(二)專書論文
1.廖大穎,論公司治理的核心設計與公東權之保護—分析股東代表訴訟制度之法理,載於駱永家教授七秩華誕祝壽論文集『邁入 21 世紀之民事法學研究』,389-441 頁,2005 年。
2. 王惠光,「公司法中代表訴訟制度的缺失與改進之道」,載於賴英照教授五十歲生日祝賀論文集『商法專論』,107-168 頁,1995 年。

(三)期刊論文
1.王建文,我國股東代表訴訟制度評判與適用,北方法學雙月刊,第 4 期,頁63-71,2007 年。
2.朱德芳,公司進行減資並以現金逐出畸零股股東,是否適法?,月旦裁判時報,第 99 期,頁 48-61,2020 年 9 月。
3.吳飛,論股東代表訴訟的被告範圍,金融法苑,第 63 期,頁 34-43,2004年。
4.李建偉,公司在股東代表訴訟中的地位研究—基於 160 例民事判決書的類型化分析,證券法苑,第 29 卷,頁 153-183,2020 年。
5.沈貴明,股東代表訴訟前置程式的適格主體,法學研究,第 2 期,頁 55-66,2008 年。
6.周振鋒,論股東代表訴訟的變革方向——以美國法為研析基礎,政大法學評論,115 期,頁 243-308,2010 年 6 月。
7.孟祥則,公司股東代表訴訟的審理,法律適用,第4期,頁19-23,2007年。
8.胡枚玲=張鵬,股東代表訴訟法律適用研究,人民司法(應用)旬刊,第 3期,頁 1-9,2007 年。
9..柴嫻,我國股東代表訴訟中「情況緊急」條款的規範意蘊,山東審判第 36卷,第 1 期,頁 101-112,2020 年。
10.許士宦,法定訴訟擔當之判決效力擴張—以第三人之程序保障為中心,民事訴訟法研究會第九十五次研討會紀錄,第 1 期,頁 223-241,2011 年 4 月。
11.許士宦,參加訴訟之判決效,月旦法學雜誌,第 254 期,頁 5-19,2016 年 7月。
12.陳榮宗,代位訴訟既判力之研究,民事訴訟法之研討(二),第 1 期,頁134-153,1985 年。
13.黃艷,我國現有股東代表訴訟制度的進步與缺陷檢討,金融危機之後律師商事業務的新探索——北京律師論壇(商事業務卷),第 1 期,頁 14-21,2010 年 11 月。
14.楊仕兵,論股東代表訴訟中的聯合行使訴權,政治與法律實務研究,第 5期,頁 137-142,2014 年。
15.楊濟嶺,股東代表訴訟原告資格探究,北警官學院學報,第 1 期,頁 83-85,2013 年 1 月。
16.葛偉軍,股東代表訴訟的制度架構及完善,證券法苑第二十八卷,第 1 期,頁 226-235,2020 年。
17.雷萬來,股東代表訴訟程序上股東的地位—民事訴訟法研究會第一百零九次研討紀錄,法學叢刊,第 222 期,頁 120,2011 年 4 月。
18.劉明生,輔助參加之確定判決效力—既判力、爭點效抑或參加效?,月旦法學雜誌,第 265 期,頁 120-142,2017 年 6 月。
19.劉連煜,股東代表訴訟,台灣法學雜誌,第 64 期,頁 156-161,2004 年 11月。
20.劉凱=司明,股東代表訴訟配套制度的完善,法學雜誌,第 2 期,頁 152-154,2008 年。
21.蔡元慶,股東代表訴訟中公司的訴訟參加問題研究,華東政法學院學報,第2 期,頁 37-43,2007 年。
22.蔡英欣,股東代表訴訟制度之重塑 --從實體法與程序法之面向--,台灣法學雜誌,第 314 期,頁 19-34,2017 年 2 月。
23.蔡英欣,商業事件審理法下之股東代表訴訟──兼評公司法及投保法近年相關之修法內容,月旦法學雜誌,223 期,頁 49-65,2021 年 5 月。
24.錢玉琳,論股東代表訴訟中公司的地位一法制史的觀查的實踐,清華法學,第 2 期,頁 88-96,2011 年。

(四)學位論文
1.莊婷羽,股東代表訴訟制度之解構與再建構-以關係企業中少數股東之保護為中心,國立臺北大學碩士論文,頁 6-8,2015 年。
