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3.149.229.253
  • 期刊
  • OpenAccess

從犯罪學理論探討考試作弊預防對策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摘要


一、本文將作弊偏差行為定義為「學生違反學校之考試相關規定的作弊行為。」並界定作弊偏差行為與犯罪行為,進而闡明作弊偏差行為具有澄清及界定社會規範、增強團體團結、促使社會規範反思、警示懲戒之正功能,另亦具有消弱他人遵守社會規範的動機與危害社會生活所需的互信互賴之反功能。 二、從相關犯罪學重要理論探討作弊偏差行為之理論解釋,如犯罪與機會理論、日常活動理論、社會控制理論、差別接觸理論、理性選擇理論、抑制理論、中立化技術理論、破窗理論。 三、偏差行為的產生有其特有的心理機制,構成偏差行為的心理往往不是單一的,是多種不良心理的綜合,只有認清這些心理因素,並建立起防範偏差行為的心理,方能從根本上矯治偏差行為。本研究歸納考試作弊之心理為投機僥倖、冒險、好奇、合理化、缺乏意志力、模仿、虛榮、道德感薄弱及補償心理等九項,並區分考試作弊之二十四種型態。 四、預防重於治療,如何預防考試作弊,最有效之方法為發展一套整體的預防措施,本文採用公共衛生預防流行疾病模式,研擬第一層次考試作弊預防對策為對於一般學生運用事先訂定考試相關規範及道德教育宣導以防範於未然。第二層次之預防對策係就可能作弊者,運用預測輔導方式,加強監督制衡措施,以減少作弊發生之可能性。第三層次則對已作弊者採用個別矯治方式,藉由嚴密監督方式避免其再犯,而達到矯治考試作弊的效果。

被引用紀錄


羅玉珠(2011)。外在社會控制、內在價值信仰與兒童偏差行為相關性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臺北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www.airitilibrary.com/Article/Detail?DocID=U0023-0607201114012000
柯意雯(2016)。教師違反著作權法「合理使用」之中立化技巧〔碩士論文,國立臺北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www.airitilibrary.com/Article/Detail?DocID=U0023-1303201714241308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