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者觀點

倪仲俊談SDG17
夥伴關係:人,才是永續發展的核心!

一一細究SDGs的所有目標,不難發現其實最後還是回到「人」身上,透過所有社會面向的努力,都是希望能夠增進全體人類生活的福祉,創造人類永續生存的發展。或許有許多人會說:在永續發展框架中,似乎看不見人文學科背景的議題存在?倪仲俊主任這樣說…

林裕順談SDG16
和平正義與有力的制度:人民不懂司法,是審檢辯的責任!

國民法官制度在2023年1月正式上路,而國民法官對臺灣社會與司法,有著什麼樣的意義與貢獻呢?關注人民參審議題超過20年的林裕順老師,將透過國民法官制度,來幫助我們理解人民參審的趨勢、國民法官制度是否達成社會正義、程序正義的目標,以及司法改革與國民法官在SDG16和平正義與有力的制度中所扮演的角色。

孫烜駿談SDG15
陸域生命:監測,是生態保育與棲地維護的第一步!

生物多樣性好像離我們一般人的日常生活很遠,但若生態中有些角色的消失可能會直接影響人類的社會。臺灣大學氣候變遷與永續發展學程的孫烜駿老師認為:「不同的動物、植物、昆蟲等等,他們扮演的角色,對於整個陸域生態系的維持是非常重要的。」,他將帶我們從生態環境中的「分解者」─埋葬蟲的角度來看看SDG15 陸域生命的議題。

王浩文談SDG14
水下生命:棲地維護,是最高指導原則!

全世界有90%的魚種都面臨危機,在聯合國永續發展SDG14水下生命就提到「保育及維護海洋資源」,長期在鯨豚救援第一現場的成功大學海洋生物及鯨豚研究中心王浩文教授表示:漁業保護的最高指導原則就是棲地維護…

邱祈榮談SDG13
氣候行動:減緩與調適,氣候行動的2大關鍵!

缺水、水災、連日高溫,氣候變遷對現代人來說是每天都會聽到和感受到的議題,也是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 SDG13氣候行動所關注的重點。臺灣大學森林環境暨資源學系邱祈榮教授坦言:以環境和綠能科技的數據現況來看,大氣中溫室氣體的濃度依舊會上升,勢必需要因應氣候變遷的調適…

林心恬談SDG12
負責任的消費與生產:綠色供應鏈,是最大的挑戰!

SDG12負責任的消費與生產,橫跨日常生活最密切的生產與消費兩大行為。成功大學林心恬老師認為人就是有需求才會有消費,才會生產,消費與生產的本質並沒有錯!但是如何用更少的資源、能源,維持人類福祉才是真正的問題,包含環境教育、重複利用的觀念落實、綠色設計,都是可行的選項…

林一平談SDG11
永續城市與社區:智慧城市,不等於高科技城市!

未來城市、智慧城市就是高科技的城市嗎?是不是科技越來越進步,我們的生活就會喪失人性呢?SDG11永續城市與社區的目標,就提到要「建構具包容、安全、韌性及永續特質的城市與鄉村」。國立陽明交通大學資工系終身講座教授林一平老師認為:智慧城鄉的產生,最終的目的就是要讓人的生活更好提升,但並不必然是高科技的。

夏曉鵑談SDG10
減少不平等:新移民困境,源自看不見的階級意識!

臺灣自1970年起有外籍新娘成為新住民,時至今日新住民仍然面對政策、法規、社會上各種的不平等待遇。SDG10減少不平等,訴求的即是要減少國內與國際間的不平等,而新住民議題卻恰好橫跨兩者。多年來投入新住民議題的政治大學社會工作學所夏曉鵑教授認為,我們心中其實仍有根深蒂固的階級意識…

張學孔談SDG9
產業創新與基礎設施:交通建設的初衷,是以人為本!

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9產業創新與基礎設施,包含運輸、工業等等不同面向的基礎建設。不同國家依據自身發展現況,因地制宜發展。以臺灣來說,臺灣版SDG9主要關注在公共運輸,什麼才是真正的永續運輸?又為什麼我們成了行人地獄?國立臺灣大學土木工程系、臺大先進公共運輸研究中心的張學孔老師,將和我們一一分享。

邱羽凡談SDG8
尊嚴就業與經濟發展:你有尊嚴工作嗎?

工作,占據現代人生活的一半以上,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的SDG8尊嚴就業與經濟發展,正是將經濟發展與尊嚴就業放在同一目標。國立陽明交通大學科技法律所邱羽凡老師認為,勞動關係與經濟發展密不可分。但她也坦言,臺灣社會在強迫勞動、非典型勞動、工會等議題上,都仍有很大的努力空間。

林子倫談SDG7
能源轉型三條件,技術、成本、接受度!

