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44.204.204.14
  • 期刊

Musculo-Skeletal Problems in Fiddlers

提琴手在骨骼肌肉系統方面的問題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摘要


由於拉中、小提琴的特殊姿勢--以左下顎、左肩夾琴,以左姆指、左手持琴,在提琴手間引起不少的骨骼肌肉系統方面的問題,其中又以左邊為多。據文獻上記載的有:提琴手的頸部、提琴手的痙攣症、頸椎退化性關節炎、滑膜炎及骨性關節炎等。本文擬對提琴手常見的骨骼肌肉系統問題做一調查,以了解症狀的發生與拉提琴之間的關係以及影響的肌肉群是否有其特殊性? 本文以聯合實驗管絃樂團,臺北市立交響樂團、師大及輔大音樂系以及師大附中初、高中音樂班和南門國中音樂班的主、副修中、小提琴手為對象。據估計,兩個樂團及四個學校的提琴手約160人左右,回收的問卷有72份,包括主修54人,副修18人。本文部以回收的問卷為依據並找出13位有症狀的人加以進一步的理學檢查,以研究症狀發生的部位及影響的肌肉。 症狀發生率在全部72人中為80.6%,在54位主修者中為83.3%。發生率的高低與年齡、幾歲開始學琴、每天練琴時數以及學琴的年數等因素無特別有意義的關係。約 30%受查者的症狀只在拉琴時出現;另12.5%的人可因拉琴而加劇原本部有的症狀;還有另外的12.5%人 ,在拉完琴後才會感到症狀的出現。約35%的受查者,其症狀在拉完琴後3小時內消失,有18.1%的人整天都感到不舒服。多數症狀以痛來表現(佔69%),部位則以左肩為最多(41.9%),而有54.2%的人以休息,停止練琴來減輕症狀。 由十三位接受理學檢查者中可發現,僧帽肌(trapeziu)、提肩岬肌(levator scapulae)以及後上鋸肌(serratus posterior superior)是較常受影響的肌肉。此外還發現二例具有功能性駝背者其症狀較為嚴重,一位有脊椎間韌帶扭傷及脊椎旁肌肉受傷問題,另一位有肋肩蟬症候群(Costoscapular syndrome)。 本調查所得的症狀發生率為80.6%比過去所發表的研究,如:Fry(大於50%),Hochberg(45%)及曾盛杰(50%)的報告為高,可能是因為症狀採取的標準不同。若將在調查中症狀於練琴完3小時內部消失的例數去除,則發生率降為45.8%,就與其它報告的數據非常接近。 受傷的肌肉群與拉琴的姿勢有密切關係。由解剖及肌肉動力學看,左邊借帽肌、提肩岬肌及右邊的借帽肌、後上鋸肌所承受的壓力較大,也較易受傷。此外,具有駝背傾向者,共肌肉負荷較大,症狀亦較厲害。 一般而言,症狀可以以改變煉琴方式(由持續的練改成間歇性的練習法),改變拉琴的技巧、改變習慣性的姿勢及藥物和物理治療來改善。

關鍵字

無資料

並列摘要


According to the questionnaries from 72 subjects of fiddle players, of whom 13 examined, the total rate of musculo-skeletal involvement was 80.6%. There was no obvious different rates between total subjects (including person who played piano or other instruments as a chief one) and the subjects who played violin or viola as a chief instrument. The symptoms occurred most frequently on left side. The ratio between left and right side was 1.9: 1.The most frequently involved muscles were trapezius, levator scapulae and serratus posterior superior. This wa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posture of playing.

並列關鍵字

fiddler musculo-skeletal problems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