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3.144.136.254
  • 期刊

砷化氫(Arsine)中毒與職業災害

摘要


砷化合物遍佈地球表殼,其他像空氣、飲水或食物等亦含有砷,尤其是魚類、海產通常含大量砷化合物,食物中含砷化合物以arsenobetadine為主,對人體不會產生毒性。砒霜為白色粉末狀物,看起來像糖但嚐起來無味,自中古世紀來曾被用為自殺或他殺之或學物品,其主要成份為三氧化二砷(As2O3),本身具毒性亦可作為藥用,古中醫藥方曾以砒霜治療氣喘、瘧疾、梅毒或痔瘡等疾病。砷中毒可來自環境或職業暴露,台灣嘉南沿海地區居民,過去長期飲用井水或地下水(含砷化物),曾是烏腳病盛行地區,且慢性砷中毒和罹患波汶氏症(Bowen's disease)、泌尿道過渡上皮細胞癌(transitional cell carcinoma,TCC)或肝血管肉瘤(angiosarcoma)有關。 職業性砷中毒之暴露源有二:(1)無機砷化合物-砷合金之製造與處理、礦石熔煉業、石化燃料、半導體製造、含砷農藥(殺蟲劑、除草劑等)或彩色玻璃製造等;(2)有機砷化合物-軍用毒藥製造、抗錐蟲藥製造等。半導體工業是我國在國際市場上較具競爭力之新興產業,從事半導體生產的作業員工約20萬人,而製造中常使用砷化氫為摻雜氣體(dopantgas),將砷與鎵結合為砷化鎵,以取代氧化矽。砷化氫為一無色有毒氣體,密度較空氣重,一旦該氣體外洩易引發急性中毒,在25ppm環境中暴露30分鐘,可能致命。另外當維修或保養時,以水柱大力沖洗含砷容器或設備(如離子植入機)時,無機砷可能和新生成的氫分子形成砷化氫,這也是砷化氫中毒最常見的原因。砷化氫本身極易燃,可因熱、火花或火燄而被點燃而釀成火災,與氧化物接觸會起劇烈反應,容器可因火災的高熱引起爆炸,所以意外災害的防範與處理非常重要。鉛酸性電池製造或其他金屬礦提煉業(金、銅、鉛、鋅等),其副產物之一便是砷化氫。 砷化氫中毒的3個主要特徵是腹痛、血尿和青銅色皮膚,毒性可能延遲發生,一旦中毒須住院觀察治療,潛伏期為24小時。初期臨床表現為全身性症狀(像頭痛、頭暈、全身無力、口渴、肌肉痙攣等)與腸胃道症狀(像嘔吐、噁心、腹痛等),暴露4-6小時後出現暗紅色尿,第2、3天黃疸出現,但皮膚卻是青銅色。由於血管內溶血,紅血球分解之產物可沉積於腎臟造成傷害,臨床會出現少尿症或無尿症,甚至進展為急性腎衰竭,須緊急血液透析治療。患者血容積及血色素的急遽下降,心臟一旦代償不良,可能出現急性肺水腫與充血性心衰竭。實驗室檢查血液系統方面呈現厲害貧血,但Coomb's為陰性,生化方面可出現高血鉀症、血清總膽紅素及未接合膽紅素增加,而尿液及糞便之尿膽素原排出亦增加。治療上不同於其他砷化物中毒,金屬螫合劑角色不明,主要以輸血、血漿交換或血液透析為主。

關鍵字

砷化氫 溶血 血尿 MMA DMA 砷中毒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