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3.15.156.140
  • 期刊

流動與游離,或,交換與改變(之必要):林玉玲的離散詩學

Mobility and Nomadicity, or (the Necessity of) Translation and Exchange: On Shirley Geok-lin Lim's Peotics of Diaspora

摘要


亞洲作家移居美加,自有其歷史因素。值得注意的是,許多當代的移民現象,並非單純的移民行為,而是「再移民」。再移民增加了移民行為流動性的複雜。而由於居所的一再變易,家變得不可能,或相當游離。亞裔流動與游離的原因因人而異,但華裔的流動與游離歷史,和近代西方殖民亞洲史、中國近代史、東南亞洲國家與民族主義興起息息相關。本論文試圖探討的華裔亞美詩人林玉玲(Shirley Geok-lin Lim),即其中一個流動與游離的例子。林玉玲原為馬六甲的「土生華人」,六十年代末在吉隆坡經歷種族衝突事件,留學美國之後即外流美國文壇,日後詩文卻在不同地方(美國、英國、新加坡、馬來西亞、香港)出現,身分屬性也因詩文發表地或刊物屬性不同而有所變易,而詩人自己也多番以作家與學者的身分往返於亞洲與美國之間,正代表了一個華裔亞洲詩人在全球各畛域的流動與游離。本論文即從離散的概念出發,指出她對散居華人的(後殖民/後現代)認同與屬性的關注,同時彰顯語言與身分認同之間的變換與交易關係。

並列摘要


無資料

參考文獻


Andaya, Barbara Watson(1982).A History of Malaysia.
JeanBaudrillard,Baudrillard(2001).Impossible Exchange.
Khoo Joo Ee(1996).The Straits Chinese: A Cultural History.
Lim, Shirley Geok-Lin(2002).A Gathering of Poems from Pok Fu Lam/A Moment of Understanding.
Lim, Shirley Geok-Lin(1996).Among the White Moonfaces: Memoirs of a Nyonya Feminist.

被引用紀錄


張玉珊(2013)。馬來西亞國家文學的論述及其問題研究〔碩士論文,元智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doi.org/10.6838/YZU.2013.00293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