2.黃書苑,股份有限公司之股東代表訴訟—著重於程序上問題之比較研究,國立中興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頁 21-30,1996 年。

(五)網路資料
1.商事法第 21 條立法理由,請參見:https://www.judicial.gov.tw/tw/cp1686-80069-2d753-1. html(最後瀏覽日:2021 年 3 月 31 日)。
2. 劉子平,不當得利股東代表訴訟問題實證分析,http:
//[1]www/fszjfy/gov/cn/shownews/asp?newsid=1412。(最後瀏覽
日:2021/12/5)
3. 會社法研究會資料 https:
//www.shojihomu.or.jp/documents/10448/1724087/%E4%BC%9A%E7%A4%BE%E6%B
3%95%E7%A0%94%E7%A9%B6%E4%BC%9A%E8%B3%87%E6%96%998.pdf/376f3a98-39a1-
406c-ab39-f89451af81aa(最後瀏覽日:2021/12/1)。
4. カネボウ代表清算人の「不提訴理由通知書」の原本の PDF http:
//mountaincat.sakura.ne.jp/bell/op/070227_kanebo_futeiso_riyuu_tsuuch
i_v1.pdf(最後瀏覽日:2022 年 4 月 30 日)。
5. カネボウ監査委員会の「不提訴理由書」の原本の PDFhttp:
//mountaincat.sakura.ne.jp/bell/op/061207_futeiso_riyuu_tsuuchi_v1.pd
f(最後瀏覽日:2022 年 4 月 30 日)。
6. J-POWER 社から公開した「不提訴理由通知書の内容」 http:
//www.jpower.co.jp/news_release/pdf/news080624-2.pdf(最後瀏覽日:
2022 年 4 月 30 日)。

二、日文部分(按作者姓氏筆畫排列)

(一)專書
1.上柳克郎=鴻常夫=竹內昭夫編『新版注釋日本公司法(6)』有斐閣(1987年)。
2.大阪弁護士会日本公認会計士協会『非常勤社外取締役の理論と実務』商事法務(2007 年)。
3.大阪弁護士會=日本公認會計士協會近畿會 『社外監査役の理論と実務』商事法務(2012 年)。
4.大森忠夫『新版日本公司法講義(改定版)』有信堂高文社(1967 年)。
5.大隅健一郎=今井宏『会社法論中巻(第 3 版)』有斐閣(1992 年)。
6.小林秀之=近藤光男『株主代表訴訟大系』弘文堂(1996 年)。
7.小林秀之=高橋均『株主代表訴訟とコーポレートガバナンス(第一版)』日本評論社(2008 年)。
8.小林量=北村雅史『案例研究公司法(第一版)』日本評論社(2016 年)。
9.山田泰弘『株主代表訴訟の法理』信山社(2000 年)。
10.川嶋四郎『民事訴訟法』日本評論社(2013 年)。
11.田中亙『日本公司法』東京大學出版社(2016 年)。
12.伊藤靖史=大杉謙一=田中亙 松井秀征『日本公司法(第三版)』有斐閣(2017 年)。
13.江頭憲治郎『株主日本公司法(第八版)』有斐閣(2021 年)。
14.江頭憲治郎=中村直人『論点体系会社法 6:組織再編 II、外国会社、雑則、罰則』第一法規株式会社(2012 年)。
15.周劍龍『株主代表訴訟制度論』信山社(1996 年)。
16.岩原紳作=神作裕之『藤田友敬日本公司法判例百選(第 3 版)』有斐閣(2016 年)。
17 松田二郎『日本公司法概論』岩波書店(1968 年)。
18.松田二郎=鈴木忠一『條解株式日本公司法上』弘文堂(1951 年)。
19.相澤哲『一間一答新日本公司法』商事法務(2005 年)。
