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3.90.202.157
  • 期刊

論《中庸》的「參贊天地化育」

On “Participative Admiration of Life-Engenderment by Heaven and Earth” in the Doctrine of the Mean

摘要


《中庸》是儒家形上學的濫觴,但它同時也常被視為是儒家形上學的顛峰。《中庸》思想的特色在於強調天人合一、宇宙生生不息,此兩書的宗旨經前人,尤其是宋明理學家的闡釋發明之後,業已明白光暢,精義盡出。在唐末五代那個混亂至極的年代,《中庸》被帶到思想史的前檯上來,發揮了旋乾轉坤的力量,《中庸》的再發現是中國思想史上的一大事因緣。有關《中庸》一書的歷史淵源,包括它如何從《禮記》中的一篇蛻變為《四書》中的形上學代表作,一般的哲學史或思想史著作多已有所論述,無庸再論。《中庸》這部極具玄思的著作,不但是儒家形上學的經典,它也在後儒成德的實踐哲學論述,也就是工夫論中扮演極關鍵的角色。如果說儒家形上學的一大特色在於其體驗性質,也就是其形上學是經由道德實踐的進入而至,這種道德形上學的格局之主要奠基者無疑是《中庸》,至少是其中的一個重要因素。然而,《中庸》的道德形上學之異於後世宋明理學者在於它處於形上學思潮的濫觴,其理論和一般常見的形上學前身之神話有較密切的關係。《中庸》的思想史意義可放在其文本內部解讀,也可放在它如何在神話思維與道德體驗之間綜合之,轉化之。本文想探討《中庸》的形上學、體驗思想與神話思維之間的對映關係,但重點放在宗教經驗的體驗哲學之基礎上,解析其學說的體驗內涵與宇宙生機間的關係,本文也希望指出儒家生生形上學的歷史淵源與一般生機主義間的差異何在。

關鍵字

無資料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