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3.135.183.187
  • 期刊
  • OpenAccess

美國對『兩岸三邊』互動關係的策略運用及其『中國政策』-以一九九六年台海危機-二○○○年我國總統大選爲例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摘要


後冷戰,美國的中國政策延續八○年代以來的『建設性交往』方向,自柯林頓(William J. Cliton)主政開始即發展爲『全面交往』政策;而歷經一九九六年『第三次台海危機』,美國對中共則採取『全面深化交往』政策,具體的作爲即是美、中(共)建立『戰略夥伴關係』,之後,華府並以『三不政策』作爲封北京的承諾。 針對美、中(共)關係發展及台灣第十屆總統大選,兩岸分別提出『特殊國與國關係論』與『一中白皮書』,期間,美國處理台海問題是以『一個中國、兩岸對話、和平解決』三大支柱爲原則,惟此時美國的兩岸政策則是靠攏北京的『一個中國』,不支持獨不排除統的『兩岸對話』,以及有條件軍事承諾的『和平解決』。因此,一九九六-二○○○年的美、中(共)、台三角關係架構,已呈現『傾中壓台』的不平衡格局。 自一九九六年起,在兩岸三邊的互動下,在政治外交與軍事合作上,美國對中共採取深化、全面的『交往政策』;而在軍事安全上,則是運用『拉攏台灣,圍堵中共』的『軟圍堵』策略。爲了美國國家利益,預料未來廿一世紀的美國中國政策,仍會延續『交往政策』,並兼採『和圍』策略。 最後,在美國『中國政策』主導下,台灣應在兩岸三邊架構下找出自已的適切位置,以『雙贏非零和』的戰略開展兩岸關係,以『合作非依賴』的思維推動對美政策。在華府與北京擴大『交往』下,未來的台灣安全,不在美國的承諾,而是取決於兩岸關係的發展,故建立兩岸『建設性關係』,實爲台灣新政府的當務之急。

被引用紀錄


鄒景雯(2016)。李登輝政府1996台海危機管理模式分析〔博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doi.org/10.6342/NTU201601417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