20.神崎克郎『商法Ⅱ会社法(第 3 版)』青林書院(1991 年)。
21.高橋均『株主代表訴訟の理論と制度修正の課題』同文舘(2008 年)。
22.髙橋陽『多重代表訴訟制度のあり方ー必要性と計』商事法務(2015 年)。
23.渡部喬一『株主代表訴訟 取締役・監査役・會社の対応』中央経済社
(1995 年)。
24.新堂幸司『新民事訴訟法(第五版)』弘文堂(2011 年)。
25.新穀勝『株主代表訴訟修正への課題』中央経済社(2001 年)。

(二)專書論文
1.大杉謙一「株主代表訴訟はわが国でどのように機能しているか」『江頭憲治郎先生古稀記念論文集–企業法の進路』有斐閣(2017 年)。
2.山本為三郎「提訴請求の瑕疵と株主代表訴訟の適法性」『永井和之先生退職記念論文集』法学新報(2016 年)。
3.山田泰弘「代表訴訟と役員等の責任」『検証会社法』信山社(2007 年)。
4.近藤光男「コーポレート・ガバナンスと株主の権利」同『コーポレート・ガバナンスと経営者責任』有斐閣(2004 年)。
5.相澤哲=石井祐介「株主総会以外の機関」相澤哲編『立案担当者による新会社法関係法務省令の解説』商事法務(2006 年)。
6.相澤哲=葉玉匡美=湯川毅「外国会社・雑則」相澤哲編『立案担当者 による新・会社法の解説』商事法務(2006 年)。
7.笠井正俊「責任追及等の訴えの提訴前手続きと審理手続」神之編『會社裁判にかかる理論の到達點』商事法務(2014 年)。
8.森淳二朗「株主代表訴訟と担保提供」『会社法判例百選』有斐閣(2006年)。

(三)期刊論文
1.大杉謙一「株主の濫用への対処擔保提供・輔助參加・訴訟委員會の諸制度について」判夕 1066 號(2001 年)。
2.中村洸輝「日本とアメリカとチリの 株主代表訴訟制度の比較」法律學研究60 號(2018 年)。
3.中村洸輝「日本とアメリカとチリの 株主代表訴訟制度の比較」法律學研究60 號(2018 年)。
4.中島弘雅「株主代表訴訟における担保提供の申立て(上)」商事法務 1354號(1994 年)。
5.今井宏『株主総会の理論』有斐閣(1987 年)。
6.太田誠一=保岡興治=穀口隆義監修「企業統治関係商法修正法 Q&A」商事 1623 號(2002 年)。
7.日本取締役協會「上場企業のコーポレート・ガバナンス調査」(2013 年)。
8.加藤貴仁「グループ企業の規制方法に関する一考察(1)」法学協会雑誌 129 巻 8 號(2012 年 8 月)。
9.田丸祐輔「株主代表訴訟における會社による和解とその法的問題」一橋法學第 12 巻第 3 號(2013 年 11 月)。
10.伊藤真「株主代表訴訟における訴訟法上の諸問題」東京大學法科大學院 2 號(2007 年 9 月)。
11.伊藤眞「輔助參加の利益再考」民事訴訟雑誌 41 號(1995 年)。
12.吉野政三郎,「株主代表訴訟における會社の輔助參加(下)」商事法務 1358 號(1994 年)。
13.多田晶彦「「判批」私法判例リマークス」法律時報別冊 11 號(1995 年)。
14.池田辰夫=中川雅博「株主代表訴訟における和解」ジュリ 1062 號 71 頁(1995 年)。
15.阮卿斌「公開会社株主代表訴訟制度の立法目的と制度設計(三):アメリカ・日本・中国の比較法的考察」法と政治 64 卷 4 號(2014 年)。
16.岡伸浩「株主代表訴訟で追及し得る取締役の責任の範囲と忠実義務論」慶應法學第 41 號(2018 年 11 月)。
17.岩原紳作「代表訴訟と 株主の悪意」判例タイムズ 948 號(1997 年)。
18.河本一郎ほか「株主代表訴訟」民商 110 巻 2 號(1994 年)。
19.近藤光男「監査役の義務と責任」商事法務 1383 號(1995 年)。
20.阿部一正=稲葉威雄=江頭憲治郎=金築誠志=熊谷一雄=高橋宏志=东條和彦=中西敏和=成毛文之=森本滋「條解・会社法の研究 11 取締役(6)」商事法務248 號(2002 年)。
