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3.141.21.115
  • 期刊

從馬賽克理論(Mosaic Theory)談通訊使用者資料之法官保留-評智慧財產法院106年度刑智上易字第65號刑事判決

摘要


用以連接網際網路的識別碼即「網際網路通訊協定位址」(Internet Protocol Address,簡稱IP位址),是網路使用者進行各項網路活動的門牌號碼,透過此識別碼,個人的所有生活資訊,甚至人格特性均可表露無遺,則調閱此門牌號碼,是否有侵害個人基本權利的可能,進而須要法官保留即令狀原則之適用,是本文所要探討的主要問題。針對此一問題,智慧財產法院106年度刑智上易字第65號刑事判決指出,實務上警方無論案件類型於未經聲請調取票程序,即向電信公司調取IP使用者資料之執法方式,違反通訊保障及監察法之相關規定,有違法取證之疑慮。故本文將以該判決為出發點,討論在歐盟通過一般資料保護規則,及美國聯邦最高法院甫以Carpenter v. United States一案中表示調取手機位址須採令狀原則之強調隱私權保護之國際趨勢下,通訊使用者資料之調取應否踐行一定之法律程序。

參考文獻


李榮耕(2015)。科技定位監控與犯罪偵查:兼論美國近年GPS 追蹤法制及實務之發展。臺大法學論叢。44(3),871-969。
溫祖德(2017)。警犬使用與搜索、臨檢—美國法對我國法制之啟示。高大法學論叢。13(1),125-197。
張陳弘(2016)。已公開個人資料的隱私保護可能—司法陽光網引發的隱私保護爭議。法令月刊。67(9),143-164。
溫祖德(2018)。從Jones 案論使用GPS 定位追蹤器之合憲性—兼評馬賽克理論。東吳法律學報。20-22。
Buckner, Deborah(2008).Internet search and seizure in United States v. Forrester: New problems in the new age of pen registers.Brigham Young University Journal of Public Law.22(2),499-517.

被引用紀錄


李榮耕(2022)。犯罪偵查中通訊內容的調取臺大法學論叢51(3),757-831。https://doi.org/10.6199/NTULJ.202209_51(3).0004

延伸閱讀