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3.144.172.115
  • 期刊

馮友蘭《中哲史》(三十年代)論新儒家的得失之評論

Feng You-lan's History of Chinese Philosophy on the Merits of Neo-Confucianism

摘要


馮友蘭先生三十年代《中哲史》論宋明新儒家,系統地引進新實在論以解釋程頤、朱熹所講的理世界以及理氣關係、心性關係及「格物致知」說、太極」思想,並旁及朱陸朱王異同。馮友蘭先生以新實在論解釋朱熹之哲學思想,認為朱熹所講之理為形而上,超乎時空;心為知覺靈明、氣之靈,在時空中,為形而下,朱熹析心理為二,乃成為定論而牢不可拔。 實際上,朱熹的思想十分複雜,其所謂心並非僅僅是認知之心,只有知覺靈明一種功用與屬性,而同時是「本心」「仁義之心」。「性即理」也就是「本心」即理,與陸象山的說法,只是形式與為學功夫的差別。宇宙觀與理氣體系上,朱陸哲學雖然不同,但並不妨害兩者對道德本原之看法的一致。朱熹本人有對「天地生物之心」的信仰,其思想來源受佛教的影響甚深,與實在論或新實在論的文化思想背景甚不相同;但這些馮先生都忽視了。因此,馮先生對朱熹及朱陸異同、朱王異同的分析,就不能不有很大的片面性,是我們所不能忽視的。馮先生的看法是三十年代提出的,但八十年代的《新編中國哲學史》,馮先生仍堅持這些看法,因此本文將這些問題提出來加以討論,仍然是有義的。

關鍵字

朱熹 馮友蘭 新儒學 理氣 心性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