21.高橋宏志「会社訴訟における担保提供の意義」商事法務 1078 號(1986年)。
22.高橋宏志「会社訴訟における担保提供の意義」商事法務 1078 號(1986年)。
23.常盤紀之「株主代表訴訟における株主による強制執行の可否」判例タイムズ 1140 號(2004 年)。
24.黒沼悦郎「株主代表訴訟における担保提供制度の趣旨と「悪意」の意義」神戸法学雑誌 49 巻 4 號(2000 年)。
25.新谷勝「株主代 表訴訟と担保提供申立ての却下」金融・商事判例 948 號(1994 年)。
26.新穀祐子,「主代表訴訟一その現狀と課題」判例タイムズ 1150 號
(2004)。
27.藤原俊雄「代表訴訟における監査役の職務」民事法情報 284 號(2010年)。

(四)判決
1.大阪地決平成 9 年 4 月 18 日半時 1604 號 139 頁。
2.大阪高決平成 9 年 8 月 26 日半時 1631 號 140 頁。
3.大阪高決平成 9 年 11 月 18 日判例タイムズ 971 號 216 頁。
4.大阪高決平成 9 年 8 月 26 日判例タイムズ 979 號 219 頁。
5.名古屋地平成 7 年 2 月 28 日判時 1537 號 167 頁。
6.名古屋地決平成 6 年 1 月 26 日判時 1492 號 139 頁。
7.名古屋地決平成 6 年 1 月 26 日金融・商事判例 947 號 30 頁。
8.京地決平成 9 年 5 月 30 日資料版商事 159 號 103 頁。
9.東京 12 年 5 月 25 日資料版商事法務 207 號 58 頁。
10.東京地判平成 4 年 2 月 13 日判時 1427 號 137 頁。
11.東京地判昭和 39 年 10 月 2 日判時 172 號 226 頁。
12.東京地決平成 6 年 10 月 12 日資料版商事法務 130 號 99 頁。
13.東京地決平成 6 年 11 月 30 日資料版商事法務 131 號 89 頁。
14.東京地決平成 6 年 7 月 22 日資料版商事法務 125 號 196 頁。
15.東京地決平成 6 年 7 月 22 日資料版商事法務 125 號 184 頁。
16.東京地決平成 7 年 11 月 30 日判時 1556 號 137 頁。
17.東京高判平成 13 年 1 月 31 日判例タイムズ 1080 號 220 頁。
18.東京高判平成 26 年 4 月 24 日金判 1451 號 8 頁。
19.東京高判平成元年 7 月 3 日商事判例 826 號 3 頁
20.東京高等裁判所平成 7 年 2 月 20 日決定判例タイムズ,895 號 252 頁。
21.東京高等裁判所平成 7 年 2 月 20 日決定判例タイムズ 895 號 252 頁。
22.長崎地判平成 3 年 2 月 19 日判時 1393 號 138 頁。
23.神戸地裁平成 24 年 5 月 8 日決定金判 1398 號 1 頁。
24.高裁判所平成 21 年 3 月 10 日第 3 小法廷判決最高裁判所民事判例集 63 巻 3號 361 頁。
25.最一判平成 5 年 9 月 9 日民集 47 巻 7 號 4814 頁。
26.最判平成 21 年 3 月 31 日民集 63 巻 3 號 472 頁。
27.最決平成 13 年 1 月 30 日民集 55 巻 1 號 30 頁。
28.最決平成 13 年 1 月 30 日民集 55 巻 1 號 30 頁。
29.最高裁平成 11 年 11 月 12 日第二小法廷決定民集 53 巻 8 號 1787 頁。

三、英文部分(按字母順序排列)

(一)專書
1.FLETCHER, WILLIAM M.(2004), FLETCHER CYCLOPRDIA OF THE LAW OF PRIVATE CORPORATIONS.

