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18.223.119.17
  • 期刊

台灣聚落的空間結構與社會脈絡研究

A Study on Spatial Structure and Social Culture of Taiwanese Settlements

摘要


社會科學研究中,有許多學科都陸續發展各種計量模式與數學語言來輔助質性研究,以期更爲精準的呈現出多元而複雜的人文社會現象,在空間研究領域也是如此。目前聚落研究多以文字描述爲主,對於聚落中複雜且抽象深層空間結構與社會結構關係,常有難以全面性完整呈現之苦。因此本研究透過設計運算的方法及對空間的分析,研究台灣傳統空間中的社會文化與空間結構,藉由行爲與空間互動所產生的環境模式,剖析聚落中的空間與文化的結構關係。爲了探索台灣聚落所隱含的空間文化現象,本研究選擇兩個聚落爲例,運用數學圖論分析日常生活空間的公共性、社會群體與空間發展、親屬位序的空間結構關係,以發掘聚落的空間與社會文化的內在邏輯。

關鍵字

聚落 拓樸 社會文化 空間結構 空間文化

並列摘要


Social scientists have continually developed various quantitative and mathematical linguistic methods to supplement qualitative researches in order to reveal the diverse and complex humanity social phenomenon more precisely, so as in spatial research field. By means of computational analysis on space, this research tries to study social culture and spatial structure of the traditional space in Taiwan. By the reciprocal applications of quantitative and qualitative research methodologies, it is intended to analyze the structural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space and culture of the settlements. In order to explore the spatial culture phenomenon hidden underneath Taiwanese villages, two cases are studied in this research. By applying the graph theory to analyze the relationships of spatial structure with individuality and group, interactions of daily life and sequences of relatives, this research try to explore the internal logic of space and social culture behind settlements.

參考文獻


李琦華、林峰田(2007)。建築學報。台北:中華民國建築學會。
林美容()。
施添福(1993)。台灣史與台灣史料。台北:自立晚報文化出版部。
施添福(2001)。治時代臺灣地域社會的空間結構及其發展機制-以民雄地方爲例。臺灣史研究。8(1),1-39。

被引用紀錄


黃怡華(2014)。歷史建築再利用與街廓轉變之研究:以建成小學校舊址所在街廓為例〔碩士論文,淡江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doi.org/10.6846/TKU.2014.00607
康綉蘭(2011)。歷史建築空間的文化詮釋與再現-以國 立臺灣博物館為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藝術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doi.org/10.6835/TNUA.2011.00040
黃麗娟(2010)。眷村居民對眷村改建政策反應與衝突之研究-以屏東縣東港鎮共和新村為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科技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doi.org/10.6346/NPUST.2010.00033
蔡有德(2016)。兩岸社會建構之空間表達—— 族群遷徙背景下閩台傳統聚落信仰空間的穿越之旅〔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doi.org/10.6342/NTU201602149
李琦華(2009)。台灣聚落的拓樸空間文化研究〔博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doi.org/10.6342/NTU.2009.00515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