「能源除了是民生所需,也是氣候暖化很重要的原因。」林子倫老師語重心長地說。作為COP27臺灣團團長,他嚴肅的表示:氣候變遷是當代人一定要面對的挑戰。能源轉型對一般人而言,技術革新的想像是主流,比方說電動車、儲能、電池等等的議題。但能源轉型議題其實比較特別,林老師提到能源技術的落地需要包含三個條件...

林財富談SDG6
儲水空間有限,臺灣水情並不樂觀!

根據統計,全球有20億人沒有乾淨的水飲用,約有160萬人是死於水跟衛生可以預防的疾病,占全球人口的3%。這也正是為什麼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中有一項目標與水有關─SDG6潔淨水與衛生。林財富教授不諱言,「水」與人類的生命、生存有非大的關聯。臺灣雖不缺安全水資源,但卻因天然環境,加上蓄水空間有限,整體水資源其實並不樂觀…

游美惠談SDG5
性別平等:性別意識必須是公民素養!

SDG5性別平等,是在全球脈絡下,推進女性的最基本權益,像是消除對女性的歧視、暴力、有害習俗、增加公共參與等。游美惠老師認為:我們不能只在臺灣的視野看SDG5性別平等,世界上仍有許多地方連最基本的gender equality都無法達成…

侯永琪談SDG4:
你期待下一代成為什麼樣的公民?

「教育,是貫穿17個SDG目標最重要的脈絡」,曾擔任多項永續獎項評審的侯永琪老師語重心長地說。我們期待下一代擁有什麼樣的世界?他們將如何對未來的世界做出決策?都仰賴著從小開始的教育,再到高等教育及業界來實踐。然而在疫情與國際情勢的影響下,高教體系正面臨如內憂外患般的挑戰…

劉影梅談SDG3:
建構友善的環境,改變才會發生!

SDG3良好健康與福祉(Good Health and Well-being)雖是與醫療相關,但絕對不能忘記SDGs的核心是「貧窮」,劉影梅教授如是說。而一場世紀大疫,同時也對社區健康照護、醫療體系產生極大的影響與變革,劉老師坦言:傳統的照護方式,沒辦法因應複雜的新環境,在疫情前,我們對於非接觸式照護是不熟悉的…

張靜貞談SDG2:
高糧價無法避免,但糧食安全人人有責!

SDG2消除飢餓(Zero Hunger)是國家發展的基本條件,以人的角度來看 就是要有健康均衡的飲食,足以支持日常活動的需求。真正糧食生產不足的情況雖然有,但也逐漸降低,主要的問題反而是「分配不均」 、「供應鏈」的問題,氣候變遷、疫情、戰爭都將嚴重衝擊糧食供應,高糧價似乎已成無可避免的一件事…

王永慈談SDG1:
人為什麼貧窮?先停止過度的道德判斷!

你們覺得人為什麼會貧窮?根據2019年中研院社會變遷調查結果顯示,認為不願工作而導致貧窮的有82.3%,認為隨意用錢的則有78%。但根據我們在實務現場的狀況,卻和研究呈現十分諷刺的差異… 從MDGs到SDGs,聯合國都將消除貧窮列入,正反映了它是基本生活安全的議題,與人的生存有直接的關係。SDGs雖有一個目標叫做消除貧窮,而我認為SDGs 17個目標中,其實有11項是與貧窮有關係的!

葉欣誠談SDGs:
永續發展是人類的永續,不是地球的!

永續發展的發展歷程,其實幾乎與我求學、教書、研究與在政府單位工作的期間完全重疊,也是我認為值得研究、最在意的事情!永續發展,早在聯合國提出布朗特蘭報告時,就已清楚指出:我們希望,我們這個世代能生存發展,但我們不能剝奪我們下一代,取得相同發展的資源與權利!簡單來說,它談的是「世代正義」。而SDGs的17個目標,也並不是17個獨立的目標,是一整套的思維模式,談的是「整體的發展狀態必須要永續」。永續發展,其實從來都是「人類」的永續發展,所以其實跟每個人都有關係!而這也是我們在推動永續發展與SDGs上最常遇到的困難之一…
瀏覽更多學者觀點
關於SDGs主題學者專訪

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是由聯合國於2015年所制定的永續發展框架,包含17個目標,希望全人類朝著共同的目標前進。17個目標涵蓋了許多面向,包含:貧窮、飢餓、醫療、性別、能源、消費..等。我們希望藉由此一跨領域的主題,和大家介紹關注在這些領域中的學者、老師們,藉由他們分享該領域目前著重的趨勢、現況與案例,作為大家認識學者、相關研究領域的契機;同時也透過學者老師們自身的研究歷程,給正在研究之路的你一些不同的想法與鼓勵。對SDGs各項目標有興趣的你,可點擊下方查看聯合國的官方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