(二)期刊論文
1.Anonymous, Collateral Attack of Judicially-Approved Settlements of Share-holders' Derivative Suits, 74 YALE L.J. 1140(1965).
2.Anonymous, Res Judicata in the Derivative Action :Adequacy of Representation and the Inadequate Plaintiff, Michigan Law Review, Vol. 71, No. 5, 1045(1973).
3.Block, Dennis J. & Prussin Adam H., The Business Judgment Rule and Shareholder Derivative Actions:Viva Zapata ?, The Business Lawyer Vol. 37, No. 1,38 (1981).
4.Block, Dennis J. & Prussin Adam H. & Wachtel Bonnie K, Dismissal of Derivative Actions Under the Business Judgment Rule: Zapata One Year Later, 38 Bus. Law. 401(1983).
5.Duesenberg, Richard W., The Business Judgment Rule and Shareholders Derivative Suits: A View from the Inside, washington university law review, vol. 60(1982).
6.Dooley, Michael P. & Veasey, Norman E., The Business Lawyer, Vol. 44, No. 2, 508(February 1989).
7.Hamermesh, Lawrence A., A Most Adequate Response to Excessive Shareholder Litigation, 45 HOFSTRA L. REV. 147(2016).
8.Haudek, William E., The Settlement and Dismissal of Stockholders' Actions-Part II: The Settlement, 23 Sw. L.J. 763(1969).
9.Matheson, John H., Restoring the Promise of the Shareholder Derivative Suit, 50 GA. L. REV. 327(2016).
10.Myers, Minor Jr., The Decisions of the Corporate Special Litigation Committees: An Empirical Investigation, 84 IND. L. J. 1309(2009).
11.Myers, Quinn & Myers, Minor Jr., Do the Merits Matter? Empirical Evidence on Shareholder Suits from Options Backdating Litigation, 164 U. PA. L. REV. 291(2016).
12.Coffee, John C., New Myths and Old Realties: The American Law Institute Faces the Derivative Action, 48 BUS. LAW. 1407, 1414(1993).

(三)判決
1.Abbey v. Computer 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457 A.2d 368457 A.2d 368(Del. Ch. 1983).
2.Abbey v. Control Data Corp.603 F.2d 724(8th Cir. 1979)/ 444 U.S.1017(1980).
3.Abramowitz v. Posner, 513 F. Supp. 120(S.D.N.Y. 1981).
4.Adams v. Pearson, 411 Ill. 431, 435, 104 N.E.2d 267(1952).
5.Alford v. Shaw, 358 SE2d 323, 320 NC 465(1987).
6.Alleghany Corp. v. Kirby, 333 F.2d 327(2d Cir. 1964)/ 384 U.S. 28(1966).
7.Aronson v. Lewis, 473 A. 2d 805(Del. 1984).
8.Ashwander v. Tennessee Valley Authority, 297 U.S.288(1936).
9.Auerbach v. Bennett, 47 JN.Y.2d 619, 393 JN.fc.2d 994, 419 N.Y.S.2d 920(1979).
10.Bach v. National Western Life Insurance, 810 F.2d 509(5th Cir.1987).
11.Baltimore S.S. Co. v. Phillips, 274 U.S. 316(1927).
12.Bateson v. Magna Oil Corp., 414 F.2d 128(5th Cir. 1969).
13.Battle v. Municipal Housing Authority, 53 F.R.D. 423(S.D.N.Y.1971).
14.Berland v. Mack, 48 F.R.D. 121(SD.N.Y. 1969).
15.Black v. NuAire, Inc., 426 N.W.2d 203(Minn. Ct. App. 1988).
16.Bosch v. Meeker Cooperative Light & Power Assn., 257 Minn. 362, 101 N.W.2d 423(1960).
17.Brehm v. Eisner, 746 A.'2d 244(Del. 2000).
