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者觀點

邱羽凡談SDG8
尊嚴就業與經濟發展:你有尊嚴工作嗎?

工作,占據現代人生活的一半以上,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的SDG8尊嚴就業與經濟發展,正是將經濟發展與尊嚴就業放在同一目標。國立陽明交通大學科技法律所邱羽凡老師認為,勞動關係與經濟發展密不可分。但她也坦言,臺灣社會在強迫勞動、非典型勞動、工會等議題上,都仍有很大的努力空間。

林子倫談SDG7
能源轉型三條件,技術、成本、接受度!

「能源除了是民生所需,也是氣候暖化很重要的原因。」林子倫老師語重心長地說。作為COP27臺灣團團長,他嚴肅的表示:氣候變遷是當代人一定要面對的挑戰。能源轉型對一般人而言,技術革新的想像是主流,比方說電動車、儲能、電池等等的議題。但能源轉型議題其實比較特別,林老師提到能源技術的落地需要包含三個條件...

林財富談SDG6
儲水空間有限,臺灣水情並不樂觀!

根據統計,全球有20億人沒有乾淨的水飲用,約有160萬人是死於水跟衛生可以預防的疾病,占全球人口的3%。這也正是為什麼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中有一項目標與水有關─SDG6潔淨水與衛生。林財富教授不諱言,「水」與人類的生命、生存有非大的關聯。臺灣雖不缺安全水資源,但卻因天然環境,加上蓄水空間有限,整體水資源其實並不樂觀…

游美惠談SDG5
性別平等:性別意識必須是公民素養!

SDG5性別平等,是在全球脈絡下,推進女性的最基本權益,像是消除對女性的歧視、暴力、有害習俗、增加公共參與等。游美惠老師認為:我們不能只在臺灣的視野看SDG5性別平等,世界上仍有許多地方連最基本的gender equality都無法達成…

侯永琪談SDG4:
你期待下一代成為什麼樣的公民?

「教育,是貫穿17個SDG目標最重要的脈絡」,曾擔任多項永續獎項評審的侯永琪老師語重心長地說。我們期待下一代擁有什麼樣的世界?他們將如何對未來的世界做出決策?都仰賴著從小開始的教育,再到高等教育及業界來實踐。然而在疫情與國際情勢的影響下,高教體系正面臨如內憂外患般的挑戰…

劉影梅談SDG3:
建構友善的環境,改變才會發生!

SDG3良好健康與福祉(Good Health and Well-being)雖是與醫療相關,但絕對不能忘記SDGs的核心是「貧窮」,劉影梅教授如是說。而一場世紀大疫,同時也對社區健康照護、醫療體系產生極大的影響與變革,劉老師坦言:傳統的照護方式,沒辦法因應複雜的新環境,在疫情前,我們對於非接觸式照護是不熟悉的…

張靜貞談SDG2:
高糧價無法避免,但糧食安全人人有責!

SDG2消除飢餓(Zero Hunger)是國家發展的基本條件,以人的角度來看 就是要有健康均衡的飲食,足以支持日常活動的需求。真正糧食生產不足的情況雖然有,但也逐漸降低,主要的問題反而是「分配不均」 、「供應鏈」的問題,氣候變遷、疫情、戰爭都將嚴重衝擊糧食供應,高糧價似乎已成無可避免的一件事…

王永慈談SDG1:
人為什麼貧窮?先停止過度的道德判斷!

你們覺得人為什麼會貧窮?根據2019年中研院社會變遷調查結果顯示,認為不願工作而導致貧窮的有82.3%,認為隨意用錢的則有78%。但根據我們在實務現場的狀況,卻和研究呈現十分諷刺的差異… 從MDGs到SDGs,聯合國都將消除貧窮列入,正反映了它是基本生活安全的議題,與人的生存有直接的關係。SDGs雖有一個目標叫做消除貧窮,而我認為SDGs 17個目標中,其實有11項是與貧窮有關係的!

葉欣誠談SDGs:
永續發展是人類的永續,不是地球的!

永續發展的發展歷程,其實幾乎與我求學、教書、研究與在政府單位工作的期間完全重疊,也是我認為值得研究、最在意的事情!永續發展,早在聯合國提出布朗特蘭報告時,就已清楚指出:我們希望,我們這個世代能生存發展,但我們不能剝奪我們下一代,取得相同發展的資源與權利!簡單來說,它談的是「世代正義」。而SDGs的17個目標,也並不是17個獨立的目標,是一整套的思維模式,談的是「整體的發展狀態必須要永續」。永續發展,其實從來都是「人類」的永續發展,所以其實跟每個人都有關係!而這也是我們在推動永續發展與SDGs上最常遇到的困難之一…
瀏覽更多學者觀點
關於SDGs主題學者專訪

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是由聯合國於2015年所制定的永續發展框架,包含17個目標,希望全人類朝著共同的目標前進。17個目標涵蓋了許多面向,包含:貧窮、飢餓、醫療、性別、能源、消費..等。我們希望藉由此一跨領域的主題,和大家介紹關注在這些領域中的學者、老師們,藉由他們分享該領域目前著重的趨勢、現況與案例,作為大家認識學者、相關研究領域的契機;同時也透過學者老師們自身的研究歷程,給正在研究之路的你一些不同的想法與鼓勵。對SDGs各項目標有興趣的你,可點擊下方查看聯合國的官方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