18.Breswick & Co. v. Briggs, 135 F. Supp. 397(S.D.N.Y. 1955).
19.Breswick & Co. v. Briggs, 138 F. Supp. 747(S.D.N.Y. 1956).
20.Brown v. City of N.Y., 244 A.D. 113, 278 N.Y.S. 487(2d Dept. 1).
21.Burks v. Lasker, 441 U.S. 471 (1979).
22.Chasin v. Gluck, 282 A.2d 188(Del. Ch. 1971).
23.Citytrust v. Joy, 103 S. Ct. 1498(1983).
24.Clark v. Lomas & Nettleton Fin. Corp. 625 F.2d 49(5th Cir. 1980)/ 450 U.S. 1029 (1981).
25.Coca-Cola Co. v. Overland, Inc., 692 F.2d 1250(1981).
26.Corbus v. Alaska Treadwell Gold Mining Co., 187 U.S. 455(1903).
27.Diamond v. Oreamuno, 248 N.E.2d 910(1969).
28.Dodge v. Woolsey, 59 U.S. 331(1855).
29.Eisen v. Carlisle & Jacquelin, 391 F.2d 555(2d Cir. 1968).
30.Fed. Sec. L. Rep. P 98,000 Ora E. Gaines v. D. J. Haughton, Lois A.And James 31.Fitzpatrick v. D. J. Haughton, 645 F.2d 761 (9th Cir.1981).
32.Galef v. Alexander, 615 F.2d 51(2d Cir. 1980).
33.Gall v. Exxon Corp., 418 F. Supp. 508 (SDNY 1976).
34.General Tire & Rubber Co. Sec. Litig., Nos. 82(6th Cir. Jan. 13, 1984).
35.Genzer v. Cunningham™, 498 F.Supp. 682(E.D. Mich. 1980).
36.Greenfield v. Mather, 32 Cal. 23, 194 P.2d(1948).
37.Greenspun v. Del E. Webb Corp., 634 F.2d 1204(9th Cir. 1980).
38.Haber v. Bell., 465 A.2d 353(Del. Ch. 1983).
39.Hansberry v. Lee, 311 U.S. 32(1940).
40.Hasan v. Clevetrust Realty Investors, 729 F.2d 372(6th Cir. Mar.2, 1984).
41.Hawes v. Oakland, 104 U.S. 450 (1881).
42.Hayden Pub. Co., Inc. v. Cox Broadcasting Corp., 566 F. Supp. 503(E.D.N.Y. 1983).
43.Hohmann v. Packard Instrument Co., 399 F.2d 711(7th Cir. 1968).
44.Home Fire Ins. Co. v. Barber, 67 Neb. 644, 93 N.W. 1024(1903).
45.In re General Tire Rubber Co. Sec. Litig, 726 F.2d 1075(6th Cir.1984).
46.Joy v. North, 692 F.2d 880 (2d Cir. 1982) / 460 U.S. 1051(1983).
47.Kaplan v. Wyatt, Civ. Action No. 6361(Del. Ch. Jan. 18, 1984).
48.Kennedy v. Blumeyer, 309 F. Supp. 939(E.D. Mo. 1969).
49.Klotz v. Consolidated Edison Co., 386 F. Supp. 577(S.D.N.Y. 1974).
50.Lewis v. Curtis, 671 F.2d 779(3d Cir. 1982).
51.Lewis v. Graves, 701 F.2d 245 (1983).
52.Lewis v. Shaffer Stores Co., 218 F. Supp. 238(S.D.N.Y. 1963).
53.Maldonado v. Flynn, 485 F.Supp. 274(S.D.N.Y. 1980)/ 413 A.2d 1251(Del. Ch. 1980).
54.Masterson v. Pergament, 203 F.2d 315(6th Cir. 1953)/ 346 U.S. 832(1953).
55.Miller v. Register and Tribune Syndicate, Inc., 336 N.W.2d 709(Iowa1983).
56.Mills v. Esmark, Inc., 544 F. Supp. 1275(N.D. 111. 1982).
57.Mills v. Esmark, Inc., 573 F. Supp. 169(N.D. 111. 1983).
58.Munson v. Syracuse Geneva & Corning Railroad Co., 103e N.Y. 59, 8 N.C. 355 (1886).
59.Murphy v. Washington American League Base Ball Club, Inc., 324F.2d 394 (D.C. Cir. 1963).
60.Myer v. Myer, 271 A.D. 465, 66 N.Y.S.2d 83(1st Dep't 1946).
61.Nesbitt v. United States, 773 F. Supp. 795 (ED Va. 1991).
62.Newkirk v. W.J. Rainey, Inc., 31 Del. Ch. 433, 76 A.2d 121(1950).
63.Nickson v. Filtrol Corp., 262 A.2d 267(Del. Ch. 1970).
64.Norman v. McKee, 431 F.2d 769(9th Cir. 1970)/ 401 U.S. 912(1971).
65.Nuesse v. Camp, 385 F.2d 694(D.C. Cir. 1967).
66.Nussbacher v. Chase Manhattan Bank, 444 F.Supp. 973 (S.D.N.Y.1977).
67.Palmer v. Morris, 341 F.2d 577(5th Cir. 1965).
68.Panther v. Marshall Field Co., 646 F.2d 271 (N.D. Ill. 1980).
69.Papilsky v. Berdt, 466 F.2d 251(2d Cir.)/ 409 U.S. 1077(1972).
70.Phillips v. Bradford, 228 F. Supp. 397(S.D.N.Y. 1964).
71.Pollitz v. Gould, 202 N.Y(1911).
72.Railroad Co. v. Tompkins, 304 U.S. 64(1938).
73.Ratner v. Paramount Pictures, Inc., 6 F.R.D. 618 (S.D.N.Y. 1942).
74.Reagan v. City of Knoxville, 692 F. Supp. 2d (2010).
75.Richardson v. Graves, Civ. No. 6617(Del. Ch. June 17,1983).
76.Roberts v. Alabama Power Co., 404 So. 2d 629(Ala. 1981).
77.Rosengarten v. Buckley, 613 F. Supp. 1493 (D. Md. 1985).
78.Ross v. Bernhard, 396 U.S. 531(1970).
79.Sandys v. Pincus - 152 A.3d 124 (Del. 2016).
80.Schwartzman v. Tenneco Mfg. Co., 375 F.2d 123(3d Cir. 1967).
81.Shulman v. Ritzenberg, 47 F.R.D. 202(D.D.C. 1969).
82.Smith v. Sperling, 354 US. 91(1957).
83.Starrels v. First Nat'l Bank, 870 F.2d 1168(7th Cir. 1989).
84.Stein v. Bailey, 531 F. Supp. 684(S.D.N.Y. 1982).
85.Stone v. Ritter, 911 A.2d 362(Del.2006).
86.stotland v. gaf corp, 469 A.2d 421(Del. 1983).
87.Surowitz v. Hilton Hotels Corp., 383 U.S. 363(1966).
88.Swanson v. Traer, 354 U.S. 114(1957).
89.Swenson v. Thibaut, 250 S.E.2d 279 (N.C.App. 1978).
90.Traylor v. Marine Corp., 328 F. Supp. 383(E.D. Wis. 1971).
91.United Elec. Secs. Co. v. Louisiana Elec. Light Co., 68 F. 673(C.C.E.D. La. 1895).
92.Warshaw v. Calhoun, 221 A.2d 487(Del. 1966).
93.Watts v. DesMoines Register & Tribune Co., 525 F. Supp. 1311(S.D.Iowa 1981).
94.Weisman v. MCA Inc., 45 F.R.D. 258(D. Del. 1968).
95.Yates v. Bair Transport, Inc.21 A.D.2d 116(1st Dep't 1964).
96.Zapata Corp. v. Maldonado, 430 A.2d 779(Del. Supr. 1981).
97.Zenn v. Anzalone, 17 Misc. 2d 897, 191 N.Y.S.2d 840 (Sup. Ct.1959).
(此全文20240823後開放瀏覽)
電子全文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